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开始(ZT) [复制链接]

查看: 10300|回复: 50
1#
开始    

我喜欢音乐.
在初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西洋流行音乐,当时每个星期五都会守在收音机旁听美国"告示排"排行榜,从第一名到第二十名的乐名及哥手名都倒背如流,第二天到学校再与同学讨论,有钱的话还会去买几卷录音带,回家好好听听.
一次到旧书摊偶然的翻到音响杂志,里面把音响重放音乐的效果写的出神入化的,好象音乐就从书中传出,就此与音响结下了缘.
早期买了一对组装的喇叭,加上台制的放大器(合起来约4000台币),接上录音机,然后去路边偷搬了两块空心砖垫在喇叭下,听起来比原来一台收录音机好多了.20岁后去当兵,存了大半年的钱,买了一台CEC的CD机,又买了第一张CD  AMADA Dreamming,回家一听....奇怪!!与音响店听怎么差那么多.
入社会后开始自己赚钱,好象第四个月的薪水买了一台扩大机,英国Aura 型号我记不住,60W输出,第六个月的薪水买了一对Roger Studio 3的小喇叭,后来又买了喇叭支架,基本上我第一套象样的音响OK了.至于线材,基本上只是看的过去,当时对线材没多大的概念.顺便一提,买音响的那几个月,几乎没有生活费,没事就找朋友聊天,看看马路上的车,最多就是到便利商店要人请客喝可乐.
当时非常喜欢听小提琴,这套系统听什么都慢慢雾雾的,就是听小提琴韵味十足,我想这应该是英国机的特点,当时就是喜欢这种韵味.后来因结婚搬迁的关系,我将原有的设备都卖掉,重换一套差不多的系统.
扩大机就是现在用的CERRK 4330SE,好象也是60W输出,不过这台比Aura强多了,平衡,中性,低音控制也好,不像Aura般松散,喇叭则换Genesis的书架箱,与Roger Studio 3完全不同的味道,比较开朗明亮,中高音很甜,听JAZZ或流行乐都还不错.CD换Teac CD-3,一般,没多少感觉.线材也没讲究,差不多就行.各位要知道的,音响是一分钱一分货,没钱,差不多就行,最多就是垫垫这个,垫垫那个,喇叭摆这里摆那里的,差不了太多的.就这样维持了四年左右.
分享 转发
TOP
2#

人性不死,上网再接再厉    返回
如果大家都像我一样,每天花8个小时在计算机前,我想税务单位一定会裁员,因为网上交易不需缴税,哈哈!!
顺带一提,我在公司内负责计算机信息部门的,所以需常时间在计算机前工作,趁工作之便几乎都是在网上,所以..............,别说太多,省的有人告密.
2004年年出我又再上e-bay,看到一条CARDAS QUADLINK的喇叭线(我现在用的喇叭线2004/5/3),起标85美金(人民币不到800元),二话不说就打了95元,几个回合下来到135美元胜出,到最后一天时突然有人杀出,我不愿放弃,最后我还是赢到了这条线,连运费200多美金,盼了半个月终于搞到手,当天就拿回家换下同厂的HEXLINK,一开声,有种说不出好坏的感觉,毕竟都是CARDAS的线,只是新旧系列不同,底声都差不多,厚实,有点浓的味道,音像的结像及乐器的定位都很好,速度不快也不慢,再细听,以前那种中高音会累耳的感觉少了许多,这条QUADLINK似乎中高音圆润一些,没有那么尖,速度比HEXLINK慢一些,低音的量也多了一些,低音同样控制的很好.听了一个晚上,人声似乎有那些甜味出现,我不确定是VDH的关系还是这条QUADLINK的声音,反正让我的系统又向我喜欢的路上多走了一步,最主要的是太座夫人对这种声音也感到满意,她喜欢的音色与我接近,所以我们又共同渡过了好几个美好的晚上.
HEXLINK被换下来后就没有再换上去了,2004年3月左右,我将它卖回去给原来的二手店,原本说好是三个月内以八折回收,结果是三个月内如要换设备,才以八折回收,我当时要用钱所以只能忍痛以七折给二手店收回,现在想想如果以后有钱,我希望能把曾为我服役的设备全部留下来,因为这些器材都曾陪我的家人渡过一些美好的时光,不过这是很难做到的,我曾写过"金钱是决定音响好坏最大的因素."我不是印钞机,钱还是非常重要的.
TOP
3#

