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LP的一个奇特现象,本人百思不解 [复制链接]

查看: 29825|回复: 233
41#

bjm1 在 2006-4-22 22:08:33 发表的内容
会否是这样一种情况,由于CD机的动态比LP大,当音乐高潮来临时,声压变大了,所以就容易对聊天产生影响和影响隔壁了?


但 LP 再加大音压也不吵耳,而且注意动态和音压无关的。
TOP
42#

我不针对任何人,只想说明CD的采样不会出现“锯齿波形”这样的结果。你说的不错,CD频率还原有明确的“采样率上限”(频率上限),这是采样定律决定的。

Wilmer威馬老哥,其实我一直都非常尊重你的,看看过去评价你的发言就知道了,完全没有“挑战”的意思。你应该知道,我不是喜欢“挑战”的一类。
得罪的地方多多包涵了。
TOP
43#

我觉CD“吵”可能是因为CD的声音相对平直一些,而LP在高频及超高频段有自然或柔顺的下降,高频也没那么尖,所以LP听起来比较“润”。
不对请指正
TOP
44#

细节呢?
TOP
45#

今天在电台又和雨果的易有伍先生讨论到这个问题,没想到最近他也留意到这现象,他认为原因来自于时基误差——JETTER造成的数码失真,在数码录音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减少JETTER,这个现象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他的说法和威马DX的第一个观点都比较符合在顶级的CD系统上听音响时交谈比低档CD轻松的现象。

留意到很多DX都强调自己的CD系统很“大声都不吵”,但应该注意到这并不能完全代表系统声音质素很高,还是应该以“细节清晰而不影响交谈”为目标,而且还要注意细节不单指中高频,还应包括低频甚至超低频段的细节。
TOP
46#

首先别玩断章取义,我没说过「CD所谓的采样是锯齿波形」,是你自己在「想像」我在说什么所以虚构出「CD所谓的采样,是你想象的那样——锯齿波形吗?」这句话,我是说「压缩/存量/频宽限制/锯齿波形」,当中每一回事也有用「/」分开,我并没有混为一谈,而且我只提过数码媒体有采样率上限的问题。

我也不需要提供证据,因为我正是并非在说我个人主观听感,你可用你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数码 0 与 1 的工作方式,数码是否存在锯齿波形根本不是也不用我去提供证据来证明。

还有如果你硬要说我有什么目的,我只有说我去年已基本停了黑胶类业务,也一直在开发 CD 转盘和解码,什至发烧级的台式 MP3 播放机,亦将会推出,现在香港店更用 MP3 作为示范音源,那你又可用你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我有什么目的。

我从没挑战过你的发言,你可发表你的意见,大家和平分享讨论,故此希望你也别意图挑战我的发言,即使要,也请你用自己的技俩来挑战,别引用人家的贴,因为这是非常无聊!
TOP
47#

dr kuang 在 2006-4-23 15:21:21 发表的内容
细节呢?

回KUANG版论细节如果单凭自己说好可能有哗众之嫌,个人觉得还行。低音只能做到单元口径的合理表现。
TOP
48#

请继续深入探讨,我是自己发现这种现象并思考其发生的原因,限于理论水平,只能得出肤浅的结论:高频突出及房间处理,而且此两者还有相互关系,我想当然地准备压制高频与第一反射点适当吸音来实现,能否行得通还不能保证,期待通过DX们的讨论能给我一些启示与帮助。
TOP
49#

dr kuang 在 2006-4-23 14:19:38 发表的内容
今天在电台又和雨果的易有伍先生讨论到这个问题,没想到最近他也留意到这现象,他认为原因来自于时基误差——JETTER造成的数码失真,在数码录音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减少JETTER,这个现象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他的说法和威马DX的第一个观点都比较符合在顶级的CD系统上听音响时交谈比低档CD轻松的现象。

留意到很多DX都强调自己的CD系统很“大声都不吵”,但应该注意到这并不能完全代表系统声音质素很高,还是应该以“细节清晰而不影响交谈”为目标,而且还要注意细节不单指中高频,还应包括低频甚至超低频段的细节。


哈哈!!讨论关于CD的问题,我个人的观点与dr kuang 版主的这个观点印象中是第一次完完全全的一致了。
““大声都不吵”,但应该注意到这并不能完全代表系统声音质素很高”,这非常重要。大声都不吵?比较容易啊,我前面提的试验建议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丢失了低、中、高频细节,就不能完全代表系统声音质素很高。
TOP
50#

kick 在 2006-4-23 14:47:09 发表的内容
请继续深入探讨,我是自己发现这种现象并思考其发生的原因,限于理论水平,只能得出肤浅的结论:高频突出及房间处理,而且此两者还有相互关系,我想当然地准备压制高频与第一反射点适当吸音来实现,能否行得通还不能保证,期待通过DX们的讨论能给我一些启示与帮助。



这个想法非常好,重视第一反射点中高频适当吸音的确才是大多数情况下应该“严重”注意的大问题。为什么?箱子本来直接传来的中高频是平衡的,如果第一反射点中高频没有进行适当吸音,结果中高频又被反射过来并与直达声叠加,造成中高频无形中提高了大约3dB,不“吵”才奇怪。
建议的试验去掉了4~5K以上的频率,不等于4~5K以上的频率完全就没有了,而是按照分频器设计的每倍频-12dB、或者-6dB、-24dB等规律,被滤波器衰减而已,但是如果第一反射点中高频没有进行适当吸音处理,它可以提供大约3dB的中高频增益,其结果可能感觉更平衡舒服,也不“吵耳”了。不是新的LP,中高频衰减已经比较大,第一反射点提供了大约3dB的中高频增益,反而平衡了,这大概是问题的关键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