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砍柴 在 2004-8-2 8:48:38 发表的内容 昨晚回去又听一张30年代的梅纽因,看过对此版评价不错的文字,也收进历史录音系列,卖双中价。 可能由于录音实在太差,很难同其他版本比较。只感觉到18岁的梅纽因在里头倾注很多感情,想表现得犀利点云云。锋芒毕露,略缺活泼。如果不是录音很差,也许是个很美妙的版本。现在,居然录成这个样子,只好靠猜了。 |
你这个“只能靠猜了”真正太对我胃口了。我3天前也是慕名买了梅纽因和妹妹合作的EMI Reference里面的一张克鲁采还有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然后就认真地听认真地听。说实话真的有点儿失望,从历史录音里面听到什么都是朦朦的,勉强能够感觉到两个年轻人的蓬勃朝气,但也就如此,其它的就得靠猜了。其实我早就知道自己是个录音至上的人,但是见到“名片”还是忍不住出手,简直象个追星族,可笑啊可笑。
扯远了,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我有米尔斯坦EMI和DG的两套,外加格雷米欧的Philips。首先声明我是米大师的忠实崇拜者,只要是他的录音我基本都会买下,但就这个曲目来说,我不得不承认格雷米欧的更“好听”。米尔斯坦的版本(特别是DG)有点儿过于不食人间烟火,崇高是够崇高了,但是不算特别讨人喜欢。相比之下格的版本就比较世俗化一些,因为格的发音更加甜美,虽然这不是巴赫的本意,但不可否认确实好听。3个版本放在一起,格雷米欧的版本是最能从头听到尾的,即便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也是如此。而米尔斯坦的就往往需要正襟危坐认真对待,当然如果阁下是技术派,专门听片断比较技术的话当然米尔斯坦的也是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