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061626364656667» / 6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168的版主终于都全部倒下了! [复制链接]

查看: 81776|回复: 687
631#

harvey 在 2005-10-13 14:09:03 发表的内容
JWang 在 2005-10-13 13:54:58 发表的内容
你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别人的耳朵是认为LP比CD的声音好,是他人的主观认识,有何不妥?而你却引用多多企图“批驳”别人的认识是不对的,你才是正确的,从而挑起了这场莫须有又反复多遍的“讨论”。
你想想,你对吗?你累吗?你的耳朵能为他人的耳朵代言吗?


对呀,LP和CD那个好是无所谓。这里面本质是个态度问题。一知半解就乱讲一气。还自以为是。



而且到处点火,开罪别人用不着花本钱!


JWang:具体哪里乱讲一气,请您具体指出来;

harvey老先生:假如我哪个地方有技术上的错误,也请您指出来。我并不是以讨好别人为生的,但我也不是以开罪别人为乐的。我甚至是不以“开不开罪”来看别人的。

还有,我从来没有去说任何一个人的人格的(除了“还是lichen”由于对Pfeiffer的猜测太搞笑了,我忍不住说了他几次《岳飞传》的比喻,这里我承认我这个说法的确是过于冲动,所以我后来都没再说这个比喻了);也没有随便没有根据得就小看别人(我从来都不说“一看你就知道是XXXX”或者“XXX的话,你死定”这一类的话的),对别人意见的批评,也仅仅是限于就事论事,这一点我相信我一直都是坚持做到的。

最后,我还是这个态度:尽管他们狠狠地骂我,但是我仍然会尊重每一个人身上的优点的。
TOP
63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3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34#

对了老人家,知道怎么用拼音来打“刚愎自用”这个成语吗?音响技术是要琢磨,但常用的汉字也要懂得怎么念吧;还有个常识:一般来讲青蛙不是生活在咸水中的。这里felixcat不是跟您计较这些鸡皮蒜毛的小事,我这里的意思是想说这么个意见,可能您老人家觉得不中听,但是的确是我的感觉:从关于电声学的基本术语的转贴、还有“内外行”之争、还有很基本的成语的汉字读音、还有一些不符合生活常识的比喻,felixcat觉得:我也认识好几位听音响、听唱片的老先生,和他们相比起来harvey老先生在文化知识积累、人文精神的沉淀等方面,和他们相差得很多。我或许可以尊称您一声“音响人、器材人”,但是我不会说您是“文化人、音乐人”。[/quote]

这些话让我重新认识了您的实力
TOP
635#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36#

调整LP唱盘的八大基本功 -摘自第87期[音响论坛]作者刘汉盛


在LP时代,许多人终其一生听LP唱片,然而,他们可能连唱头要调整三个角度都不知道。只知道唱头锁上唱头盖,加上适当针压就能唱出声音了。从「知」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说是糊里糊涂的听著唱片。从「不知」的角度来看,他们才是真正幸福的LP迷,因为他们从来未曾感受到调整唱头唱臂的痛苦。

  调整唱头唱臂有什麽痛苦呢?第一:声音不稳定。往往今天听了好声,明天声音就跑掉了。至于为什麽声音会跑掉?从来这就是无头公案。也因为声音不稳定,LP时代邀请人来家里聆乐时,往往就因为声音跑掉而尴尬极了。第二:越调越迷糊:每一个人在调整唱头唱臂时都想要越调越好,但往往反覆调过几次之後,听觉越来越迟钝,越来越迷糊,也越来越不敢确定到底哪一次声音最好。调到後来,经常就是心神耗尽,疲劳崩溃收场。第三:变数大多。就以唱片本身来说好了,唱片弯曲不说,每个厂牌的唱片厚度还不一样。唱片弯曲其他的调整就都白费了,因为所有的角度都会不正确。而厚薄不同也让费心调好的垂直循轨角V.T.A心血泡汤,因为我们争的也就是那零点零几公分的差异。第四:要非常小心。为什麽非常小心是痛苦之一?当然罗,因为只要您一不小心,昂贵的唱针就会被您弄断。唱针一弄断至少就要花个几千几万,您不会心疼痛苦吗?

