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364656667686970» / 13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粗茶,老胆,旧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1970614|回复: 1310
661#

回复 649楼化外村民的帖子

这个茶宠很不错啊!已经养了有好长时间了吧,眼睛看上去活灵活现了!
为人须忠厚勿刁蛮,处世要和平毋险恶!
TOP
662#

好贴,手工工艺太棒了,调教也是真功夫,真希望有机会能听听!
TOP
663#

测试无异,直接倒置于工作台上,连接炮灰音箱,开声。
音箱是之前4寸全频的几款工程版之一(就是之前图片上塞在玄关里连木皮都没有贴那对),各种试验、摧残后淘汰下来、塞工作台作测试炮灰用。
正好物尽其用,且轰坏不心痛,呵呵。



阿泳是极少数见证了完整的制作收关、测试、初次开声过程的用户之一,讲出去好像还挺招人羡慕的,哈哈。
次日他仔细的分享了这个过程的感受。
截图发上来大家分享:

        

        

新机、新管,通电之前的状态,我曾经做到一个比喻,相当于“沉睡”的状态。而通电、测试、调校的过程,就是将它们“唤醒”的过程。而它们的的声音表现,也会从大睡初醒时的混沌蒙懂,慢慢的变成清晰、精神;随着到位的调校,最终变得中正、平衡、通透......

选取的材料、元件中,电阻、线材、胆管,等等,多数已经沉睡了好长一段时间。尤其是胆管,都知道是越老越靓(和普洱茶一样),就更会优先选用更早期出产的。
手头这一套胆管,细心的朋友在之前图片会发现,基本都是70年代左右的产品--原来这一觉,不得不觉的,已沉沉睡了半个世纪了。

半个世纪哎。
.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664#

灯丝渐亮。
灯光阑栅。

看着这些沉睡封尘数十年,几乎被遗忘的胆管在自己手头慢慢唤醒,逐渐的发光发热,而后,缓缓流泻出熟悉的音乐,是一份非同寻常的独特感受......



你会有画面感;
这些画面,会有着时 代的印记。慢慢的,会将你的思绪,拉回了很久很久的从前......

3年前,制作这个方案的第一台样机时,正是初次点亮一套几十年前业已封灰之国产胆管后的这份感触,令我为其写下一首小词:

唤醒你
唤醒一场
沉睡半世的梦
以旧时初心
再看
这个繁嚣世界

--某天,为国产老胆管之点亮而作。
.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665#

上面提到了茶。
音响器材,与普洱茶一样,制作环节完成后,只算是半成品。
普洱茶,要经过若干年的陈放、转化,才能出来醇和、饱满的口感也陈韵;而音响器材,同样要经过若干次老化、打磨、调校,才能出来中正、平衡的声音。

阿泳这台小单端也不例外,后续还经过反复的老化、调校、打磨、试听,等等,好几天的时间,才算真正完成。正好截图所言,阿泳那晚试听走后,胆机经过初步的老化,于10点后就进行了第一次调校,直到凌晨1点左右才完成。然后重新开机,开始下一轮的老化、调校。
直到昨天,调校环节共计约一个星期,才基本完成。

后续再抽部分图片上传。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666#

好贴,手工工艺太棒了,调教也是真功夫,真希望有机会能听听!
zq128 发表于 2022/2/23 16:10:39

过奖了。只是眼见功夫。感谢兄台关注。
有缘自能相会,多指教、多交流。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667#

传些收尾的图片。
底板屏蔽处理及装箱:























之后按计划,结合声音的变化,反复的进行老化、打磨、调校。

一些调校的图片:
















每次调整,均要相应时间的老化、监测、聆听。
然后再进行下一步调校。

这是一个不断反复、非常耗费精力的过程。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668#

调校过程因需要高度专注,没有拍太多照片;多数环节都没有拍照。
再传两张待机底噪测试图片吧。



右声道,2mV;

再看左声道:



我比较喜欢使用交流灯丝供电,取其鲜活度。目前两款小单端都是交流。
交流灯丝,底噪的控制就比较重要了。

底噪,表面上看是噪声,没有人喜欢,一讲底噪基本都敬而远之,恨不得一巴掌将它拍到0输出,哈哈。
但是,它在一些器材,比如胆机里,却可能蕴含着一些有益的信息量,比如影响声音质量及听感的混频信号。这里的调校,也是比较关键的。

不同音箱搭配,我会进行略为不同的调校。
比如搭配90dB以下的现代音箱,一般调至不超5mA;搭配90dB以上的高灵敏度音箱(比如我的全频音箱,以及市面一些优秀的早期箱、古董音箱),一般调至不超3mA。

阿泳这台,前面提到他选用了4.7寸全频音箱。4.7的灵敏度是93dB,因此我调在了3mV以内。这个水平,能确保多数90~100dB内高灵敏度音箱的底噪及声底干净度了。
而这台小单端胆机,我还可以进一步将底噪控制在不超1mV,但目前没有必要。
等以后有机会搭配优秀的100dB或以上的古董箱时,才有可能需要用到。

高素质,且状态良好的古董音箱,可遇不可求了。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669#

这段时间分别于影音室及大厅进行全面的试听。
影音室能监测到更深入的细节、声底;
大厅则能测试到足够宏大的场面、线条。

影音室:







大厅:
调校稳定后,铭牌装上了。







至此,这台T018全部完成。
制作及调校前后历时15天,其中制作环节约8天,调校环节约7天。
剩下的就是边听边煲,等阿泳前来搬走了。
虽然目前已经能安心聆听,但按经验,正常使用情况下,这台小单端完全煲开,约需数百小时。几个月时间吧。

OK。
安心聆听老唱片,随手冲过期虫蛀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670#

调校过程因需要高度专注,没有拍太多照片;多数环节都没有拍照。
再传两张待机底噪测试图片吧。



右声道,2mV;

再看左声道:



底噪,表面上看是噪声,没有人喜欢,一讲底噪基本都敬而远之,恨不得一巴掌将它拍到0输出,哈哈。
但是,它在一些器材,比如胆机
fallingforyou 发表于 2022/2/25 9:58:46


厉害,我是希望底噪越小越好,因为房间小,距离喇叭近
http://shop72145251.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mytmenu=mdianpu&utkn=g,o5vwmxzr1339772733234&user_number_id=2401766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