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516171819202122» / 2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单拿声学”跟“单拿”是什么关系?(DA/DY资料在1-2、19、22、2... [复制链接]

查看: 52186|回复: 270
181#

胡敏强 在 2006-6-9 15:18:35 发表的内容
johnleeh


应该是功放及空间摆位的问题,最近又作了一些调整,应该比前略有进步。有时间过来玩玩。


我感觉可能主要是唱机的因素,以前听ASR推动F30时,轮廓和形体比较好,高音也有些过的样子,整体的声音方方正正。但是密度的确是胆拿好。听毛安说LP已经搞好,听感不错,找时间过来“验收”。雨果的LPCD的确比CD好多了,主要是背静的宁静度、整体的层次、声音的密度和舒展度、自然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应该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因为现在CD已经不是我听音乐的主要工具,所以在买了LP后,已经把解码器出掉,将CD音源降到原来一半不到的投资。声音方面有所妥协,自己也是有预期并能接受的。

LP是我自己瞎调调的,听感上倒还正常。欢迎有时间来验收,提提宝贵意见。


LPCD是不错,但由于制作上无法大量快速生产,价格和片种还是偏高,太少了。
最后编辑johnleeh
TOP
182#

富盛 在 2006-6-9 20:15:45 发表的内容
没有AB比较,没有发言权。不是吗?什么时候过来比较一下就知道差在哪里了。器材配搭由您定。OK?


我对比过,还是较喜欢民用箱,不过声学箱也有点意思,假如方便的话也想收一对玩玩!!!!
TOP
183#

确实,M3P除了输出大很多外,在民用的环境里各方面的指标都比C4要差多了。(尤其是在功放的匹配上)[/quote]

那些指标差?会导致什么问题?能否详细说说..之前听过DA1.5,很随便的环境和摆位,声音却非常好,特别是中频的饱满和扎实..
TOP
184#

科研级旗舰 在 2006-6-5 0:13:27 发表的内容
原来在“音乐与音响”BBS里有详细讨论DA的,其中对于风格的总结就是DA先做好中频再往两头走,DY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两头先飙起来再说^_^  讲到通透度,对比大多数监听箱和耳机,DY的声音还是有点“假”。这点,老丹拿要好些

富盛 在 2006-6-5 11:23:04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这是相当搞笑的结论
首先用途决定设计的取向;
拿“监听”用途的扬声器到“民用”的环境和拿“民用的”到录音室去相互PK,就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设计取向。得出来的总结除了带有各自PK者的主观音色取向外,都已经没有了科学性了。
应该在各自的环境和器材搭配里各显所长才对。


记得DY的设计哲学是如何降低失真,这与DA作为监听设计也是以降低失真为目的并不矛盾,应该是统一的,难道DY变了?

DY不准DA在民用市场混,个人揣测,不会是怕DA搅和了DY的市场吧?想象一下,一个在设计上超越自己的强大对手,怎么都不能给他机会出来混的...........
最后编辑zaudio
TOP
185#

johnleeh


应该是功放及空间摆位的问题,最近又作了一些调整,应该比前略有进步。有时间过来玩玩。


我感觉可能主要是唱机的因素,以前听ASR推动F30时,轮廓和形体比较好,高音也有些过的样子,整体的声音方方正正。但是密度的确是胆拿好。听毛安说LP已经搞好,听感不错,找时间过来“验收”。雨果的LPCD的确比CD好多了,主要是背静的宁静度、整体的层次、声音的密度和舒展度、自然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TOP
186#

小试Dynaudio Focus 110 影音新时代
收集:nocturne 日期:2006-03-22

[upload=jpg]Upload/20066922105560462.jpg[/upload]

作为世界一流的音箱品牌和最重要的顶级扬声器单元制造商之一的Dynaudio,自1977年创建以来,一直以高品质的成品音箱和超一流的驱动单元驰名于世。Dynaudio所追求的低失真、高解析度、宽频响、高功率承载力、杰出的瞬态响应等都成为典范。Dynaudio不仅强调技术过人、性能出色,而且也注重听感舒适,因此Dynaudio拒绝金属或合金振膜。多年以来,Dynaudio的多款单元都难以被其它厂商超越,尤其是最难制造的高音单元,更是堪称至尊级别的。若干独立厂家如Seas、Scanspeak、Morel等在推出顶级高音单元时一直都以Dynaudio为假想敌,但都无法企及。不信看看它们和Dynaudio老牌的Esotar T330D差别就知道了——而时至今日,T330D在Dynaudio中已不是最佳。

一只发表多年的Esotar T330D能长青不衰,可见丹拿在技术上的超前,在产品线上的稳定。其实Dynaudio的许多产品也是如此。比如它的产品线,多年来一直以低端入门级的Audience(听众)系列,中端的Contour(轮廓)系列、高端的Confidence(信心)系列和顶级的Evidence(证据)系列为结构,尤其是中端的Contour系列更是历史悠久,但产品已经历几次提升改款。

所以,当我得知2005年Dynaudio将推出介于Audience与Contour系列之间的Focus(焦点)系列时,不由对它们充满了希望。在2005年广州音展上,我再一次遇到丹拿厂的销售经理罗伯特先生,他建议我关注一下新的Focus系列,据称这是厂方比较满意的新产品。

Focus(焦点)系列的市场定位比Contour低,现在共有4个型号:110和140是书架箱,220是落地箱,另外还有一只200C中置音箱,这个系列同样是兼顾了Hi-Fi与AV用途的。
先送到我刊听音室试听的是一对最小的黑色版的Focus 110小书架箱。
它让我想起了丹拿名器Micron

