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试听享声Soundaware D300REF参考级DSD数字转盘。 [复制链接]

201#

回复 195楼马背上的水手的帖子

换数据线(信号线),哪能落下供电线(电源线)?!普通SATA供电线及接口:



更换供电线和接口(镀金触点):

TOP
202#

硬盘供电线的品质也可想而知。换了吧!!!线性稳压电路上的电容、还有电牛。。。有排玩哦
MISSION-752 发表于 2018/8/16 11:01:25

谢谢你的建议,方案很具体,可操作性强!打算慢慢摩改,现在不急。
更换SATA电源线稍麻烦点,需要拆下电路板进行焊接,X1有两个四端稳压管是用螺丝固定在底板上散热的;拆下后重新安装,需要买绝缘的云母片和导热的硅脂,等有空时再试。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8-08-16 11:51:14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03#

昨天下午和晚上,听了6个多小时,发现更换SATA信号线的改变和改善之大,远远超出预期!
1、本来以为更换SATA信号线是做个小整形手术,割个双眼皮、垫个鼻梁这种级别的,没想到几乎成了变性术!
2、我历来是相信线材的作用的,但对“换线如换机”的说法一直存疑,觉得是夸大其词,这次我有点相信了。
3、感叹过去5年玩数播走了不少弯路,换线之后的数播,是我迄今听到声音最好的数播。
4、更换SATA信号线是玩数播性价比最高的玩法,没有之一!
5、猜测不同的SATA信号线应该有不同的风格,准备买几条不同的线慢慢对比。
6、缺少发烧级的硬盘盒,可能是现阶段制约数播声音表现的最严重也最简单的瓶颈。

最后,强烈建议欧博X1的用家升级这条SATA信号线,会对数播的声音有全新的认识!
更希望欧博对X1进行系统性的改造升级,造福广大烧友!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04#

回复 202楼马背上的水手的帖子

这X1的SATA供电线,接主板那头,不是IDE4针接插头?
TOP
205#

回复 202楼马背上的水手的帖子

这X1的SATA供电线,接主板那头,不是IDE4针接插头?......
MISSION-752 发表于 2018/8/16 13:03:36

是的,电源线4条线直接焊接在电路主板上了。估计我这款是新款,看变压器上写的日期是2017年6月2日。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8-08-16 13:21:29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06#

发现淘宝上有硬盘转接插槽,如果安装在硬盘支架上,一头直接连接硬盘、另一头接插SATA信号线和电源线。这样,硬盘可以很方便的更换(跟原来的标准配置一样),换线也很轻松。
唯一担心的是这些都是作为IT配件生产的,成本低廉、用料普通,使用之后也许会劣化音质,导致前功尽弃。
所幸价格非常便宜,就是1.5~2.5元一只,准备将来换电源线时买两个试一试,好就留下,不好就扔掉。
硬盘插槽.jpg (, 下载次数:0)

(2018/8/16 14:00:52 上传)

硬盘插槽.jpg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07#

4T硬盘,不常换,还是直插硬盘的好!!!这才是“发烧”的做法。
TOP
208#

有这个考虑,老兄有什么比较好的避震方案?
还望不吝赐教!谢谢!
这两个硬盘支架的避震措施还可以在加强。
御风听歌 发表于 2018/8/15 15:21:14 [url=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aspx?topicid=246387&postid=3459274#3459274
马背上的水手 发表于 2018/8/15 17:32:26
试一试:1、在螺丝下加垫避震垫,2、在硬盘固定接触面(点)加垫避震材料。
TOP
209#

昨天下午和晚上,听了6个多小时,发现更换SATA信号线的改变和改善之大,远远超出预期!
1、本来以为更换SATA信号线是做个小整形手术,割个双眼皮、垫个鼻梁这种级别的,没想到几乎成了变性术!
2、我历来是相信线材的作用的,但对“换线如换机”的说法一直存疑,觉得是夸大其词,这次我有点相信了。
3、感叹过去5年玩数播走了不少弯路,换线之后的数播,是我迄今听到声音最好的数播。
4、更换SATA信
马背上的水手 发表于 2018/8/16 12:05:01
之前说过的,sata线是必须换的,提升非常大 🙂
TOP
210#

避震要搞好,影响也不小,供电的电源线 ……
不建议搞得太复杂了
搞好这些,数字转盘的水平是不错的,很多老烧不信而已,呵呵
TOP
211#

避震要搞好,影响也不小,供电的电源线 ……
不建议搞得太复杂了
搞好这些,数字转盘的水平是不错的,很多老烧不信而已,呵呵
KLWX 发表于 2018/8/16 17:56:31

非常赞同!
这几年数播在技术和产品层面的进步和积淀都是有目共睹的,但声音表现却差强人意,尤其是播放CD抓轨文件时。我先是怀疑产品设计的问题,比如是否考虑过早期CD的预加重和去加重问题(类似于LP的RIAA均衡和卡式带的杜比B/C降噪),后来发现不是;于是开始思考存储介质的问题,最后发现可能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专业设计的发烧硬盘盒。

