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819202122232425» / 2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单拿声学”跟“单拿”是什么关系?(DA/DY资料在1-2、19、22、2... [复制链接]

查看: 52148|回复: 270
21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科研级旗舰
TOP
212#

残剑831   在 2006-6-11 13:49:37 发表的内容
山芋头 在 2006-6-11 10:34:41 发表的内容
中国人又在某些js的鼓吹下进入歧途了……
感觉富盛一直很专业,也很实事求是,在此赞一个!

专业版就是专业用的,个人用不合适!
很多家庭版里面的设计是不会用在专业版里面的!

打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工控机比pc要贵许多,但是有人如果买个工控机回家当pc会被人笑没脑的吧。


   谁说专业监听箱就一定不能用在民用hifi领域了?早期的rogers3/5a就是作为广播车的小型监听箱来设计。B&w矩阵800系列在80年代一直作为DECCA唱片的专业监听箱使用;现在都已成了烧友心中的经典。atc也是监听行业的老牌劲旅。菲利普唱片公司也采用PMC的某些型号作为近场监听音源。而最令烧友梦寐以求的westlake audio,除了顶级号角之外,其余大部分型号经常用于监听行业。其LC系列,bbm系列本身就是专门设计的专业监听箱。非但大家没有觉得他们不适合民用听音乐,反而对这些品牌型号倍加推崇。究其原因,这类箱子的声音有其自身特点和迷人之处。

  
    大家不管它到底如何分类,总之一句话,耳朵收货,喜欢的就是好的。非要讲什么监听箱不适用民用的话,我认为以上诸多事例就足以推翻此理论了!!



对罗,象我就差点买了BM15,但是我最后还是选择了3.4,因为我喜欢,不过要是还有机会的话也想收对BM15的来玩玩,哈哈!这个箱子也自有他的迷人之处哦。
TOP
213#

天神 在 2006-6-12 9:40:50 发表的内容
Emmanuelle 在 2006-6-10 0:30:40 发表的内容
富盛兄您好。我曾经在一个没有任何声学处理过的办公室内听过丹拿声学BM5A的表现,认为表现很理想,动态庞大,音色准确,细节丰富,反应敏捷。对比nad推动之下的dy42,首先在声压方面就无法与同体积的BM5a相提并论。
请教富盛兄,如果我在家庭环境之下使用,究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谢谢指教。
对DA了解不多,想提个问,以兄的意思,是否觉得DA在形体感方面比DY更实在?也就是说DA的下盘更稳当呢?


    我认为DA的下盘确实更稳当些。
TOP
214#

Emmanuelle 在 2006-6-10 0:30:40 发表的内容
富盛兄您好。我曾经在一个没有任何声学处理过的办公室内听过丹拿声学BM5A的表现,认为表现很理想,动态庞大,音色准确,细节丰富,反应敏捷。对比nad推动之下的dy42,首先在声压方面就无法与同体积的BM5a相提并论。
请教富盛兄,如果我在家庭环境之下使用,究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谢谢指教。
对DA了解不多,想提个问,以兄的意思,是否觉得DA在形体感方面比DY更实在?也就是说DA的下盘更稳当呢?
TOP
215#

cadcam 在 2006-6-9 22:35:37 发表的内容
初烧丹拿Carft音箱 潘志强 纪 刚
收集:nocturne 日期:2005-11-13

[upload=jpg]Upload/20066922345067459.jpg[/upload]