角椎,承板及杂乱的采购    返回
有人问我什么器材是音响系统中最需注意的,"都要注意,甚至线材的摆放都会有影响."我说
有一次到一位朋友家中听他的器材,柯颂的V8i,仿贵族(ProAC)的喇叭,原创的CD机,线材我记不住,在他细心的调教下,系统的气势很大,低音出奇的好,量大又不乱,当天我们听了"天下第一鼓"及一张管弦乐团,我没有细听人声,当天我的宝宝特别的闹,所以很多地方没有注意到,不过我想他的系统在各方面会比我的强一些,但人声或乐器的SOLO我就不知道会不会讨好我的耳朵.以全套两万多元来说,真的没的说了,还有他的环境比我的好多了,这点我也是比不上的.
当晚走了时候他送我一套三个角锥,黑黑的,铁制品,中间挖了一个小洞,填上一些阻尼物,是他的一个朋友自制的,说效果很好.第二天晚上我就照他的说法,先将两片花冈石拿到音响架(这音响架也是工厂自制的,没贴皮,有点丑)上,再将角锥垫在CD下,其实我原来也有一套金属角锥,垫上后声音是会清晰,但目前的搭配会非常刺耳(当时是VDH + CARDAS HEXLINK),一换上他的角锥,果然不出所料,声音刺耳许多,但质感是比我以前的那套好,没多听,马上换下来放到柜子里,直到将喇叭线换掉后再拿出来用,这次是垫在扩大机下面,一开声,效果很好,清晰,中频浮出来,不会闷在里面,好象唱歌的人从幕后走到幕前,低音我倒是没听有多少改变,可能是我的扩大机及喇叭已到极限,但还是有一点括耳,可接受,就用下来了.
后来我找了厂内的采购,请他帮我找黑檀木,车三个角锥,没多久真的帮我找到黑檀木并车了三个角锥,回家马上换下铁角锥,呵呵!!果然不出所料,原有铁角锥的优点都被保留外,中高音也不括耳,有点木头的感觉,要知道这黑檀木是很硬的木头,所以能保有铁锥的清晰,但毕竟还是木头,所以中高音括耳的问题迎刃而解,我很喜欢这套自制的角锥,它确实符合我们的口味,不过铁角锥也不是不好,在我买了DAC后它就负责垫在DAC下面,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因为我的DAC里面有两支6922的管子.我想硬器材(晶体管机)用软角锥,软设备(真空管)用硬角锥,这会成为我未来的搭配原则.
2004年2月到香港听到THETA的CD + JADIS的真空管扩大机 + WESTLAKE的小喇叭的组合,线材是Transparent(天仙配),当时是放陈洁丽的歌,好听的不得了,甜的要命,就算是很小声放,都很好听,那套系统加起来要15万港币左右,以我的财力这简直是做梦,不过我唯一有机会买的就是Transparent(天仙配),较低阶的线材,这个牌子比CARDAS还要贵,真不知道为什么线材卖到这个价钱.
回来后就开始上网找Transparent(天仙配)的线,结果从美国AUDIOGON买了天仙配的讯号线MusicLink Plus及电源线Power Link Plus,在香港买了喇叭线MusicWave Plus Bi-Wire及数码同轴线,先拿到讯号线及电源线,一换上去.......非常失望,老婆瞪我一眼,问这是什么线,暗淡无光,有气无力的,没听完一首歌我就将MusicLink Plus换下来,再将VDH换上,心中凉了一半,更惨的是过没两天我拿到天仙配的喇叭线,给朋友一试,咦!!一边低音没声音,这条线买的很便宜,会不会就是这样才便宜,找了很多路子想修线,但都没希望,只有忍痛先收起来过两天再说.
这几个月又有好几次的机会再听到天仙配的声音,及查到一般用这个牌子线材的搭配方式,加上自己买了一台真空管的译码机,才了解到Transparent(天仙配)的线确实要搭配管子机,也就是胆机,(我现在就是用天仙配的电源线接上译码机及用上数码线,声音果然甜了许多)声音好象加了糖似的,特别甜,配的好绝对会中毒,但如果像我原先用晶体管的机子配,你会把"天仙配"改成"要命配",逃都来不及.顺带一提,天仙配的线材速度属较慢的一类,有人说它高音延申不够,低频又混乱,但中频确要命的甜美,但以我个人在香港听到的声音,不是很认同这种说法,中音甜是不可否认的,高低音的部份或许用天仙配高阶的线也可以解决.
TOP
4#

顶!
TOP
5#

leslie 在 2005-10-9 17:24:59 发表的内容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0-9 16:38:10 发表的内容
强人。文章主人是。。。?