  基於这四大痛苦,所以今日CD盛行真是救苦救难菩萨,让大多数人从苦海中解脱。奇怪?既然听LP唱片那麽的痛苦,为什麽还有人甘之如饴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第一:听LP唱片有成就感。调整功夫的高低直接就影响到声音的好听与否,功夫不够,声音就不好听;功夫好,大家都称赞。因此,听LP唱片比听CD要来得有成就感。第二:LP是类比的声音。类比声音里有数位声音所无法企及的许多细节,而且音质也更自然。这也是许多人仍不放弃听LP唱片的主要原因。

  对于从LP时代跨到CD时代的LP迷而言,调整唱头唱臂的一些基本功夫他们皆已具备。而对于那些要从CD时代跨入LP领域的新LP迷而言,他们恐怕就没有这些基本功夫。因此,我在这里想以最简单的方式来为这些新鲜人讲述调整唱盘系统的八大基本功。有了这八大基本功之後,您再往更细微的地方去发展,很快的就会有所成就。

  第一功:调唱盘、转盘的水平

  这里所说的唱盘包括整座唱盘本身以及转盘。尤其是转盘,如果转盘本身没有水平,那就没什麽戏好唱了。为什麽?由于它不水平,抗滑会有问题,唱片沟槽二侧受力也不同。这样一来,许多问题就会产生。

  调整方法:使用水平仪。水平仪有二种,一种是圆形中间有孔的,可以套在转轴中央。另一种是长型的,可以测较大面积的表面水平与否。最好的方法就是二种都准备,先用长型水平仪侧唱盘水平与否。然後再用圆形的测转盘水平与否。至于要如何调转盘的水平,由于各种唱盘的悬浮系统都不一样,因此无法在此详述。

  检验成果:以目视检验,看气泡是否在中间就对了。

  第二功:调唱头超距(Overhang)

  顾名思义,唱头超距就是唱头针尖与转盘轴心之间的距离。为什麽针尖与转盘轴心之间要有这小段距离呢?如果将唱头拉到转盘轴心上,针尖刚好落在转盘轴心上不好吗?不好!因为这样一来,唱针在唱片上面循轨时针尖角度的「失真」会比较大。这麽说来,超距越大循轨角度的失真不就越小吗?也不对!超距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唱针循轨角度的失真才会最小。因此,每一支唱臂在设计时就已决定它的有效长度(Effective Arm Length。针尖与唱臂轴心之间的直线距离)来让循轨角度的失真达到最小。而超距的调整就是要得到最正确的唱臂有效长度。超距如果不对,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唱针越唱到唱片内圈,杂音会越大,声音会越难听,因为各种循轨的失真都加大了。

  调整方法:通常唱臂规格上都会告诉您超距是多少。如果您有量测的工具,就可以用它来量超距。如果没有,也可以放一支尺在转盘轴心旁,然後将唱臂拉到尺旁,看看唱针的超距是多少。

  检测成果:目视即可。千万不要小看超距,一定要将唱针调整到正确的超距位置上,否则,循轨失真会加大。

  如果您使用正切型唱臂,那就不必调整超距,只要将针尖定在正切线上就没有循轨误差了。当然,要将针尖完全准确的落住整条正切线上,还是需要花功夫调整的。

  第三功:调唱头方位角(Azimuth)

  在此要先做说明,不论您调整唱头的什麽角度,它所关系到的就是唱针在沟槽里接触的情况。如果各种角度不正确,说得简单些就是唱针循轨不对。说得仔细些就是会产生相位不正确、二声道音量大小不对、杂音增多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衍生出定位不清楚、音像会飘、二声道声音不平衡、音质不佳、音色不正确、声音太闷或太刺耳等等诸多问题。换句话说,唱头的各种角度如果没调好,那几乎就是万恶之源。所以,我把各种唱头角度的调整列在最前面。

  调整方法:调方位角就是自己面对唱头,将唱头朝顺时锺或逆时钟方向扭动。有些唱臂的唱头盖是活动的,可以藉扭动而调整方位角。然而,有些唱臂的唱头盖与唱臂是一体的,此时则要从唱臂根部调整。如果遇上整支唱臂都固定不可调的(如Rega唱臂)怎麽办?此时就只好*塞薄垫片在唱头与唱头盖之间来调整了。

