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就发烧,谈什么音乐 [复制链接]

查看: 16141|回复: 93
11#

楼主的话看似有道理,其实没道理,发烧和谈论音乐跟本不冲突。
楼主的逻辑是发烧的人其实不懂音乐,至少不像那些作曲家或者专业演奏人士一样懂音乐,所以发烧友没资格谈论音乐。按楼主这个逻辑,只要不是专业人士,基本都不用谈论什末音乐了,以后大家买唱片只准听,不准评论,到音乐厅听音乐不准鼓掌,也不准喝倒彩,因为你不懂,没资格评价!
以后av发烧友在家看av大片只准评价低音强不强,环绕好不好,不准评价影片拍得好坏,因为你不是编剧,不是导演,不是演员,你没资格评价,你看大片只是因为你对av设备发烧!
最后编辑ericzhu88
TOP
12#

张无忌的观点一时很难接受,但思考一下的确包含许多哲理。
检讨中。。。。。。
TOP
13#

有钱,爱买什么就买什么,管得着吗,看音响发烧站上有位兄弟说,我就是喜欢不了古典音乐,不过,这好象也不犯法吧
TOP
14#

有玩音响的,有听音乐的,还有既玩音响又听音乐的!
其实第三种才是努力的方向
TOP
15#

我就不敢反对,嘿嘿
TOP
16#

爱玩音响是男人的天性,就像女人有了一大堆化妆品和衣服都还要去买一样,支吃男人发烧,这是成功人士的象征,没钱怎么烧?
TOP
17#

毕竟有一部分还是用音响来专心听音乐的
TOP
18#

校友,呵呵..
音乐与心情联系在一起的.记得大学失恋的时候,听听齐秦/王杰的怨妇歌曲,总是泪流满面(sony随身听,MP3),前些天突然见到柜子里有齐秦的CD,什么无情的风呀无情的雨,全然没有感觉.身边有心爱的妻子,怎么感觉都是很滑稽的。
这些年一直在玩摩托车,大冬天的,高高兴兴在户外擦二个小时间的车,抽一支烟看着亮亮的车,嘿,那感觉!不用说开着他的感觉了..

所以,大抵音响/摩托车之类的都是玩物,是玩物就有各种玩法,有人喜欢飙车,有人喜欢自己动手改车,有人喜欢在车库听听巨大排气管里的声浪,但这些爱好都沾一点为多...我想,玩音响也一样,有玩硬件的,今天一要线,明天一棵管,也有听音乐的,不过既然是爱好,是特别兴趣,也愿意多花些钱,所以摩托车都是倒在地上,二个人都扶不起来的大车!音响都是这个丹那个雨什么的。

现在听着一套满意的系统,花了不少银子,但感觉很值,很享受。始终感觉好系统是锦上添花,但又不仅仅锦上添花。有些CD要是在AV系统上,我是不会听的,因为不用给那二个破主箱面子;但这HIFI系统上,总得忍一会儿,后来听熟悉了,发觉也是很来劲的。

张无忌 在 2005-10-12 0:25:11 发表的内容
1996年的冬天,我狂爱着外交学院的一位女孩子。在一个北风呼号的下午,我坐上了320公共汽车从外交学院回北大,车上正放着李宗盛唱的《当爱已成往事》,我不禁泪流满面,因为我刚刚失恋了。我也曾用我的高档音响多次听过这首歌,但却再也有过这样的感动,因为我已经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公交车上的音响系统能有什么真实再现吗?能有什么音场、高中低频的平衡吗?当然不可能,其实,听音乐是不需要这些东西的。
TOP
19#

老榆树 在 2005-10-12 9:25:53 发表的内容
       张兄的话有些道理,但讲话不能太极端.我认为大多数发烧友玩器材还是为了听音乐,不管他听什么音乐.每一次升级其实是耳朵先升级了,然后再升级器材.我们的追求先要满足听觉,当听觉升级了就觉得器材不能满足要求了,就会升级器材.就象吃东西,嘴也是越吃越刁的,这就是味觉的开发.开发听觉同样道理,但这是要有米做保证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器才好一点肯定是有收获的.我不懂作曲和乐理,但好的作品用不同档次的器材播放,这里面的差别是能听出来的,而且感觉是有所不同的.

什么时间听音乐的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是刚换器材的那一段时间。听的是什么,是与原有器材相比,细节多了吗?声音密度增加了吗?高级感增加了吗,其实音乐的内容没有任何变化,也不可能有变化。
TOP
20#

张无忌 在 2005-10-11 17:21:30 发表的内容
很发烧友总标榜自已买高价器材产为了音乐,其实这不过是往自已脸上贴金的说法,是在标榜高雅,真实情况是这样吗?真正的音乐人,有几个用的是高价的音响器材呢?我一位朋友的朋友,是国内某著名乐团的小提琴手,经常听名家的小提琴录音,但他用的音箱只不过是价值2000余元的国产箱,而且是往电视柜上随便一放便完事。在我的身边也有不少发烧友(包括我本人),为了听到所谓好的小提琴声音,为了所谓的音乐,买器材不惜血本,更在什么空间装修、器材摆位上费尽了心机。他们谁更爱音乐?谁更懂音乐?
    我目前的音响器材虽不是顶班,但也算是价值不菲了,也有数量庞大的古典音乐CD,许多还是经典的录音,而且还经常听,但老实讲,我也就是听个响而已,对于什么深刻内涵之类的东西,我可真没听出来。贝多芬《命运》表现了对命运的抗争什么的,我也不是自已听出来的,而是听别人说的。
     平心静气地想,买高价器材的原因不是为了音乐,而是:1、对高档东西的占有欲;2、炫耀财富;3、标榜品味;4、显示自已与众不同,不落俗套。

兄弟!实在人!佩服!
实际上,稍微好些的器材就能听出来音乐中应该有的东西了,很多情况下,大家其实听的不是音乐,而是音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