潘志强:
  说起丹拿的书架箱,除了早年的MSP110、220,极难推的Compound 3,昂贵的信心三号(Confidence 3),现在比较流行的就是Contour 1.3和Audience 40/50了。其实,在此之外,还有Micorn和Carft两款极优秀的产品。Micorn是一款密闭式的,可挂在墙上而无损音场表现的小音箱,Carft则是源自专业的Dynaudio Acoustic C2的一款著名的高品质书架箱。
  在细听Carft之前,我也短暂地听过C2两三次,这对著名的近场监听箱灰不溜秋,放在录音室里毫不起眼,发出的声音却相当干净准确。听过专业版C2,当时就有了想听Carft的冲动。1999年年底,丹拿推出的Contour 1.3 SE让我高兴了很久,除了干净准确之外,这对1.3 SE宽松从容的表现又让我亦惊亦喜!这时有朋友对我说了:喜欢1.3 SE吧,其实Carft也非常不错,你一定要听听。虽说还有一对“信心三号”,但“三号”的中低音是8英寸口径的,所以和1.3 SE没法相比,听Carft就成了我的一件心事。
  所以,当纪刚告诉我有Gryphon前后级推Carft的好戏上演时,我又怎能错过!地点约在某HiFi店,我一大早就赶到,进了店却发现没有Carft芳踪,只有一套Gryphon的Tabu前后级在推一对新的丹拿“听众50”。但是出来的声音又干又硬,帕瓦洛蒂声嘶力竭,音场表现也不佳,我俩不禁面面相觑:“听众50”绝对不是这种表现,况且我们对Tabu Century合并机的美好声音一向喜爱有加,这套Tabu前后级,理应更好才是啊!我看了看线材,音箱线是VDH的红衣主教,信号线有NBS的飞龙和加拿大某牌的平衡线,素质上也没什么问题。于是猜想“红衣主教”用在这里可能不太合适,于是换上一对MIT的“终结者2”。声音的紧张感稍缓和了一下,但问题依旧严重,仍然不是我们常听的丹拿和贵丰的好声。将“听众50”换成Contour1.3 MKⅡ,各方面的表现又好了一些,但高频散乱,中频紧低频薄的毛病依然存在。这时我观察了一下四周,由于是临街店铺,这里四处都是玻璃墙,反射混乱,又无任何吸音、扩散处理,声音发紧、定位淆乱,低频跑光的现象当然就发生了。于是,将Contour 1.3MKⅡ搬到经处理过的听音小间,先用贵丰的Tabu Century合并机推动,音箱及Teac VRDS 25N CD极及线材均不变,刚一开声,马上就发现一切好转,原来失去的平衡感现在很好了, 定位很清晰,中频饱满及低频的下潜很好。再换上Tabu前后级,声音的起落更干净利落,在这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内,效果已相当令人满意了。余下的,就只等那对煲透了的Carft送来了。
  丹拿的Carft的设计构思源于专业版的C2,所用的单元、音箱的构造也相同,不过它用上了漂亮的木皮,音色表现上更适合家庭使用。Carft是一对二分频二单元的倒相式书架箱,两个小巧的倒相孔位于前障板中低音单元下面左右两边,接线柱只有一对,但是质量一流的大型镀金制品,我们试听的这对Carft虽已用了两年,但在北京这种环境却未被氧化,依旧金光闪闪。Carft的后面板上还有两个高低调节开关,分别可以在衰减——平直——增加之间选择,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而且感觉不出对音质有什么劣化。作为世界最著名的扬声器单元厂家,丹拿用在自己的音箱上更是不惜工本。Carft的高音单元就是素有“高音之王”美誉的Esotar T330D,这是一只个头很大、售价极昂的高音单元,每对售价近6000元,而且从2000年开始丹拿所有单元不再零售、外卖,这种T330D单元会更显珍贵,低音单元是6英寸半口径,3英寸大音圈内磁式单元。这只单元和常见的17W75、17W75XL、17W75LQ等不一样,它也是一只较特殊的单元,面板上只用4个螺丝(其它丹拿低音用6个),印象中丹拿的钻石形音箱Facette也用这种单元,声音很有特色。
  接上线,仍用刚才的器材试听。软件则包括常用的《民歌蔡琴》、《Tutti》、《伟大的男高音》、《麦田之歌》、《Alkan钢琴》、《四季》、RR《天方夜谭》、《拉二钢协》、Opus 3的爵士乐、XRCD版的《丝竹管弦》等等。
  Carft首先给人极深印象的是它美艳通透、延伸自如的高频,透明无染的音色。Carft的声音非常透明,染色微不可闻。除了静电耳机、铝带单元、静电音箱,很难听到如此干净的声音了!有的小音箱也给人以通透、艳丽、干净之感,但仔细分析,往往是要么中高音偏薄,齿音稍重;要么是高频段有轻微美化,听起来不够客观。Carft的“透明”就不是这样,Carft在这样的搭配和环境下听来丝毫不薄、不干,相当有水分和色彩,轻松自然如入化境的透明度更是其它音箱望尘莫及的。在听《丝竹管弦》一碟时,那种透明感真让人觉得眼前毫无雾气,乐器的音色,录音的细节展现无遗。由于用上了T330D这样的顶级单元,Carft在表现钢琴时令人难忘。Chesky版的《拉二钢协》听起来晶莹剔透,BMG版的《Alkan钢琴》的强大动态,电火石光般的瞬态、千变万化的音色在Carft上听起来也极其出色!
  其次,Carft的平衡度极佳。虽然只是书架箱,但Carft的声音非常大气,一点都不拘谨,没有一些书架箱中高频漂亮,中低频收紧,低频量感不足,下盘不稳的缺点。它的声音非常平滑。听不出哪一段特别突出,但哪一段都很不错。它的平衡度极佳的声音让人忘了它是一对书架箱。Carft的中频之饱满,低频之深沉是让人吃惊的,在Gryphon前后级的推动下,Carft的中频不只是精准,线条感好,而且人声相当厚!T330D高音单元的下限频率很低,在和低音单元衔接时不会有中音凹陷之憾,而且,由于其承载功率大,可用低阶分频器分音。Carft我猜想也是用了丹拿爱用的一阶分频。
  在小听音室内,Carft的厚声都让我们大吃一惊,这种丰厚的声底和我们理解的“丹拿声”确实是不一样的。在播《Tutti》的“丑角之舞”、“火鸟”等等,Carft已经引起了低频的驻波,看来十三四平方米的地方确实太小了,但Carft的惊人表现已让我们亦惊亦喜。
  同来的汪先生家里用的是一对B&W Martix 802 SⅡ,CD机和功放与这里完全相同。但汪先生不满Teac VRDS 25N的生硬,又为它加上了一个价值不菲的Assemblage DAC 3.0 24比特的解码器(加拿大 Sonic Frontiers的副牌)据说表现又更上一层楼。听过Carft的出色表现后,汪先生已坐不住了,提出要到他府上试试。于是,一行人又抱着美丽的Carft前进了。
  汪府听音室约二十多平方米,由于经过精心摆位处理,B&W Martix 802 SⅢ在这里相当好声。听了几张片子,人声厚润迷人,结像大小适中,定位很准;播《Tutti》之类的片子,低频的量感和延伸很好;由于加上了Assemblage DAC 3.0 24比特解码器,低频的弹性非常出色。汪先生说,我这儿屋子大点,Carft的高频肯定赢尽802,但人声和低频很难说了!把Carft和身材大几倍的老牌名箱802相比似乎太可笑,但考虑两者售价相近,也还有一定可比性。在用802听过一些音乐后,再换上Carft。
  Carft的高频仍是那么漂亮,如果高频也用“控制力”来形容的话,T330D高音应属“控制力一流”的类型。这只高音不仅延伸力惊人和音色很漂亮,而且在多种极端音乐的考验下,它的声音还是那么从容自然,根本不会发破、刺耳、难听。这对Carft的出色透明度让人过耳难忘,在播放小提琴、吉他、钢琴时音色特别自然、漂亮。在高频上,Carft显然赢过了B&W Martix 802 SⅢ。
  Carft的瞬应极快,听吉他、钢琴等真是让人直呼过瘾。而且,它的“瞬应极快”是相对全频而言的,在这一点上,B&W Martix 802 SⅢ显得稳重一些。人声如何?我要说两者风格不同,但不相上下。听一些磁性十足的男声录音,B&W Martix 802 SⅢ的厚润丰满难以取代,喉底的磁性,胸音的充沛让人一听就知B&W的厉害;而Carft,居然声底一点也不薄!汪先生说很难想象Carft的声底这么厚重,和802相差也不多,而且,Carft的细节就真明显一些,比如歌手换气、吸气时的动静,Carft反应出来就更明显一点。女声如何呢?唱女高音时,应是Carft占了点便宜,唱到高音时,Carft的声音更圆润一点,而802的声音就稍稍干了一点,可能和其采用铝质高音有关。因此很难相信的是在这样的搭配下,Carft的齿音表现得更自然一点,802的齿音相对稍重一点。不过,这是在反复切换比较下的结果,差距本来是很小的。
  Carft和802都有十分好的定位和结像,802由于有更充实的下盘作铺垫,听交响乐的气势更宏伟。听《Tutti》、《指环》之类爆棚碟,丰沛的、量感十足又富弹性的低频表现十分出色。而Carft呢?我们仍然惊异于它小小的单元和箱体,竟也表现得这么好。在汪府上,“丑角之舞”第23秒的第一记低频竟也是踏地而来,表现直追802!“火鸟”最后几下夸张的大鼓,802轻松地撼动全屋,Carft也一样不甘示弱,除了量感稍逊外,下沉的力度,频率让人大惊失色!这张书架箱极难播好的CD,在Carft上居然一一通过!听到了这里,我们几人都有点坐不住了,这对煲熟了的Carft果真很厉害!(当然,这套Gryphone前后级也功不可没,还有那个Assemblage解码器)。
  当然,玩到这里,各位已对这对Carft肃然起敬。要再玩下去,首先想的是找当红的丹拿同门弟兄Contour 1.3 SE来一较高低,再换几台音源、功放试试。可当时没能凑齐这些东西。
  以后几天,我们又在不同的环境下听过Carft,这对潜质极高的书架箱一下子又点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当然也包括我。在和Carft的接触中,我发现有几点值得一说。
  首先,Carft的音色清淡、中性,但这并不表示它薄、硬,搭配得好,煲得透的话,Carft的声音非常全面(以书架箱而言),高频的延伸能力及透明度、质感更是无敌!而且还厚声,很好听,比如我们用Gryphon推它它就很厚润,由于音箱是向发烧友借用的,不能有更多时间“玩”,所以在搭配上还没有更多经验。
  其次,Carft对功放要求较高,Carft相当难推,阻抗低,灵敏度低,低音冲程不是很长,推不好只会声音发干甚至失控。以Gryphon为例,这一套前后级在播大动态时就只算过关,Carft很吃功率,电流量小,供电部分弱的功放不试也罢。
  另外,Carft对周边器材很考验,可谓“监听利器”,功放、CD机,线材的素质很容易让它曝光,录音的素质也能让它很快反映出来。Carft有一专门插孔接驳瑞士OCOS线,这是一种很细的、阻抗恒定的线。感觉是用上后透明度比MIT的好,细节增多,但声音饱满程度不及MIT,如果想兼顾一下解析力与饱满程度,用OCOS时可将高音调节打到“衰减”一档,会有正面效果的。
  Carft是源自著名监听箱的民用版本,推出已有些年月了,但它确实是很有实力的器材,即使它售价较高,但仍是相当精彩出众的。Carft又让我充分体会到了极品书架箱的魅力……

