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勒第一交的七个版本比较 [复制链接]

61#

马勒作品中偶最喜的就是“马1”了,听来也不象他的其他几部交响曲那样臃长赘人,宁静而富乡野气息,也许是因为得到马勒的真传,感觉上瓦尔特的指挥颇有意境,较为自然,高潮并不过度宣泄,控制得体,录音也相当拿得出手。[upload=jpg]Upload/2005102313501626249.jpg[/upload]
TOP
62#

感谢加肥猫兄的补充!
TOP
6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4#

mahler2004a 在 2005-10-24 0:33:56 发表的内容

说音乐还是说录音不是我的business,我也没有意愿想知道^_^


搜碟可是你的business
TOP
65#

然后我们再来听听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的CBS版,66年10月的录音。这个录音有CBS正价版的,不过我只翻到这张Sony后来再版的,先顶着凑个数:

[upload=jpg]Upload/2005102311593185606.jpg[/upload]

对于马勒第一,相比起DG版我觉得伯恩斯坦的CBS录音让我感觉更好,因为在这版里伯恩斯坦对于弦乐的雕琢比晚年的皇家音乐厅DG版要更加用心。尽管这版总体来讲音效比DG的要逊色,但是因为伯恩斯坦的细心雕琢使我异常感动,因此我反倒觉得这版更为耐听。

要领略伯恩斯坦这版录音里面的精雕细刻之处,我们可以从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下手。听听第二乐章里面那些调皮活泼的弦乐和第三乐章里面那种忧郁与幽默混杂的情调,假如说朱立尼是通过音色上来实现的话,那么伯恩斯坦则是从节奏和断句的微妙控制来达到目的的。

虽然这个录音并不能重现当时乐队在录音现场演奏第四乐章时的那种狂风暴雨般的气势,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动态有压缩的录音中想象到当时的情景该是如何地激动人心。另外补充一句,伯恩斯坦的DG版的第四乐章在动态表现上来讲的确效果很好,我很喜欢那版里面的大鼓和定音鼓了,敲得特别有感觉。


(未完待续)
TOP
66#

dr kuang 在 2005-10-23 23:37:08 发表的内容
关于McClure监制的唱片录音水平差异的问题,很可能和CBS的录音技术的改变有关。
在他和瓦尔特合作的时候,时间都在1962年前,而直到1963年,CBS还在采用早期的“三点式”等第一带立体声录音和母带制作技术;到了63年后,开始采用16轨的新录音机等技术,“360 SOUND”是这个时期CBS公司唱片的标志和宣传重点,但在LP唱片上听,新技术在古典音乐录音上并不太成功。这两个时期可以用LP唱片的“六眼”和“两眼”来清楚划分,而CBS在TAS榜上的古典唱片,全部出自“六眼”时代。
同样是这位监制,在80年前后在被SONY收购前,CBS的出品水准又是惊人地高,这个时期CBS录制的多款CD出现在TAS的CD唱片榜上。由他主持的“报纸版”CD和LP的音质也得到广泛认同。


长见识了,谢谢。难怪前几天我听伯恩斯坦的马勒五,两眼,觉得声音有点怪,好象分隔度太大,各个声部你窜一下,我窜一下,形不成一个整体。
TOP
67#

Dr kuang 在 2005-10-24 11:10:00 发表的内容
怎么又变味了?


没办法,可能听古典音乐的人,还有玩发烧的人都有些偏执吧。一遇到不同的意见,非得争个你死我活的。

和为贵啊~~
TOP
68#

lqdxy 在 2005-10-22 20:20:03 发表的内容
论录音,这张堪称迄今为止最发烧的马勒第一,受到美国《TAS》和《STEREOPHILE》的双重背书,不知小F听过没有?

[upload=jpg]Upload/200510222018244786.jpg[/upload]

好想收一张,谁能告诉我哪里有卖?
TOP
69#

接下来继续看伯恩斯坦(Bernstein)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队的DG数码版。

[upload=jpg]Upload/200510225553316565.jpg[/upload]

伯恩斯坦有两套马勒交响曲的录音,稍后还要介绍他和纽约爱乐合作的CBS版。在DG版里面,伯恩斯坦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因此他演绎的马勒第一让我觉得有点平淡。有一些值得好好滥情一番的乐段,伯恩斯坦却用一种平直的方法叙述出来,或许有思想性但让我觉得意犹未尽。假如想了解马勒这首作品的结构和和声的话,我觉得伯恩斯坦的DG版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因为录音音效好,并且节奏掌握上中规中矩,因此伯恩斯坦的DG版是一个绝对安全的选择。

皇家音乐厅乐队的铜管比芝加哥乐团的要稍弱,比如说第四乐章圆号吹奏的雄壮的主题,明显朱立尼版的气势要威猛得多;而皇家音乐厅乐队圆号的演奏风格则显得有点随意,庄重度稍有欠缺。

(未完待续)
TOP
7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71#

看完伯恩斯坦的两版之后我们再看布列兹Boulez指挥芝加哥乐团的DG版,1998年录音。

[upload=jpg]Upload/2005102322553974849.jpg[/upload]

在这个版本里,我再一次被芝加哥乐团那辉煌壮丽的铜管所征服。和同样也是芝加哥乐团的朱立尼版相比起来,布列兹演绎的马勒给听众一种紧凑、清爽的感觉。在第二乐章里面,布列兹展示的弦乐队音色没有朱立尼版的美,但是却突出了活泼和跳跃的感觉,这对于舞曲风格的这个乐章来讲是相当合适并且让人耳目一新的。

在第三乐章里,布列兹比较多注重的是忧郁的一面,所以我听到这一段的时候心里存在的是感动。但在整个乐章里面布列兹也有时会处理得特别幽默,所以他这个版本的第三乐章可以说存在着比较强的对比性,这是其它几个版本里面所不太注意到的。

第四乐章布列兹版给我的最大感觉便是弦乐的整齐、及它与其它声部(尤其是铜管)的融合度相当好。因为第四乐章有不少是管乐演奏主旋律,然后弦乐演奏和声音阶来进行衬托,所以假如指挥处理不完善的话,很容易就会让弦乐出现“自言自语”的感觉,但布列兹这里就避免了这个问题。

(未完待续)
TOP
72#

阿龙 在 2005-10-24 9:59:00 发表的内容
马勒,英文里面不知有没有悬崖勒马的意思?


wake up to danger in the last moment?

