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说回肖氏第十一交吧。
标题为“1905年”的第十一交响曲,创作背景是为了纪念苏联十月革命四十周年。肖斯塔科维奇把这首具有“电影风格”(这一点比较奇怪,肖氏本人并没有明确说这个类似电影配乐,但几乎所有的评论都会把这部交响曲和电影联系起来)的交响曲的背景设定为1905年在冬宫广场上的惨案。那个事件大概是一个传教士带领很多人去冬宫广场上和平示威,希望当时的沙俄统治者能够接受他们的一些关于政治上的意见。结果那天他们来到广场后见到的是荷枪实弹的一队队警卫,在拒绝他们示威的请求之后惨无人道地向人群射击,现场立刻血流成河。
第十一交响曲的四个乐章就是描述了这一事件的整个过程和对当时沙俄统治下的劳动人民精神的赞美。
1957年的时候正是美苏两国冷战时期,所以这部作品在西方国家上演的时候,许多评论或多或少会对这部作品的意义进行“改写”。甚至连当时这个斯托科夫斯基的版本出版时,它的唱片说明里面也比较隐晦地对苏联的政局进行讽刺(比如说,写道“这首表面看上去是XXXX的交响曲”等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