纪刚:
  熟悉Dynaudio的朋友应该知道,Dynaudio厂设有一个负责专业监听器材的部门,这就是Dynaudio Acoustics,该部门设计的著名监听音箱Classic 2(C2)被世界多家专业录音室采用,由于该箱技术规格高,声音中性、透明,能准确地还原录音作品中的本来面貌,因而受到众多专业录音师们的喜爱,有些录音师甚至自己投资购入C2作为家用发烧音箱。Dynaudio Craft正是Dynaudio Acoustics C2的民用版本。
  Craft是一款两路、两单元的监听书架式音箱,采用被称为高音单元之王的T330D高音单元,中低音是Dynaudio为配合T330D而特别设计的6英寸半单元,前倒相、双倒相孔设计,阻抗为6Ω,灵敏度为86dB,箱体后面有两套接线端子,一套是WBT接线柱,另一套是Dynaudio厂专用的OCOS圆接线插孔。另外,Craft还设高、低频增益和衰减拨钮,可对高频和中低频进行+/-1.5dB的调节。据说Craft与C2的差别只在于单元和分频器元件挑选的精确度上。从外形上看,两者外形几乎没有差别,C2是黑色的箱体,本文所用Craft为深色玫瑰木皮,这种木皮与我们看到的普通玫瑰木皮不大一样,颜色很浓重,摸上去油汪汪的。C2和Craft都不带普通的网罩,而C2的高音单元有金属丝保护。
  为Craft搭配的器材包括:TEAC 25N CD机、Gryphon TABU前后级(2×100W)/ Gryphon TABU AT合并机(2×80W)、OCOS音箱线/MIT Terminator 2音箱线、NBS/Horizon平衡信号线、VDH 102MKII信号线。试听的音乐涵盖了风格各异的CD唱片,包括古典乐、歌剧、民乐、流行乐的人声。
  Craft的音色是极端的中性和准确!这是一种几乎没有添加任何修饰成份的声音,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专业监听的要求,听过它你会觉得其它音箱都有不同程度的染色。它具有极好的音色平衡,各频段占有非常和谐的比例,而且高中低之间的衔接密不透风,过渡也异常的顺滑!在监听音响器材的组合中,Craft能够扮演一个完全还原前端器材输入音频信号的角色。
  在搭配合适的情况下,Craft的声底宏厚、能量充沛,开扬爽朗、富有朝气,表露出男子汉的气概和威严,而它潇洒、飘逸的中高频又体现王者的尊贵和雍容。
  Craft的分析力堪称超一流水准,它的声音几近无色透明,听者完全可以透视整个音场,绝不会丢掉任何细节。Craft的高音给人一种能延伸到世界尽头的感觉,清亮、平滑的高频没有丝毫的颗粒感,极为自然、飘逸,在听者面前营造出晴空万里的视野。笔者用FIM以XRCD技术录制的“丝竹管弦”播放古琴,琴声异常通透和饱满,细节之齐全、弱音之清晰有如演奏者就在眼前!笔者甚至想到如果不使用静电扬声器又想得到无以伦比的清晰度,也许只能求助于采用Dynaudio T330D高音单元之王的Craft或它的专业监听版本——Dynaudio Acoustic C2!
  Craft的速度属快声一类。凭借良好的瞬变反应,在播放钢琴、吉他和民乐器时,Craft的高音产生出快似闪电的反应动作,音频信号中一闪即过的微小细节无一漏网。在播放Accardo演奏Paganini那出神入化的小提琴技巧时,擦弦的质感和琴体共鸣表现得非常漂亮,柔板时似行云流水,快板时又显得神采飞扬,无论Accardo按弦动作快到什么地步,Craft都显得灵巧、从容,一路轻盈跳跃、穿针引线,似乎还游刃有余。
  Craft的音乐表现力真切、自然,完全凭借音乐的真实性来打动听者,在这种极端准确地还原音源信号的前提下,Craft表现出的音乐相当接近现场效果,带领听者进入逼真、传神的音乐舞台。
  在条件适当的听音环境及对摆位稍做调整后,Craft塑造音场和结像能力可以达到逼真的效果,试听时笔者以短时间的摆位和调整已让Craft产生出令人满意的音场,最令人激动的是Craft轻松重播出现场录音的空气感和丰富的堂音,在听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极具活生感的音乐画面!
  笔者有一次听到过Dynaudio的极品音箱Confidence 5,很想知道Craft是否能达到Confidence系列的水准?这次试听Craft在Gryphon TABU前后级的推动下格外靓声,引得在场众烧友们一时兴起,又将它搬至另一位朋友的家中,此君也是不久前购入Gryphon TABU前后级功放,音箱为B&W Matrix 802 S3落地箱,所用的CD唱盘恰好是TEAC 25XN,与前次试听不同的是加入了Assemblage DAC 3.0 24比特解码器。
  笔者对这套系统非常熟悉,知道Gryphon TABU前后级功放和B&W 802都属于温暖、厚润的风格,两者搭配最得意的是演绎人声,原以为Craft会赢在细节表现、瞬变速度和音场结像方面,而中频的人声和低频动态将会是B&W 802的强项。
  在先听过B&W 802的演唱后,大家就迫不及待换上Craft,放入一张人声的CD唱片,出声只几秒钟,便听得在场一人大叫:Craft赢了!笔者和B&W 802的用家这时惊讶得几乎是同时站了起来!Craft表现出的人声厚实、润泽,播唱男声和女声的嗓声不仅具有迷人的磁性而且非常松驰,令我难以相信这是从前熟悉的Dynaudio风格。再切换音箱线,反复比较,仔细地听出两者的差别,笔者感觉B&W 802的人声仍然是富有质感和弹性,而Craft的声音密度感极佳,韧性更好,在分析力占上风的情况下,Craft表现演唱者嗓子以及喉底的细微变化非常清晰。
  低频和动态就不用比了吧!看看这两对音箱相差悬殊的体积,就知道结果如何了。但事情并不像想像般简单。体积小到只有B&W 802几分之一的Craft书架箱播放Reference Recording的CD唱片“Tutti”,大动态场面的表现完全是大型落地箱的风范,在声压达到最高的爆棚时刻,Craft给人一种天塌地陷于眼前而面不变色的从容感。虽然事先知道,Craft所用Dynaudio单元在瞬间能承受极大的功率,但绝不会想到在这么大动态的音压下声音却没有一点压缩或局促的感觉。B&W 802因听音房间面积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频的发挥,但802凭借两只8英寸低音单元,低频量感和音场的规模仍然是这对书架箱所无法与之抗衡的,Craft的低频不是那种推山倒墙式的低频,它的低频下潜很深,而且控制得非常好,富有形体感,Craft的低频胜在迅猛,因而产生出冲刺效果的爆发力!
  在器材搭配方面,Dynaudio素有“大食难推”的恶名,Craft也不例外,现场比较结果表明,Craft仍然是一对不易推好的音箱,它对放大器的功率及其它性能有较高的要求,加上Craft的高超分析力,前端器材的任何不足都会被毫不留情地暴露出来。试听时搭配的Gryphon TABU前后级整体素质相当出色,1999年曾用Krell KRC-2/100S前后级组成的系统与这次试听相比,声音具不同特点,都是令人满意及难忘的。笔者在这里要感谢为这次试听提供器材的朋友们。
  笔者多次试听Dynaudio Craft监听音箱,感觉这对使用了高级扬声器单元的Craft音箱仍然是当今音响市场中书架箱的典范,Craft的设计、制作及声音素质表明它是一款不妥协的、能够准确重播各类音乐的全能扬声器。虽然Craft仍然具有灵敏度低、对放大器和音源要求苛刻的缺点,但在搭配正确的情况下,Craft在表现音乐的传神和像真度方面好到令人难以指出它还有什么不足。
  据笔者了解,试听所用Craft的这个版本已经停产了,因此本文的目的不是在向大家推荐这款音箱,而是告诉大家经典名器所具有的真正实力,它们所表现出的中性、真实的声音特点无疑可以作为我们选择音响器材的准绳。眼下,音响市场上将那些所谓高档器材的价格标得高得吓人的厂家应该自问一下,对比Dynaudio Craft,是否有资格向发烧友索要这么高的价格?□
挺不错的资料啊,楼主辛苦啦!
TOP
216#

