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今怎样才能找到“英国声”? [复制链接]

查看: 28259|回复: 112
61#

哈哈,估不到已经有关大侠大作在前了!
TOP
62#

深刻,
TOP
63#

!!!!
最后编辑溪秀兰
TOP
64#

阿预 在 2006-5-27 0:17:34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6-5-26 14:59:16 发表的内容
溪秀兰 在 2006-5-25 22:39:11 发表的内容
哦!原来是这样,吓我一跳。

说起当年听她的歌,呵呵!81年左右听《一朵小花》、《洪湖水浪打浪》曾经撩动了我少年的朦胧的情愫……,我迄今记得当年内心那股没名的躁动……

没错,应当“复古”一些,让时光倒流,那是《何日君再来》的中国,那是《天涯歌女》的中国,那是《月圆花好》的中国,那是《五月的风》的中国,那是《香格里拉》的中国,那是《渔家女》的中国,那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岛》的中国,那是《送君》的中国,那是《送郎一朵牵牛花》的中国,那是《苏三采茶》的中国,那是《康定情歌》的中国,那是《妹妹找哥泪花流》的中国,那是《草原之夜》的中国,那是《茉莉花》的中国,那是《在那遥远的地方》的中国,那是《敖包相会》的中国,那是《小河淌水》的中国,那是《蝴蝶泉边》的中国,那是《雨不洒花花不红》的中国,那是《人说山西好风光》的中国,那是《小时候》的中国,那是《远山含笑》的中国,那是《采槟榔》的中国,那是《太湖美》的中国,那是《世上哪有树缠藤》的中国,那是《望郎归》的中国,那是《八仙过海》的中国,那是《万水千山总是情》的中国,那是《乌苏里船歌》的中国,那是《五哥放羊》的中国,那是《绣荷包》的中国,那是《兰花花》的中国,那是《回娘家》的中国,那是《知道不知道》的中国,那是《阿里山的姑娘》的中国,……。

以前我曾经发过相关帖子,为我的CD系统不够“小资”、“腐朽”、“复古”、古典而发愁。那不能更好地展示她的神韵,就不够HIFI。


尽管曾经感动了好一段时间,但是,我并没有像楼主般能够沉迷下去,所以,对奚秀兰的情况当然没有足够的认识。但是,回首那个年代,的确.......
        那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年代、那是一个充满憧憬的年代、那是一个文艺耿醒的年代、哪是一个思想自由的年代、那是一个人性大解放的年代、那是一个批判开拓的年代、那是一个因无知而无畏的年代、那是一个万众一心奔富强的年代、那是一个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年代、那是一个科学创新的年代、那是一个奔腾的年代、那是一个每天都在孕育美好灌注希望的年代!
    不好意思,我估计楼主是66年生人,在奚秀兰之前,旁观着哥哥姐姐们喇叭裤、性解放、放荡不羁的精彩表演,窃听着手提卡式录音机播出的猸美之音,再之前,每天感受着广播喇叭传出的战天斗地的乐章,再再之前,就是一片灰朦朦的世界........一旦一场虚拟的民族战争(具体地发生了对越自卫还击战)当一切都显得空闲、空虚之际,天际传来的“民俗歌手”人性的歌声,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优美和亲切........
       回想起来,那声音似从播惯了新闻与号召的广播系统发出来的,似乎是偶然地得到了管理层的认可,更因为着它本质的善性,广为流传,成为新中国以来首款的流行之声。人性从偷窥窃听中得到了解放,一切皆以析怀!!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历史已经不能重演,文化却必须传承下去!心中美好的感觉历久弥新!重演那声音,却必须再造心情、锻炼道具——楼主内心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思想上却仍未能够主导自己的行为,器材同样地遇到了难题!
    奚秀兰乃至之前的所有音响音乐,在绝多数人的记忆中都带有其时代的烙印!而且并非仅仅是我们中国人,那,刚好也是全世界音响发展的突变期,而中国?那是一个“高音广播喇叭”当道的年代,时间是那么的短暂、又是那么的偶然!就是那么的3几年,却整整凝缩了一个世纪!
    