  检验成果:传统上,检验的工具就是耳朵。当您的耳朵听到最美、最不尖锐刺耳、最不乾涩、最有光泽、定位最明晰、音场後方与左右二侧最清楚、杂音最少的声音时,那就对了。此外,蔡炳荣在「音响论坛」83年1月25日出版的冬季特刊中第69页,曾提起将唱头讯号反相来调唱头方位角。这种方法必须拆卸唱头连线,一不小心就会将唱针弄断,在试时要特别小心。

  第四功:调水平循轨角(Lateral Tracking Anale)

  将Lateral译成「水平」并不恰当,说它是「补偿角Offset Angle」恐怕还来得传神些。不过这是相对于垂直循轨角的说法。说得白话些,水平循轨角就是当您面对唱头时,看唱头「正不正」。如果不正的话,唱针的左缘与右缘所接触到的唱片沟槽就会有相位差产生。

  调整方法:假若您有格状量规(Alignment Protractor),可以将唱针放在量规所定的针尖点上,然後以目视,看唱头左右、前後的边线是否与量规上的线条平行。如果不正,则将唱头朝左或右转动。请注意,前面的方位角是朝顺时锺或逆时锺方向扭动,而水平循轨角是朝左或右转动。假若您手上什麽量规也没有,也可以以唱头盖的左、右侧缘线条为基准去调。

  检验成果:还是与方位角、超距一样,当您听到最美、最不尖锐剌耳、最不乾涩、最有光泽、定位最明晰、音场後方与左右二侧最清楚、杂音最少的声音时,那就对了。

  第五功:调垂直循轨角(Vertical Tracking Angle)

  垂直循轨角就是藉著调整唱臂支轴的高、低,改变唱针在唱片沟槽中的垂直角度。请您先把唱片刻片时的那支刻片针想像成锄头,唱片就是土地。当锄头往下锄时,会产生斜向的垂直角度。而当唱针在唱片上重播时,其往下锄的角度也要刚好与第一次锄地时的角度相同,这样才不会有失真。其实,不论是水平循轨角、方位角或垂直循轨角,它的道理就像锄地般这麽简单。

    

 

  调整方法:无论唱臂轴心是怎麽锁紧的,调整时就只是松开螺丝,然後往上或往下调整「一点点」高度再锁紧。请注意,我是说调整「一点点」。这个一点点并不是1公分或0.5公分,它应该是以0.1公分以下的「微距」来调整的。许多时候,我们只是用「弹指神功」在唱臂轴心上轻弹…下而已。为什麽只要调整这麽一点点呢?因为您在唱臂轴心上的高低调整一点点,就会是针尖在沟槽中垂直角度变化的「一大点」。以前,当唱臂轴心还是以一根螺丝锁紧的时代,懂得精调V.T.A.的LP迷都苦于那根螺丝锁不紧,声音会跑。後来的唱臂改良许多,锁不紧的问题得到有限度的改善。

  调整後,我们要从唱臂侧面观察,看看当唱针停在静止的唱片表面时,唱头盖顶、唱臂是否与唱片表面平行?依我的经验,通常唱臂後面都要高一点点会比较好听。不过,这高一点点如果不仔细看也是差不多平行的。

  检验成果:通常,V.T.A.太高声音会比较刺耳,V.T.A.太低声音会比较沉或高频失去光泽。到底要调到什麽地步,那真是只有天知道与您知道了。

  讲完唱头三种角度的调整,在此我还要提醒各位二个很重要的关键。其一是以上我所说的调整都是假设唱头的针杆没有左右偏斜、唱针的针尖也没有偏斜的理想状态。事实上,大部分的唱头针杆与针尖都是歪歪斜斜的。其实这就是为什麽唱头会那麽难调的原因:您以为把它调正了,事实上它是不正的。我的意思是:有时候不要只相信眼睛所看到的「正」,而应该也相信耳朵所听到的「正」。

  其二是我再次强调「弹指神功」的重要性。当您调整水平循轨角、垂直循轨角、方位角到最後阶段时,所能使用的就是弹指神功,因为此时用手指去扭转的力量已经太大了,唯有弹指神功才能将球弹进洞。至于弹的力量要多大,那就看您的功力了。

  第六功:调整抗滑力(Antiskating Force)