台湾人的这种玩法确实挺恐怖的:)
TOP
217#

山芋头 在 2006-6-11 10:34:41 发表的内容
中国人又在某些js的鼓吹下进入歧途了……
感觉富盛一直很专业,也很实事求是,在此赞一个!

专业版就是专业用的,个人用不合适!
很多家庭版里面的设计是不会用在专业版里面的!

打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工控机比pc要贵许多,但是有人如果买个工控机回家当pc会被人笑没脑的吧。



残剑831   在 2006-6-11 13:49:37 发表的内容


   谁说专业监听箱就一定不能用在民用hifi领域了?早期的rogers3/5a就是作为广播车的小型监听箱来设计。B&w矩阵800系列在80年代一直作为DECCA唱片的专业监听箱使用;现在都已成了烧友心中的经典。atc也是监听行业的老牌劲旅。菲利普唱片公司也采用PMC的某些型号作为近场监听音源。而最令烧友梦寐以求的westlake audio,除了顶级号角之外,其余大部分型号经常用于监听行业。其LC系列,bbm系列本身就是专门设计的专业监听箱。非但大家没有觉得他们不适合民用听音乐,反而对这些品牌型号倍加推崇。究其原因,这类箱子的声音有其自身特点和迷人之处。

  
    大家不管它到底如何分类,总之一句话,耳朵收货,喜欢的就是好的。非要讲什么监听箱不适用民用的话,我认为以上诸多事例就足以推翻此理论了!!


liouweiguo 在 2006-6-11 16:51:08 发表的内容


对罗,象我就差点买了BM15,但是我最后还是选择了3.4,因为我喜欢,不过要是还有机会的话也想收对BM15的来玩玩,哈哈!这个箱子也自有他的迷人之处哦。
喜欢才是硬道理!
TOP
218#

