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感而发:HIFI为什么还处于如此野蛮落后的蛮荒时代? [复制链接]

查看: 9803|回复: 58
1#
有感而发:HIFI为什么还处于如此野蛮落后的蛮荒时代?

看各种HIFI论坛与杂志有一段时间了,个人也购入了三四套器材把玩,多少有点心得。但是几年来最大的感受是,HIFi界,尤其是业余HIFI界,极度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各人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考虑到HIFI的发展也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仍处于如此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经过同样的时间人类都从发明汽车到登上月球了!),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HIFI,说白了,无非是电与声的结合。具体可粗略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A,给什么样的电信号,
B,驱动什么样的器材,
C,传入什么样的听音环境,'
D,最后传到听音者耳朵,形成什么样的听感。

理论上,通过一定的电学计量和声学计量的仪器,分析以上各个环节,是可以得出相当的科学数据,并且通过归纳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的。HIFI是听觉领域,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拿视觉领域的理论来做参照。大家知道自然界的颜色千变万化,绝对不比声音简单。可是人类就是通过长期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三原色的理论,通过三原色的组合能够描述所有的颜色。然后,同样是根据三原色的指导,在消费电子领域,人类可以通过电气手段还原出绝大部分的颜色。在印刷制版领域,人类也发展了CMYK四色色域,同样也可以还原出非常多的颜色。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hifi方面的理论研究,可以发现,其理论发展滞后得简直令人发指,基本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然没有什么像样的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出现。尤其是业余hifi界,至少是中国的业余hifi界,仍处于瞎子摸象的阶段。从科学角度讲,大家仍在最初级的收集实验数据,拉郎配(就是器材搭配啦,瞎碰,不合适再花钱换)的阶段。

最糟糕的是,几乎没有什么人在以科学的态度玩hifi。论坛上充斥着各种类似玄学的黑匣理论。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脚架。

不断的听到诸如“原厂脚架就是好呀就是好”之类的言论,至于为什么好,没人深究。在这里,原厂脚架就是一个黑匣,大家都满足于购买这个黑匣,没有人去打开黑匣研究里面的东西。个人浅见,对脚架的研究应从谐振频率入手。对比其他hifi器材,垫材应该是相对简单的一个东西。你看,至少垫材你不用去考虑电学的因素。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仍然没有人去好好研究,实在是令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令我不禁想,是不是在中国有科学研究精神的人都不玩hifi?我想,应该不是。问题的根结在于,我们的hifi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不是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hifi的风气,而是弥漫着一股片面追求器材档次,满足于一些不具有可复制性的个人经验的积累,不求甚解,固步自封的风气。就是这种不求甚解的风气才使得各种各样“信就灵,不信就不灵”的东西大行其道,一些价格与声音严重不成正比的器材大行其道(最典型的例子:高价线材),导致烧友要付出极大的金钱代价才能得到相对满意的声音,在得到这个相对满意的声音之前,就是不断的掏钱买了换,不行再换的过程。如果有一些相对有意义的科学理论作指导,这条路不是可以简化许多吗?

在这里,我决不是针对任何烧友个人。烧友发烧,大多属于业余爱好,没有太多时间进行理论研究。但是,作为一个群体,为什么几十年中基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理论进步呢?我想,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分享 转发
TOP
2#

理性发烧,好文。
TOP
3#

HIFI讲究一个听字.如果不听,单看介绍总是吃不准.况且我说这个搭配好,别人说这个搭配好.也没个标准.
TOP
4#

前段时间有个帖子很有启发性,说的是线材。该发贴人把线材归纳为电感与电容的结合。在这里我不去评论这位烧友理论的对错。但是他的方法就是我说的那种科学的理论方法。在此先假设他的理论成立,那么,我们选择线材就简单了,看看各线材标称的电感与电容的数值,然后看自己的器材需要什么样的声音,达到该声音需要什么样参数的线材(这又是另一个研究领域)。这就是我说的用科学理论指导发烧。这样比听线材厂商用各种你完全不懂的所谓理论把你搞晕要强的多。
TOP
5#

老实说: 发烧友其实是给器材玩.
TOP
6#

现在什莫有品位?