丹拿生产过许多杰出的个性十足的书架箱,其中不以数字命名的两对箱子Micron和Crafft就堪称经典之作,这两对箱子笔者都颇有使用经验:Crafft是笔者自购(后经济困难转手,甚后悔);Micron是朋友的,曾放在我刊听音室使用很久。

Micron是一对体积迷你的密闭式书架箱,加工极精细,而且用上了特选的Esotec D260和Esotec15 W75两只杰出单元。Micron是一对很难侍候的箱子,只适合用Krell、贵丰等大型前后级驱动,但它所展现的精确到点的结像、浩瀚通透的音场和扎实的声音质感都是一时无两的,在合适的功放驱动下,它的低频表现更胜ATC SCM20T!让人不得不对它肃然起敬。环顾世界上的5英寸中低音单元,只有三只是可以让笔者欣赏叹服的,它们是Dynaudio Esotec 15W75、AT用在世霸“小名琴”上的那只低音,以及ATC老款Scm 10及新款Scm 7上的那只5英寸巨无霸单元。其中AT的音色最娇美,ATC的中频最厚磁性,而Dynaudio 5英寸单元最全面,最“神奇”。

Focus 110首先让笔者欣喜的是它同样采用了15W75规格的中低音,而且是崭新的采用了Esotec技术的型号。这只低音有着75mm的超大型音圈,为短冲程设计,其“花蓝式”一体成型的铸铝盆架,对称式磁路设计都保证了它有着令人惊叹的素质。Focus 110的高音也是新单元,据称是D280。和低音单元一样,我在单元也没有看到具体型号。这只单元第一次采用了六颗螺钉安装,和以往的Dynaudio标志式的三钉相比初看有些不习惯。这只高音振膜亮晶晶的,丹拿特有的涂层使它有着明锐的解析力和润泽的声音,高频延伸和声音质感都都是一流的。

我试听的这对Focus 110是黑色木皮的,单元布置和黑色外观令人想起了Micron。不过,它是倒相式的,而且箱体前障板宽,后障板窄,箱体边角处理也不同于老款音箱。不过Focus 110的整体做工仍是非常细致的,Made in Denmark的音箱简洁而且清新素雅。
内部结构:看不见的地方也精彩

打开Focus 110,发现这些看不到的地方丹拿也是用心地去做了。
首先称赞一下扎实的箱体做工。Focus箱体不大,但在小小的箱体内部仍设了加强支撑,位于高音和中低音单元安装孔中间。这样的设计丹拿似乎还觉得不够,在低音腔室的两个侧板上还贴上了特殊的阻尼物质。这种阻尼物类似晾干的沥青,而且上面还压有花纹,这也就是以往丹拿皇冠高端音箱和Holfi功放、CD机上大力宣传的“Bitumen昂贵吸音材料”,丹拿多年来一直采用,连最廉价的早期的Audience 5音箱都有采用,只是在宣传上根本不提及罢了。这和阻尼材料能有效吸收箱体振动,并能强化箱体结构。
打开Focus 110之后我还感叹丹拿在分频器和内部接线方面用料精良,比ATC Scm 20的用料豪华。在这对音箱里,我们可见到它采用了高级无氧铜导线和高级的Solen电容、空芯电感和陶瓷电阻,基本上可以让爱动手升级的DIY一族放弃“摩机”的打算。

Focus 110里还填充了两种吸音材料:黑色的海绵和白色的长纤维吸音棉。
Focus 110的高音安装开有沉孔,而低音没有。这并不是丹拿偷懒,而是丹拿厂家认为低音单元安装在单层板上再开沉孔的话会降低箱体结实程度。
Focus 110的接线柱用料也不错。

声音表现让人满意
Focus 110的阻抗为4Ω,灵敏度为85dB,看上去并不高,但明显比ATC Scm 20及丹拿以前的Micron好推得多,属于比较“正常”的小音箱。我在试听中尝试用NAD C352搭配也有不错的效果;当然,搭配Mark Levinson 383更优异。

Focus 110的声音表现十分出色,不负丹拿之盛名。
首先,这对小箱子最令我吃惊的是它的声音松驰而鲜活,十分引人入胜。许多年前丹拿音箱就以至纯、“真水无香”名扬天下,如早年的Compound系列;但那种特殊的密封箱虽然清纯,在普通功效搭配下却常有声音发紧、单薄之嫌,一直到Micron都这样。而近年来丹拿的声音都松驰许多,不知是因为更易驱动还是因为单元特性更柔和,反正丹拿的声音更让人亲近,这也是我仍对丹拿深深着迷的一个原因。Focus 110开声不久,但并不生硬发紧,反而是相当老到、松驰,让人愿意一直听下去。

其次,Focus 110仍保持了Dynaudio音箱一贯的音响性出色的特点。
与笔者自用的ATC Scm20相比,虽然体积小一大圈,中低音尺寸也有限,但Focus的低频量感并不比ATC Scm20差,低频延伸反而比ATC好得多——这也是丹拿和ATC单元特性不同所致。

单独听ATC Scm20或许不会觉得高音有缺憾,但一和丹拿Focus 110比,就会觉得Scm 20的声音蒙上了一层纱,而且整个声音的重心往下移了。Focus 110的高频通透而且润泽,既有漂亮的光泽,又富有质感,而且细节还原、高频延伸都是普通厂家所不及的,这也是人们沉迷于Dynaudio音箱及单元的原因。

Focus 110具有其它高级小型音箱所拥有的细致而鲜艳的音色,中频没有ATC Scm 20那么浓厚磁性,但质感和细节也不错,就是听一些男声也不觉得单薄。而且它的动态、低频效果在这种尺寸和口径的音箱里是罕见的。我试播了Decca那套经典的录音,梅塔版的《图兰朵》,在不少爆棚片段,你很难相信那是一对5英寸低音的音箱!