能让天神兄看得方便些,也是件开心的事情。
最后编辑cadcam
TOP
219#

Dynaudio Acoustics BM6与BX30A使用经验 陈运双
收集:nocturne 日期:2005-11-14

[upload=jpg]Upload/200661221192531258.jpg[/upload]
图1:陈先生聆听室约六坪大,电力来自单一电表,需求再大的音响怪兽,在这里都能获得最充裕的电源供应。
购入Dynaudio Acoustics BM6与BX30A对我而言纯属意外,但也可以说是美好的意外,在此提出与音响迷共同分享,说不定这种特殊的经验也能解决您当前的困扰,甚或可以做为未来多声道影音系统购置的参考。事情的发生经过是这样的,笔者有两位朋友分别于去年初搬了新家,房子升级后空间变大了,环境特性也改变了,原来那套音响显得有点不太协调、称职。笔者曾协助尝试过各种喇叭摆位与环境的改善,当然也包含各种垫材与线材之调整在内,虽然已经达成相当程度的改进,但仍与他们预期的目标尚有差距,最后一致决定更换喇叭!于是陆续展开喇叭试听活动,也趁2000年「Hi-End、Hi-Fi音响展」的机会,对会场展示较具知名度的喇叭进行试听比较。音响展结束后,我们仍不忘继续索寻音响展漏网之鱼优良产品。就在一连串的试听比较过程中,无心插柳柳成阴的,Dynaudio Acoustics BM6与BX30A让我动了凡心而决定拥有她。Dynaudio Acoustics到底有甚么魅力,足以让心静如水的我激起不小的涟漪而动了真情!本文将为您细述笔者与Dynaudio Acoustics BM6结缘的经过,她具有何种魅力?依个人经济状况与需要如何使她逐渐成长茁壮?与BX30A巧妙搭配可以使她具足智慧而更妩媚。一个可以亲手抚育,带领她一起成长,可以让您一圆心中美梦的音响系统,您是否也愿意抛开世俗的纷扰共筑音响美梦!
[upload=jpg]Upload/200661221193421801.jpg[/upload]
图2:Dynaudio Acoustics M3喇叭用上了著名的T-330D高音,以及6吋与12吋中、低音单体各二只。
[upload=jpg]Upload/200661221194354590.jpg[/upload]
图3:横着摆的Dynaudio Acoustics M1小喇叭,采低音反射式设计,不但是专业录音室的最爱,同时也广受一般用家的青睐。
情定Dynaudio Acoustics

喇叭的品牌那么多,各有不同的音色与特性,除了选择自己喜欢的音色外,还须考虑扩大器的驱动能力与搭配问题,幸好前述这两位朋友使用的前、后级扩大器都是笔者所设计,用来驱动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喇叭大致上不成问题,因此可以先排除这方面的顾虑。对喇叭音色的喜好,我们彼此所追求的(欣赏的角度)也很相近,这也是我乐于参与此次选购活动的诱因。经过归纳整理,订出索寻目标的条件如下:要能真实、精确的诠释音乐,尤其音乐的细节要能清楚描绘,不能含糊一笔带过,也不能有太独特的个性(属不偏不倚的中性),瞬时反应良好,高濒的延伸自然飘逸,中低濒饱满凝聚,承受大动态音乐不会导致明显的失真,频率响应至少40Hz-20kHz(±3dB),适合用来聆赏古典音乐,对爵士音乐也能轻松过关,长时间聆听不会觉得疲劳与烦躁。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售价必须合理。

也许把条件订得太严苛,历经数月之久却迟迟不见意中人(喇叭)的芳踪。依据经验显示,许多知名厂牌采用Dynaudio单体所设计出来的产品,都获得极高的评价,因此我们对这类产品始终寄予极高的期望,可惜能符合上述条件者如凤毛麟角,不是价钱订得太高就是质量不如人意。就在柳暗花明疑无路之际,两位朋友中之一,突然想起不久之前曾拜访过一位发烧友,对他所用的Dynaudio Acoustics C3颇有好感,而且售价还算合理。由于Dynaudio Acoustics C3在市面流通不广,在此之前笔者对她也一无所知,于是我们择日自备软件前往聆赏。那位朋友搭配使用之器材包括CD唱盘、前级及后级扩大器等清一色是GRYPHON,大概是搭配得宜,相得益彰,使Dynaudio Acoustics C3之优点一览无遗,经过仔细评估结果一致认为,这是几个月以来试听最满意的一次。回来之后这两位朋友立刻央求我向今韵打听,准备迎娶入门,今韵郑老板的答复是:「Dynaudio Acoustics C3原厂已停产,国内已无存货,将向国外Dynaudio Acoustics经销商代寻是否仍有库存品」。经过一段漫长的等待之后还是一无所获,郑老板建议不仿考虑Dynaudio Acoustics M2或M3,并称最近有一批M3即将到货,届时再通知前往试听比较。
鉴听喇叭大厂 — Dynaudio Acoustics

我想很少音响迷不知道Dynaudio这个厂牌,至于Dynaudio Acoustics大家对她可能就比较陌生一点,包括笔者在内,主要原因是Dynaudio的代理商广告宣传做得比较好,另一原因是有不少著名喇叭厂采用Dynaudio单体设计出一流的扬声器,其成就甚至超越了Dynaudio自家的产品,因此间接也达到不小的广告效果。笔者最近藉由网络索寻数据才有机会了解Dynaudio发迹的经过,并进一步知悉她与Dynaudio Acoustics之间的关系。

Dynaudio公司是在1977年成立于丹麦,成立的初期是以OEM的方式向别家公司购买喇叭单体,自行设计音箱与分音器组装成扬声器,但很快就察觉到若要再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能,唯有透过创新的喇叭单体设计技巧才能达成。Dynaudio公司很早就构想并立下愿景希望能成为喇叭单体制造厂,此时乃下定决心自行研发喇叭单体。于着手研发喇叭单体的三年后,即80年代初期,所有Dynaudio扬声器都已安装自己特制的喇叭单体。大约在同一时间也开始把他们自行研发制造的喇叭单体销售给其它扬声器制造厂,那时市场上正值大量需求高质量喇叭单体却找不到供货商,所以Dynaudio认为他们当时决定自行研发制造喇叭单体的决策是正确的,决策时机也抓得很准,使Dynaudio很幸运可以在扬声器界一举成名。Dynaudio一开始就认为喇叭单体是扬声器的「心脏」,此种逻辑思维也获得广大回响,因而能以质量、独创与先进的技术成名。继之又趁胜追击,藉此优势把经营焦点贯注在他们自家的扬声器系统的建造上,用以建立他们的品牌形象,让音响迷从他们自家扬声器的优越表现,即可同时联想到是他们独特设计喇叭单体的功效,亦即只要见到采用Dynaudio喇叭单体的扬声器,就可获得足够的质量保证信心。

