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老兄,我不是说视频领域还原度高,我是说视频领域有科学的客观评价体系。比如,10位色就比8位色还原度高。那么,我们研发产品时,只要往10位色方向努力,自然会有所收获。这就是科学评价体系的作用。
大家一定都发现了,论坛上描述听感的词语千奇百怪,而且词义均模糊不清,即使同一个词,各人使用时表达的含义也不同。这也是造成业余hifi界一片混乱的重要原因。同样的声音,你觉得干,我觉得甜,造成经验的不可复制性。
实际上,在任何科学中,主观评价都是不可复制的。因此,诸如心理学之类的因素,就不在本题讨论范畴之内了。而我们发烧友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客观评价手段!
我还是拿颜色来举例子。什么是颜色的客观评价?就是三原色,任何颜色都可以用三原色来描述。那么,什么是颜色的主观评价?这我想也不用解释,我们经常用来评价声音的词,有些其实也可以用在颜色上“温暖、明亮......”。那么,也许A某人喜欢“温暖”的颜色,RGB值是4,6,3,B某人喜欢的“明亮”颜色,RGB值是6,7,9。有了RGB这个科学体系,我们不用象对声音一样,要听到才可以说“哦,这是温暖的”,我们可以凭众人的经验总结,得出“红,黄,橙是温暖的,蓝,青,紫是不温暖的”,这样的结论。如果对声音,我们也能加入一个客观评价的体系,那么,不是使我们的主观评价容易了一百倍吗?
如何去建立这个客观评价体系呢?,我只学过极其粗浅的一点声学,在此只能提个极简单的设想。
我想,大概可以按照这个思路:首先,将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分成若干频段,建立一个参照体系。然后用声学仪器,而不是用人耳,放在皇帝位上,听取各种器材发出的声音,并通过这个参照体系来评价,比如这套器材最后传到仪器的声音在某个频段有多少信号,在另一个频段有有多少信号,信号的特征是怎样的。通过科学手段收集了不同器材的声音特征之后,再进行分析,大部分人觉得悦耳的听感,在声学上它们具有哪些共性。然后把这些共性归纳成几个参数。关键就是这几个参数。只要有了这个参数体系,我们就可以描述一个声音。仅仅是描述声音,而不是评价它的好坏。这些参数也许不完全,但是至少可以给人一个大概的概念。声音描述出来了之后,如何评价,是各人自己的事。这样,就绕过了各人听音习惯不同的障碍。无论你喜欢什么样的声音,只要有科学的,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描述方法,自然可以更容易的帮你找到你喜欢的声音。
当然,知易行难。但至少,我们要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才有努力的方向,各位烧友,你们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