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音响? [复制链接]

查看: 8873|回复: 48
31#

请教楼主了,这些是不是翻译过来的资料啊,我认为叙述得不好,读起来挺别扭的。
TOP
32#

harvey 在 2005-8-14 5:51:02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5-8-13 23:00:44 发表的内容
请教楼主了,这些是不是翻译过来的资料啊,我认为叙述得不好,读起来挺别扭的。


对,是我最近翻译的资料,我已经尽力将文笔写得流畅,想不到仍然令兄台感到读起来别扭,十分抱歉!总之,词能达意便好。
TOP
33#

科学
TOP
34#

应该叫音响学,对于多数发烧友来说并不会去研究的那么深透和复杂只要自己的音响符合本人的口味就OK了。
TOP
35#

JWang 在 2005-8-14 8:57:38 发表的内容
>JWang兄千万别误会,这个帖子纯粹是自己发觉身边的发烧朋友的情况而发,绝对没有半点「而且是好象针对我的观点」的意思,何况我根本就没有拜读到你的「观点」,请不要过分敏感。我猜大概在前一个帖子「无奈的接纳」里吧!

就是针针对我的观点也没关系。我在前面「无奈的接纳」跟贴中已非常鲜明地表达我的观点。

〉「现场原音这个概念」我有,它就是当时聆听到的真实声音,但想再次聆听得到却绝对不可能了!

这样讲恰恰是你和爱音响老兄错误的开始。先举个例子。当我们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我们会讲她很美。或许我们会看到另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我们也会讲她也很美。这两个女孩子在长相上完全不一样,但在我们脑子里,美这个主观判断则是等同的。我们还会更进一步地讲,第一个女孩子来得更美,或许有人认为第二个更美。这里的美已转化为一个可比度的程度关系。同样,现场原音是个主观判断。它不是独立于主观判断之外的客观存在。尽管每一次的现场可能不同,但现场原音这个主观判断则是等同的,它甚至可转化为一个可比度的程度关系。比如,我们常说这套系统比那一套的声音更接近现场原音。我们经常讲要多听现场,这是因为一两的现场是不可能让你形成正确的现场原音的主观判断。同样,多看美女,才会懂得什么样的美女才是美。呵!我的印象中,好多中国人都喜欢瘦骨嶙峋,发育不全的小种鸡。看看那林志玲,多么做作,却这么红。中国人的审美观真是差劲!

〉可以这样说。但聆听罐头音乐却是两回事,风马牛不相及!

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那么任何把CD放进CD机的人都可以被称为CD演奏家。这里没有一令人可信的标准来判定那个是演奏家,哪个不是。唯一区别的是使用的器材的价值不同。这就导致语义上的错误。演奏一词的内涵都给篡改了。概念上的错误是,演奏一词具有特定的意义。演奏是个再创作的过程,而音响不过是还原CD中的信息。还原的标准是现场原音。但由于现代放音技术的局限,我们不能真正达到这个标准。也正是现代放音技术的局限,各种各样不符合hifi理念的东西找到了其活动的余地。同样,也是这种技术的局限,人们错误地认为这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也正是这种技术的局限,听一个廉价的系统和听一个高级的系统都是在听
罐头音乐,区别只是这个罐子“闷”的程度不同,没有本质区别。所以没有理由认为风马牛不相及。你自己无奈的接纳那贴子不是也在报怨尽管你的系统可以是很高级,但那还是在听罐头音乐。即然如此,你现在如何又可以讲风马牛不相及?