Dynaudio宣称他们独特技术所设计制造出来的喇叭单体具有下列三项特点:(一)低失真(low distortion) (二)可扩展动态范围(extended dynamic range) (三)可承受大功率(high power handling)。Dynaudio认为他们一开始就走对了方向,下足功夫设计出最好的喇叭单体,此种优势是别家厂商所欠缺的。因此Dynaudio在Hi-End、Hi-Fi界达成领导地位与杰出声望之际,他们又率先与一些世界领导级的录音室设计师合作,此种经历又导致他们对专业录音室市场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决定设立一个子公司,以便100%专注于专业录音室监听喇叭的设计工作。他们与录音室设计师Andy Munro先生联合组成Dynaudio Acoustics公司,有Andy Munro的奥援才能美梦成真快速的把公司设立起来,而且被公认为专业录音室界的技术领导者。Dynaudio Acoustics公司是由一群专业录音室专家(包括一群音乐家、工程师与录音室设计师等)所独立经营,服务的对象是专业录音室的经营者。Dynaudio Acoustics公司具备下列优势:(一)拥有Dynaudio喇叭单体的技术资产(二)由一群艺术家与工程师组成,藉以获致最高技艺的研究成果(三)已具备很棒的生产设备可以产制研究成果。最特殊的一点,该公司设立的目标是针对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最满意的声音,但又要把守经济尺度以降低生产成本。
[upload=jpg]Upload/200661221204373743.jpg[/upload]
图4:书架型低音反射式设计的Dynaudio Acoustics BM-6。
让人惊艳的BM-6

新喇叭必须先Run-In一阵子才能达到最佳性能,Dynaudio Acoustics公司建议至少应先以适度音量Run-In 24小时后才能开大音量使用,并警告用家,若一开始就以爆棚音乐实施震撼教育,极可能因而损坏喇叭单体。若要完全Run-In则大概要一周的时间,如果没有经过适当的Run-In阶段而进行试听,将导致对声音的误判。因此M3到货后,今韵依建议Run-In了一个多礼拜才通知我们前往试听。不过那天试听M3的结果并不是很满意,只觉得跟我的Duntech「公主」不相上下,但另一对小喇叭BM6却意外的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天另外一间试听室正好有顾客在试听小型喇叭,无意间发现BM6的音质优美,小体积的音箱竟能发出那么好的低频,而且售价仅五万元左右,网络信息公布其频率响应为43Hz-20kHz(±3dB)。另外一型喇叭M1.5频率响应为34Hz-20kHz(±3dB),更接近我们的目标,引起我们一探究竟的好奇。郑老板因而特地从仓库搬出一对全新未开封的M1.5让我们试听,在没有事先Run-In的情形下,居然也有相当突出的表现,唯与之前我们所听过C3的声音相比还有一段差距。

记得刘总编曾经在论坛第80期对M3赞不绝口,而这次试听结果却觉得中、低频还不够凝聚,极低频也下潜得不够低,瞬时反应速度也不是顶好,推测大概是器材搭配上及聆听环境上的问题,至少当天所搭配的后级扩大器就不属于大电流、低输出阻抗型,因此不具备高驱动能力,我们期望有机会在不同条件下再做比较,以便能显现真正的实力。M1.5虽然比BM6好听但价格却高出许多(大约是BM6的四倍),几经思考之后决定买下一对BM6回家玩玩,以便进一步了解她。我准备置于工作室当作设计或改机的鉴听喇叭,万一试听结果不满意还可以用来取代床头音响的喇叭。同行另一位朋友知悉之后也马上跟进,并建议两对喇叭一起先带到我家,以方便进行两对喇叭并联使用的实验。
隔音门外的验证

那天把BM6带回家之后,立即进行试听活动,首先接上一对喇叭试听,以了解单独一对BM6的特性及效果。结果并没有令我们失望,甚至比我们在今韵听到的效果还要棒。接着又迫不及待的将另一对喇叭倒置堆栈于先前那对喇叭的上方,形成直线点音源发音的方式,即两支高音单体在中间,另外两支低音单体则在上下两侧,并将上下堆栈的两对喇叭端子互相并联。再开声结果气势显得更磅礡、动态也更凌厉,感觉上是相乘的效果而非相加的,而音场、定位也进步许多。BM6的尺寸宽20.4公分,高33公分,深25.4公分,两只堆栈起来的高度只有66公分,但动态、气势却超越身高达180几公分的Duntech「公主」。就在我们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笔者念大四的女儿亦以惊讶的眼神向音响室内观望,等我开门问明原因才知道,她在隔音门外已感受到强大的音压震波,因为异于往常而感到好奇,姑且称之为隔音门外的验证吧!
能拥有一间专属的音响室是所有音响迷一致的心愿,笔者在历经二十几年之后才达成这个心愿,虽然室内实际面积只有六坪左右,但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区已属难能可贵。为使欣赏音乐不致影响到家人的生活作息,尤其在寂静的夜晚也能放心的欣赏音乐,笔者特地在音响室加装了隔音门、窗。为了视觉空间及与家人的互动关系,隔音门特别采用透明的,它是15mm厚(8mm+5mm胶合)的安全玻璃隔音门,隔音之机械结构系由德国设计制造,保证具有-40dB的隔音效果,虽然不及录音室的标准,但对一般音响迷而言已绰绰有余,装置完成已将近三年,证明完全符合当初的设计需求,这次同时使用两对BM6之加成效果,造成音压震波穿透隔音门倒是有点意外。
[upload=jpg]Upload/200661221204940007.jpg[/upload]
图5:陈运双先生的系统,除了CD唱盘为Restek外,其余皆自行设计、制作。
特性良好

能够再生大动态音压只是监听喇叭的基本条件而已,最重要的是再生大动态音压时仍能维持低失真的精准度。依数据显示:从100Hz-20kHz区域内的任何频率,在88dB参考音压下BM6的最大总失真(T.H.D+I.M.D)<1%,难怪这次在如此大的动态下进行测试仍稳如泰山,一点都不觉得有吃力的感觉。Dynaudio Acoustics监听喇叭特别强调是中性无喧染,既要干净透明又不能让听者感觉刺耳,这是设计喇叭最难办到的地方,唯有极低失真度的喇叭,才能在清澈中显现柔顺细致的声音,否则易导致听觉的疲劳,尤其是大动态的情况下。此外Dynaudio Acoustics喇叭具有非常宽广的频率响应,且全频宽带的相位也非常均匀一致,故能呈现优异的音像深度与细节的强弱对比,足以营造出三度空间的真实音场。此一特点对于扩展动态范围也有极大的帮助,因而可以毫不压缩的再生音乐瞬时,反之大多数喇叭因遭到严重的压缩而显得力不从心。又由于他们的喇叭单体具有卓越的阻尼控制特性,可以完全避免大瞬时的过激现象(overshoots),因此大动态下仍能既柔顺又精准的使原音重现。Dynaudio Acoustics公司宣称他们所有喇叭单体,包括高、中、低音单体均能承受1000瓦的瞬时能量,在此能量下不仅能维持单体的完整无损,尚能确保声音不会受到压缩,音质也不会劣化。

