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3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侃侃而谈 英国箱!!(第26页ATC,27页Harbeth) [复制链接]

查看: 137724|回复: 382
71#

chopin 在 2006-10-16 13:02:05 发表的内容
音染这个词很有意思,其定义我的理解为如果你不喜欢某种类型的声音你就可以说其有音染,这是个通用标签。没有音染的声音是不存在的,就像没有绝对的真空。我拉过小提琴,所以我知道在空旷的操场上发出的声音也许是最没有音染的但绝对是很难听的,在家里和在不同的音乐厅又是两样的声音,这可以理解为不同的音染,所谓最著名的音乐厅其实就是有着最美丽的音染。纯净水淡而无味,只能解渴。要想享受,估计大家选择的都是茶、咖啡之类,这完全视个人口味而定,没有高下优劣之分。英国箱的设计理念我很欣赏,一切都为了让你能长时间的欣赏音乐,至于用的什么材料和手段,那不过是个黑猫白猫的问题。有人买器材好像不是为了声音,就是为了买一堆好的电子元器件,即使这样,英国器材的价格也是最平易近人的,有的甚至都低于国产的器材。要说最糊弄人的其实是那些贵价器材,我前天和朋友一起打开瑞士Nagra PL-L 前级换管子,小小的机箱里就几块集成电路板,用的是日本的普通电容和ALPS的电位器,两个12AX7和一个12AT7也是最普通的俄罗斯SOVTEK,满打满算高估一下其成本绝对不会超过2000元,但实际售价却高达几十倍,简直就是抢钱,相比之下,英国人就显得厚道多了。很多现代声器材过分追求分析力,空间感和动态,大声压下听长了耳朵会有一种压迫感,甚至感到烦躁不安,把音量开小又会感觉不过瘾,所以很多音响发烧友听音乐的时候喜欢频频更换唱片,很难一张唱片完整的听完,这就是不自觉的在缓解耳朵的疲劳。而英国箱注重音色,而这恰恰是人能否长时间聆听的关键,现在能经常花费几个小时完整聆听一部歌剧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所以英国声的失宠也是时代使然。

如此看来,你我对欣赏音乐的态度是大相径庭了。我欣赏音乐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享受,更多的是向音乐学习研究,“难听与好听”对我而言有时是个“伪命题:。所以希望尽量减少来自录音之外的因素加入我聆听音乐的体验之中。我喜欢听现代器材是不假,但是我在聆听过程中也从来没有感受过什么“压迫感、烦躁不安”。我有时的聆听习惯是——重复播放一轨音乐数十次,然后还不会觉得耳朵疲劳。
TOP
72#

迷糊 在 2006-10-16 20:45:11 发表的内容
Emmanuelle 在 2006-10-16 20:39:32 发表的内容
迷糊 在 2006-10-16 20:37:08 发表的内容
你?傻样儿吧,先看看自己有没有毛病再说了。

请自重!


昨天刚称过,知道自个儿有多重 :)

你的楼下已经警告你了。群众都看不惯你偏离主题的言论了,我就不说你啥了。你这种态度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能说服谁?这里是谈论音响和音乐的场合,不是你无缘无故进行人身攻击的地盘。
TOP
73#

很好的帖子,希望不要吵架败了。
TOP
74#

Emmanuelle 在 2006-10-16 20:50:06 发表的内容
[你的楼下已经警告你了。群众都看不惯你偏离主题的言论了,我就不说你啥了。你这种态度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能说服谁?这里是谈论音响和音乐的场合,不是你无缘无故进行人身攻击的地盘。


别发动什么群众,搞清楚,是你先开始的人身攻击。只想告诉你别总以前辈的口吻对人说话,俺听不惯。就这样,俺闭嘴。
TOP
75#

csdam 在 2006-10-16 20:28:38 发表的内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小弟发这篇帖子,愿意是想和各位DX交流一下玩欧,英,美,日音箱的心得。

因为我主观性比较强,论点尖锐,这帖子是准备无限接砖的,真想不到坛子里的大侠人才济济,见解客观而且见多识博!尽显这168论坛与别不同之风采.

今天讲讲天朗,天朗的高端音箱,与传统的英国箱有很大的区别:

(1)    比较高的灵敏度。

(2)    同轴单元设计。标榜单点音源定位准确。

(3)    高端的单元都是纸浆加羊毛做音盆。金属铸造盆架。

(4)    分频器采用两分频,6dB oct,每音程比较自然的滚降(有些型号可以在面板用插针式作+/-3dB的调整)

(5)    宫廷式的优美外观工艺,古典气质世上无双。

事实上,相对以上的特点,小弟有不同的看法:


(1)    某些型号的箱子(不单止天朗)在灵敏度是有水分的,如标称2.83V/m ,91dB 6ohm ,其实不是1W (RMS)下做出的数据,根据欧姆定律,在8ohm负载下, 2.83V是1W,在6ohm负载下,2.83V就不止1W了!!!

(2)    单点音源的理论值得商榷,因为乐队演奏时,不存在单点发声的音源的现象,但可以单点单麦克风收录!事实上三角铃和定音鼓不会放在同一位置上演奏的!!!

