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讯源
談及讯源大家一定會說我偏心,讀過我曾發表的文章的,都知道我積累下來的軟件,黑膠LP近4000張,那麼介紹怎樣選擇讯源當然LP是首選了!這裡我可以告訴大家,其實我收藏的CD總數也接近4000張了,形勢是旗鼓相當、不相伯仲、當然亦會不偏不倚。何況要談的只不過是讯源裡該「要」的是甚麼吧了。
我為了想了解一下壇子裡的網友對這個議題關注的是甚麼,特意翻閱了有關CD vs LP的帖子,精采文段摘錄如下:
<听LP黑胶唱片的五大好处> 2002-10-9 14:57:04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17804&ntypeid=10&did=25
1、LP机没有快进键,不能任意选曲,CD机所体现出的大都市现代人的浮躁不安情绪,全没有机会让你在LP机上发泄。这有利于你完整地听完一张唱片。
2、每张唱片都有他的生命(注意,我用了“他”,而不是“它”),每唱一次,他的生命就缩短一次,一张好唱片,每聆听一次都值得珍惜。所以我每次聆听一张LP,都会安静地坐下来,虔诚聆听他生命的每一次歌唱,珍惜生命欣赏音乐,更能细细地体味音乐中更深层的意义。
3好的LP价格绝对不菲,而且绝无翻版。你会珍惜你的金钱吧,于是你只会买你最喜欢的 音乐。少而精,更能利用你有限的时间去欣赏最有价值的音乐内容。CD,尤其翻版CD的大而全,象我有过千张的CD(当然老翻为主啦,呵呵),根本听也听不过来。有时我自问,古人能听到的音乐作品比我们少那么多,尚能三日不知肉味,我们听了这么多,居然能触动心弦的却那么少,可见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听音乐垃圾。
4、保存LP很考究功夫,而且还要定期查看有没有发霉之类的问题。由此,你会对自己的收藏很入脑,时间一长,如数家珍是必然的,甚至哪一张放在哪个位置都会一清二楚,呵,利害吧!吓住门外汉了!
5、当然了,每张LP都是绝对正版。我支持正版,尤其是陶街5元10元一张的正版啊!买LP就是支持正版!
——我看了香港资深发烧友李哥的文章,他烧龄40多年,在音乐发烧方面颇有建树,但他总认为自己还是个音乐爱好者,只不过比别人多烧几年罢了,他认为音乐是靠自己理解和感悟的,他介绍的种种发烧玩法,都只说是自己的玩法,不敢肯定正确,从不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象他这样修练到这样境界的人,才是高人,是我等一辈子也学不到的!
——请问:李哥先生有没有说过“千元级的LP远胜万元级的CD”的话?他肯定不会说的,因为真正有学问的人,是不会说一些无知又狂妄的话的。
关于修养。取决于个人的世界观、个人的学识、个人所处环境。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心理会有不同的变化,对一个正处于顺境的人来说,心平气和很自然。当他处于逆境或感受压力时,难免浮躁。这很正常,和音乐没有太大关系。当然音乐对人心态的调节作用也不可忽视,但不能说听音乐的人就一定修心养性。大音乐家们也不可能完全排除在世俗之外,他们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困扰。
——发烧领域没有知识高低之分,只有投入多少之别。我并没有全盘否认LP的价值,我认为LP的存在正是因为其和CD的互补性,如果没有这个互补,它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同理,CD也是如此。我认为CD的发展正是迎合了大多数人的口味,包括很挑剔的发烧友的口味,才站住脚跟的。以后必将有取代CD的更理想的音源出现,但绝不可能是模拟的方式。
——音乐发烧也好,音响发烧也罢,说真的我自己有时候真的感觉模糊不清,我在歌剧院有个不太来往的朋友,他是个歌院的钢琴师,一日有事去他家,看见他在钢琴旁边放着一台单声道三洋牌卡式磁带机在听曲子。他在听些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答曰;还好用,听听一样的。你说他不懂音乐?不发烧音乐?
<我也来谈谈LP和CD!> 2002-10-9 12:18:42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17798&ntypeid=10&did=25
——我初中时就开始玩LP,当时起义路的中图有大量的LP清仓贱卖,而且全部是DG、EMI等好货色,我的第一批收藏就是从那时积累的。当时惠福路的打口CD也是相当兴盛,搞得我个个月破产,零用钱早餐钱全部贴进去也不够开销。
参加革命工作后,有玩开LP的老友放出手头的收藏,当中竟然有几张莱纳的邮票版,呵呵,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唱片也是分版本的。
对于CD和LP,我觉得站在音乐欣赏角度,实在区别不大,这如同CD和MD的区别一样。
LP的声音,比较真实和亲切,虽然我也知道有音染的存在,但听觉是很主观的,好听则可。
CD信噪比好,较干净,动态较大,听交响乐,我就喜欢听CD多一些。
LP听人声很好,较厚实,尤其颅腔共鸣的还原效果非常好,在CD上就听不出来了。
所以,我基本上去淘街只买二手的流行歌LP,一来便宜,二来数量较多,选择余地较大。至于古典音乐的LP,我觉得价格贵,而且成色也不太好,风险太大。买新片的话,不如买CD更为实际。
很多人说CD的音质不如LP,我觉得这只是技术的发展程度问题,假如CD的数据容量不局限于现有的650M,而是5G或更高的话,再加上更高速的解码芯片,CD接近或超过LP,不是难事,百分百还原母带的质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目前来说,千元的LP机的确远胜万元的CD机,LP机的性价比实在令人侧目,这是我多年听感的结论。
不过,玩LP实在好麻烦,除了会调机,买二手唱片还要有点运气,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小心入门为妙,呵,真系一失足成千古恨嘎。我现在对住成堆碟,唔玩都唔得,真系问你怕未。。。。。。
但目前来说,千元的LP机的确远胜万元的CD机,LP机的性价比实在令人侧目,这是我多年听感的结论。
——这“远胜”之说是“远”多少?讲个大体范围。什么方面LP“远胜”CD,为什么?