Dynaudio Acoustics公司保证所生产的监听喇叭,同型号任何一支喇叭,彼此之间的特性误差均在±1.5dB以内,并称任何一支喇叭均可与其它喇叭互相匹配成对使用。这表示他们已建立产品的制程品保允收准则,可以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反观大部份喇叭制造商还停留在选配的阶段,却美其名为左右声道配对,两支喇叭贴上相同的制造序号,或在相同序号后面加上A及B英文字母以资识别,至于有那些厂牌真正执行选配工作就不得而知了,也许编辑部下次访问制造厂商时,可顺便对他们的品保制度进行了解。有健全的品保制度,才能有效控制产品的精准度,使质量达到均一化,而且也会依规定保留完整的产品制程检验纪录,尔后若有任何单体故障可以轻而易举的修护成原来的样子,修护费用也比较低;反之,一个选配的产品,万一故障要修护成原来的质量,费用一定相当昂贵,否则注定变成跛脚的瑕疵品。 <图6>
慎选搭配伙伴

质量均一的产品尚有其它诸多优点,例如:多声道系统若均采用质量均一、特性相近的同型喇叭可以获致最佳音乐性与临场感;多对同型喇叭堆栈使用可以获致最佳的相乘效果。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使用心得提供各位参考:那天带回家的两对BM6同时在我家测试过之后,那位朋友便将其中一对带回家了,剩下一对BM6听小编制的室内乐,还觉得满精致可口的,但听大编制管弦乐或动态比较大的的音乐时,好像从3000cc的豪华轿车换成了1200cc的国民车,整个场面的壮阔度与动能都少了许多。为了找回一些失去的东西,于是试着用另一对小喇叭堆栈在BM6的上方成点音源方式试验看看,这次用的是雅瑟S-520,由于BM6是4奥姆,而S-520则是8奥姆阻抗,因此我用两部扩大器分别去推它们,以排除阻抗匹配问题。依照常理,多加一点面粉可以多出一些馒头来,岂料事实并非如此,就如同XO掺了红酒一般,得到的却是负面的效果,甚至不如一对S-520的声音好听。雅瑟S-520是一对相当超值又好驱动的喇叭,我用它来取代床头音响组合的喇叭,虽然内置扩大器仅20W左右,但却使整组音响的价值连升好几级,让我在房间也可以欣赏音乐,以前只能用它来听新闻报导。我把S-520搬到音响室用更高质量及较大瓦数的扩大器去驱动它,结果表现得更好,但拿它与BM6搭当演出反而无发挥各自的实力,这好比双打比赛选错了搭当,因球技悬殊、默契不良而轻易被对手打败一样。以物理现象来解释,声波具有向量关系,当两支喇叭的相位与瞬时反应速度不一致时,声波将互相干扰或抵销,甚至引起严重扭曲变形,不但无法获得相辅相成的效果,更无法获得三度空间的真实音场。由此可以推论,多声道系统若前置、中置与后置均个别采用不同厂牌、型号的喇叭,就如同各有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岂不令音场大乱!如果您花了大钱,结果现有多声道系统还觉得不满意,建议您改用同型喇叭,以使彼此之间的特性误差越低越好,前置声道可考虑用两对喇叭堆栈并联使用,以扩展音场与动态范围;如果您尚未拥有多声道系统,更应在购买前把握机会试试这个建议,相信这是既省时又省银两的不二法门。
不听ATC无法入睡

我那位朋友把BM6带回家之后,仔细与他现有的ATC SCM-20做比较,结论是全面赢过ATC SCM-20,颇有相见恨晚之意,连太座听了都喜欢。这位朋友是ATC的忠实爱用者,家中拥有二对ATC SCM-20 置于客厅,一对ATC SCM-10置于卧室。置于客厅的二对ATC SCM-20是以堆栈并联方式使用,另加装了超高音与低超以弥补在此方面之不足,使用于旧家5坪左右的客厅,无论音乐性与音响性都有非常高的成就,但新家客厅一下子扩充为15坪左右,原有的低频能量密度几乎被稀释殆尽,而高频却显得异常刺耳、吵杂混乱,因此搬家后他一直无法静下心来听音乐。笔者应邀前往协助测试,发现喇叭后方有一排矮柜,矮柜的上方是玻璃窗,因此低音几乎被吃掉无法反射回来;但对高音来讲,四面八方除沙发椅之外几乎毫无吸音材料,地面贴磁砖,天花板及四面墙均为水泥粉光上漆而已,墙面亦未挂任何饰物,以仪器测试发现大部份频宽带内的波型均呈现多重线条,较高频段此种现象更严重,类似电视的电波受到地形、建筑物阻挡多重反射而引起的鬼影画面一样。在主人提出地面与墙面不兴土木更动的原则下,笔者建议加装矿纤吸音天花板,喇叭与聆听位置沙发之间加敷一块地毯,墙面设法加挂一些可以吸音或使声波漫射的饰物、油画等,再配合喇叭摆位调整。依上述建议施工、调整完成之后,果然声音已经进步到可以放松心情来欣赏音乐,剩下的工作就是计划如何Upgrade现有音响设备。

前面提过这位朋友是ATC迷,连睡觉都得使用ATC播放音乐才能安然入梦,因此寻寻觅觅几个月下来最满意的还是ATC的声音。这期间也曾经建议他试试看PMC喇叭的声音,不过他觉得ATC的瞬时与Punch比较好,唯对笔者服役中的Duntech喇叭颇有好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二手店陈列有Dunlavy Ⅳ喇叭,大约有八九成新,状况良好,试听结果也很满意,价格谈妥付完定金当即送货。Duntech喇叭原来就是由Dunlavy先生所设计,离职之后另外成立公司设计生产Dunlavy 喇叭,外型、声音走向都与Duntech喇叭很接近,也受到许多音响迷的喜爱,是不可多得的好喇叭。不过进门摆定之后,朋友的太座就有意见,虽然事先已报备过,但当她一看到两支180几公分高乌七八黑的大喇叭,如同两尊门神站在客厅,让她造成很大的压迫感,觉得不自在。等到接线完成开声之后我这位朋友对它的声音也不满意,那天我不在场,他在电话中告诉我低音不足,而高音又太亮,跟他之前在店里头所听到的声音完全不一样,我告诉他把所有纯银线材更换为纯铜的试试看,也要他试着调整喇叭的位置、角度,但折腾了几个小时还是无效,因而当晚就将Dunlavy Ⅳ退还给店家,估计待在他家的时间总共还不到五个小时,而店家要求给付八千多元的费用,包括3600元的运费及5000元的试听费。经由这次惨痛的经验之后挑选喇叭变得更谨慎,BM6最终能够掳获他的心,有下列三个原因:(一)BM6在我家初试啼声效果优越,甚至以轻量级体型挑战重量级的Duntech太子,两对BM6连手出击可以胜过Duntech太子(二)受到太座的肯定与喜爱(三)无论是音乐性或音响性,BM6均压倒性的赢过ATC SCM-20,而价格却比ATC更实惠。 <图7>
BM-6与Duntech太子的差别

