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也算现场——具有参考价值的听音感受 [复制链接]

查看: 6588|回复: 52
1#
生活中有很多现场的机会,人声是最平常的,机会也是最多的。还有一些文艺类演出,有听到真实乐器的机会。这些机会的现场都能逐渐给我们听音的正确感受,慢慢形成客观可信的听音经验。


无意中碰到的一次佛事活动。
绝对现场。个人以为对如何正确调整系统可以掌握可靠的感觉。也体会到自己对系统以往的调整以及对声音的理解和把握是可靠的。
首先是在室外,比较空旷。大合唱时声音不受房间影响,平衡度、密度都相当好,高低音的延伸自然,可以准确把握到人声的厚度和气势。碰铃、板鼓准确的音色音量。比较自己的发烧音响系统是可信的。
最后编辑胡敏强
分享 转发
TOP
2#

胡敏强 在 2006-4-30 22:02:15 发表的内容
酒神 在 2006-4-30 21:38:36 发表的内容


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参加一次佛事活动,之后回家播了一首中乐对乐器进行比较,发觉真的乐器发声比音响系统播的乐器发声像要大,穿透力强许多.


说明这时的系统的频率响应、动态范围、信噪比不好。另外真实的声音的平衡度和密度感,在音响系统中比较难达到。我们只能努力去接近真实自然,那是属于真正的平衡和有密度的声音。任何夸张的音响效果都是不平衡的结果。


对的,我也感受过,前不久我们这里做佛教节,有这样的感觉
TOP
3#


音响系统中要到到现场般的真实自然,那只是发烧友遥远的梦想.......

尽管大家都在努力去接近真实自然。
TOP
4#

胡敏强 在 2006-4-30 20:54:33 发表的内容
生活中有很多现场的机会,人声是最平常的,机会也是最多的。还有一些文艺类演出,有听到真实乐器的机会。这些机会的现场都能逐渐给我们听音的正确感受,慢慢形成客观可信的听音经验。


无意中碰到的一次佛事活动。
绝对现场。个人以为对如何正确调整系统可以掌握可靠的感觉。也体会到自己对系统以往的调整以及对声音的理解和把握是可靠的。
首先是在室外,比较空旷。大合唱时声音不受房间影响,平衡度、密度都相当好,高低音的延伸自然,可以准确把握到人声的厚度和气势。碰铃、板鼓准确的音色音量。比较自己的发烧音响系统是可信的。



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参加一次佛事活动,之后回家播了一首中乐对乐器进行比较,发觉真的乐器发声比音响系统播的乐器发声像要大,穿透力强许多.
TOP
5#

酒神 在 2006-4-30 21:38:36 发表的内容


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参加一次佛事活动,之后回家播了一首中乐对乐器进行比较,发觉真的乐器发声比音响系统播的乐器发声像要大,穿透力强许多.


说明这时的系统的频率响应、动态范围、信噪比不好。另外真实的声音的平衡度和密度感,在音响系统中比较难达到。我们只能努力去接近真实自然,那是属于真正的平衡和有密度的声音。任何夸张的音响效果都是不平衡的结果。
最后编辑胡敏强
TOP
6#


同意楼上的观点。

平衡、准确、自然是最重要的,器材终究是用来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和戏曲等作品的艺术魅力的。
TOP
7#

同意走到大自然中去!领会了大自然与器材声音的关系——我想我是有所悟了。
TOP
8#

烧友不断把器材升级,是不断地无限接近真实声音,这是一种发烧乐趣,有的是按主观意愿去调试升级系统,可能声音会变得夸张,这也是一种烧的乐趣,因为每个人都对音乐看法理解不同.
TOP
9#

有机会的多听现场,多看些音乐参考书刊,了解这首曲创作背景,可能是较好地理解艺术作品,但在聆听这首作品时,思维可能不会跟着作曲家的思路而走,不经觉也会渗透个人经历感觉,身同感受由此产生的.十个人如果听"贝六",极可能有十种对田园的理解.只要是非标题性的乐曲,是允许的.
TOP
10#

胡敏强 在 2006-5-1 23:37:34 发表的内容
发烧友本来就是苦中作乐的朋友,不然也不会有含着眼泪(被文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所打动)却高兴(感觉到不断调整的系统在重播文艺作品的录音时声音表现是恰当的、准确的)情况了。



哈哈,能乐得泪花直掉,那是一种幸福和境界.

太多的时候和过程,更多人还是心里明白想要什么,想乐一下,但限于各种条件(米,房间,有限的可以听到的,可供搭配比较的器材),出来的效果还是遗憾多于满意.正所谓"吾眼有神,吾腕有鬼".此其苦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