  假若是正切型唱臂,由于它是从外到内正切横走的,因此没有内滑力的问题。如果是一般支点固定式唱臂,则由于唱臂循轨时向内的惯性关系,会产生一股往内拉的力量。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唱臂上设计一股反方向向外拉的力量,以平衡向内滑动的力量。无论抗滑力是用吊锤、磁铁、弹簧、或固定金属片来达成,其精度都是很差的。一般而言,厂方会建议您将抗滑调整到与针压相同的数字标示上。这并不代表针压的力量与抗滑的力量是相同的,它只不过是要方便用家调整而已。如果抗滑调整得太离谱会发生什麽事情呢?某声道的杂音会比较大,当然,针尖的磨损就不均匀了。

  调整方法:有人会用光滑的测试唱片来调整,不过,光滑表面的唱片因为没有沟槽,所以其摩擦力是与真正有音乐的唱片不同的。有人会看针杆偏向那一边,而修正抗滑。最正确的方式当然是用显微镜观察针尖的磨损情况,再藉此调整抗滑力。不过,那也已经是在磨损产生後的亡羊补牢了。

  检验成果:总之,二声道没有特别的杂音,二声道没有失衡的现象,那就对了。

  理论上正切唱臂不须调整抗滑力。不过,如果唱盘或转盘没有水平的话,也会产生侧滑的力量,不可不慎。

  第七功:调整针压(Tracking Force)

  从中文字面上看,很容易误解针压是指唱片沟槽承受到唱针的单位面积压力。其实,从英文上看,就清楚很多了,它应该是「循轨力」而不是针压。不过在习惯上,我们都以针压称之。所谓针压,就是唱臂到底要施加多少重量给唱头,才能让唱针达到它应有的循轨能力。关于这点,其实已经没什麽争议的了,唱头说明书上建议多少针压,您用多少就错不了。唯一要注意的是高顺服度(Compliance,单位为10-6cm/Dyne)的唱头要配轻质量的唱臂;低顺服度的唱头要配重质量的唱臂。否则,整个唱针/唱臂的共振点会落入人耳可听范围内,产生音染。

  调整方法:如果唱臂上附有调针压的装置,则依说明书指示为之。如果像有些正切型唱臂,必须以针压器来量针压时,则必须找到精确的针压器来量。可是,市面上大部分的针压器看起来都相当简陋,令人不敢相信它的精确性。不过,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来量针压。

  检验成果:如果针压太轻,则可能会有杂音增多以及音像会飘的问题产生,甚至无法循轨。此外,低频的量也会减少。反之,针压太重的话声音听起来比较没有光泽。

第八功:唱盘避震

由于LP唱盘系统就是*针尖振动而产生音乐的讯号,所以任何多馀的振动对于LP唱盘系统而言都是大害。对于唱盘有害的振动源来自二处,一处是声波在空气中的振动;另一处则是经由地上传到唱盘的振动。空气中的振动我们无计可施,除非是将唱盘放在另外一个房间中。而经由地上传到唱盘的振动我们则可以用各种方法来隔离。由于振动的频率有低有高,因此使用单一材料来避震时往往会顾此失彼。例如使用高阻尼性的软质胶来避震时,可以有效的吸收低频的振动。但是,对于较高频率的振动则没什麽效果。反之亦然。所以,「软硬兼施」往往是避震的必要手段。例如,在地上先放厚重的石材垫,再于石材垫上放软质吸震胶,吸震胶上才放唱盘。市面上也有些三明治结构的唱盘垫,同样也可以吸收不同频率的震动。不过,在LP唱盘已是黄昏夕阳的今日,要买到垫材恐怕已不容易,所以最好还是自己动手避震。

  八大基本功看完,我想您会认为原来调整唱头唱臂是那麽的简单,并没有前辈所说的那麽难。没错,如果您要达到60分的门槛标准,以上八大基本功已经够用了。但是,如果您想要达到60分甚至90分的境界,那恐怕就非得有过人的毅力、敏锐的耳力,以及对音乐的正确品味不可。想试试看吗?来吧,不要迟疑。
TOP
63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38#

今天乘在广州出差的机会,专门到海印典范去听了一下PRO-JECT宝碟的中级LP唱机的声音,的确的非常难听,什么都不象,什么都没有,简直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的聆听音乐的乐趣,搭配的系统还是美国的名牌胆唱放,胆前,意大利歌匠石后,盟主的箱子。我听了一会,实在不能忍受了,让店员把音源换成了歌匠的CD机,声音立即好听多了。