对你文中还有些观点,我也是不同意的。但不再讲了。


可以说这是一次对现场原音声音主观与客观概念的澄清上的辩论:

〉「尽管每一次的现场可能不同,但现场原音这个主观判断则是等同的,它甚至可转化为一个可比度的程度关系。比如,我们常说这套系统比那一套的声音更接近现场原音。我们经常讲要多听现场,这是因为一两的现场是不可能让你形成正确的现场原音的主观判断。」

其实我个人主观的概念是这样:我只是把现场原音的乐音音色作为自己的「现场原音的主观判断」参考,其它的演奏(唱)效果仅体会与会的气氛吧了。「这套系统比那一套的声音更接近现场原音」这句话我不会说,要我说的话,我只 会这样说:「这套系统的回放出来的声音,较为近似原来乐器的声音。」永远不会说接近现场原音,因为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主观客观泾渭分明。

〉「同样,多看美女,才会懂得什么样的美女才是美。呵!我的印象中,好多中国人都喜欢瘦骨嶙峋,发育不全的小种鸡。看看那林志玲,多么做作,却这么红。中国人的审美观真是差劲!」

中国有一句老话:「情人眼里出西施」,我不敢强人所难,叫别人喜欢这个或那个。人家喜欢怎样去听CD,就由得他啦!我听自己的罐头音乐,因此与我风马牛不相及。「自己无奈的接纳、报怨尽管系统很高级,但那还是在听罐头音乐」,也是与人无忤的事情,主观客观泾渭分明。你不喜欢瘦骨嶙峋,怎能说人家喜欢就真是差劲!?

有不同意的观点欢迎提出,切磋才能找出真理,何乐不为!
TOP
36#

HI FI是什么?

通常音响迷心里的HI-FI,各人有各人的层次和含义

自1950年提出的High Fidelity文献上说,凡是音响器材经试指标,而不能满足文献上的要求,就不能在产品上标注"HI-FI"的标记。实际上,100多年过去了,HI-FI标准好像多年来没有做大的改变,尽管电子技术已经有了飞跃的发展, HI-FI产品功能性方面,仍然未能满足使用者所期望的要求。

其实玩HI-FI只不过是聆听音乐的一种行为,虽然玩HI-FI没有界定什么标准,也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但是,标准却自然地存在于音响迷的心坎里,而且空间广阔、标准各自不同。

追求HI-FI是一个实现心中目标的过程,这个过程各人会有一个明确的构思标准、随着各人的音响、音乐爱好、生理和心理上感受……具有各人自身特点。故此,追求HI-FI的行为是千奇百怪的,各人有各人的独木桥或大路,通往自己心里向往的音响境界。

所谓发烧友即是有玩HI-FI音响这种行为的人,而这种行为本身没有界定的标准,只要是爱好HI-FI的人,就可以称为发烧友。所以,不能说用500元器材的人,就不是HI-FI爱好者,这恐怕也是网络论坛人气极旺的原因。

发烧友根据自己对音响的了解和自己的经济条件,会自然而然的形成自己玩HI-FI的尺度,要求不高的,自己会放慢玩HI-FI的行为的步伐;要求高的、经济比较充裕的,当然,玩HI-FI的行为的步伐就会自然地急促一些、投入的资金也会大一些。但无论步伐的大小,我们都要提倡理智发烧。

什么是理智发烧?它就是这个帖子的本意,希望大家能够准确设定这个玩HI-FI行为的尺度,除了经济能力以外,对HI-FI的很多基础的知识还是要理解,具备一些HI-FI的科普类的知识。对音响系统能够找到薄弱环节或问题所在。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够更加理智地发烧。
TOP
37#

Dr.PAN 在 2005-8-15 9:32:57 发表的内容
对本论坛有兴趣或经常在此留连的朋友大多都是不同热度的音响或音乐发烧友。在不同的发烧历程中,每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与经验,都会过有无限喜悦或沮丧,有过成功、挫折甚至失败。就我个人来说,感觉提倡科学发烧、理智发烧是多年来发烧活动以及发烧过程曾经得到的无数苦与乐的一点非常重要体会。我理解harvey 兄不辞辛劳使用浓墨从理论到实践论述“音响”与“HiFi”,目的不外大力提倡“科学发烧与理智发烧”,这对发烧友少走弯路的发烧正路是很有意义的。至于对harvey兄罗列的论据是否完全认同,每个发烧友可能有不同的经验、经历与看法,通过讨论可以求同存异、相得益彰。


「大力提倡“科学发烧与理智发烧”,这对发烧友少走弯路的发烧正路是很有意义的。」这点我自问已经在网络上努力了几年,收效却非常微薄,可悲!

