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3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侃侃而谈 英国箱!!(第26页ATC,27页Harbeth) [复制链接]

查看: 137737|回复: 382
41#

现在观点好象变成了:英国音箱能让人静下来长时间听音乐?
TOP
42#


老兄的感觉我也认同,人的耳朵有多长时间经得起大动态的催残呢?英国箱在大动态下,人耳也不觉得压迫,也能震撼人心,我以前使用SP100深有体会,大动态下,中低频衔接的很好,一点不乱,中频仍然能从容的歌唱,这是高素质英国箱最难能可贵的了。[/quote]

好的hifi性是否等于“大动态的催残呢”?令人感动,令人陶醉的效果是来直哪里?我认为是音乐本身,指挥,乐队,录音师等在唱片制作完成前的东西,播放的时候只要尽量把唱片里应有的东西原本的播放出来就可以了。
英国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音箱区别很大。当中也有很多好东西,但不可否认很多中低档的东西确实属于一种病态“美”的忽悠玩意
TOP
43#

我用英国音箱顶
TOP
44#

有谁知道现在的英国箱,有多少是在国内OEM的,不过以前听英国箱可没有楼主说这样,请高手指正。
TOP
45#

音染这个词很有意思,其定义我的理解为如果你不喜欢某种类型的声音你就可以说其有音染,这是个通用标签。没有音染的声音是不存在的,就像没有绝对的真空。我拉过小提琴,所以我知道在空旷的操场上发出的声音也许是最没有音染的但绝对是很难听的,在家里和在不同的音乐厅又是两样的声音,这可以理解为不同的音染,所谓最著名的音乐厅其实就是有着最美丽的音染。纯净水淡而无味,只能解渴。要想享受,估计大家选择的都是茶、咖啡之类,这完全视个人口味而定,没有高下优劣之分。英国箱的设计理念我很欣赏,一切都为了让你能长时间的欣赏音乐,至于用的什么材料和手段,那不过是个黑猫白猫的问题。有人买器材好像不是为了声音,就是为了买一堆好的电子元器件,即使这样,英国器材的价格也是最平易近人的,有的甚至都低于国产的器材。要说最糊弄人的其实是那些贵价器材,我前天和朋友一起打开瑞士Nagra PL-L 前级换管子,小小的机箱里就几块集成电路板,用的是日本的普通电容和ALPS的电位器,两个12AX7和一个12AT7也是最普通的俄罗斯SOVTEK,满打满算高估一下其成本绝对不会超过2000元,但实际售价却高达几十倍,简直就是抢钱,相比之下,英国人就显得厚道多了。很多现代声器材过分追求分析力,空间感和动态,大声压下听长了耳朵会有一种压迫感,甚至感到烦躁不安,把音量开小又会感觉不过瘾,所以很多音响发烧友听音乐的时候喜欢频频更换唱片,很难一张唱片完整的听完,这就是不自觉的在缓解耳朵的疲劳。而英国箱注重音色,而这恰恰是人能否长时间聆听的关键,现在能经常花费几个小时完整聆听一部歌剧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所以英国声的失宠也是时代使然。
TOP
46#

我发现瑞士好东西不少,瑞宝之类的
TOP
47#

讲得好!
TOP
48#

希望此贴不会影响到远在英论的SMERT
TOP
49#

纯净水最纯, 无其他味道污染,有益健康. 但并不影响他人喜欢果汁\汽水. 箩卜白菜各有所爱吗.
初次买英国箱,可能是受写手的影响; 用了3年还喜欢, 就不能和写手扯上关系了, 那是主人的个人偏好.
最后编辑xinhuawang0
TOP
50#

音乐小虾 在 2006-10-16 15:27:40 发表的内容
对于能静下心来听音乐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取向和要求。上周末和朋友一起听音乐就刚好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分别试听了两对音箱,刚好是一对英国箱和一对德国箱。当年的全新价英国箱是5-6万,德国箱是1-2万。功放是揸的士的da60。听英国箱声音趋势柔和舒畅,音色也很高贵。但细节,密度,两端的延伸都不如德国箱,也许就是通常说的hi-fi性不如德国箱。同是听《天鹅湖》(前苏联国家交响乐团80年代版本)《茶花女》(伯恩斯坦DG版)。用英国箱播放的时候感觉就像坐在剧院的最后排,缺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播放着背景音乐。听着听着就聊起天来,说说房子,谈谈装修。。。。等换到那对德国箱就马上不同了,感觉就像做到了剧场的前几排,整个乐队就在眼前,《茶花女》的花腔女高音,《天鹅湖》最后几段前苏联交响乐团的大号铜管听到人头皮阵阵发麻,根本无暇去聊天了,整张碟从头听到尾,坐姿都没怎么换过。最后从下午2点听到晚上10点才舍得出去吃饭。
到底哪种风格令人安心听音乐呢?


我要的是俩者兼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