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氢弹效应——营造梦幻低频 [复制链接]

查看: 35517|回复: 282
21#

这是个发烧的靓题啊....呵呵...很欣赏楼主的慧眼了啦....恩...低频,迷倒一遍遍了啦...
   个人认为啊,现代的hifi领域,对低频的理解,和传统的相比,有了新的内含,就是电子乐器的容入...我们或许要区别对待,才能较为准确的玩好低频...
   在古典的音乐中,低频的"质感"是要素,因为它体现着各种低音乐器的声音的美感特征...比如啊,贝斯提琴,定音鼓,大鼓,钢琴,贝斯号,等等,它们由于材质,形状,振体性质等截然不同,在音色音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知道,声音大体上是由主频和附频这两个东东组成的,转换到电路上,就是基频和谐波...简单的说吧,很难搞定滴....就说大鼓吧,要理想的还原其音效,在电路上需要两个参数指标,一个是功率,也就是必须提供大动态的电流能量,另一个是谐波失真,也就是对微小信号的保真的高品质,这两个参数是对抗的,至少也是很别扭的...在成本因素的影响下,厂家一般的做法是要么牺牲功率保保谐波,要么牺牲谐波提提功率....这样,也就给发烧友留下个摩机的空间...谐波好的摩电源,功率好的摩元件..当然还有其它的问题....哈哈....顶班的也不敢说就彻底的解决了这个,理论上也认为没有极限....以前听过一个报导,说北京的一位发烧高手,器材八十万,就是一套六十瓦的胆机系统,可以还原出一枚缝衣针掉在地上的声音..够意思了吧..可还有人戏称,那没啥,还有芝麻掉地上的声音等着呢....好笑啊...不过我倒听过玩的好的鼓音,震的心好动,而槌的磨擦声,鼓皮的变形的声音也清晰可辩..当然到了这个份上,鼓手那些精妙的技巧与注入的感情成分所构成的艺术感染力,自然也就显露无遗了啦....
   电子合成营造的低频有所不同,好像已谈不上所谓的"质感"似的....因为振动体退到了二位,重要的角色是"拾音器"啊"合成器"啊等纯电子的东东,人性化的东东也少之又少也....形容它的概念往往也很模糊,比如什么"量感"啊,"重感"啊,"空气感"啊,等,主观因素要多一些,见仁见智多一些,有点百家争鸣的味道......
   总之,低频是音像里很值得玩味的重要部分,是震撼,冲击,宽阔,浓重等感受的缔造源...自然也就成为发烧友的乐园了啦....
   个人感受,欢迎指正了啦.....
TOP
22#

MD! 正经事头还没开完, 象说书的一样卖关子, 老汉不厚道.
TOP
23#

老汉啊,你这贴子注定是红帖了!
TOP
24#

中高频是结像的点,方向的舵!
最后编辑KENTRYFO
TOP
25#

通过描述让他人信服地真正理解所谓的“氢弹效应”。——
实在抱歉,感觉难度很大哦。我是没有能力了,看你的,支持。
TOP
26#

壮家汉 在 2006-4-27 20:53:06 发表的内容
在开说之前,汉子提出三个关键词,一个是“抓住要点”,一个是“掩盖效应”,一个是“能量分布”。
关于其中的含义,汉子将之贯穿在下文中。

全中,跟我的想法完全一致!如果需要开仗——我跟你同盟!!
TOP
27#

jazzkid 在 2006-4-27 20:53:40 发表的内容
外国有 "諾貝爾" 物理學奬等待提名;但在此給先你一 "乐背耳"乜理學奬以試鼓励,呵呵。。。。!

還有那道 「氢弹爆炸时火球上那一道美丽而恐怖的光环亅俗稱蘑菇頭效應。你的“氢弹效应”低频一出;我們會否全變 "蘑菇頭" ?到時會有蘑菇頭 音乐旅程、蘑菇頭KENTRYFO、蘑菇頭jazzkid。。。等 :)


我唔知道你的学历条件如何,但是,如果你长期使用8、90尺的房间做听音房,那么,难怪你座井观天!
TOP
28#

搞好高频泛音
在多次实践后,汉子发现高频泛音是一剂能极大改善听感的灵丹妙药。
泛音是表象,其实质是高频失真的问题。高频失真问题可能是音响科技所需要攻陷的最后一个坚固的堡垒。
胆机和石机、LP和CD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汉子认为它们的本质差别就是高频失真上的差异,反应在表象上就是高频泛音的多寡。
胆机的高频上限不及石机、LP的高频上限不及SACD,但反映在听感上为何总是胆机和LP更舒服?道理很简单,是胆机的高频泛音比石机丰富、LP的高频泛音比CD和SACD丰富。
胆机和LP的高频泛音丰富,声音就会舒展、柔和、温暖,石机和数码音源的高频泛音较少,声音就会发紧、发干,甚至是冷和硬,这样的声音表面上延伸较高,却让人觉得不够舒展,甚至觉得堵心。
那么这高频泛音和低频有必然联系吗?当然有!切记,高频发紧,中频必然发紧,低频也必然发紧!不信你听听许多石机的低频,那是拳打胸口的感觉,再听胆机的低频,松软浑厚,有弥漫荡漾、全身按摩的感觉。
高频泛音还有哪些好处?
因高频泛音的存在,声音变得松软、温暖,高频不再有刺激性,这意味着可以开大音量也不觉得刺耳、堵心和有压迫感,在较大音量仍感到愉悦的情况下,也就为“氢弹效应”的到来打下了伏笔(常常因声音发紧、有压迫感而被迫收小音量,又岂能体验到氢弹效应)。
因高频泛音的存在,增加了空气感和残响,而空气感和残响对低频的规模感和宏伟感的生成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先到这吧。明天接着谈高频泛音和如何用“掩盖效应”获取高频泛音。再往后,当然会谈到中频部分和低频部分。
TOP
29#

签名,关注此话题
TOP
30#

KENTRYFO 在 2006-4-27 20:57:12 发表的内容
老汉啊,你这贴子注定是红帖了!

骑虎难下啰,不说点什么恐怕下不了台啰!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