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音响? [复制链接]

查看: 8895|回复: 48
11#

声音响了,好听,合其味即可
TOP
12#

谈了这样多的影响回放出来的声音的因素,综合地说都是为了想声音听来好听吧了。聆听室到底有些甚么问题会影响声音回放的好坏?音响器材回放声音的好坏,与聆听环境的建筑声学特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要使音响系统发挥最高性能,必须对聆听房间作一定的声学处理。

[upload=gif]Upload/2005812178284172.gif[/upload]

为了容易一些说明,这里再将上文已经引用过的图,作一次较为深入的讨论:

图中纵坐标代表声音的amplitudes振幅,横坐标time代表声音的传送时间,整个时间历程曲线所包围面积,即是声音在这段时间历程的氛围,声音强度随着时间历程的变化;声音的传送时间历程是由:attack冲撞先后产生数个onset transient实时瞬态声波→进入stationary state稳定状态(期间偶然会有transient瞬态声波突发)→声音开decay衰落(这个阶段就是我们说的泛音、残响、余韵等等声音绕梁表现……因此,我们要研究的,就是怎样能令到整个音响系统不会改变这个声音氛围的状态。要弄清楚:这张图只是展示那一瞬间的、某一个音符的、某种乐器所发出来的、声音的声音氛围,真实的情况中,该瞬间应该还有同样的n个声音氛围同时发生,所聆听到的该瞬间的整体声音氛围 = n个声音氛围曲线的总累迭值。它的声音氛围曲线的总累迭的情况,与下述的谐波频谱总累迭的情况相似:

harmonic谐波频谱的图例,它是一共显示了两个单音的锯齿声波,图中只列出6个谐波曲线:红、蓝、绿、青、紫、灰依次代表:f基波、2 f、3f、4f、6f…等谐波,为清晰可见,其它的谐波未予画上。

上图右方显示的6条振幅大小不同的曲线,依次代表:f基波、2 f、3f、4f、6f…等谐波:

f基波可以用  y1 = a1 sin (2π*ft) 代表;
2f谐波可以用 y2 = a2 sin (2π*2ft) 代表;
3f谐波可以用 y3 = a3 sin (2π*3ft) 代表;
4f谐波可以用 y4 = a4 sin (2π*4ft) 代表;
5f谐波可以用 y5 = a5 sin (2π*5ft) 代表;
6f谐波可以用 y6 = a6 sin (2π*6ft) 代表;

在下面右方另一条的线图中,则是上图基波、谐波频谱的振幅/频率实时总坐标了,是f基波、2 f、3f、4f、6f…等谐波的累加总和,也就是我们耳朵真实聆听到的声音(当然,我们已经将更高次的谐波忽略去了)。

这个声音的曲线数式为:

y = a1 sin (2π*ft) + a2 sin (2π*2ft) + a3 sin (2π*3ft) + …… + an sin (2π*nft) …

即是说我们聆听的这个声音,是在同一瞬间一齐听到的,是一个复杂的频谱组合。

在聆听这个复杂的频谱组合时,能清楚地听到频谱组合「和弦harmonics」的「节点node(横坐标的0位置)」。

[upload=jpg]Upload/20058121785389315.jpg[/upload]

要搞清楚的是,在相同音阶、相同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不同乐器的频率曲线绝对不会同的,即使同一种乐器,的严格地测量的话,它们的频率曲线绝对不会同。这就是鉴定音色、音质的依据。

对于聆听房间的建筑声学特性,可以依次地从下列几个方面去考虑:

attack冲撞先后产生数个onset transient实时瞬态声波,当然首先牵连到音响器材的瞬态响应,这一点我们已经谈了。其次就是聆听房间的频率响应特性:

驻波(standing waves) 上文已经谈及聆听房间里在相对的墙壁之间,由于声音的多重反射而产生驻波,当驻波发生时能产生共振,其频率取决于墙壁间的距离,可见房间实际上就是个谐振器。房间里产生驻波造成声染色最多的地方,尤其是音箱后墙的两边墙角,它会反射不干净的低音,这种效应称为房间隆隆声(room booming)。这种低频驻波是常见的声学缺陷,造成低音清晰度下降,需要小心处理。控制驻波反射的一个好办法,是利用每人家里都会有的装满书籍的书架(没有玻璃门的那种),书籍的不规则外形和不太强的吸声作用,能使声波发生散射,从而减轻声音反射的影响。大理石和花岗岩地坪和落地玻璃,是现代家居装修的首选,但却是音响效果的大敌,会引致声音的模糊嘈吵。改善的方法,在音箱前方放置适当大小的地毯、在玻璃前加上厚窗帘。

聆听房间的混响时间(reverberation time) 聆听房间的建筑声学特性各不相同,不同物体对声音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也各不相同。尽可能避免房间任何两面墙壁的尺寸相等,或一面恰好是另一面的倍数,正方形或长宽比是两倍的房间,因为这种比例的房间会产生驻波、低频声音产生共振,造成声音染。

聆听房间里从墙壁、天花板、地板、家具和人的身体,反复地反射所形成的声音持续存在、逐渐衰减的现象,称为混响。它与回声(echo)不同,回声不是一种平滑的衰减,而是声音的突然返回。对于室内声学的最重要指标,首先是混响时间,它是声能衰减下跌到原有强度的百万分之一(60dB)所需的时间,对于一个已确定的房间,混响时间主要取决于吸声处理。对于Hi-Fi聆听房间的混响时间,控制在0.4~0.5秒范围较为适当。混响时间适度可使乐音丰满;语音饱满,混响时间稍长的话,声音较活泼丰润;但太长时声音容易含混不清,语音清晰度下降,乐音缺乏力度和节奏感;混响时间太短则声音较干硬,缺少生气,没有混响的声音(如室外)常有呆板感。
TOP
13#