其它过人之处还有快速的瞬态响应——这在听吉它时十分过瘾,十分逼真;宽广开扬的音场——当然,这也是丹拿一贯的特点;还有就是对大动态场面的处理——这是那只75mm音圈低音的功劳。
与经典名箱的差距或优势

小音箱,采用Dynaudio的高级单元,5英寸中低音,与之相似的音箱马上能让人想起两种:一是丹拿自家的Micron,另外是BBC规格音箱里用料最豪华的LS 5/12A。它们都采用了Esotec D260高音与Esotec 15W75中低音,表现之佳早已有口皆碑。

Focus 110的用料和做工都不错,但箱体的工艺水准和Micron或LS 5/12A还有一点差距,当然价格上也要低一些。Focus 110的单元采用了更新的科技,让我们来看看它与前辈们相比如何?
Focus 110 VS Micron如何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也是Micron的“粉丝”,实在不愿看到同门相残。还好,Micron仍是无可取代的,它那显微镜似的分辨率和刀片似的解析度是无出其右的,现在我也没找到能取代它的箱子,只是Micron太冷艳了,声音在太多数功放搭配的情况下都是偏紧,仿佛永远结着愁怨的佳人,我见犹怜却难以亲近;Focus 110就平和得多,在一般功放搭配的情况下它也很平衡,而且音色略带温暧,解析力、质感比Micron差一点,但也不像Micron那么“偏执”,很容易让人听下去;它的低频也比较容易弄好,功放有劲就能让人惊喜。

与BBC血统加Dynaudio素质的LS 5/12A相比,Focus 110的声音更活泼松驰一些,尤其是中低频,感觉整体更容易驱动。不过LS 5/12A的低频层次更佳,当然量也少一些。两者都是能爆的书架箱,LS 5/12A需要更大更好的功放,而Focus 110要求低一些,都是好东西。

通过对Focus 110的试听,笔者不仅对Focus 110的表现感到满意,而且对它实在的做工、用料都非常赞赏。Dynaudio是笔者长期关注且喜欢的品牌,它的产品在技术上、声音上的革新每每让人欣喜,笔者希望它一路走好,同时希望有更多朋友认识丹拿,欣赏丹拿。
TOP
187#

感谢cadcam!还有吗?
TOP
188#

这个帖子很不错,可以了解到不少内容..........
TOP
189#

初烧丹拿Carft音箱 潘志强 纪 刚
收集:nocturne 日期:2005-11-13

[upload=jpg]Upload/20066922345067459.jpg[/upload]

