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级旗舰 在 2006-6-5 0:13:27 发表的内容 原来在“音乐与音响”BBS里有详细讨论DA的,其中对于风格的总结就是DA先做好中频再往两头走,DY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两头先飙起来再说^_^ 讲到通透度,对比大多数监听箱和耳机,DY的声音还是有点“假”。这点,老丹拿要好些 |
富盛 在 2006-6-5 11:23:04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这是相当搞笑的结论 首先用途决定设计的取向; 拿“监听”用途的扬声器到“民用”的环境和拿“民用的”到录音室去相互PK,就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设计取向。得出来的总结除了带有各自PK者的主观音色取向外,都已经没有了科学性了。 应该在各自的环境和器材搭配里各显所长才对。 |
zaudio 在 2006-6-9 13:11:21 发表的内容 记得DY的设计哲学是如何降低失真,这与DA作为监听设计也是以降低失真为目的并不矛盾,应该是统一的,难道DY变了?
DY不准DA在民用市场混,个人揣测,不会是怕DA搅和了DY的市场吧?想象一下,一个在设计上超越自己的强大对手,怎么都不能给他机会出来混的........... |
富盛 在 2006-6-9 16:17:21 发表的内容 DY在设计时的关注重点在于民用肯定是无源的。所以其分频设计以及单元配合都必须适应大多数的民用环境和配搭的周边。所以他们的相位、阻抗、频响等都是适合在家居环境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性能(但最大声压肯定没有DA大)。
DA则重视功能上与录音或相关的用途的配合,其最终设定是有源的。其使用距离一般都不超过2米(一些近场的比对工作距离在1.25米左右。M3P以上的型号可以远些,一般也只是到2.5米左右,除非特殊用途,否则肯定很少超过3.5米)。参考电平通常在92到98分贝左右,并且以直达声音为主的听音环境来使用。
所以我说用途决定设计取向。也是为什么我会拿来比对让大家有个感性的认识的原因。
DY为了让民用的周边有好的配合,通常都是一阶的分频设计,简单的阻抗补偿,特殊的单元配合。以最便宜的AUDIENCE42的D-28高音为例,F0的设定在700hz附近,以保证它在1900hz的一阶分频线路里还有很好的指标和性能,但是以牺牲最大声压输出为代价,灵敏度也有所下降,但配合15W75单元的特性就可以很好地吻合,既能达到非常好的音响、音乐性,也能兼顾较大的输出。就连近期争议不断的某DIY大师都非常推荐。在家里使用有人会要求它在家用的距离,60-22k的频响,SPL到110分贝吗?如果有的话就请不要考虑这个型号了。 DDC的技术的开发也是如此,试问需要四个精确配对和精心设计的高音单元才能发挥出这种设计的原意和实际效果。可是在录音室的强直达声环境里DDC却根本没用!
DA的有源现在几乎都在使用大斜率的数字分频,其目的就是为了配合系统在增加输出声压的同时减低单元相互间的失真。 由于不用顾忌相位、阻抗、绕射等家用问题(都可以在分频器里用电子或数字手段或通过入墙安装等手段解决),反而要在安装和使用方便上下工夫,所以大多箱体都设计成坚固耐用的,和民用风格完全极端的风格。 至于被动式的DA也是按照专业的用途来设定的(包括两阶以上的分频线路,近距离的音色平衡,大的SPL等)
丹拿官方从来没有讲过不许民用的用户购买DA,只是觉得欣赏音乐的用户,在民用的空间里,买了个他们量身定做给专业人士使用的工具在用(又不按照工具的使用建议),有些不可思议罢了。(这是丹拿老板的原话。请别拍砖)
什么超越DY的设计的话就笑笑算了。 |
zaudio 在 2006-6-17 22:23:39 发表的内容 富盛:DY在设计时的关注重点在于民用肯定是无源的。所以其分频设计以及单元配合都必须适应大多数的民用环境和配搭的周边。所以他们的相位、阻抗、频响等都是适合在家居环境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性能(但最大声压肯定没有DA大)。 DA则重视功能上与录音或相关的用途的配合,其最终设定是有源的。其使用距离一般都不超过2米(一些近场的比对工作距离在1.25米左右。M3P以上的型号可以远些,一般也只是到2.5米左右,除非特殊用途,否则肯定很少超过3.5米)。参考电平通常在92到98分贝左右,并且以直达声音为主的听音环境来使用。
zaudio:此段阐述有点模糊不清,按照字面理解,DY更适合家用,而DA则对环境要求较高。 呜呼,至少目前为止,我实地听到的DY(包括老旗舰帝皇,新的C系列)声效都无法与其价格相匹配。 按照富盛的说法,DY应该很容易出好声才对,因为DY是针对家用环境设计的。但是很多DY用家为什么还在为出不了理想的声音而苦恼呢? 想知道DY的设计师测试过多少家用环境,然后设计出来的音箱却能迁就千变万化的各种家用声学环境?声学上的差异,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一个设计去迁就环境,试想,它还是以降低失真为理想的吗?
