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两个米尔斯坦的巴赫无伴奏谈起 [复制链接]

查看: 12516|回复: 59
21#

如果是LP的话,这作品的诠释价格都很好。
TOP
22#

昨晚回去又听一张30年代的梅纽因,看过对此版评价不错的文字,也收进历史录音系列,卖双中价。
可能由于录音实在太差,很难同其他版本比较。只感觉到18岁的梅纽因在里头倾注很多感情,想表现得犀利点云云。锋芒毕露,略缺活泼。如果不是录音很差,也许是个很美妙的版本。现在,居然录成这个样子,只好靠猜了。
TOP
23#

龙神转世 在 2004-8-3 12:19:39 发表的内容
这就怪了!砍柴兄既然喜欢冷峻的感觉,怎么就不喜欢斯塔克的巴赫无大呢?


在下只听过水星版的斯塔克,当时嫌其琴音飘晃不实(可能与播放器材有关?),很不喜欢。于是后来也没在去听。
想来不管怎么样,喜欢这个曲目,却忽略一位录过至少两次该曲的艺术家的录音可能都是不应该的。
兄以为RCA的是否更好一点?
TOP
24#

上山砍柴 在 2004-8-2 8:48:38 发表的内容
昨晚回去又听一张30年代的梅纽因,看过对此版评价不错的文字,也收进历史录音系列,卖双中价。
可能由于录音实在太差,很难同其他版本比较。只感觉到18岁的梅纽因在里头倾注很多感情,想表现得犀利点云云。锋芒毕露,略缺活泼。如果不是录音很差,也许是个很美妙的版本。现在,居然录成这个样子,只好靠猜了。


你这个“只能靠猜了”真正太对我胃口了。我3天前也是慕名买了梅纽因和妹妹合作的EMI Reference里面的一张克鲁采还有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然后就认真地听认真地听。说实话真的有点儿失望,从历史录音里面听到什么都是朦朦的,勉强能够感觉到两个年轻人的蓬勃朝气,但也就如此,其它的就得靠猜了。其实我早就知道自己是个录音至上的人,但是见到“名片”还是忍不住出手,简直象个追星族,可笑啊可笑。

扯远了,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我有米尔斯坦EMI和DG的两套,外加格雷米欧的Philips。首先声明我是米大师的忠实崇拜者,只要是他的录音我基本都会买下,但就这个曲目来说,我不得不承认格雷米欧的更“好听”。米尔斯坦的版本(特别是DG)有点儿过于不食人间烟火,崇高是够崇高了,但是不算特别讨人喜欢。相比之下格的版本就比较世俗化一些,因为格的发音更加甜美,虽然这不是巴赫的本意,但不可否认确实好听。3个版本放在一起,格雷米欧的版本是最能从头听到尾的,即便是心情不好的时候也是如此。而米尔斯坦的就往往需要正襟危坐认真对待,当然如果阁下是技术派,专门听片断比较技术的话当然米尔斯坦的也是首选。
TOP
25#

上山砍柴 在 2004-8-3 14:10:15 发表的内容


在下只听过水星版的斯塔克,当时嫌其琴音飘晃不实(可能与播放器材有关?),很不喜欢。于是后来也没在去听。
想来不管怎么样,喜欢这个曲目,却忽略一位录过至少两次该曲的艺术家的录音可能都是不应该的。
兄以为RCA的是否更好一点?



斯塔克先后录制了5版巴赫大无,对巴赫大无的贡献有目共睹。录制水星版时斯塔克正处艺术颠峰时期,技术近乎完美(当然还是不及富尔曼),对巴赫大无也有一定见解,唯一的欠缺是人生经历还不足(理解巴赫大无正需要),很多人都认为他只是炫技,这是断章主意,没有真正用心聆听大师的演绎,斯塔克朴实、苍劲的琴声把巴赫大无的神圣、宏伟表现无遗,加之发烧级录音绝对值得一听(你所说的琴音飘晃不实应该与播放器材有关);相比较而言,RCA版正是大师人生感悟较深时期(大师年逾七旬),大师对巴赫无大的理解更加完善,感情的释放更加自然、投入,技术方面也没有明显减退,纯厚的琴声、适中的速度、乐句过度之自然更是令人信服(完全没有某些演奏家的生硬、造作),斯塔克RCA版本是大师穷一生之佳作,是必听的版本之一!
TOP
26#

龙神转世 在 2004-8-8 0:03:03 发表的内容
斯塔克先后录制了5版巴赫大无,对巴赫大无的贡献有目共睹。录制水星版时斯塔克正处艺术颠峰时期,技术近乎完美(当然还是不及富尔曼),对巴赫大无也有一定见解,唯一的欠缺是人生经历还不足(理解巴赫大无正需要),很多人都认为他只是炫技,这是断章主意,没有真正用心聆听大师的演绎,斯塔克朴实、苍劲的琴声把巴赫大无的神圣、宏伟表现无遗,加之发烧级录音绝对值得一听(你所说的琴音飘晃不实应该与播放器材有关);相比较而言,RCA版正是大师人生感悟较深时期(大师年逾七旬),大师对巴赫无大的理解更加完善,感情的释放更加自然、投入,技术方面也没有明显减退,纯厚的琴声、适中的速度、乐句过度之自然更是令人信服(完全没有某些演奏家的生硬、造作),斯塔克RCA版本是大师穷一生之佳作,是必听的版本之一!


看来是两个版本都非听不可了。
遗憾的是我居然没见过富而曼的。
TOP
27#

上山砍柴 在 2004-8-8 11:17:23 发表的内容


看来是两个版本都非听不可了。
遗憾的是我居然没见过富而曼的。




富尔曼应该没有巴赫无大全集,我指的是就大提琴技术而言,富尔曼在斯塔克之上。富尔曼可以用大提琴轻松演奏《门德尔松小协》而且保持了原曲的韵味、内涵,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可惜我未曾听过。听过他与海飞茨合演的《勃拉姆斯大、小提琴协奏曲》,感觉是唯一可以在速度、气势、素养等方面与海飞茨比肩的大提琴家。
TOP
28#

今天听了谢林第一张。
似乎他想抒情一点,从容不迫的琴声缓缓流淌,若有所思的样子。
但是还是不喜欢。
如果要抒情的话,特兹拉夫做的太好了。
不知道以前的很多书上都对谢林特别推崇呢?
TOP
29#

上山砍柴 在 2004-8-7 16:47:34 发表的内容
今天听了谢林第一张。
似乎他想抒情一点,从容不迫的琴声缓缓流淌,若有所思的样子。
但是还是不喜欢。
如果要抒情的话,特兹拉夫做的太好了。
不知道以前的很多书上为什么都对谢林版特别推崇呢?
TOP
30#

上山砍柴 在 2004-8-7 16:54:27 发表的内容
上山砍柴 在 2004-8-7 16:47:34 发表的内容
今天听了谢林第一张。
似乎他想抒情一点,从容不迫的琴声缓缓流淌,若有所思的样子。
但是还是不喜欢。
如果要抒情的话,特兹拉夫做的太好了。
不知道以前的很多书上为什么都对谢林版特别推崇呢?

我会听出一身汗来。。。谢林的演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