潘志强:
  说起丹拿的书架箱,除了早年的MSP110、220,极难推的Compound 3,昂贵的信心三号(Confidence 3),现在比较流行的就是Contour 1.3和Audience 40/50了。其实,在此之外,还有Micorn和Carft两款极优秀的产品。Micorn是一款密闭式的,可挂在墙上而无损音场表现的小音箱,Carft则是源自专业的Dynaudio Acoustic C2的一款著名的高品质书架箱。
  在细听Carft之前,我也短暂地听过C2两三次,这对著名的近场监听箱灰不溜秋,放在录音室里毫不起眼,发出的声音却相当干净准确。听过专业版C2,当时就有了想听Carft的冲动。1999年年底,丹拿推出的Contour 1.3 SE让我高兴了很久,除了干净准确之外,这对1.3 SE宽松从容的表现又让我亦惊亦喜!这时有朋友对我说了:喜欢1.3 SE吧,其实Carft也非常不错,你一定要听听。虽说还有一对“信心三号”,但“三号”的中低音是8英寸口径的,所以和1.3 SE没法相比,听Carft就成了我的一件心事。
  所以,当纪刚告诉我有Gryphon前后级推Carft的好戏上演时,我又怎能错过!地点约在某HiFi店,我一大早就赶到,进了店却发现没有Carft芳踪,只有一套Gryphon的Tabu前后级在推一对新的丹拿“听众50”。但是出来的声音又干又硬,帕瓦洛蒂声嘶力竭,音场表现也不佳,我俩不禁面面相觑:“听众50”绝对不是这种表现,况且我们对Tabu Century合并机的美好声音一向喜爱有加,这套Tabu前后级,理应更好才是啊!我看了看线材,音箱线是VDH的红衣主教,信号线有NBS的飞龙和加拿大某牌的平衡线,素质上也没什么问题。于是猜想“红衣主教”用在这里可能不太合适,于是换上一对MIT的“终结者2”。声音的紧张感稍缓和了一下,但问题依旧严重,仍然不是我们常听的丹拿和贵丰的好声。将“听众50”换成Contour1.3 MKⅡ,各方面的表现又好了一些,但高频散乱,中频紧低频薄的毛病依然存在。这时我观察了一下四周,由于是临街店铺,这里四处都是玻璃墙,反射混乱,又无任何吸音、扩散处理,声音发紧、定位淆乱,低频跑光的现象当然就发生了。于是,将Contour 1.3MKⅡ搬到经处理过的听音小间,先用贵丰的Tabu Century合并机推动,音箱及Teac VRDS 25N CD极及线材均不变,刚一开声,马上就发现一切好转,原来失去的平衡感现在很好了, 定位很清晰,中频饱满及低频的下潜很好。再换上Tabu前后级,声音的起落更干净利落,在这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内,效果已相当令人满意了。余下的,就只等那对煲透了的Carft送来了。
  丹拿的Carft的设计构思源于专业版的C2,所用的单元、音箱的构造也相同,不过它用上了漂亮的木皮,音色表现上更适合家庭使用。Carft是一对二分频二单元的倒相式书架箱,两个小巧的倒相孔位于前障板中低音单元下面左右两边,接线柱只有一对,但是质量一流的大型镀金制品,我们试听的这对Carft虽已用了两年,但在北京这种环境却未被氧化,依旧金光闪闪。Carft的后面板上还有两个高低调节开关,分别可以在衰减——平直——增加之间选择,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而且感觉不出对音质有什么劣化。作为世界最著名的扬声器单元厂家,丹拿用在自己的音箱上更是不惜工本。Carft的高音单元就是素有“高音之王”美誉的Esotar T330D,这是一只个头很大、售价极昂的高音单元,每对售价近6000元,而且从2000年开始丹拿所有单元不再零售、外卖,这种T330D单元会更显珍贵,低音单元是6英寸半口径,3英寸大音圈内磁式单元。这只单元和常见的17W75、17W75XL、17W75LQ等不一样,它也是一只较特殊的单元,面板上只用4个螺丝(其它丹拿低音用6个),印象中丹拿的钻石形音箱Facette也用这种单元,声音很有特色。
  接上线,仍用刚才的器材试听。软件则包括常用的《民歌蔡琴》、《Tutti》、《伟大的男高音》、《麦田之歌》、《Alkan钢琴》、《四季》、RR《天方夜谭》、《拉二钢协》、Opus 3的爵士乐、XRCD版的《丝竹管弦》等等。
  Carft首先给人极深印象的是它美艳通透、延伸自如的高频,透明无染的音色。Carft的声音非常透明,染色微不可闻。除了静电耳机、铝带单元、静电音箱,很难听到如此干净的声音了!有的小音箱也给人以通透、艳丽、干净之感,但仔细分析,往往是要么中高音偏薄,齿音稍重;要么是高频段有轻微美化,听起来不够客观。Carft的“透明”就不是这样,Carft在这样的搭配和环境下听来丝毫不薄、不干,相当有水分和色彩,轻松自然如入化境的透明度更是其它音箱望尘莫及的。在听《丝竹管弦》一碟时,那种透明感真让人觉得眼前毫无雾气,乐器的音色,录音的细节展现无遗。由于用上了T330D这样的顶级单元,Carft在表现钢琴时令人难忘。Chesky版的《拉二钢协》听起来晶莹剔透,BMG版的《Alkan钢琴》的强大动态,电火石光般的瞬态、千变万化的音色在Carft上听起来也极其出色!
  其次,Carft的平衡度极佳。虽然只是书架箱,但Carft的声音非常大气,一点都不拘谨,没有一些书架箱中高频漂亮,中低频收紧,低频量感不足,下盘不稳的缺点。它的声音非常平滑。听不出哪一段特别突出,但哪一段都很不错。它的平衡度极佳的声音让人忘了它是一对书架箱。Carft的中频之饱满,低频之深沉是让人吃惊的,在Gryphon前后级的推动下,Carft的中频不只是精准,线条感好,而且人声相当厚!T330D高音单元的下限频率很低,在和低音单元衔接时不会有中音凹陷之憾,而且,由于其承载功率大,可用低阶分频器分音。Carft我猜想也是用了丹拿爱用的一阶分频。
