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强 在 2006-5-2 0:05:43 发表的内容 发烧的乐趣在哪里。 个人感觉还不是简单的钱不钱,器材多与少的问题。关键是个人对文艺作品的在声音表达上的艺术感悟性,以及对电子技术的相关把握性,两方面相互作用后的结果的感受上。这些是用钱买不来的。如果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器材多也会使自己不知所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如果了解、把握了某种“窍门”,可能还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太多的器材也是无意义的浪费。 |
观察生活,聆听自然,实际上每个有心的发烧友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比较,借鉴,思考的.没有人是与自然界的声音隔绝或能拒绝的.只是大家觉得这是太正常与自然的事,不用提出来专门说明而已.正如我们晚上发烧之前要先吃饭一样.
艺术的感悟与现场听一场佛事活动也没什么关系,这种现场只是给你提供一个现场的实例而已.个人对文艺作品的在声音表达上的艺术感悟性,是一个长期的,多变的思考和寻觅过程,功夫在诗外,在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主观意识和追求上.比如有的人天天在做佛事,他只是当职业在做,根本不觉得着和艺术感悟和什么关系.
器材多了未必有什么大用,但秀才三年不出门,只反复听某一范围之内的器材,觉得自己对器材和发烧的了解和认识已经足够,自我得出,认可和满足于自己想出来的"窍门",那是一种乐趣.至于那"窍门"只是一种自我心理感受,还是的确有普遍借鉴意义的规则(比如刘汉盛的"音响20要"),那还得拿出来,实实在在地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