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勒第一交的七个版本比较 [复制链接]

101#

接着,我们来听听滕斯泰德(Tennstedt)指挥伦敦爱乐的EMI版,1977年录音。

[upload=jpg]Upload/2005102514295819934.jpg[/upload]

滕斯泰德指挥的马勒给我的印象是条理清晰,很像一位学院派的指挥。我觉得他或许对作品的理解很好,但是对乐队的控制,和如何让乐队展现指挥本人对作品的理解等这些能力上面,滕斯泰德的功力看上去比前面介绍的几位指挥有些差距,至少在这个77年的录音里面,滕斯泰德让乐队发出了正确的声音,并且乐队也成功地营造出美妙的音色,但是我听完之后却觉得结构上有些“散”的感觉——这或许是因为滕斯泰德太谨慎了,没有在演绎里面加上自己的风格(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避免负面评价的安全方法)。所以,我给这个版本的评价是:一个标准的演绎。

(未完待续)
TOP
102#

楼上说的有道理
TOP
103#

又听一次库贝里克的马1,还是不喜欢。实在不喜欢,听几小节后,感觉就很不好。听下去也如此。
这是我第一个马1,按理说应该占点先入为主的便宜,但是,却是它让我不喜欢这作品。
作品版本就这样,个人感觉差距很大也正常。
TOP
104#

代Felixcat 兄上传这段音乐,另外Felixcat 兄:你给我的email中的文字都是乱码,所以不能阅读。
TOP
105#

闲云野鹤 在 2005-10-25 9:19:46 发表的内容
JWang 在 2005-10-23 13:01:41 发表的内容
我给你个下台阶吧。假定这个CD本身中是有破声,(此种情况是很少见很少见的。至少不太可能在原始的母带中。)压制CD的或许不是原始母带。在大动态时造成破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CD中的动态超过了器材可以接受的范围。反之来讲,器材有毛病或太低档。

你都没听过这张cd,何以下这样草率的结论?


野鹤兄,DX已经说过了,是“假定”呀。逻辑性很强的一段话嘛。推理、语言逻辑都在情理中。
TOP
106#

mahler2004a 在 2005-10-24 14:11:58 发表的内容

容小弟先谈谈库贝利可版,因为刚刚听过.很多人现在对这款CD评价不高…….


“很多人现在对这款CD评价不高”?是谁对这款CD评价不高?

我觉得你可能记错了,这张库贝里克的马勒第一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至少在我看见的乐评当中是这样)。我听过这张,也感觉很不错,演奏的清新而活泼,不同于大多数的马勒第一“天崩地裂”式的造势演奏风格。

还有,整套库贝里克60年代的马勒全集的价值也被日益发掘出来了。
TOP
107#

曼弗雷德 在 2005-10-25 10:25:39 发表的内容
野鹤兄,DX已经说过了,是“假定”呀。逻辑性很强的一段话嘛。推理、语言逻辑都在情理中。

“假定”当然是可以的,我的意思是由这个“假定”推出的这个结论“在大动态时造成破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CD中的动态超过了器材可以接受的范围。反之来讲,器材有毛病或太低档”太草率。

如果是普通音箱,动态超过了器材可以接受的范围还算正常。F兄是经常用耳机聆听音乐的人,高级耳机在表现动态方面有很强的优势,根本不会出现所谓的过载失真。
最后编辑闲云野鹤
TOP
108#

上山砍柴 在 2005-10-24 21:41:03 发表的内容
作品版本就这样,个人感觉差距很大也正常。


作品版本就这样,个人感觉差距很大也正常。

——这话没错!古语有云:“一个人的垃圾,可能是另一个人的珍宝”。在欣赏唱片时,这个规律更明显。
TOP
109#

雖然馬1聽過沒幾版,但walter在1954與 N.Y.P合作的單聲
錄音是我目前最喜歡的.
他的節奏旋律或許不是最精確,但神韻卻深深的抓住了
曲子的精遂.尤其是第三樂章"送喪"那個氣氛掌握的很好.此版比起他稍後錄的stereo版我個人認為還小勝一籌.

[/quote][upload=jpg]Upload/2005102518441322730.jpg[/upload]


這版是stereo版.. 馬1及2的套裝2CDs.

[upload=jpg]Upload/2005102518544154127.jpg[/upload]
TOP
110#

“很多人现在对这款CD评价不高”?是谁对这款CD评价不高?
------
1.上山砍柴.^_^
2.还有一些欧美的乐评,比如有美国网友提到他亲耳听过库贝利可在美国现场演绎几首马勒交响曲,非常出色,感人至深;而相对地,他认为DG库贝利可的马勒全集体现不出这些特点.
以上都是一家之言,但是,上述2位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相反地,我所见到的好评,源头往往就是<留声机>,无甚新意.于是更佩服2位的言之有物.
TOP
11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12#

长见识哟。
TOP
113#

mahler2004a 在 2005-10-26 0:43:37 发表的内容

DG弃用4D这个招牌,其用意何在,至今不得而知.但是我听那些回复到DDD标示的DG录音时,感觉和4D之前的DDD录音还是有不少差别的,更接近4D.主要的差别就是音色的顺滑度,乐器的空间感,非早年DDD可比.所以我基本认为DG只是认为4D不再是一个卖点而已,而实际上仍然使用类似4D的技术.
以上个人意见,希望有了解DG内情的DX透露一二.