  在小听音室内,Carft的厚声都让我们大吃一惊,这种丰厚的声底和我们理解的“丹拿声”确实是不一样的。在播《Tutti》的“丑角之舞”、“火鸟”等等,Carft已经引起了低频的驻波,看来十三四平方米的地方确实太小了,但Carft的惊人表现已让我们亦惊亦喜。
  同来的汪先生家里用的是一对B&W Martix 802 SⅡ,CD机和功放与这里完全相同。但汪先生不满Teac VRDS 25N的生硬,又为它加上了一个价值不菲的Assemblage DAC 3.0 24比特的解码器(加拿大 Sonic Frontiers的副牌)据说表现又更上一层楼。听过Carft的出色表现后,汪先生已坐不住了,提出要到他府上试试。于是,一行人又抱着美丽的Carft前进了。
  汪府听音室约二十多平方米,由于经过精心摆位处理,B&W Martix 802 SⅢ在这里相当好声。听了几张片子,人声厚润迷人,结像大小适中,定位很准;播《Tutti》之类的片子,低频的量感和延伸很好;由于加上了Assemblage DAC 3.0 24比特解码器,低频的弹性非常出色。汪先生说,我这儿屋子大点,Carft的高频肯定赢尽802,但人声和低频很难说了!把Carft和身材大几倍的老牌名箱802相比似乎太可笑,但考虑两者售价相近,也还有一定可比性。在用802听过一些音乐后,再换上Carft。
  Carft的高频仍是那么漂亮,如果高频也用“控制力”来形容的话,T330D高音应属“控制力一流”的类型。这只高音不仅延伸力惊人和音色很漂亮,而且在多种极端音乐的考验下,它的声音还是那么从容自然,根本不会发破、刺耳、难听。这对Carft的出色透明度让人过耳难忘,在播放小提琴、吉他、钢琴时音色特别自然、漂亮。在高频上,Carft显然赢过了B&W Martix 802 SⅢ。
  Carft的瞬应极快,听吉他、钢琴等真是让人直呼过瘾。而且,它的“瞬应极快”是相对全频而言的,在这一点上,B&W Martix 802 SⅢ显得稳重一些。人声如何?我要说两者风格不同,但不相上下。听一些磁性十足的男声录音,B&W Martix 802 SⅢ的厚润丰满难以取代,喉底的磁性,胸音的充沛让人一听就知B&W的厉害;而Carft,居然声底一点也不薄!汪先生说很难想象Carft的声底这么厚重,和802相差也不多,而且,Carft的细节就真明显一些,比如歌手换气、吸气时的动静,Carft反应出来就更明显一点。女声如何呢?唱女高音时,应是Carft占了点便宜,唱到高音时,Carft的声音更圆润一点,而802的声音就稍稍干了一点,可能和其采用铝质高音有关。因此很难相信的是在这样的搭配下,Carft的齿音表现得更自然一点,802的齿音相对稍重一点。不过,这是在反复切换比较下的结果,差距本来是很小的。
  Carft和802都有十分好的定位和结像,802由于有更充实的下盘作铺垫,听交响乐的气势更宏伟。听《Tutti》、《指环》之类爆棚碟,丰沛的、量感十足又富弹性的低频表现十分出色。而Carft呢?我们仍然惊异于它小小的单元和箱体,竟也表现得这么好。在汪府上,“丑角之舞”第23秒的第一记低频竟也是踏地而来,表现直追802!“火鸟”最后几下夸张的大鼓,802轻松地撼动全屋,Carft也一样不甘示弱,除了量感稍逊外,下沉的力度,频率让人大惊失色!这张书架箱极难播好的CD,在Carft上居然一一通过!听到了这里,我们几人都有点坐不住了,这对煲熟了的Carft果真很厉害!(当然,这套Gryphone前后级也功不可没,还有那个Assemblage解码器)。
  当然,玩到这里,各位已对这对Carft肃然起敬。要再玩下去,首先想的是找当红的丹拿同门弟兄Contour 1.3 SE来一较高低,再换几台音源、功放试试。可当时没能凑齐这些东西。
  以后几天,我们又在不同的环境下听过Carft,这对潜质极高的书架箱一下子又点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当然也包括我。在和Carft的接触中,我发现有几点值得一说。
  首先,Carft的音色清淡、中性,但这并不表示它薄、硬,搭配得好,煲得透的话,Carft的声音非常全面(以书架箱而言),高频的延伸能力及透明度、质感更是无敌!而且还厚声,很好听,比如我们用Gryphon推它它就很厚润,由于音箱是向发烧友借用的,不能有更多时间“玩”,所以在搭配上还没有更多经验。
  其次,Carft对功放要求较高,Carft相当难推,阻抗低,灵敏度低,低音冲程不是很长,推不好只会声音发干甚至失控。以Gryphon为例,这一套前后级在播大动态时就只算过关,Carft很吃功率,电流量小,供电部分弱的功放不试也罢。
  另外,Carft对周边器材很考验,可谓“监听利器”,功放、CD机,线材的素质很容易让它曝光,录音的素质也能让它很快反映出来。Carft有一专门插孔接驳瑞士OCOS线,这是一种很细的、阻抗恒定的线。感觉是用上后透明度比MIT的好,细节增多,但声音饱满程度不及MIT,如果想兼顾一下解析力与饱满程度,用OCOS时可将高音调节打到“衰减”一档,会有正面效果的。
  Carft是源自著名监听箱的民用版本,推出已有些年月了,但它确实是很有实力的器材,即使它售价较高,但仍是相当精彩出众的。Carft又让我充分体会到了极品书架箱的魅力……