KENTRYFO 在 2006-5-26 15:57:47 发表的内容
楼主的所谓“小资”、“阶级”、“糜烂”全部不能够以当今的时代概念去理解。在我们这一脱人的心目中,那英国声、怀旧声并不仅仅“英国”。
    首先,应该是一种号角特有的声音、是一种因飘渺而美化高频顶端失真的声音、是一种以自然的震动和心灵的震动替代传声器材低频的声音!如果明白这个,我想:坛上许多大侠知道怎么出主意了。请吧.........



嗯!有部分道理,但又不尽然……

我的年龄比老兄估计的要年轻一些。

目前没想那么多,只想HIFI……,也就是真实还原……



老兄对奚秀兰的认识让我觉得颇不是滋味,或许这不是你关注的。现在奚氏对我而言绝对不仅仅是象征性符号那么简单……,我觉得直使今天她也是当代最杰出的歌手之一。

目前没想那么多,只想HIFI……,也就是真实还原……,愚以为非“英国声”不能也,因而才发这个帖子。
最后编辑溪秀兰
TOP
65#

KENTRYFO 在 2006-5-26 14:59:16 发表的内容
溪秀兰 在 2006-5-25 22:39:11 发表的内容
哦!原来是这样,吓我一跳。

说起当年听她的歌,呵呵!81年左右听《一朵小花》、《洪湖水浪打浪》曾经撩动了我少年的朦胧的情愫……,我迄今记得当年内心那股没名的躁动……

没错,应当“复古”一些,让时光倒流,那是《何日君再来》的中国,那是《天涯歌女》的中国,那是《月圆花好》的中国,那是《五月的风》的中国,那是《香格里拉》的中国,那是《渔家女》的中国,那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岛》的中国,那是《送君》的中国,那是《送郎一朵牵牛花》的中国,那是《苏三采茶》的中国,那是《康定情歌》的中国,那是《妹妹找哥泪花流》的中国,那是《草原之夜》的中国,那是《茉莉花》的中国,那是《在那遥远的地方》的中国,那是《敖包相会》的中国,那是《小河淌水》的中国,那是《蝴蝶泉边》的中国,那是《雨不洒花花不红》的中国,那是《人说山西好风光》的中国,那是《小时候》的中国,那是《远山含笑》的中国,那是《采槟榔》的中国,那是《太湖美》的中国,那是《世上哪有树缠藤》的中国,那是《望郎归》的中国,那是《八仙过海》的中国,那是《万水千山总是情》的中国,那是《乌苏里船歌》的中国,那是《五哥放羊》的中国,那是《绣荷包》的中国,那是《兰花花》的中国,那是《回娘家》的中国,那是《知道不知道》的中国,那是《阿里山的姑娘》的中国,……。

