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两个米尔斯坦的巴赫无伴奏谈起 [复制链接]

查看: 12500|回复: 59
51#

lilacs 在 2005-10-29 14:52:35 发表的内容
reiner_fans 在 2005-10-29 13:02:27 发表的内容
米的應該是這張了.
有美版跟荷蘭的..


可惜现在找不到了,只有美版的FDS的双盒装了

更可惜,我只有组曲一张...
悔当初套装走宝啊~~~~~
TOP
52#

有哪位DX听过CBS的谢林,很久以前曾失之交臂,后来才买了DG版。现在SONY版又重出江湖,据说演绎比DG好,有谁两版都听过?
TOP
53#

DG的小双张谢林,我是按两张中价118买的,搞不清这家唱片的卖价,按理应是一张高价。
这张无味,得另买一套。
TOP
54#

怎么个无味法?我有米尔斯坦的,感觉不错!现在对谢林版有兴趣,关键是它很便宜
TOP
55#

谢林的两版我都听过,我听的CBS是新版的,感觉谢林的最大的特点-让琴柔和的唱起来在sony的录音上表现的更为突出一些,DG的感觉很空,声音很分散-这点好象也是DG的通病。米尔斯坦的DG感觉也是这样,明兹的也是如此,琴声与你有距离,他们选择的都是一个很大的录音棚,有很强的回声。米尔的小无的琴音与其说肌质恰到好处,倒更不如说是一种技艺的娴熟-每一个音符都好似预先都安排好的。谢林的CBS版一如再版的封面,美丽的让人觉得像是春天来到的欣喜。声音上比DG要有质感。我听过很多的版本,听的感觉最好的就是米尔斯坦的EMI,可惜只有一张FDS的组曲卷。其次就是谢林的CBS版,格鲁米欧的也很好-声音很湿润。而梅纽因的法国版红与黑系列的50年代的录音不能用美来形容,应该说是虔诚和神圣,我感觉很特殊的地方是他的分句和速度很怪。西盖蒂的怪怪的揉弦让人难以理解。海老是以拉浪漫派的风格拉的,速度还异常的快,声音很干,矍铄的暮年英雄,用强力来支撑的壮美--他根本不适合巴赫平和的性格。以上的4个版本本人以为最佳。说句可能招致很多人非议的话-我不太喜欢DG的录音方式。
最后编辑lilacs
TOP
56#

江月 在 2005-11-11 15:24:14 发表的内容
有哪位DX听过CBS的谢林,很久以前曾失之交臂,后来才买了DG版。现在SONY版又重出江湖,据说演绎比DG好,有谁两版都听过?

马勒处可能还有?
TOP
57#

lilacs 在 2005-11-12 22:36:50 发表的内容
谢林的两版我都听过,我听的CBS是新版的,感觉谢林的最大的特点-让琴柔和的唱起来在sony的录音上表现的更为突出一些,DG的感觉很空,声音很分散-这点好象也是DG的通病。米尔斯坦的DG感觉也是这样,明兹的也是如此,琴声与你有距离,他们选择的都是一个很大的录音棚,有很强的回声。米尔的小无的琴音与其说肌质恰到好处,倒更不如说是一种技艺的娴熟-每一个音符都好似预先都安排好的。谢林的CBS版一如再版的封面,美丽的让人觉得像是春天来到的欣喜。声音上比DG要有质感。我听过很多的版本,听的感觉最好的就是米尔斯坦的EMI,可惜只有一张FDS的组曲卷。其次就是谢林的CBS版,格鲁米欧的也很好-声音很湿润。而梅纽因的法国版红与黑系列的50年代的录音不能用美来形容,应该说是虔诚和神圣,我感觉很特殊的地方是他的分句和速度很怪。西盖蒂的怪怪的揉弦让人难以理解。海老是以拉浪漫派的风格拉的,速度还异常的快,声音很干,矍铄的暮年英雄,用强力来支撑的壮美--他根本不适合巴赫平和的性格。以上的4个版本本人以为最佳。说句可能招致很多人非议的话-我不太喜欢DG的录音方式。


基本同意lilacs兄的观点.关于录音,DG米尔斯坦的录音确实在DG70年代的水平之下,电平非常高,声音感觉很干.倒是EMI FDS的录音让人激赏,这里先不说演绎.
lilacs是研究巴赫小无的高手,这点我深有体会.CBS谢霖我尚未听,充满期待!
我要补充的非常完美的小无录音是EMI海菲兹30年代的一张选曲,ORFEO米尔斯坦的现场,单声道的影响不大.
TOP
58#

上山砍柴 在 2004-8-1 12:14:37 发表的内容
古典音乐888 在 2004-7-31 19:20:16 发表的内容
两个都不错,只是和谢林的比,拉琴的速度比较快一些.

谢林的书卷气重些,速度慢些,很受国内很多人推崇。
本人目前不太喜欢。



    条件是下雨,你独自坐在公车靠窗的位子,耳机的质量不要太好,因为你必须能够听见滴答的雨声;当然,你还要学会恰如其份的一丝感怀!
最后编辑玫瑰骑士
TOP
59#

EMI海菲兹30年代的一张选曲,我也收有了,神秀丰润。海老毕竟当时当时年轻,完整的第2组曲不说,单是其中的改编自英国组曲的最后一首,就与50年代以后的录音截然不同,相比起来前者有血有肉,但又不是格鲁米欧的风格,富有柔和的光感。ORFEO米尔斯坦的现场的琴音比EMI的要轻一些,比DG的要可听。第二组曲他每一的段落只拉了一遍,比EMI的还少,有点让人感到不过瘾。bidullph的米尔斯坦30年代单声道录音我也收有,其中也有第二组曲,与海老年轻时的录音听起来感觉差不多,少了一些沧桑感,声音没EMI的厚实。
TOP
60#

这样的谢林也许会让你短暂的忘记音乐~
一片秋叶落到了尽头,轻轻的我将她装入了我的布衣......
最后编辑玫瑰骑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