纪刚:
  熟悉Dynaudio的朋友应该知道,Dynaudio厂设有一个负责专业监听器材的部门,这就是Dynaudio Acoustics,该部门设计的著名监听音箱Classic 2(C2)被世界多家专业录音室采用,由于该箱技术规格高,声音中性、透明,能准确地还原录音作品中的本来面貌,因而受到众多专业录音师们的喜爱,有些录音师甚至自己投资购入C2作为家用发烧音箱。Dynaudio Craft正是Dynaudio Acoustics C2的民用版本。
  Craft是一款两路、两单元的监听书架式音箱,采用被称为高音单元之王的T330D高音单元,中低音是Dynaudio为配合T330D而特别设计的6英寸半单元,前倒相、双倒相孔设计,阻抗为6Ω,灵敏度为86dB,箱体后面有两套接线端子,一套是WBT接线柱,另一套是Dynaudio厂专用的OCOS圆接线插孔。另外,Craft还设高、低频增益和衰减拨钮,可对高频和中低频进行+/-1.5dB的调节。据说Craft与C2的差别只在于单元和分频器元件挑选的精确度上。从外形上看,两者外形几乎没有差别,C2是黑色的箱体,本文所用Craft为深色玫瑰木皮,这种木皮与我们看到的普通玫瑰木皮不大一样,颜色很浓重,摸上去油汪汪的。C2和Craft都不带普通的网罩,而C2的高音单元有金属丝保护。
  为Craft搭配的器材包括:TEAC 25N CD机、Gryphon TABU前后级(2×100W)/ Gryphon TABU AT合并机(2×80W)、OCOS音箱线/MIT Terminator 2音箱线、NBS/Horizon平衡信号线、VDH 102MKII信号线。试听的音乐涵盖了风格各异的CD唱片,包括古典乐、歌剧、民乐、流行乐的人声。
  Craft的音色是极端的中性和准确!这是一种几乎没有添加任何修饰成份的声音,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专业监听的要求,听过它你会觉得其它音箱都有不同程度的染色。它具有极好的音色平衡,各频段占有非常和谐的比例,而且高中低之间的衔接密不透风,过渡也异常的顺滑!在监听音响器材的组合中,Craft能够扮演一个完全还原前端器材输入音频信号的角色。
  在搭配合适的情况下,Craft的声底宏厚、能量充沛,开扬爽朗、富有朝气,表露出男子汉的气概和威严,而它潇洒、飘逸的中高频又体现王者的尊贵和雍容。
  Craft的分析力堪称超一流水准,它的声音几近无色透明,听者完全可以透视整个音场,绝不会丢掉任何细节。Craft的高音给人一种能延伸到世界尽头的感觉,清亮、平滑的高频没有丝毫的颗粒感,极为自然、飘逸,在听者面前营造出晴空万里的视野。笔者用FIM以XRCD技术录制的“丝竹管弦”播放古琴,琴声异常通透和饱满,细节之齐全、弱音之清晰有如演奏者就在眼前!笔者甚至想到如果不使用静电扬声器又想得到无以伦比的清晰度,也许只能求助于采用Dynaudio T330D高音单元之王的Craft或它的专业监听版本——Dynaudio Acoustic C2!
  Craft的速度属快声一类。凭借良好的瞬变反应,在播放钢琴、吉他和民乐器时,Craft的高音产生出快似闪电的反应动作,音频信号中一闪即过的微小细节无一漏网。在播放Accardo演奏Paganini那出神入化的小提琴技巧时,擦弦的质感和琴体共鸣表现得非常漂亮,柔板时似行云流水,快板时又显得神采飞扬,无论Accardo按弦动作快到什么地步,Craft都显得灵巧、从容,一路轻盈跳跃、穿针引线,似乎还游刃有余。
  Craft的音乐表现力真切、自然,完全凭借音乐的真实性来打动听者,在这种极端准确地还原音源信号的前提下,Craft表现出的音乐相当接近现场效果,带领听者进入逼真、传神的音乐舞台。
  在条件适当的听音环境及对摆位稍做调整后,Craft塑造音场和结像能力可以达到逼真的效果,试听时笔者以短时间的摆位和调整已让Craft产生出令人满意的音场,最令人激动的是Craft轻松重播出现场录音的空气感和丰富的堂音,在听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极具活生感的音乐画面!
  笔者有一次听到过Dynaudio的极品音箱Confidence 5,很想知道Craft是否能达到Confidence系列的水准?这次试听Craft在Gryphon TABU前后级的推动下格外靓声,引得在场众烧友们一时兴起,又将它搬至另一位朋友的家中,此君也是不久前购入Gryphon TABU前后级功放,音箱为B&W Matrix 802 S3落地箱,所用的CD唱盘恰好是TEAC 25XN,与前次试听不同的是加入了Assemblage DAC 3.0 24比特解码器。
  笔者对这套系统非常熟悉,知道Gryphon TABU前后级功放和B&W 802都属于温暖、厚润的风格,两者搭配最得意的是演绎人声,原以为Craft会赢在细节表现、瞬变速度和音场结像方面,而中频的人声和低频动态将会是B&W 802的强项。
  在先听过B&W 802的演唱后,大家就迫不及待换上Craft,放入一张人声的CD唱片,出声只几秒钟,便听得在场一人大叫:Craft赢了!笔者和B&W 802的用家这时惊讶得几乎是同时站了起来!Craft表现出的人声厚实、润泽,播唱男声和女声的嗓声不仅具有迷人的磁性而且非常松驰,令我难以相信这是从前熟悉的Dynaudio风格。再切换音箱线,反复比较,仔细地听出两者的差别,笔者感觉B&W 802的人声仍然是富有质感和弹性,而Craft的声音密度感极佳,韧性更好,在分析力占上风的情况下,Craft表现演唱者嗓子以及喉底的细微变化非常清晰。
  低频和动态就不用比了吧!看看这两对音箱相差悬殊的体积,就知道结果如何了。但事情并不像想像般简单。体积小到只有B&W 802几分之一的Craft书架箱播放Reference Recording的CD唱片“Tutti”,大动态场面的表现完全是大型落地箱的风范,在声压达到最高的爆棚时刻,Craft给人一种天塌地陷于眼前而面不变色的从容感。虽然事先知道,Craft所用Dynaudio单元在瞬间能承受极大的功率,但绝不会想到在这么大动态的音压下声音却没有一点压缩或局促的感觉。B&W 802因听音房间面积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频的发挥,但802凭借两只8英寸低音单元,低频量感和音场的规模仍然是这对书架箱所无法与之抗衡的,Craft的低频不是那种推山倒墙式的低频,它的低频下潜很深,而且控制得非常好,富有形体感,Craft的低频胜在迅猛,因而产生出冲刺效果的爆发力!
  在器材搭配方面,Dynaudio素有“大食难推”的恶名,Craft也不例外,现场比较结果表明,Craft仍然是一对不易推好的音箱,它对放大器的功率及其它性能有较高的要求,加上Craft的高超分析力,前端器材的任何不足都会被毫不留情地暴露出来。试听时搭配的Gryphon TABU前后级整体素质相当出色,1999年曾用Krell KRC-2/100S前后级组成的系统与这次试听相比,声音具不同特点,都是令人满意及难忘的。笔者在这里要感谢为这次试听提供器材的朋友们。
  笔者多次试听Dynaudio Craft监听音箱,感觉这对使用了高级扬声器单元的Craft音箱仍然是当今音响市场中书架箱的典范,Craft的设计、制作及声音素质表明它是一款不妥协的、能够准确重播各类音乐的全能扬声器。虽然Craft仍然具有灵敏度低、对放大器和音源要求苛刻的缺点,但在搭配正确的情况下,Craft在表现音乐的传神和像真度方面好到令人难以指出它还有什么不足。
  据笔者了解,试听所用Craft的这个版本已经停产了,因此本文的目的不是在向大家推荐这款音箱,而是告诉大家经典名器所具有的真正实力,它们所表现出的中性、真实的声音特点无疑可以作为我们选择音响器材的准绳。眼下,音响市场上将那些所谓高档器材的价格标得高得吓人的厂家应该自问一下,对比Dynaudio Craft,是否有资格向发烧友索要这么高的价格?□
TOP
190#