两对BM6是否能完全取代Duntech太子?笔者跟各位一样心中也有很大的疑惑,就让我们继续往下探讨。Duntech太子为三音路五单体喇叭,每一声道有一只1.1吋高音、二只4吋中音及二只9.5吋低音,高音及低音都是Dynaudio的单体;BM6则为二音路二单体喇叭,每一声道有一只1.1吋高音、一只6.75吋低音。根据上述数据显示及Duntech太子的体型,大概您已经看出两对BM6并联使用的罩门在哪儿了。二只6.75吋低音单体的总面积为71.5平方吋(3.14×6.75×6.75÷4×2=71.5),二只9.5吋低音单体的总面积为141.69平方吋(3.14×9.5×9.5÷4×2=141.69),也就是说二只6.75吋低音单体所能推动的空气量,只相当于一只9.5吋低音的空气量,每一支Duntech太子音箱内有二只9.5吋低音,因此其低频延伸及重量感,基本上会比二支BM6优越。虽然两者皆是同厂牌单体,唯Duntech太子所使用的单体是十几年前设计的产品,因此先天的体质较弱。实际聆听结果,分辨率、强弱对比、反应速度及动态等均略逊一筹,整体声音的质感也不如BM6细致、精准,仅低频响应与重量感胜过BM6。
以BX-30A搭配BM-6

与BM6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我已经深深的喜欢上她,经由上述分析之后推测,只要再搭配质量优良的超低音,一定可以全面取代Duntech太子。市面上超低音品牌众多,要找到质量优异能与BM6搭配者并不容易,几经思考之后还是决定搭配自家产品Dynaudio Acoustics BX30A,依据数据显示BX30A的低频可以延伸至17Hz(±3dB),而且我相信只有BX30A才能兼顾瞬时反应一致的情况下,精确的把低频延伸至17Hz,不会画蛇添足衍生其它问题。本来想前往新竹今韵一听究竟,但郑老板一再保证搭配BX30A准没错,直接寄到我家使用最准确可靠,并称试听一段时间若不满意可以原价退货。正当我考虑要买一支或二支BX30A时,郑老板又告诉我他的客户都是用二支的,好吧!我告诉郑老板,那就给我寄二支BX-30A,外加一对BM6,反正到时试用结果若只需一支BX30A,另外一支可以让给我那位朋友。< 图8>
大部份音响迷,甚至某些专家都认为超低音是没有指向性的,因此对超低音的摆设位置并不是很重视,但以笔者过去协助朋友调校超低音的经验,事实上只要仔细聆听还是能分辨出超低音的指向,除非把50Hz以上的讯号完全滤除掉。因而我确信二支超低音喇叭的效果最好,唯基于经济因素考虑,若能达成目标且差异性不大,我会只选择一支超低音喇叭,这是我收到超低音之前的想法,等到试验过之后让我完全改观了,我毫不犹豫的决定留下另外一支BX30A。已经买下一对BM6的朋友那天也在场协助试验与调校工作,他也被二对BM6搭配二支BX-30A所发出成熟卓越的声音深深的感动。BX30A宽41公分,高61.3公分,深54公分,其高度正好可以作为二支BM6的脚架,左右各一支完全对称,整体外观也不难看。再仔细观察发现BX30A的宽度41公分,正好是BM6宽度20.4公分的二倍,如果采用四对BM6,则每一声道有四支BM6,若以田字形堆栈组合,架在BX30A的上方岂不是绝配,比目前(二对)以日字形堆栈组合置于BX30A的上方美观太多了,于是马上将我的想法告知那位朋友,以四对BM6配上二支BX30A放在他十五坪大的客厅,既气派又能发挥最佳音响效果,没想到我这个提议他几乎毫不考虑就欣然接受了,而且当即要求我拨电话向今韵郑老板定货。
物超所值的声音表现

四对BM6配上二支BX30A的效果如何?如果以价钱来论声音,大概百万元级以上的喇叭才能跟她相比,而此种搭配却只要三分之一的价钱就可以买到,实在太划算了。虽然我那六坪大的音响室用二对BM6似乎已经足足有余,但为了一圆我的音响美梦,我还是义无反顾,何况已经花了那么多钱,只要再花一点点费用就可将现有系统推向金字塔的顶峰,我终于禁不住此种诱惑,隔没多久也向今韵再订购二对BM6,不过自从一月份我们买下最后六对BM6之后,一直都在缺货中,苦等了五个月左右才收到另外二对BM6,并再度证实当初给朋友的建议及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BX30A与BM6搭配使用,虽然有锦上添花的功效,但以经济效益来讲还是BM6最抵买,如果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购买升级,我的建议是,经济能力有限者可以先买一对BM6,经济能力较佳者可以一次购入二对或四对BM6,行有余力再购入BX30A。各位一定觉得奇怪,这与我当初购买的次序稍有出入!是什么原因让我提出修正?当初我认为二对BM6最欠缺的重量感、庞大的音场以及轻松自然的声音,其实四对BM6一样可以达成这个目标(最近四对BM6到齐之后获得证实),而且音色更精致,也没有分频点衔接调整上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二对BM6的价格比一支BX30A还要便宜,因此提出上述修正供读者参考。

增加BX30A虽然可以将低频延伸下潜得更低,同时也可以提升低频至极低频段整体声音的质感,但却会增加许多调整上的问题,包括分频点衔接、相位、音量平衡调整及空间驻波的处理等问题。此外,我也发现若欲解决上述问题,BX30A内部的分频点及部份零件仍有改善空间,我期望能够调校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因此要求今韵郑老板提供BX30A的线路图,以便在下一篇文章中能一并分析报导。■
TOP
220#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6-11 20:39:00 发表的内容
富盛 在 2006-6-11 1:03:47 发表的内容
呵呵,你可知道BM15就是以前已经停产了的的听众7号的大声版呢?
算了,只要你喜欢就行,吹吧。


可否告知BM6A是DY什么的有源版?


BM6A是DA BM6的有源版,电子分频点在2200hz,采用4阶斜率。
BM6是DA独有的版本,采用17W-75和D260单元,分频点在3100hz,低音6 dB/oct,高音 12 dB/oc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