普尔茶、红酒、雪茄、HI-FI  

这些东西都一样  所谓玩家不过是“大买家”
真正的大家其实是“卖家”

不过是“卖家”营造出一个氛围让“买家”觉得自己是“大玩家”罢了

郭德刚的相声说的好:
这东西在你眼里是“宝”,在商家眼里是“货”


所以如果真心喜欢   还是有个“度”为好  

至于那些就为了“有品位”的   不说也罢
TOP
7#

现在的厂家好象是在刻意地制造某种虚假的声音.
TOP
8#

有感而发:人 为什么还处于如此野蛮落后的蛮荒时代?
TOP
9#

怎么可能没有理论呢?只是我们自己不懂罢了。
否则怎么可能很多厂家的机器真的好,是撞大运吗?可以说任何产品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都是有理论依据的。

耳朵肯定要听的,做出来的东西理论上有问题的它不可能会好。

有些时候是为了销售才做些无聊所谓理论来愚弄消费者,你相信了就像在街头有人与你分享捡到的钱包一样。
TOP
10#

楼上的老兄,我不是说视频领域还原度高,我是说视频领域有科学的客观评价体系。比如,10位色就比8位色还原度高。那么,我们研发产品时,只要往10位色方向努力,自然会有所收获。这就是科学评价体系的作用。

大家一定都发现了,论坛上描述听感的词语千奇百怪,而且词义均模糊不清,即使同一个词,各人使用时表达的含义也不同。这也是造成业余hifi界一片混乱的重要原因。同样的声音,你觉得干,我觉得甜,造成经验的不可复制性。

实际上,在任何科学中,主观评价都是不可复制的。因此,诸如心理学之类的因素,就不在本题讨论范畴之内了。而我们发烧友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客观评价手段!

我还是拿颜色来举例子。什么是颜色的客观评价?就是三原色,任何颜色都可以用三原色来描述。那么,什么是颜色的主观评价?这我想也不用解释,我们经常用来评价声音的词,有些其实也可以用在颜色上“温暖、明亮......”。那么,也许A某人喜欢“温暖”的颜色,RGB值是4,6,3,B某人喜欢的“明亮”颜色,RGB值是6,7,9。有了RGB这个科学体系,我们不用象对声音一样,要听到才可以说“哦,这是温暖的”,我们可以凭众人的经验总结,得出“红,黄,橙是温暖的,蓝,青,紫是不温暖的”,这样的结论。如果对声音,我们也能加入一个客观评价的体系,那么,不是使我们的主观评价容易了一百倍吗?

如何去建立这个客观评价体系呢?,我只学过极其粗浅的一点声学,在此只能提个极简单的设想。

我想,大概可以按照这个思路:首先,将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分成若干频段,建立一个参照体系。然后用声学仪器,而不是用人耳,放在皇帝位上,听取各种器材发出的声音,并通过这个参照体系来评价,比如这套器材最后传到仪器的声音在某个频段有多少信号,在另一个频段有有多少信号,信号的特征是怎样的。通过科学手段收集了不同器材的声音特征之后,再进行分析,大部分人觉得悦耳的听感,在声学上它们具有哪些共性。然后把这些共性归纳成几个参数。关键就是这几个参数。只要有了这个参数体系,我们就可以描述一个声音。仅仅是描述声音,而不是评价它的好坏。这些参数也许不完全,但是至少可以给人一个大概的概念。声音描述出来了之后,如何评价,是各人自己的事。这样,就绕过了各人听音习惯不同的障碍。无论你喜欢什么样的声音,只要有科学的,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描述方法,自然可以更容易的帮你找到你喜欢的声音。

当然,知易行难。但至少,我们要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才有努力的方向,各位烧友,你们说是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