说实话,如果我以前没听过比较高级的LP,就听过这样的东西,我肯定也会尽情地将手里的臭鸡蛋向LP砸去的。不过,砸完了之后,我会又在想,我会不会因为正好上了一条小破船,而在否定所有的航海之舟呢。所以,我觉得我选择对了,因为我的航海之路一开始便上了一条比较好的大船。

心情一好的结果,便是到李源那儿去买了20多张LP,而CD是未有帮衬。
TOP
639#

harvey 在 2005-10-14 5:24:50 发表的内容
其实人上了年纪,棱角早就磨掉,待人接物当然会留方寸。我是逗着这位仁兄玩的,你没有看到他的回帖说的完全是砌词猾辩的吗?这种年轻人不刺激一下,怎会自动检讨,怎会知道天多高地多厚?


看来harvey老先生的话越说越过分了。felixcat前面已经多次说过尊重您身上的优点,但也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看来老先生非但无心讨论,并且心里还挺记恨的。

在此我想向老先生请教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来自于老先生自己亲笔所写的帖子里面的,请不吝赐教:

在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0&titleid=83997&page=1
内:

1. “两个转盘身上都有强力磁石在内,但两个转盘内的磁石的极性是相反的。”

这里felixcat糊涂了,中学物理课本就告诉我们任何磁性物质必然N,S极共存,老先生的“磁石的极性是相反的”能否写得专业些呢?

同一个帖子的第三页: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0&titleid=83997&page=3
里面:
2. “Clearaudio的新动圈式唱头唱机拾音器,能够第一次在乙烯基的唱片历史记录中,95分贝的动态范围。这种可能性的产生,是来自 Erlangen那崭新发展的专利--高保真度监制的磁电路。Clearaudio使用形式 2007 的最强力He -N(氦-氮)52/80的磁铁。”

这段话简直就是狗屁不通:“能够第一次在乙烯基的唱片历史记录中,95分贝的动态范围。”这一句话主语是有了,谓语呢?“能够”之后发生什么事情呢?读起来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还有“是来自Erlangen那崭新发展的专利”——Erlangen是地名?公司名?或者是人的名字?“崭新发展的专利”——好拗口的中文哦,明明“新专利”三个字即可表达的意思,非要弄得半不中半不洋的,难道这是老先生用翻译软件译制的外文资料?

那个帖子还有一大堆语病,这里就不继续列了。

看了harvey老先生的不少帖子(不单在HiFi168上,还有其他一些论坛BBS),除了他转摘的之外,其他很多帖子的行文都是极不通畅并且语病多多。这种水平,连初中学生的作文都要比他写得流畅得多。

在harvey老先生那篇虽然内容苍白但行文尚算基本通畅的随笔《音响性与音乐性的熔融》一文里(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ntypeid=10&titleid=82929&page=1),老先生很强调“音乐性修养”的重要性,但是就是在这同时老先生写出了这样的句子:

“木管、竹管、铜管、单簧、双簧……都分辨不清,这套系统就谈不上什么音响性与音乐性的熔融了。”

似乎这里老先生把木管乐器和单簧、双簧乐器分成不同类了。felixcat又再一次糊涂了:究竟“单簧”“双簧”是否是“木管”呢?西洋乐器里这个肯定是的;我又查了民族乐器,结果发现民族乐器里的“单簧”“双簧”气鸣乐器也是采用木制管身,属于木管乐器。所以这里就特别地讽刺了:木管和单簧双簧当然是不可能分得清的了,因为后者本来就是属于前者的,两者根本不属同一概念;这就好比我们不可能说:“我分不清他是人还是爸爸”。

以上几点错误是我随手找到的,假如真的仔细看,那恐怕就是一个长长的列表了。

以上内容可能felixcat写得过于苛刻了;但felixcat想说,老先生在似模似样地教训年轻人的同时,却接连写出上述这些低水平的错漏百出的文字,实在是让人费解啊!

当然harvey老先生可以不管felixcat上述的提问,甚至可以用几句很模糊的话来骂人,这个随您的便。但是请您不要忘记,所有网友都可以看到上述文字,谁是谁非,他们自会有自己个人的看法的。

felixcat尊重的是实事求是,不管对方年龄、资历,只要说得在情在理便能得到felixcat的尊重;felixcat最瞧不起的便是某些长者捂着(甚至都来不及捂)自己的缺点同时教训别人。
TOP
640#

故事的主角现在才出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