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今怎样才能找到“英国声”? [复制链接]

查看: 28277|回复: 112
71#

英国品牌也有很多啊,声音也不是完全一样的
我的理解大家说的英国声是注重音乐味,在音乐味和所谓高音HI到顶,底音潜到底的所谓HIFI声相对矛盾时往往选择好听
我喜欢,但音乐味不等于失真,而是追求声音的真缔
当然如同没有一样乐器可以适合所有乐曲一样,英国声的喇叭也不太适合所有的曲目,各有侧重吧
TOP
72#

kentryfo 在 2006-5-27 21:40:18 发表的内容
刚拜读了楼主的长文,感觉自己的确有点失礼了。呵呵,



我的习作看过了?知道我是哪年出生的了吧!记忆中喇叭裤、牛仔裤出现在我的视野中确实比奚秀兰、邓丽君出现得早一些,不过不早太多。我的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乃至有无小孩习作中都有,那是文章的需要。
TOP
73#

回复: 如今怎样才能找到“英国声”?

老帖子顶上来,如今怎样才能找到“英国声”?
最后编辑溪秀兰 最后编辑于 2007-11-09 10:57:10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74#

回复:如今怎样才能找到“英国声”?

英国已经没落的差不多了,当初“英国声”什么的多半是由于香港还在其租界势力范围内,租界内不谈英国声也不好谈别的声音,加上国内很多音响方面都从香港学习,于是有了所谓的英国声???
其实音乐好像就没有在大不列颠繁华过吧,能作出什么好的箱子?功放?CD?
一家直言。
迷上了模拟音源
TOP
75#

回复:如今怎样才能找到“英国声”?

娶英国MM!
傻佬一个!垃圾一堆!!快乐每一天!!!
TOP
76#

回复: 如今怎样才能找到“英国声”?

原帖由 dengsc2000 于 2007-11-9 11:29:00 发表
英国已经没落的差不多了,当初“英国声”什么的多半是由于香港还在其租界势力范围内,租界内不谈英国声也不好谈别的声音,加上国内很多音响方面都从香港学习,于是有了所谓的英国声???
其实音乐好像就没有在大不列颠繁华过吧,能作出什么好的箱子?功放?CD?
一家直言.....


英国国家的没落与英国音响是否没落并无必然的联系。

无论英国的音乐怎样。毕竟“英国声”表征一种音响·、音乐流派,一段传奇,一种怀旧,一丝情结,一缕思绪……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77#

回复: 如今怎样才能找到“英国声”?

不如换个角度考虑下。

我认为,英国声,应该批判的接受,英国声追求的决不是慢的声音,而是限于那个时代的技术。去粗存精,萃取精华之后的英国声,我认为有两点很重要。

1、一定要注重表达音乐的内涵,要感性有生命力的音乐。太干净不行,系统对微小信号以及泛音和堂音的再现能力非常关键,一定要充满这些微小信号的精灵,因为正是这些精灵表达了现场浓烈的气氛,正是这些精灵表现了溪秀兰的与众不同,正是这些精灵告诉我们帕尔曼演绎时辛德勒时的感伤,正是这些精灵告诉我们波尔卡的热情,正是这些精灵告诉我们演奏者内心是哭了还是笑着,还是毫无感情。北欧有些品牌追求精致干净的声音,因而过滤掉了太多东西,包括音乐里包含的那么些微小信号的精灵们,而英国箱宁可声音不那么精致也不愿牺牲掉这些可贵的小精灵。因为微小信号是最难重放的,处理不好会乱成一团,但是它对音乐内涵的表达又那么关键。限于技术有限,表现不好微小信号的话,有两个办法:要么不要这些微小信号,声音干净严谨,但缺乏感性的内涵;要么就保留这些微小信号,并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素质去努力重现他们,声音可能不那么精确,但是有感情的。有这些小精灵声音就会温暖,现场般的温暖;播放好这些小精灵声音就即温暖又通透。

2、一定要可以很好的重放人声。初发烧的时候,系统不行,喜欢听口水碟,因为人声至少不会吵吵闹闹,而且听得懂。后来系统升级了,更hifi了,开始喜欢听交响,因为系统快了人声不那么迷人了,而交响播好了气势真的好刺激,虽然听不懂,就算听个热闹,也比摇滚流行口水等音乐有趣多了,够刺激够惊险够振奋,k,爽。再后来,系统再升级,开始喜欢所有的真实录音的作品,不管是古典室内乐,交响乐,还是人声,还是爵士摇滚流行。只要是真实的录音现场的录音,不是制作的,或者后期制作不太多,听起来都很迷人。特别是人声,人声是绝对很难作假的,而且人声播好了质感是最强烈的,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真正好听的还是人的嗓音,真正最难播好的也是人的嗓音。为什么小提琴那么独特,即难搞,还又那么被推崇,就是因为小提琴的质感也很丰富,像人声一样质感丰富。因此,烧到这里,突然明白了一个问题,最后还是要回到人声上来。试问世间的器材,能播好人声的有几个,而能播好人声同时又能保持全面的器材又有几个?人声播好了是很空松灵润的~!!!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7-11-09 14:04:09
TOP
78#

回复:如今怎样才能找到“英国声”?

溪兄.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声音不是更好吗.
TOP
79#

回复:如今怎样才能找到“英国声”?

从“丝不如竹”谈起
文:陈正生 (2001/11/11)


--------------------------------------------------------------------------------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丝”,当然是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肉”指美妙的歌喉。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人都懂的:弦乐器不如管乐器美妙,而管乐器又不及歌喉美妙。我们且不谈“竹”与“肉”谁的表现力强,却想从音乐声学的角度讨论一下“丝”与“竹”的表现力。

丝弦乐器的表现力,是否真的不及管乐器强?看来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它涉及到弦乐器的发展过程。

人们都知道,弦乐器最先出现的是弹拨乐器,然后才出现弓弦乐器。尽管都是弦乐器,可它们之间的振动形式是大不相同的:弹拨乐器的振动形式为阻尼振动,而弓弦乐器却与管乐器一样属于自持振动。

阻尼振动与自持振动的区别在于何处?阻尼振动是当振动物体受到外界的力作用后即产生振动。这种振动的特点是外界的力作用到振动物体上时,物体即振动,并很快衰减,要保持音量,必须继续给予力。因此,各个音之间是断续的。这类振动模式的乐器有各种弹弦乐器、击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自持振动的乐器,其振动方式是,当振动体受到外界的力而产生振动后,由于振动的能量可以及时得到补充,不仅可以保证音的延续,甚至还可以增强,这两点是弹弦乐器和击弦乐器所无法做到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持振动类乐器的表现力理应比阻尼振动类乐器强。由于弓弦乐器是自持振动,因此弓弦乐器的丝就未必不如竹--尤其是如今弓弦乐器的演奏水平得到充分发展以后。

至于“肉”(歌喉)这件“乐器”的控制更是可以随心所欲,其表现力当然是最强的。
TOP
80#

回复:如今怎样才能找到“英国声”?

天朗不是英国声吗?私奔达,雨后都听过,感觉就是耐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