Dynaudio Audience 72SE喇叭
收集:nocturne 日期:2005-12-28

[upload=jpg]Upload/2006692225675892.jpg[/upload]

听诹访内晶子西贝流士[小提琴协奏曲]时,充分展现出Dynaudio中高音的强项,小提琴尾韵的延伸相当的细致高雅。Micheal Petrucciani [香谢里剧院现场]专辑中,丰沛的中高频能量甚至把录音时产生的动态失真都毫不留情的呈现出来。
近年来HiEnd音响的外观越来越讲究,我常在怀疑:我们买器材的花费中,不知道有多少比重是花在外观上的?如果有厂商愿意将器材价格压低,多花些心思在如何把声音弄好,那就真的是我们薪水阶级之福了。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这对喇叭就是这样,外观没有什么特出之处,却能够发出惊人的声音表现。它不是别的喇叭,它是来自Dynaudio的Audience 72SE。

然要来点特别的
这对喇叭送来社内的时候,虽然知道它是特别版(SE为Special Edition之意),但在开箱拿出来之后,感觉不到它与标准版本的不同,这不代表说它的外观不漂亮,只是看到这种[没有特别处]的特别版,心中有点失落。Dynaudio原厂似乎早巳经料到买家会有这种反应,原厂的网站在介绍这对喇叭时,特别在内文介绍旁特别标示一句话,那就是不要以貌取人(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Dynaudio应该是希望音响迷不要将焦点放在音响器材的外观,而是内在的音乐表现,因此在外观保持了Audience系列一贯的平实。

尽管它们希望消费者不要以外貌作判断,并不代表它们对外观的处理就很马虎。不论是箱体木皮的处理、前障板的金属质感烤漆、以及精致的喇叭接线端子,都维持Dynaudio一贯的高水准。

接着重点来了,既然称之为特别版,一定有不一样的地方。这对Audience 72SE(以下简称72SE)除了外观与一般版本相似外,你可以说它是一对全新设计
的喇叭。

精心选配的单体
根据原厂的资料显示,目前该公司旗下所有的喇叭中,只有推出三款特别的型号,而72SE是其中唯一的一对落地式喇叭,其余两对Audience 52SE及Special 25(25周年纪念版)都是书架型。大家也都知道Dynaudio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它的单体,既然身为特别版,想当然尔,单体一定有所不同。

首先是高音单体部分,采用了配备在Contour S上的Esotec高音单体,此单体采用了双磁铁设计,丝质震膜经过复合式涂料处理,音圈则为铝质导线绕制,这种作法具有质轻及散热效率高的特点。单体背部腔室为高刚性的几何结构,腔室内部填充了避震材质,可避免来自背部的干扰。中低音单体部分,72SE用上了规格近似于Contour1.8MK II的中低音单体,振膜是Dynaudio著名的MSP一体成形材质,并配有大型铝质音圈与强力磁铁总成,后面并以铝制框架包覆以强化单体抗震能力。除此之外,高音单体破安装在深灰色的铝制前障板上,这个技术似乎也是移植自Contour系列。

这样改还不够吗?当然还不够!为了配合单体的特性,72SE的分频线路也是重新设计,希望能够让频段之间的衔接更为顺畅,甚至外观箱体也是以多层的抗震材质所制成的。看到了72SE做了这么多的改变,我们可以知道Dynaudio这家公司对于喇叭生产的用心程度有多高。

不再难缠
一提到Dynaudio,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通常都会觉得不好推。Dynaudio以往的单体阻抗变化幅度相当大,扩大机必须不断的改变输出来因应单体的阻抗变化,这样一来自然工作负担大。新的单体针对阻抗变化这个方面已经做了很大的改善。另一个改善重点是散热,前面所谈到的铝制框架及铝质音圈就是针对这点。动圈单体最大的缺点就是单体剧烈变化时会产生高热,一产生高热,单体的内阻就会增加,因此加重了扩大机的负担。散热一解决,不但阻抗的影响因素减到最低,音圈也不会过热烧毁,单体的承受功率也因此增加。

小东西大变化
从以上种种改善大概可以想像,72SE应该不是一对难应付的喇叭。我将公司的参考机Wason AS525接上,我想以Wason 600瓦(4欧姆负载时达1156瓦)的强大驱动力来作搭配,应该不成问题。一开始我先播放enja 30周年专辑[The more we know],这张专辑的第一首四重奏曲目就是考验器材的很好选择,从开始没多久鼓手的绕钹声开始,以及萨克斯风手的吹奏,就相当考验喇叭对于中高频段能量的展现,以及扩大机的能量控制,二者缺一不可。当喇叭一开声,我虽然先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吓了一跳,中高频的量感非常的充足,但是有点过度,中低频段的能量似乎不够凝聚,定位感也不是很明确。我们都知道,很少有音响一开声就会好听的,接下来我试着搭配目前社内其他的参考扩大机,听听看这样的情形会不会有所改善。

于是我接上了常驻我们试听室的Pathos Classic One以及Audio Space AS-6i,果然声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但是问题依旧存在着,于是我朝着喇叭的摆为开始着手,结果在正三角形摆位的状态下,定位感终于明确许多。但是中低频段不够凝聚的问题依旧存在着,可是依照Dynaudio单体的精确个性,应该不会有这种情况才是。此时本刊技术主编陆怡昶刚好进来试听室,我针对这个问题与他做讨论,结果他马上问我原厂有没有附上塞住低音反射孔的海绵,如果有,把它塞起来看看。