一位在大陆工作的台湾朋友吧



我还以为是L版啊!!!!哈哈!!!!!!
TOP
6#

开始改革    返回
有一点闲钱,也得到老婆的同意了.
2003年7月左右找到惠威的网站,衡量当时的财力及需求,我买了一套惠威单体,SD1.1-A高音单元,SS8 8吋低音单元,趁工作方便进了一块1吋厚的MDF板,然后随便找一对喇叭,照着样子画个图,就做了现在这对喇叭,箱体很结实,敲起来没有砰砰的回音,很重,挺满意的.第一次试听,很吵,杂音一堆,除了声音比书架箱轻松外,其它的一无可取,改吧.
先是把单体拆下来,我靠!!这些电工,我给他们自黏性的泡棉,要装在单体与箱体间,他们居然没把泡棉后面的纸撕下来就装上去,靠!!自己来比较实在,弄好后再听听,嗯!!杂音少很多了,不过高音还是很尖锐,换掉高音线,再用含银量3%的焊锡焊接,平顺多了,再用水胶带将单体绑一绑,没啥差别,不搞了,这对喇叭也差不多了.
2003年年底开始搞电源.起先不是很相信电源会有多大的影响,先买了一条电源线(就是"自制"黑色用在放大器上的那条)及一对二手MONSTER M2.4的喇叭线,先将电源线换到放大器上,哇!!背景安静好多,层次也比以前好(废话,以前就只用计算机的电源线,不好可以去跳楼),但效果真的超出我的想象.同时换上MONSTER的喇叭线,开机试听,脸黑了一半,几百元的线跟已前差不多,只是流畅些,不过细听后低音是多了许多,还不是很满意.
这时从电表后直接拉的电源线也弄好了,接上滤波器,再通电,哇!!(又哇一次),中音饱满,所有的乐器及人声都浮出来,真的是改头换面,登时设备价值连升三级,这也定下我未来买房子最大的要求,一定要有一条专用的电源线给音响用,效果真的很好.
第一阶段的整改大至就此结束.连喇叭单体花不到RMB:2000.
TOP
7#

第二阶段    返回
金钱是决定音响好坏最大的因素.
学生时代就长跑书店,早期台北公馆的"金石堂"是最常去的地方,那里杂志是放在架子上任你看的,学生时没钱但有时间,每个月必将台湾所有音响杂志看完才高兴.放假时最大的娱乐就是逛音响店,学生嘛,能有几个钱,这些音响只能看不敢听,还好买音响的人都挺温合的,有时也能蹭上几分钟试听一下,运气好跟老板聊上,一听就是一下午.
来到中国后有时间也是买杂志逛音响店,2003年年底无意在杂志中发现深圳的二手店,就带着钱去看看有什么好货,一去先看满地的器材,都是好货,没钱别多看,问问线材的价格,嗯!!威卓的讯号线,6000是最便宜的,钱不够,不是我的等级,直接说1000左右有什么喇叭线,CARDAS HEXLINK 5-C,黑色线身,8呎长,两端都是Y型插,1800元,好,一咬牙买回来,当晚就将MONSTER换下来,一开机,声音好很多,结实,中高音清悉,低音紧收,最主要是乐器定位准,分离度好,不会像MONSTER一样混在一起,就此迷上CARDAS的线材.
接着又去买了VDH Integration的讯号线.1.5米长,同样是在深圳的二手店买,外表有点旧旧的,要价1500元,我想反正线材都要买回来才知道特性,多问无义,就买下来了.(现在才比较了解,其实每家的线都有其特性,根据自己系统不足或个人的喜好可做适当的调味).当晚就将VDH换上去,奇怪!没什么大的改变,只是觉得中高音比较好一点,似乎是透一些,延伸也高一些,但听多了有点不舒服,当天听了一张CD就关机了.第二天又开机来听,我喜欢听人声,拿SUSAN WANG的专辑来听,这条线表现很中性,是很通透,没什么渲染,所以就不觉得有多少的改变,但有个问题就是听多了会累,当晚为了这个特性辗转难眠,音响是要教人放松的娱乐,怎么会让人越听越累,过个几天我到惠州的二手店买TEAC 10,本想将VDH卖掉,还好老板说这是一条不错的线,中高音太冲可能是搭配不好,我就此打消卖掉的念头.
总之VDH Integration RCA讯号线确实是一条物有所值的线,中性,平衡,干净,速度快,中高音亮一些,低音量对我来说刚好,我不是很喜欢像MONSTER那样肥肥散散的低音,但如果系统声音偏薄的上述CARDAS HEXLINK及这条VDH Integration,我个人建议别用.
TOP
8#