此外,DY似乎是远场音箱?不知道有几个烧友家里听音响是在10米开外的?恐怕基本都在2米到4米之间吧?超过5米的都很少了.....这个情况我觉得DY的设计师可能没有考察过大陆的行情,那么是否意味着他们的产品不适合中国大陆? 如果按照“近远场”划分,可能国内用家更适合用DA..........
再者,既然DY的声压要弱一点,为何又比大声的DA更适合在更远的地方听呢?为了用更大力的功放?为了获得更多的2次反射或者残响?
还有很多不明之处,希望能得到点拨:)
此外,富盛兄过于敏感了,我可从来没说过“丹拿官方不许民用的用户购买DA.....”之类的话..... |
富盛 在 2006-6-18 1:19:04 发表的内容 DY更适合家用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发挥得好的DY绝对超乎您的想象!要不然那么多的用家都是傻子了。 你听过什么DY不好呢?在同一场合比较过DA?配置和摆位是否恰当呢?什么是声效和价格相匹配呢(例如同一场合的某品牌的较便宜的扬声器和相关配套更适合您的听感)?有多少DY的用家得到了超越了他们自己的“理想之声”您知道吗? 我看您比我更模糊而且武断。
不过作为一只老鸟,连DDC的作用都不了解的话,未免有点....那个说不过去(随便上百度或GOOGLE就随时有十几个链接)。
难道DA和DY就只是远近场之分那么简单?还是看清楚我的回应再说吧。
“DY不准DA在民用市场混,个人揣测,不会是怕DA搅和了DY的市场吧?想象一下,一个在设计上超越自己的强大对手,怎么都不能给他机会出来混的........... ”这是您的原话。
“什么超越DY的设计的话就笑笑算了。”这是我的回应。
而我把丹拿官方对于DA和DY的态度写出来只是实话实说而已,并不是只对您而言,看来应该是您有点过敏了。
心直口快,如有得罪,请多包涵。 |
大家都是直性子,总比一味虚伪做作要来得舒服!
不怕老兄笑话,我还真不了解DDC的技术是怎么样的一种技术,只知道DDC即Dynaudio Directivitycontrol(丹拿指向性控制技术),DDC可以根据音乐的频率、能量来分配信号、决定由哪些单元工作,或者是一起工作......DDC能够控制音箱的指向性,减少听音环境对重放的负面影响。以上这些还是我查百度查到的:(具体DDC是个什么东西仍旧不明就里.......
看来我真的落伍了,原来不了解DDC就不算是老鸟:(真的希望哪个“老鸟”出来给我详细讲解一下到底DDC是如何工作的......
由于历次听DY的经验都不怎么样,导致我对DY的确不够关心。也可能我的耳朵比较不灵敏,因此没能体会到DY的独到之处。不过所谓“超越理想之声”的描述,在真正的老鸟看来,有多少共鸣,将是耐人寻味的...........
我所说的DY的声音与价格不够匹配,是针对我自己的聆听经验来的,因为我的听的几套DY系统,价格都不低,但是与经验中便宜的系统所发出的声音,并没有什么特别惊人之处,也许,我所听到的与富盛兄所描述的,不是同一种状态,即,我所听到的DY系统,都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当然,有人会说,你不是在同个环境下比较,怎能如此结论?呜呼,难道DDC还是要受环境因素很大的影响吗?DY不是为了配合周边器材做了优化设计的吗?这么专业的设计难道这么轻易的就被抵消了吗?...........
其实就DA官方,亦有不弱于DY的态度,只是很少有资料报道,因此,我们无法见到。拿官方什么态度来说事,亦不是什么特别值得夸耀的事情,充其量,不过是“人云亦云”耳..........
说回DDC,既然,DDC那么“厉害”,可以令到环境的对系统影响减小,那么,应该是失真更低的表现,如此一来,是否可以得出结论,DY的失真要比DA小,那为什么在专业领域,用DA的要比用DY的多呢?也可能用DY的多,只是因为不够老鸟,我们都不知道?(注:家用环境下,DY更适合,并不等同于录音监听环境下,DA更适合)
“丹拿官方从来没有讲过不许民用的用户购买DA,只是觉得欣赏音乐的用户,在民用的空间里,买了个他们量身定做给专业人士使用的工具在用(又不按照工具的使用建议),有些不可思议罢了。(这是丹拿老板的原话。请别拍砖)”这是您的原话,不知道谁是第一个讲“不许民用的用户购买DA....”此类“王者”口气话语的.....我只是说DY制约DA在家用市场的发展,并没有说DY能够制约用户想买什么东西,这样无异于“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