我去箱子里一擦,果然原厂有附上两块给低音反射孔专用的海绵,把海绵塞进去。量感不够凝聚的问题当场就解决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根据陆主编表示,这涉及到箱体内外压力不同而产生的单体制衡问题,这如果要认真解释起来,我们杂志的篇幅恐怕不够!总而言之,就是能够让低音反射式喇叭的中低频表现能够兼具有密闭式箱体的优点。问题一解决,我们终于可以进入声音部分的讨论。

敏感的个性
这次试听,我以Philips DVD 963SA兼容机作为参考讯源,试着搭配不同的扩大机以探索它的声音表现。我发现在讯源不变的情况下,透过72SE可以完整将不同扩大机的特性表现出来。首先与Audio Space AS-6i做搭配,在切换至三极管模式(22瓦)的状况下,播放了绫户智绘[LOVE](ewe EWCD-0017)专辑,绫户智绘在第八首所演唱的Leaving On A Jet Plane,我所听到的是不同于以往的表现。感觉上她那原本低沉的嗓音变的更加柔顺动人,情感的表现也丝丝入扣令人着迷展现出真空管机的强项。至于伴奏的低音提琴所呈现的力道部分,虽不是最强,但所应该具备的力度及弹性却一样也没少,听起来毫无压力感。当然真空管机就不是只有人声好听而已。在听爵士音乐时,像是萨克靳风或是小喇叭这方面的铜管乐器,声音也变得柔顺,没有大气,可以让人很舒适的聆听音乐。虽然低频方面不是AS6i的强项,其实光是低频强没有用,重要的就是量感适中。这方面AS6i透过72SE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如此。

接着是另一部常驻论坛的Pathos Classic One,原本认为它那70瓦的功率要将72SE的实力展现出来的机会不大,结果出乎我意料之外,将72SE拥有的优点表现出来。在听诹访内晶子那张西贝流士[小提琴协奏曲]时,充分展现出72SE的强项,小提琴音尾韵的延伸相当的细致高雅,即使最细微的琴弓也都能呈现出来,将Esotec高音的特性充分发挥。听Micheal Petmcciani[香谢丽舍剧院现场]专辑中第一首曲目时,72SE展现出丰沛的中高频能量,甚至将录音时产生的动态失真都毫不保留的呈现出来。当然72SE也不是全能的,例如香港视听大展赠送的那张SACD精选集中,第四首瑞典男中音与管风琴的配合,对于管风琴较低频段的部分,72SE就没有办法呈现,在极低频的延伸上还是有所其天限,但是低频的凝聚力以及量感,在同等级的喇叭看来,表现算是相当优秀了。

搭配Pathos Classic One时,我发现了72SE另一个强项,就是透明感很好。蒋婷[舞](MA Recording,M006A]这张专辑,琵琶晶莹剔透音色清晰可辨,相当真实。另外这张专辑在教堂录制,成功的捕捉厂琵琶的泛音,可以透过72SE清楚的听到。我们都知道泛音的表现其实很难去作形容,每种乐器的有泛音,只是透明度不佳的喇叭没有办法听到泛音。72SE因为透明度佳,空间中乐器的定位感也可以表现得很好。我于论坛193期主笔CD中介绍的那张鼓与吉他的双重奏可以作验证,这张专辑录音除了动态很大之外,好的喇叭可轻松将定位表现出来,本专辑中的第四首鼓的独奏,鼓手敲击位置的交错变化都可以透过72SE清楚的作辨别。

与Denon天生一对
正想要结束试听的时候,刚好看到一部Denon AVR-2805综合扩AV大机,灵机一动,不妨试试。其实Dynaudio Audience系列原本就可以建构出5,1声道,所以对应AV扩大机的机牢也应该颇高。这一试果然十分匹配,我认为是这次所有的搭配中,表现最好的一次。为什么说这个搭配的表现最好呢?重点就在两者合作下,能够呈现出最佳的气势。我手边这张杜普蕾BBC历史录音系列,是将近四十年前的老录音(由单声道转录)。透过与AVR2805搭配,72SE能把乐曲中现场环境的细节,如观众的骚动声等等,都清楚精确的呈现出来。再次播放绫户智绘[LOVE]专辑的第八曲,嗓音变得更加浑厚充满情感,低音提琴弹出的音色密度很高,配合上绫户智绘自己的钢琴演奏,使得这首曲子更加充满情感。

再听一次Micheal Petrucciani[香谢丽舍剧院现场]专辑中第一首,表现的更加出色,中高频段的量感依旧惊人,整个琴键快速敲击所产生的量感,毫不保留的呈现出来。心想,如果用72SE作为主声道,配合Audience系列的主声道及超低音去建构一套多声道系统,呈现出的能量一定是惊天动地的。

综观而论,Dynaudio Audience 72SE喇叭并不会像以往的Dynaudio l0般难以驱动。只要先把摆位做好,用百瓦左右的优质晶体扩大机,或用优质的AV扩大机作搭配都胜任愉快。它对于不同扩大机的搭配相当敏感,可清楚表现各种扩大机的特性,只要你给它的够好,都能听到令您满意的声音。

焦点:Audience 72SE表现出Dynaudio一贯精准的特性,高频段延伸性佳,中频量感十足,低频段的表现恰如其分。

搭配建议:用百瓦左右的优质晶体扩大机,或用优质AV扩大机作搭配也能胜任愉快。它对于不同扩大机的搭配相当敏感,可清楚表现各种扩大机的特性。

技术规格:
形式:三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型喇叭,频率响应:28Hz-28kHz,平均阻抗:4Ω,灵敏度:86dB,尺寸(宽x高x深,mm):204 X 959 x 256,重量:18公斤。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