不知龙兄的"马勒,",是否是问我的,自作聪明作答了.

我三大特点:英文不灵光,肚中无料,肠子直.
TOP
7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JWang
TOP
74#

关于McClure监制的唱片录音水平差异的问题,很可能和CBS的录音技术的改变有关。
在他和瓦尔特合作的时候,时间都在1962年前,而直到1963年,CBS还在采用早期的“三点式”等第一带立体声录音和母带制作技术;到了63年后,开始采用16轨的新录音机等技术,“360 SOUND”是这个时期CBS公司唱片的标志和宣传重点,但在LP唱片上听,新技术在古典音乐录音上并不太成功。这两个时期可以用LP唱片的“六眼”和“两眼”来清楚划分,而CBS在TAS榜上的古典唱片,全部出自“六眼”时代。
同样是这位监制,在80年前后在被SONY收购前,CBS的出品水准又是惊人地高,这个时期CBS录制的多款CD出现在TAS的CD唱片榜上。由他主持的“报纸版”CD和LP的音质也得到广泛认同。
TOP
75#

JWang 在 2005-10-24 1:17:35 发表的内容
曼弗雷德 在 2005-10-24 1:08:12 发表的内容
mahler2004a 在 2005-10-24 0:33:56 发表的内容

说音乐还是说录音不是我的business,我也没有意愿想知道^_^


搜碟可是你的business


你们这样阴阳怪气来几句无聊不无聊。有料的话,讲点东西出来,和我正面对答。



对答?我和马弟所说的是两个"S"的,并不是您所说的3个“S”的那个意思吧?所以本来就不是一样的,恐怕对不起来的吧?再说,我们说话的口气需要谁来勒令吗?今天这么晚就是因为睡不着有点无聊才呆在此,又不是工作时间,我的心态有聊抑或无聊,估计不须劳您的business(S)吧?您心平静气地想一下:对吗?尊敬的DX先生。
补充:本人实乃无料之辈,对唱片、录音等实属狗屁不通之徒,胡说是我的本能罢了。此点,上海诸多英豪可以证明一二。所以见到您说要正面与我对答,实在折煞我也,不用您的台阶,我自己走就是。万望包涵,DX万勿见怪。噢?
TOP
76#

JWang 在 2005-10-24 7:24:01 发表的内容

我和你讲,我的英语读,写,听,讲能力你一辈子都没有资格评论的。


是吗?“读,写,听,讲”真那么好?其实我很早看原版片,知道一个外语至高境界:“骂”。你用英语能开骂吗?
顺便:我不是你的什么外语老师,评论你这种?好有空噢?
为谁难过涉及什么修养?请不要如此直接加以评论我。事有先后,如此而已。我可没有因为你的什么什么联想你的什么什么。所以你最好不要这样鲁莽。就算打字什么,我引申到其他什么对于你直接的论点吗?我表达的只是我们所说的与你所认为的那个词不同罢了,只是实事求是的,本来上网就是无聊呀,何必来说我修养什么呢?你的修养应该不错吧?看来我应该向你好好学习学习。
TOP
77#

尤文 在 2005-10-23 13:08:48 发表的内容
也许在CD制版时低水平地提升电平导制CD声音失真?


听过该CD的朋友们都知道:这里所讨论的这张CD的电平是比较低的。所以因为这样我才估计问题出在用来制作CD的模拟母带上。因为这张CD是1988年出版的,当时一些唱片公司习惯用已经mix好的双声道工作母带来转录CD,所以使用了多次的模拟工作母带状态不好的情况并不值得惊讶。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78#

1.那就是功放的"处里讯号能力"
也就是说当音乐讯号很大的(常出现在大动态时如乐团齐奏或某些低频较低的乐段)你的功放如不能好好处里这些讯号那就造成"失真",也就是破音或是整个乐团的乐器凌乱糊在一起.

2.就是录音时的问题.
是1或2的问题,请大家自己评断.

另外,大家应该有听过乐评人在评某些片子说录音很好如何如何,但如果"音响"不够好可能在播放效果上打折扣.
你自己也可试试自己的音响系统,是否在播放上述说的乐段原因而不失真(或失真小).
TOP
79#

其实我是不希望在这个帖子里面,对那张CD里面“到底有没有发毛的破音”这个很容易判断的问题纠缠太久的。所以我刚才已经把音乐文件发给了eric版主,让他代我把试听文件贴上来,所以大家一听就知道了。

JWang的其它不相关的讨论,felixcat就不回复了。

下面继续布列兹版本的评论。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80#

mahler2004a 在 2005-10-24 13:49:23 发表的内容
说点正经的.
我有的几款,比如库贝利可DG版第1,阿巴多芝加哥版第1,西诺波力版第1,好像没有人讲起?
不知filixcat兄有无涉猎?想听听大家的见解.


噢,这几款我还没有机会聆听,不过他们是我下一段时间的目标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