(3)    同轴单元中央的高音号角发声时受到周边的低音音盆在水平轴上剧烈的移动(低音音盆的发声震动),在这个情况底下,高音单元号角效应的反射相位和时间值不断变化,造成高频相移和失真。聪明(狡猾)的同轴单元设计师为了减低这个不良效应,采用大口径低音音盆,极短冲程的设计,这个设计牺牲了低频的弹跳力和质感!!!

(4)    基于同轴单元低频量感不足,箱体采用超长的迷宫设计,令低频的反相波在时间轴上延迟后,然后叠加在音箱正面输出,这个时候在100Hz的失真度已经超过50%之巨!!!

(5)    玩天朗高端同轴音箱的朋友都知道,一定是要加超高音辅助单元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这种天朗的号角高音为了要涵接较低的分频点,而牺牲了高频的延伸,这个是因为天朗工程师在振膜研发上毫不进取!!!


总结:小弟无意向天朗音箱挑骨头,但它这个身价和表现对得起我们吗?

*注:小弟认识玩过百万Hi End器材的烧友都不会玩天朗,大日日XX例外!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我说几句:
关于2:单点音源的同轴设计在天朗高端器材中普遍使用,这实际上和高低音单元独立使用,没有绝对的听感差别,或者说形式上的差异并不应该成为你指责天朗的理由之一。
关于3:高音单元号角效应的反射相位和时间值不断变化,造成你所谓的“高频相移和失真”,在理论上似乎存在,但对于声波的波长来说,假使高音单元的号角是固定死的,按你的理论,就不存在相移和失真,但除非你的头特别是耳朵是使用精密仪器牢牢固定在皇帝位上,你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呵呵。我有时认为,这所谓不断变化的相移正是天朗的独到之处。

机子速度慢,一会在说你的4和5。
TOP
76#

4) 基于同轴单元低频量感不足,箱体采用超长的迷宫设计,令低频的反相波在时间轴上延迟后,然后叠加在音箱正面输出,这个时候在100Hz的失真度已经超过50%之巨!!!

(5) 玩天朗高端同轴音箱的朋友都知道,一定是要加超高音辅助单元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这种天朗的号角高音为了要涵接较低的分频点,而牺牲了高频的延伸,这个是因为天朗工程师在振膜研发上毫不进取!!!


总结:小弟无意向天朗音箱挑骨头,但它这个身价和表现对得起我们吗?

*注:小弟认识玩过百万Hi End器材的烧友都不会玩天朗,大日日XX例外!

关于4:你所谓的“100Hz的失真度已经超过50%之巨”是指的它的时间?幅度?相位?请明示,不要含糊其辞。
关于5:天朗贵族系列完全可以不加超高单元一样听的爽,超高一直就是选配件,如果大哥研发出了新的蒸馍,可以申请专利,光这一项收入也许远超过你卖你的Indeed,呵呵。

另外:天朗的贵族系列还没有卖你所谓的百万元级别的,别拿百万来压人。
话已说道此,别把“大昌”,写成“大日日”,没必要吧。


最后,本人是初烧,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对硬件发烧本来也不太感兴趣,最喜欢独处听音室,享受音乐带给我的喜、怒、哀、乐
上述言论有感而发,时断时续,大家见谅。
TOP
77#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非常高兴metalfan DX的质疑!就是对这个问题我再侃侃而谈……


现在我提出一个事实,天朗没有同轴单元之前,美国的Altec Lansing早已出了同轴单元,但它的高音号角是用辅助支架固定在低音单元的中轴线上前端的位置,因此,它超前的安装位置并不受低音单元音盆的反射效应而影响相位偏移。亦是Altec Lansing首先将高音单元反相接法把相位延迟,而达致到在聆听者的距离可以高频相位一致,减少失真……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首先,我不是什么DX,确实是初烧。
您侃侃而谈的这个事实,仍然可以由我的“关于3”来回答,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呀。

对了,您能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侃侃而谈”吗?
最后编辑metalfan
TOP
78#

真热闹,论坛上很久没那么热闹了
TOP
79#

说实话,我还是觉得传统英国声比较耐听,传统品牌的英国音箱比较有韵味。
可能这里真正的古典爱好者不少,但是像我这样的上班族,下班已经很累了,还要看看书看看报,让我正襟危坐地去听什么歌剧全篇或者大部头马勒,几乎不可能,两周一次差不多。
更多的只是小编制弦乐和人声,品味一下;即使是阳光温暖的下午出一下神,可能也就是乡村骑士间奏曲或者伏尔塔瓦河。说到底,听喜欢好听的音乐,让人放松。而这些音乐确实传统英国声优势比较明显的,这也是有时候希望去弄一套Linn或者Naim,不用去想太多的搭配,可以想想别的。。。或者什么都不用去研究。
最后编辑sundance
TOP
80#

英国箱子看似简陋,器件也不发烧,我觉得校声还是非常有功底的,用大众的器件做出别具味道的东西,这就不简单。别光说箱子,打开莲,英国之宝的时候你也不会觉得它有多惊艳,反之是简单。但你不能否认它有独特的味道和个性。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声音走向也是,有的喜欢新派的声音,有的喜欢这种浓郁的,软软的声音,没有必要一棍子打死。个人喜欢不同,理解不同,简单看成设计师是骗子,用家是傻子,这样的想法非常不可取。美国的好箱子是好,没有成倍的投入也没有好声出来的。
一句话,把spendor,雨后都扔出来给我吧,我喜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