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owieding
maiguang2005
zkh
csdam 在 2006-10-15 21:10:20 发表的内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这40年,英国箱都是骗人的!!!(1)灵敏度低!吃功率,动态不足。(2)音染严重!用几百米的国产石机和几十万名机,音色都不会有太大分别。(3)低成本制作!几万米的音箱用的单元都是用压铁皮支架,甚至用PE塑料音盆,音圈直径和漆皮线的份量都斤两不足。(4)现时几万米的英国音箱九成都是我们伟大祖国代工(不是说我们祖国加工不好,只是英国佬用壹圆人民币的成本去卖一美元,因此性价比成疑?)。其实在半世纪前,英国有几个牌子的喇叭是做得不错的,Lowther,Goodmans和早期的乐富豪!英国音箱有今日这么多粉丝,我们香港人功不可没。在6,70年代,胆机在香港是有钱人的玩意。到70年代末期,日本的大功率石机充斥市场,英国箱因为声音柔和(音染严重),体积小(一般香港家庭居住面积小),在香港市场比日本音箱更受欢迎。典型例子是,Rogers LS3/5A,KEF,Harbeth,Spendor等等!!加上JS们在杂志上的鳝稿,当时尉为成风。小日本仔亦都感染了香港人这种跟风玩法(更多小日本跟风玩高效率的JBL,Altec等,而且在更加小的空间里玩!)聪明的英国音箱设计师,他们在分频设计上,运用了“绝招”如下:(1)用到18dB甚至24dB oct滚降分频点!这招数可以一刀切地把那些劣质单元产生的纸盆分割效应和音盆谐振点一下子抑压了20dB(每音程)。(2)为了保障低回修率(减低售后成本),有部分英国箱在高音单元串上了12V的小灯泡,以保护脆弱的高音单元不容易烧毁……有更甚者,甚至在音箱的输入端串上大数值的BP(无极性)电解电容!以阻止直流电沖向低音单元!以上两种所谓高招,产生了极恶劣的听感:(1)相位失常!!!这个很容易分别,只要一对低效率的英国箱和一对约90dB 的普通音箱(不管是美JBL,甚至国产CAV)在4-5米远处听蔡大姐《最后一夜》你就明白了!(2)音场宽度,低频下潜是英国箱的死结(ATC和天朗例外,日后再发贴详加说明)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upload=jpg]Upload/200610152195678399.jpg[/upload]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漫漫发烧路 在 2006-10-16 8:51:51 发表的内容 估计是大家的审美观不同,很多英国箱有一种“病态美”,但偏偏许多人就是喜欢这种“病态”。嘿嘿,偶也不例外
卖油翁1
kenbeyond 在 2006-10-15 22:39:56 发表的内容 我也在用英国箱, Wilson Benesch, 感觉还不错.一直用的是英国的箱,
阿混
sundance
ADWS
音乐小虾 在 2006-10-16 15:27:40 发表的内容 对于能静下心来听音乐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取向和要求。上周末和朋友一起听音乐就刚好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分别试听了两对音箱,刚好是一对英国箱和一对德国箱。当年的全新价英国箱是5-6万,德国箱是1-2万。功放是揸的士的da60。听英国箱声音趋势柔和舒畅,音色也很高贵。但细节,密度,两端的延伸都不如德国箱,也许就是通常说的hi-fi性不如德国箱。同是听《天鹅湖》(前苏联国家交响乐团80年代版本)《茶花女》(伯恩斯坦DG版)。用英国箱播放的时候感觉就像坐在剧院的最后排,缺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播放着背景音乐。听着听着就聊起天来,说说房子,谈谈装修。。。。等换到那对德国箱就马上不同了,感觉就像做到了剧场的前几排,整个乐队就在眼前,《茶花女》的花腔女高音,《天鹅湖》最后几段前苏联交响乐团的大号铜管听到人头皮阵阵发麻,根本无暇去聊天了,整张碟从头听到尾,坐姿都没怎么换过。最后从下午2点听到晚上10点才舍得出去吃饭。到底哪种风格令人安心听音乐呢?
wan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