谢谢过路云兄抬举了。实在汗颜。
曾经看过CCTV音乐台主办的中国民歌大赛,当时看的我非常震撼,原来中国还有这样奇妙的歌声。
“过去我也认为,原生态是民间艺术,是自然生存的,甚至觉得中国民歌手只能自然生存。原因很简单,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复制的,换个角度说,就是不可以训练的。这种狭隘的偏见,现实都否定了。站在电视台的这些歌手,技巧之高,演唱之老道,都说明了一点:他们是从小经过老人和大人训练的,经过老师的具体指导的,这个指导和训练过程很长,而且是非常刻苦。
CCTV新闻调查,文化访谈等后来做的几个专题节目,都说明了原生态歌手是经过长期训练的。以侗族大歌的歌手来说,他们都是从小就被挑选出来,开始学“公声”,几年之后再练“母声”。这个“公”“母”声,就是主调与和声,公母声的合作,类似钢琴上左右手弹奏。难怪他们在现场配合那么默契,水平超过大部分专业合唱团。这次原生态几乎每组每位,都是这么成长的。
仔细想一想,如果从最初的训练时间来看,我们那些音乐学院,或是艺术学校训练的学生们,实际接受训练的年纪,估计还是要更大,而且接受训练的时间也大大不如这些原生态歌手。那些参加美声或新民族唱法训练的专业歌手,多是成年之后才接受声乐训练的,从时间上来看,其实他们更少更短,没有多少可以自豪自傲的。 ”(舒存)
换句话说,我们实在被一些专业人士所误导了,中国有最原真性的歌唱,但是被普遍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