以前我曾经发过相关帖子,为我的CD系统不够“小资”、“腐朽”、“复古”、古典而发愁。那不能更好地展示她的神韵,就不够HIFI。


尽管曾经感动了好一段时间,但是,我并没有像楼主般能够沉迷下去,所以,对奚秀兰的情况当然没有足够的认识。但是,回首那个年代,的确.......
        那是一个百花争艳的年代、那是一个充满憧憬的年代、那是一个文艺耿醒的年代、哪是一个思想自由的年代、那是一个人性大解放的年代、那是一个批判开拓的年代、那是一个因无知而无畏的年代、那是一个万众一心奔富强的年代、那是一个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年代、那是一个科学创新的年代、那是一个奔腾的年代、那是一个每天都在孕育美好灌注希望的年代!
    不好意思,我估计楼主是66年生人,在奚秀兰之前,旁观着哥哥姐姐们喇叭裤、性解放、放荡不羁的精彩表演,窃听着手提卡式录音机播出的猸美之音,再之前,每天感受着广播喇叭传出的战天斗地的乐章,再再之前,就是一片灰朦朦的世界........一旦一场虚拟的民族战争(具体地发生了对越自卫还击战)当一切都显得空闲、空虚之际,天际传来的“民俗歌手”人性的歌声,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优美和亲切........
       回想起来,那声音似从播惯了新闻与号召的广播系统发出来的,似乎是偶然地得到了管理层的认可,更因为着它本质的善性,广为流传,成为新中国以来首款的流行之声。人性从偷窥窃听中得到了解放,一切皆以析怀!!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历史已经不能重演,文化却必须传承下去!心中美好的感觉历久弥新!重演那声音,却必须再造心情、锻炼道具——楼主内心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思想上却仍未能够主导自己的行为,器材同样地遇到了难题!
    奚秀兰乃至之前的所有音响音乐,在绝多数人的记忆中都带有其时代的烙印!而且并非仅仅是我们中国人,那,刚好也是全世界音响发展的突变期,而中国?那是一个“高音广播喇叭”当道的年代,时间是那么的短暂、又是那么的偶然!就是那么的3几年,却整整凝缩了一个世纪!
    


KENTRYFO 在 2006-5-26 15:57:47 发表的内容
楼主的所谓“小资”、“阶级”、“糜烂”全部不能够以当今的时代概念去理解。在我们这一脱人的心目中,那英国声、怀旧声并不仅仅“英国”。
    首先,应该是一种号角特有的声音、是一种因飘渺而美化高频顶端失真的声音、是一种以自然的震动和心灵的震动替代传声器材低频的声音!如果明白这个,我想:坛上许多大侠知道怎么出主意了。请吧.........



嗯!有部分道理,但又不尽然……

我的年龄比老兄估计的要年轻一些。

目前没想那么多,只想HIFI……,也就是真实还原……




溪秀兰的ID怎么不能发帖子了???
TOP
66#

出现估计时差错了.......没有问题的.......关于对奚士认识问题,我一直没有否定她是优秀的!!这个问题,不能误会!我所谈的也并非象征性符号那么简单,并没有任何可以掉以轻心的提示........至于......"沉迷"也是一种深沉和水平高的表现啊——没有任何虚妄地作这个表达,真的其实坛上大部分人不就因为沉迷某一个事物而聚在一起的。
........有空在谈.
TOP
67#

KENTRYFO 在 2006-5-26 15:57:47 发表的内容
是一种因飘渺而美化高频顶端失真的声音、是一种以自然的震动和心灵的震动替代传声器材低频的声音!


绝!!!

人们常说的耐听,音乐味,有味道等等的词句可能就是这个了。
TOP
68#

clk 在 2006-3-30 11:02:13 发表的内容
全部器材用上英国产品就听到完全英国声了,哈哈


LINN也是苏格兰的,可是却是世界声!(世界上独有的声音)

the only sound
TOP
69#

hy3000 在 2006-5-28 0:20:16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6-5-26 15:57:47 发表的内容
是一种因飘渺而美化高频顶端失真的声音、是一种以自然的震动和心灵的震动替代传声器材低频的声音!


绝!!!

人们常说的耐听,音乐味,有味道等等的词句可能就是这个了。


KENTRYFO 兄的解释是比较精到的,尽管这只是一种解释。


扑通一声 在 2006-5-28 10:58:47 发表的内容
英国品牌也有很多啊,声音也不是完全一样的
我的理解大家说的英国声是注重音乐味,在音乐味和所谓高音HI到顶,底音潜到底的所谓HIFI声相对矛盾时往往选择好听
我喜欢,但音乐味不等于失真,而是追求声音的真缔
当然如同没有一样乐器可以适合所有乐曲一样,英国声的喇叭也不太适合所有的曲目,各有侧重吧


是啊!各有侧重,各有喜好……
TOP
70#

刚拜读了楼主的长文,感觉自己的确有点失礼了。呵呵,也就凭声讲声吧.......不,稍后,找两张经典的系秀兰听听再说,问题是:我相信以自己目前的系统已经挺好的了。听听、找找再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