商业运作吧?估计立场站在环球上面,就能知道为什么DG不能使用4D标识了。
TOP
114#

JWang 在 2005-10-23 13:01:41 发表的内容
我给你个下台阶吧。假定这个CD本身中是有破声,(此种情况是很少见很少见的。至少不太可能在原始的母带中。)压制CD的或许不是原始母带。在大动态时造成破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CD中的动态超过了器材可以接受的范围。反之来讲,器材有毛病或太低档。

你都没听过这张cd,何以下这样草率的结论?
TOP
115#

JWang 在 2005-10-25 6:52:10 发表的内容

用英语骂就是外语的至高境界?这只能表明你们这批英豪无知,无料,无教。



怎么?怎么又错了?怎么了?
看来你英语是好过头了,我甘拜下风。无知、无料,还有一点:有些无聊。我不早对你说了吗?
只是认为你所说的“你们这批”实在不妥,你打击面太广了一点吧?你说我不就成了?老大,干嘛打击一大片呢?
原本你光说“你们”,我又该认为你打字失误了,英语很好的人,一般分不清“你”和“你们”的,老大,我够理解你了吧?^_^
可你加什么“这批”呢?告诉你,这样很不好,真的很不好。我说的话,你何必打击一批呢?再说呢,你说的一批,该有几人和我有染的。所以我又感到对不起他们兄弟了。所以你还是效仿上次,改了吧?既然能意识到3S与2S的差别,应该回到你的母语体系上,区分“你”与“你们”之间的差别吧?好吗?改个“s”那么急,估计你还真以为大家认为你是外语白痴呢,那么改2个中文字,让大家认为你是有教养的名流,好吗?你把“们”和“批”改了就成,指点你一下,2个字就成。不为难你吧?如有为难,直接消息我,我该不是计较的人,尽管从小缺乏教养。如有不当,海涵(一般的人,我都说包涵,可你是顶级DX,所以说希望你像海一样的包涵我。)谢谢!
TOP
116#

felixcat 在 2005-10-25 9:10:08 发表的内容
布列兹版有没有缺点呢?我觉得这个录音做得不够好的便是音质方面。诚然,这款由DG公司采用4D技术录制的录音,秉承了数码录音的优势,鲜活、动态大,真实感很好。但是有一点,似乎4D技术对于弦乐的声音会作一些“改动”,所以假如我们用监听耳机聆听的时候便会发现,当弦乐的声压比较大的时候,它的高频部分声音就变得有点人为处理的“涩”,不自然,以至于让我们听上去觉得有些不舒服。当然假如用扬声器系统听的话,优良的动态或许会吸引住我们从而不会觉得弦乐的声音上的缺陷。这其实并不单单是这个录音的问题了,我发现不少DG公司的采用4D技术的录音听上去都有类似的感觉。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DG公司后来就放弃了“4D”这个称号,所有新录音都用回原先最普通的数码录音DDD标志。

接着,我们来听听滕斯泰德(Tennstedt)指挥伦敦爱乐的EMI版,1977年录音。

(未完待续)


DG弃用4D这个招牌,其用意何在,至今不得而知.但是我听那些回复到DDD标示的DG录音时,感觉和4D之前的DDD录音还是有不少差别的,更接近4D.主要的差别就是音色的顺滑度,乐器的空间感,非早年DDD可比.所以我基本认为DG只是认为4D不再是一个卖点而已,而实际上仍然使用类似4D的技术.
以上个人意见,希望有了解DG内情的DX透露一二.
最后编辑mahler2004a
TOP
117#

我也一直这样认为的。
TOP
118#

曼弗雷德 在 2005-10-24 13:56:10 发表的内容
库贝利可DG版第1,西诺波里双张都有听过,感觉库贝利克很正!

库贝立刻艺术张力,节奏感表现很好,尤其地二乐章,但两个部分小提琴分左右排列还见仁见智

另外索尔帝DECC版也有可听性,HIFI性不错!炫技性表现的稍过-----有点买弄
TOP
119#

reiner_fans 在 2005-10-25 18:55:26 发表的内容
雖然馬1聽過沒幾版,但walter在1954與 N.Y.P合作的單聲
錄音是我目前最喜歡的.
他的節奏旋律或許不是最精確,但神韻卻深深的抓住了
曲子的精遂.尤其是第三樂章"送喪"那個氣氛掌握的很好.此版比起他稍後錄的stereo版我個人認為還小勝一籌.

[upload=jpg]Upload/2005102518441322730.jpg[/upload]


這版是stereo版.. 馬1及2的套裝2CDs.


我也非常喜欢walter的这款录音。

[upload=jpg]Upload/2005102518544154127.jpg[/upload][/quote]
TOP
120#

接上面滕斯泰德版的讨论:

第二乐章的舞曲,伦敦爱乐的弦乐很工整,但同时也给我一丝隐约的不流畅感;这个版本的第三乐章很难让我产生激动的心情,尽管音效很好很好(几乎是这里介绍的所有版本里最好的),但也无济于事。第四乐章开头的爆发做得很好,让我很吃惊,但是往后却又归于平常,有点可惜。

伦敦爱乐的铜管明显比不上芝加哥乐团那么亮丽和富有冲击力,听第四乐章里面的大号,伦敦爱乐只是让人听见由这件乐器存在;但是在朱立尼和布列兹的两版里,我们都可以听见大号俨然要跟别的乐器“平起平坐”,甚至它在一些地方还盖过低音大提琴,包揽了低频的部分。但我们并不要因此小看了伦敦爱乐的这版录音,毕竟我们不可能要求世界上存在一支尽善尽美的乐队的。任何乐团都会有它独自的短处和长处。总的来说,滕斯泰德此版并无过失,但闪亮点似乎不足。

关于录音:这版的音效太棒了,除了第一乐章里面有一处动态大的地方声音出现轻微的发毛之外,其余任何地方都是一流地清晰、惊人。不管第四乐章里面的大鼓如何用劲地狠狠地敲,CD一样照常把所有该有的东西都全部重播出来,没有任何吃力或者勉强的感觉,真是让人不得不服!

(未完待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