[upload=jpg]Upload/2005109152295505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91522531108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915231276108.jpg[/upload]
TOP
9#

前进了一大步    返回
"人因有梦想而伟大",但是达到梦想后再来要如何?是继续做梦,还是就此结束...........我也下不了结论.
在5月份时我已将我的前后级(Sonic Frontiers Line2+Threshold S-500)准备就序,一直在等待架子及电源线还有喇叭分音的工作完成,前几天这一切都进入一个成熟的阶段,我就找了个时间将一切器材来个大翻新,首先将工厂自制的架子搬回家,这个架子全是用实心的铁做的,四条腿是用直径1.25寸的铁棍,中间是用宽1寸的铁棍焊接起来,做了4层,脚锥最麻烦,搞了最久,但也是一个败笔,总重约150斤,最重要的是,这架子不用花我一毛钱,哈哈........,好不容易将这个架子般回家放,又找木器厂用1吋厚的高密度板做了层板,再买几个角锥垫起层板,架子基本完成了.
再来就是电源线,因为架子离我的插座有3米远,手上有又没这么长的线,所以我到深圳做了一条3.5米的线,然后将所有设备归位,后级接上这条线,连上喇叭线(只能先用一支喇叭,因为另一条喇叭线不够长),就开机试听,嗡嗡..............,从喇叭传来很大的嗡声,先不管嗡声,放了张CD试听,嗯!有声音,用一支喇叭听只能说声音很干净,中高音感觉不错,其它都不知道,再来就是处理嗡声,开始有接滤波器,以为是滤波器的问题,拿掉它再试,还是有嗡声,就想会不会是电源线的问题,换了几条都是如此,就这样搞了一个上午,中午刚好跟一位网友说到这个问题,他就建议我们检查地线,电工也建议我拿掉地线,OK下午我们一开始就将地线拿掉,果然没错,嗡声不见了,我想可能是因为这是大楼共享的地线,所以其中只要有一项电器线路有问题,我就会受到影响,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搞了好几个小时.
接下来就是处理喇叭了,原先喇叭内是做高低音分音的设计,但我的Cardas喇叭线没有分音,所以我就将高低音焊在一起来听,现在因为Cardas不够长,要换Transparent Bi-wire的线,所以要将喇叭做成分音,这问题不大,所有配件到位一个小时就搞定了.
一切就续,晚上等夜深人静就开始试听.还是先拿人声来听,开始先是乐器演奏,没啥感觉,等人声一出,哇!!又一次验证"音响是用钱堆出来的"的原则,跟以前CREEK 4330 SE综合扩大机简直是天壤之别(废话!总花费差10倍之多,再没有差异,我可会抱器材跳楼),首先人声结实,厚度够,结像力好不松散,音色算不上甜,却也算圆润干净,音像向前,是站在喇叭前唱歌,深度够,乐器排列在后,我越听音量越开越大声,但却没有压迫感.细节多,有些CD居然能听到比以前多一两项乐器的声音,声音丰富却不吵,中高音分析力比以前强不知道有多少,以前的低音只觉得喇叭动了一下,意思到了就好,现在虽然没有像杂志上说的什么裤管都会摆动,或低音一团一团的袭卷而来那样,但最起码我认为该有的低音都听的到了,以前管风琴听起来像风琴,现在管风琴就是管风琴,最起码气势比原来强上好多倍,不过我本来就不是很喜欢低频超多的感觉,我认为如果控制不好,低频很容易就把中高频吃掉,让系统陷入一团混乱中.
不过我的系统还是有许多缺憾,高音及超高音表现就不是很有现代感,总觉得上到一个地方就下来,低音下潜度也不够,我想喇叭是罪魁祸首,如果再有机会,我想下一步就是更换喇叭了.
目前的这套系统已经很接近我的理想,不要笑我没志气,这样的东西就很理想,要知道志气是需要钱撑腰的,我的梦想也快完成了,再来呢??我想该回归音乐的本质了,搞那么多的功夫不就是为了听音乐,目前我只有百来张CD,如果音响搞到一个阶段,我应该静心下来好好的听音乐,不过要我从此就抱着这套音响,嘿嘿.......这是不可能的,这世界永远有做梦的空间的.
TOP
10#

