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崇高的管乐”——布鲁克纳交响曲 [复制链接]

查看: 20638|回复: 163
1#
  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原先是一名卓越的管风琴演奏家,特别是在即兴演奏艺术方面。由于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若干年的时间一直在创作管风琴曲和合唱曲。他的音乐创作基本是宗教的而非世俗的。他一共作有10首交响曲和为数不多的宗教作品。1869年他访问法国,在巴黎圣母院中演奏管风琴受到热烈的欢迎。他崇尚瓦格纳,1865年在意大利慕尼黑《特里斯坦》首演时与瓦格纳初次相会,此后他们的友谊日深,1873年他所作的第三交响曲就是题献给瓦格纳的。在他的交响曲中,往往是瓦格纳的宏大和宗教的崇高交织而成的那种瑰丽。1881年第四交响曲(浪漫交响曲)的首演在维也纳听众中第一次获得相当大的成功。1883年,正在创作第七交响曲的柔板乐章时,听到瓦格纳去世的消息,便把那一乐章的尾声作为“献给大师的葬礼音乐”。他自1891年写作第九交响曲(实际是第11)直到他谢世那天(1896年10月11日),他留下的终乐章尚未完成,但其形式却比人们最初认识到的更完整。
[upload=jpg]Upload/200597023859510.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布鲁克纳好像还是一名指挥家。
最后编辑zelenka
TOP
3#

[upload=jpg]Upload/20059715424912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97155770741.jpg[/upload]
TOP
4#

感谢马勒兄的图片
TOP
5#

我也不敢肯定!
他的父亲是教师、管风琴师和唱诗班指挥。加上下面这幅图片,我就产生了怀疑。


[upload=jpg]Upload/2005970301962368.jpg[/upload]
最后编辑zelenka
TOP
6#

安东·布鲁克纳生平大事记


1824年: 安东·布鲁克纳9月4日生于奥地利一个叫做安斯菲尔登的农庄中,父亲是教师、管风琴师和唱诗班指挥。

1828年: 弗朗茨·舒伯特在维也纳去世。布鲁克纳十几岁的时候,就深深地迷恋舒伯特音乐,特别是欣赏他那富有创意的和声配置。

1835年:布鲁克纳开始随他的教父学习音乐,两年后他成为附近的圣弗洛里安奥古斯蒂安修道院的唱诗班成员。

1845年: 他在林茨从师学习并在两所州立学校工作,1845年回到圣弗洛里安做助教。1849年他创作出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D小调安魂曲》。

1848年: 法国革命遍及欧洲大陆,自由主义者们试图引发社会变革。布鲁克纳参加了国民自卫队的训练,但他对推翻梅特涅在奥地利的专制统治丝毫没有兴趣。

1854年: 敏锐但保守的评论家和音乐理论家爱德华·汉斯立克出版了他最有影响的美学著作《音乐的美》。因为作曲家对瓦格纳的态度使得这位布鲁克纳最早的支持者成为他的敌对派。

1856年:布鲁克纳被任命为林茨大教堂的管风琴师,他开始随维也纳的音乐理论家Simon Sechter和指挥家兼大提琴家Otto Kitzler学习。他创作出他的宗教音乐中最感人的一些经文歌以及数部《弥撒曲》,并开始创作交响乐。

1965年: 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在慕尼黑首演,布鲁克纳出席了这场演出,他也观看了瓦格纳后来的所有歌剧演出,他把自己的《第三交响曲》题献给这位被他称为“所有大师们的大师”。

1866年: 由于工作过于疲惫,再加上向17岁的Josefine Lang求婚惨遭拒绝,引发了布鲁克纳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其症状之一就是数数)。但他努力抵抗着自己的神情沮丧,1868年他去维也纳接任Sechter成为音乐学院的和声与对位法教授。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版了他的《罪与罚》,探讨有关犯谋杀罪之后一名学生受到自己良心折磨的心理学问题。