HIFI应该是七分器材、三分调校。厂家只负责器材,用家则负责调校。双方背景不同、视角不同,所以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有差异、有分歧是正常的。厂家和用家多交流,按用家普遍一致的经验和需求优化改进产品,对于HIFI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再次感叹一句老生常谈:好声音都是玩出来的!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8-08-16 18:43:06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12#

试一试:1、在螺丝下加垫避震垫,2、在硬盘固定接触面(点)加垫避震材料。

御风听歌 发表于 2018/8/16 16:16:59

谢谢!记下了,以后慢慢试。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13#

请教水手兄,有没有便宜又靓声的USB线呢?水手兄用的是哪一款??
TOP GUN Audio  fans !
TOP
214#

回复 213楼食古轩主的帖子

请教不敢当,老兄言重了!
线材是个大坑,对声音的影响确实很大,但价格完全没谱,国外的品牌线基本都贵到伤天害理,而且假货泛滥,一不留神就中招。所以我一般选择国内口碑好、承诺7天退货、有实体店铺试听的淘宝店购买,价格平实,声音也有保证。
为避免为JS做广告之嫌,具体内容私信给老兄,不公开。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15#

马老师这些实践是很有意义的,享声在2014年开发的CD-ONE 全线性高级SATA转USB3.0版就是为了解决现在HIFI数字重放的外设电源与质量问题(噪声,瞬态,稳定性,辐射谐震等)。

很多享声用户购买CD-ONE后更换SATA线,拆除光驱,加上硬盘从而获得最好的声音重放效果(比NAS更佳),我们内部实验也是类似的。

因为这个产品享声内部已经停产,复产的100台基本也销售过半,加上比较小众以工厂接单原则,公司原则上是已经不再生产。

当然哪位商家朋友有意把这一块做强做好,我们愿意较低价格的授权**PCB成品,让更多烧友简单的享受好声音。




TOP
216#

有点走火入魔
TOP
217#

回复 215楼xs_horizon的帖子

请教林总:CD ONE的晶振用的是哪种型号?

HIFI是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应该首先着眼于系统优化,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深入的要素优化,否则就是本末倒置、麻袋绣花。以影响硬盘盒为例:个人认为有三大因素:电源、晶振、SATA信号线与电源线,应进行系统优化,根据水桶原理,找出系统的限制性因素(短板)加以改进。
享声的CD ONE在电源部分很下功夫,欧博的X1电源部分也算不错;SATA信号线与电源线两家都没有考虑到,但是现在烧友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已经有了解决方案(闲鱼上已经有专门定制享声CD ONE SATA信号线与电源线的店家了,我已经订了一套,到时候对比一下效果)。剩下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晶振如何?希望林总给予明确的回复。

晶振(时钟)对于数码技术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貌似主要有几个指标:精度、稳定性(尤其是温度稳定性)、噪声等。国内数播、解码器近年来认识逐步深化、技术逐渐成熟,高精度飞秒时钟逐步成为标配,从D100pro豪华版到D300REF的跨越,时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个人认为D300REF有三大关键:FPGA技术的提升、高精度时钟的采用和超级电容电源技术的尝试)。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18#

因为对晶振特别关注,昨晚专门打开机盖看了欧博X1配置的晶振(左边的硬盘盒是原厂标配),发现是如瓜子仁般大小的2脚无源晶振,25Mhz。晚上不方便就没有拍照,从网上找个图示意一下。
经查,这是49SMD型封装的无源晶振,精度小于等于20PPM。对于HIFI来说,这个误差太大了!

而价格呢,便宜得超出人的想象,每只0.07元~0.6元,不同品牌报价有差别,但批量可议价。
49SMD型晶振技术指标.jpg (, 下载次数:0)

(2018/8/18 3:02:22 上传)

49SMD型晶振技术指标.jpg

49SMD型晶振.jpg (, 下载次数:0)

(2018/8/18 3:02:22 上传)

49SMD型晶振.jpg

49SMD型晶振.jpg (, 下载次数:0)

(2018/8/18 3:02:22 上传)

49SMD型晶振.jpg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最后编辑于 2018-08-18 03:02:22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19#

欧博X1从外观、功能、工艺来说,都是不错的。电源部分的设计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有两个致命伤:几毛钱的晶振和6.8元的一体化SATA接线,这是明显的两块短板,限制了X1潜力的发挥。
一线升机的说法,在其他场合可能有些夸张,但对X1来说,SATA信号线确实能达到如此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是素质的提升,更是风格的改变。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0#

对于数字音频而言,晶振的质量不仅仅是精度一项指标,稳定性、噪声、波形失真等也是重要因素。特别是温度的稳定性(温漂)在实际应用中必须高度重视。南方地区冬季无暖气,室温只有几度甚至0度以下,而夏季高温时,硬盘工作温度可能达到50度以上。如果不是恒温晶振或带温度补偿的晶振,温漂带来的负面因素会成为劣化音质的罪魁。
我使用ORICO硬盘盒的经验是:表面温度温热、不烫手时声音最好,温度太高声音会变劣,甚至无法正常读取信号、出现卡顿。估计晶振的温漂是原因之一。

所以,不带温度补偿功能的晶振,在HIFI中都是不合格的!
带温度补偿功能的高精度有源晶振,应该成为发烧硬盘盒、光驱盒的标配!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