过耳器材,曾经拥有就可以了    返回
男人什么都想换,即使换不了,曾经拥有也就很满足了.(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一夜情...........好象有点离题了)
我在广东惠州,离深圳60多公里,1个半钟头就可以进到香港,我发现香港的二手器材几乎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占地利之便,我几乎所有的设备都是到香港拿的,也开始帮一些朋友到香港买器材.这些器材通常会在家中过一个晚上,然后第二天就寄出去,我会在这一个晚上尽量的操,务求将这些器材的特性全试出来,当然还是不能很全面,有些东西是要长期相处才知道好处的.
第一次帮人拿的是一台Audio Research SP-9,加上我的佣金共6460元,我想应该是非常合理的价格.这台前级用了约有10年,保养的不错,里面用到2支管子,一支应该是LP专用,声音比较直接,分析力高,有浓浓的真空管味,温温的感觉,换下我的Sonic frontiers接上这台,明显分析力提高很多,中高音虽没我Sonic Frontiers华丽,但也忠于原味,我的后级是什么声音,出来的就是什么声音.听完后让我有点挣扎,我的Sonic Frontiers比它贵了近一倍价,但还不是全面胜出,是不是该将我的资金做一合理分配一下,卖掉前级,将钱转到其它器材上去,不过想到音响的声音常常不与金钱成正比,我就做罢了.
第二次帮人拿一台Ayre V-5的后级和LightSpeed 3200的六孔排插,先说LightSpeed,1500元,我用ADCOM前后级+CARDAS推Genesis的喇叭,接上它后,很棒,本来没接LightSpeed时声音偏粗,搞了好久都搞不定,换上天仙配的讯号线也只到可接受范围内,接上LightSpeed后,粗糙感马上不见了,高音好象整个延申上去,低音弹性也好了些,背景一片死寂,听不到多余的杂音,让声音整个悦耳起来,很超值,结果害我用了一个晚上差点拔不下来,想说把钱退回东西留下自用算了.
再说Ayre V-5后级,这是部让我动心又伤心的机子.这台机花了好大的功夫才从香港弄来,到手后前级接Sonic Frontiers,喇叭用Genesis小喇叭,放上CD开声,呵呵!!我不敢相信这是这对小喇叭的声音,这声音完全没有那种闷在小箱体的感觉,音像很结实,比例也很好(当然不能跟AER比),中高音甜美,最棒的是它的低频充满的弹性,速度快,鼓声.电贝司那种弹跳的感觉好象在戳橡皮一样,碰一下马上跳起来,虽然低音受到喇叭的限制不可能下的去,但量感跟控制力真是没话讲,再说中高音,有股甜甜的感觉,高音延申很好,很清新的感觉,开声没30秒,就见到老婆的嘴角带着笑意,好不容易有一台她满意的后级,不过.................,我当然不干我那台超级无敌的后级被丢到一边,第二天找了个帮手就来个A/B比较了,这一比..........,我才发现我的Threshold真的是已经老了,高音延申不足,低频松散,还有一种瓮声,整体蒙蒙眬眬的,可是在场的4个人却有3个认为我的Threshold比Ayre好,点解??不是我们念旧,如果将这两台后级的声音比做女人,Ayre V-5像是一个上了淡妆的美少女,青新有活力,而Threshold S-500再怎么样底声真的很美,而且沉稳,就像是不食人间烟火但风韵犹存的美女.认为Threshold好的都是男性,认为Ayre好的却是女性,我想这结果这有心理层面的影响,说粗俗一些就是男人都喜欢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女人就希望自己青春长驻,所以结果就有所不同了.同样的第二天这台后级也是离我而去了.
听了这些器材觉得最超值的是LightSpeed,如果有机会我会弄一个来用,SP-9让我对真空管前级有另一种的看法,冲击最大的还是Ayre后级,让我真的想换器材,不过我还是会换Threshold的后级,如果有可能S-550绝对是第一的选择.

[upload=jpg]Upload/2005109153101597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91531282300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0915314996062.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