1877年: 布鲁克纳也在大学授课,1877年,他经受了《第三交响曲》首演失败的沉重打击。他在1879年创作了唯一的室内乐作品《弦乐五重奏》。

1880年: 法国画家修拉发明了点彩绘画形式,他称其为“分色绘画法”。

1884年: 布鲁克纳刚刚完成《感恩赞》,他去莱比锡参加了他的《第七交响曲》极成功的首演。三年后,赫尔曼·莱维拒绝演出《第八交响曲》,令他很失望。

1887年: 奥地利音乐理论家海恩里希·申克尔(Heinrich Schenker,1868-1935年)在维也纳音乐学院随布鲁克纳学习和声。他后来把主调音乐的结构层次发展到一个强有力的体系当中,创建了音乐分析法。

1895年: 古斯塔夫·马勒创作了他的《第二交响曲》(复活)。作为一位年轻人,马勒成为布鲁克纳的崇拜者和好朋友,他还把布鲁克纳的《第三交响曲》改编成钢琴谱出版发行。

1896年: 布鲁克纳越来越受到胃痛的折磨。他把尚未完成的《第九交响曲》题献给“全能的上帝”。他于10月11日在维也纳的家中去世。

——ZT
TOP
7#

十一岁学习风琴和音乐理论,十三岁入教堂唱诗班,二十四岁任教堂管风琴师。作有九部交响曲和大批宗教乐曲,其中第四交响曲(《浪漫主义》)和第七交响曲颇为著名。其交响曲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显著的管风琴音响效果,把对宗教的信仰,体现到极宏伟的音乐形式之中。

他不满足于一般的和声配器手段,而是借鉴新浪漫主义的成就(特别是瓦格纳的音乐),利用瓦格纳改革的纯外在特征:激情、处理的细腻和鲜明的配器手段,而不是通过诗、文学或造型艺术的题材起作用。其交响乐风格从贝多芬出发,复调方面从巴赫出发,同时还把交响乐的传统技法同古代众赞歌的因素结合在一起。这些特点使得他与同时代的勃拉姆斯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但不如后者的音乐有那么大的影响。近年来,好象已经过了时的布鲁克纳交响乐,又重新在音乐厅响起。严肃的作品使听众从中得到美的感受,在西欧日益引人注目。
TOP
8#

布鲁克纳在我心中就是浩瀚的宇宙
TOP
9#

如果沉浸于布鲁克纳的音乐,必定为其崇高,宽广和深邃的乐思和结构所感动,人的灵魂在此时刻得到了不同寻常的深层次的震撼,无论听众是否信仰上帝,也许都会赞叹于老布鲁克纳,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所塑造的,在人间的,非凡的,用纯音乐构筑的精神的教堂。布鲁克纳那九部交响曲和那气势恢宏的《感恩赞》,抒发了作曲家对造物主和他所创造的和谐的世界的无限崇敬。布鲁克纳的音乐中的每个动机永远是指向上方的,就像地上的人们仰视天际的上帝一般。

布鲁克纳的音乐的确是非常朴实,他的音乐线条起伏变化不多,似一条直线一般,即使有所谓的高潮降临时,你也别指望他所营造的气氛能把你的情绪推向山巅,但他却能随时给听赏者以脚踏实地的抚慰,除了诙谐曲乐章外,其它的乐章速度都给人以舒缓的印象,更多的给人以内省、自我、朝圣的宗教情怀,他一生交响乐创作生涯中,从第一到第九的创作历程看,他并不求在音乐的风格上突破自我,也就是说缺乏创新的意识,但这对布鲁克纳并不意味着有什么损失。想反他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上帝贡奉着,默默无闻的祈求上苍所给予的一切,并默默无闻的承受着命运的嘲弄,他是那种一开始就找到了上帝的幸运儿,所以在常人看来,他所创作的交响曲只能在死后几十年才能得以公演,是令人难承受的命运打击时,而在他看来却是上帝所作的习以为常的安排罢了,而无需去指责命运的不公,因为他的生命早已溶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诙谐曲乐章在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中是最独特和最富有生气的了,充满舞蹈性的画面憨态可掬,节奏的律动简直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诗充满勃勃生机,只有此刻布鲁克纳才回到世俗的生活中来,步伐是如此的厚重坚实,只能如此!才能支撑起早已纳入心中的对上帝的精神寄托。
TOP
10#

[upload=jpg]Upload/2005971202164896.jpg[/upload]

好像这套DD也很受青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