「每个发烧友可能有不同的经验、经历与看法,通过讨论可以求同存异、相得益彰。」我知道并且了解发烧友的主观意念甚强,看法各异,所以希望贴些帖子引讨论,这样可以求同存异、相得益彰。但是事与愿违——人家不喜欢长篇大论,却喜欢吹水,奈何!?
TOP
38#


开心果 在 2005-8-13 23:00:44 发表的内容
请教楼主了,这些是不是翻译过来的资料啊,我认为叙述得不好,读起来挺别扭的。

harvey 在 2005-8-14 5:51:02 发表的内容
对,是我最近翻译的资料,我已经尽力将文笔写得流畅,想不到仍然令兄台感到读起来别扭,十分抱歉!总之,词能达意便好。

楼主谦虚了,能把它翻译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也许是我的阅读能力有限或阅读习惯不同吧。

不过有些叙述的确不太妥当,也许原文就如此。如“振幅(amplitude):振幅是一种力量或是代表一种讯号波的功率。如图表中的波「峰」值。较高的振幅被解释如一个较高的体积——如增加振幅的装置名字「放大器amplifier」就是由此而来。”振幅不应该和体积联系吧,如果再咬文嚼字的话,体积应讲大小,那有说高(低)呢?

不妥之处请指正。
TOP
39#

开心果 在 2005-8-14 23:56:57 发表的内容

开心果 在 2005-8-13 23:00:44 发表的内容
请教楼主了,这些是不是翻译过来的资料啊,我认为叙述得不好,读起来挺别扭的。

harvey 在 2005-8-14 5:51:02 发表的内容
对,是我最近翻译的资料,我已经尽力将文笔写得流畅,想不到仍然令兄台感到读起来别扭,十分抱歉!总之,词能达意便好。

楼主谦虚了,能把它翻译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也许是我的阅读能力有限或阅读习惯不同吧。

不过有些叙述的确不太妥当,也许原文就如此。如“振幅(amplitude):振幅是一种力量或是代表一种讯号波的功率。如图表中的波「峰」值。较高的振幅被解释如一个较高的体积——如增加振幅的装置名字「放大器amplifier」就是由此而来。”振幅不应该和体积联系吧,如果再咬文嚼字的话,体积应讲大小,那有说高(低)呢?

不妥之处请指正。


大概由于通常以二维的图表表示声波的原固吧,大家往往把声音的振幅误会是二维的,实际,上声音的声源是以球体形向四面八方辐射的。那么振幅也应该是三维的,既然是三维的亦即是立体的,聆听室这个立体就是立体声音发挥的地方。

说振幅的高低是为了说明简化以二维的图表表示来解释而已,否则不易说得明白。文中也试以另一个图表示声音的浓密度来解说振幅(也是二维的),概念不凸出,效果远远比不上以X-Y轴坐标的清楚。

咬文嚼字的话,严格地说,体积里应该包括了有高的概念(三维 = 长 X 阔 X 高嘛),这是一般的常识。我们计算聆听室驻波时,不也是以三维 = 长 X 阔 X 高来计算吗?「高」对聆听室驻波也有影响的,聆听室的高度过低,对音箱回放出来的声音影响可大了。
TOP
40#

「大家都知道振幅的概念,是一维的」。
我的振幅概念是这样:声音振幅储存着声音的能量,具有球体三维扩散的趋向,因此当声音传播时,声音源的四面八方都能够聆听得到。

「体积里是包括了有高的概念,但也包含了长、宽的概念,但能否这样说:这个物体的体积好长;这个物体的体积好宽?」
为什么不可以?简单地说,这根线很长。你不能否认线不具有容积吧。

我不再争辩下去了,我觉得这种讨论离题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