是不是能够发出声音的器材,我们就可以将其称作为音响?呵呵
TOP
14#

除了那些理论和数据,音响就是一个Channel或者Media(媒介或渠道),通过这个渠道,我们到达音乐的梦想王国!
TOP
15#

高中毕业后再没上过这么精彩的物理课了,谢谢楼主老师.
TOP
16#


What is audio ?
TOP
17#

精神可嘉,如数学家陈景润要钻研1+2=3一样,貌似简单,也又来的深刻。
TOP
18#

既然大家已经明白在同一瞬间里,耳朵一齐聆听到音箱回放出来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频谱组合,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回放环境擅自把回放出来的声音搞乱的频谱情况,较诸音箱回放出来的情况复杂千万倍!人们投诉自己的音响系统不好听,罪魁祸首的捣乱者就是「回放环境」。
TOP
19#

「音响」是声音的载体,但它是能够改变声音效果的,即使是被公认为Hi-Fi极品的产品,回放出来的声音也是一样的不会很"真"。那么什么才是"真"的呢?从音乐创作到发烧欣赏的过程中,应当说只有乐谱才是音乐有形存在的本原,它才是唯一的真实。音乐声音的产生只是演奏产生的结果,它包含了指挥与乐队共同的艺术,再创造以及乐器和配器所能产生的各种声音效果。如果认真的想聆听到Hi-Fi的声音,那么就应当只有一种声音。而我们从音响听到的声音,是经过录音、音响重放、环境……等等重重干扰后所得到的结果,它是一种已经被「加工」了的音乐声,试问为什么又不可以是对原音乐的艺术再创造呢,不是许多发烧友都有自己的听音偏好吗(这里不是指对某些音乐类型的喜好)?所以,笔者认为Hi-Fi只应作为音响制造时所依循的标准,假如把它作为声音欣赏的标准的话,反而是有害的!因为,音响没有Hi-Fi作为保证,就会失去对音乐表现的基准,这与没有好的乐器就不能正确实现乐谱音准的道理是一样的。相反,对声音的欣赏,则是在听到正确的声音的基础上,也要满足个人对这些声音效果体现的喜好和多方面的乐趣。

尽管在发烧中音响、乐器、乐队、录音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作为载体的性质却是一样的。一切艺术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载体,发烧就是利用音响作为载体形式而实现声音欣赏的。每一套以不同方式、不同产品、不同环境组合在一起的音响对其重现的声音都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就和一件件的艺术品一样,但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音响只是一种器具吧了,谈不上是艺术产品。

其实有许多我们现在称为艺术的东西,原先也是以实现功利为目的的器具,陶瓷艺术品、教堂庙宇、佛像、典籍、圣歌和祭祀音乐…无不是这样。而器具又是怎样才转变为艺术的呢?这主要就要看它有没有超越其功利目的,能够引起审美趣味的东西了。就音响而论,且不说在录音中,录音师必须要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音响器材声音还原的特点,对原声音进行艺术处理;放大器制造中的声音调校,也需要有丰富的审美体验和对组成组件音效的了解。在70年代以前,使用放大器只是为了得到适当响度的正确的声音,厂商和DIY们在放大器设计制造中主要还是从减少失真来考虑问题的,对放大器的音效影响并不太在意。其后,随着Hi-Fi音响在家庭中的普及,大家才逐步认识了:怎样用音响器材获得所需美感的方法、体现审美趣味的方法,对电路结构、有源器件、无源器件、线材产生的声音效果进行了大量探讨,使今天的人们更加追求于用音响进行对声音的欣赏体验,而决非仅仅是为了Hi-Fi。于是使音响产生了对其功利的超越,转向了对审美趣味的体现。

如果我们这里假定发烧是一门艺术,那么我们下面再对发烧艺术的形式、形象、意味如何形成,是什么作用做一番讨论。

任何艺术形式的形成都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发烧也是从最初只是为了实现放大还原声音的功能,发展到如今对声音效果的控制,而为发烧走向艺术提供了表现形式的。尽管现在人们还不能通过设计参数的控制,来预知音响器材对声音的全面影响,以它为目的制造出理想的音响器材;但我们毕竟已经基本掌握了许多组件、电路、器材对声音效果的影响,还有许多发烧友仍然坚持不懈地在对每一种组件及其参数的作用,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加深对电路结构的认识从而改进电路和其制作工艺;探讨音箱的形状、扬声器材质对声音重发的影响,利用数字技术提高信号的保真度,应用器材配搭实验、实现声音欣赏……等,知道如何控制器材,使声音的表现变得冷、暖、厚、薄、快、慢等,满足自己对声音欣赏的趋向,这就为发烧艺术的形式发展建立了广泛现实的基础。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发烧作为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体,正是从这一点上结合起来的。

理想的音响回放系统,除了应该要把音乐里所采用的各种乐器的音韵再生呈现之外,还要把各种乐器演奏的位置、距离、声音的场面再度重现出来。不论音响器材纯粹是经由个人偏爱的、是哪种色调或机型,如果播放出来的音色,是与原来乐器演奏的音色有听觉上的差异的话,就不能算是一台好设备。高保真音响(Hi-Fi) 的真正含义是高还原度。如果音响设备在回放时,不能还原出原有乐器音色的韵味,那么就称不上高保真设备。当我们利用主观听觉判断某一音响设备时,要充分注意这一点,不要因个人的偏爱而影响正确的判断与鉴别能力的提高。
TOP
20#

david 在 2005-8-13 15:22:18 发表的内容
谁玩儿谁呢?


这不是谁玩谁的事情,而是切切实实在认真的对问题的讨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