按你的说法,早前的组合音响上的LP应属千元级别吧,既然“远胜”现在的万元CD,再加上起码三万元功放、扬声器。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得出这么个结论——组合音响“远胜”HIFI音响,是吗?
——1)LP动态更大! CD只是较大声帶來了錯覺.....
2) LP不一定较厚实, 只是舒服, 鬆容不迫所帶來的另一錯覺.....
3) CD接近或超过LP其實是很难的事, CD始終是0-1-0-1的數碼制式, 無論多少bit多少KHz, 一定有很多0與1之間的訊息在重組時不翼而飛......
4) 除非你不夠燒, 否則玩CD其實與玩LP一样好麻烦; 難道CD上佈滿塵、指模、油汚等你不去抹? CD還要比LP易抹花......
——1)LP动态更大?请问LP的动态范围是多少?CD又是多少?仅仅是“较大的声”吗?
2)舒不舒服还不是你说了算?你说舒服就是舒服。
3)bit和KHZ“不翼而飞”的证据是什么?
4)既然只不过都是“麻烦”,凭什么说LP一定比CD好很多?
——1)模拟录音的作用,感觉声场整个抬高了一截。动态范围我就觉得高频要比CD的延伸得好。
2) LP 听的舒不舒服就各人喜欢了。
3)因为是模拟的东西,并不存在DA 转换。
4)LP 不一定就比CD要好,是两种音色取向。但LP的确比CD要难保养。
——就LP唱片来说,动态要比CD唱片大多了,但是在唱头放大的时候为了避免自激和失真,因为唱头放大的增益很大。所以难免要衰减一些极高和极底的频段。
本来我实在不屑于和那位自认弱智的记者再斗嘴,不过大家搞到咁热闹,我就再加几句。
1、先看看我的签名栏。
2、有几位发烧友系拿着一大堆技术指数去买音响的?不管CD的技术指数多么的高,我就是觉得LP好听过CD。
3、我认为是好的,就是好的,只要不犯法就不能干涉我的购买行为,至于言论,更是自由的。
4、那位记者朋友,我觉得你要学学做人。大家来这里无非发下牙痕,吹下水,你搞到好似学术研究会咁,简直系系度搞搞震无帮衬!
——總之CD有CD的好, LP有LP的好, 其實一口否定了CD的人就真是沒意思的, 始終CD這個東西在現今世界的發展空間一定比LP大, LP的聲音魅力也有個人之處.
当大家在比较CD和LP的时候, 为什么只片面地比较动态范围呢?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载体格式, 根本不能直接比较哪个好听. 要比就比音箱出来的声音.
——我虽然没有亲耳听过, 但凭经验觉得:
1. 当一套很高级CD系统和一套很高级的LP系统放在一起的时候, 他们的表现应该会很接近.
2. 当一套很高级晶体机系统和一套很高级的胆机系统放在一起的时候, 他们的表现也应该会很接近
对! 在低中价位上LP的声音确实讨好! (注意, 是讨好我和你, 不一定讨好其他人) 我以前经历过一次在4万RMB系统上的LP和CD的AB比较(真正AB比较, 用同一唱片公司同一版本的曲目), CD简直惨不忍听.
——其实我觉得上左4-5字头,两者距离并不差太远,我可能宁愿玩CDP多D添。
如是這樣, 我覺得LP會好一點啦... 20000塊來說
小時候我都見爸媽聽LP, 看他們時常要處理一大埋LP, 很多時候都要"就住就住", 弄了很多步驟才放下LP聽歌, 又要小心地放下唱針, 大力一點又怕弄壞.... 所以看見他們那樣服侍
LP就覺得有點麻煩了.
——小時候我都見爸媽聽LP, 看他們時常要處理一大埋LP, 很多時候都要"就住就住", 弄了很多步驟才放下LP聽歌, 又要小心地放下唱針, 大力一點又怕弄壞.... 所以看見他們那樣服侍LP就覺得有點麻煩了.
——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观点,越高档的系统上对比,CD的缺点越明显!还记得ERIC介绍法兰克福音响展的贴子吗?“百份之七十的档位都以LP作声源。”要在展览馆上用LP做声源,所花的时间,精力比CD多好多,这些厂商可不是傻瓜。
——1,为频率特性。2,为动态范围。3,为抖晃。4,为信号劣化。5,为信号失落。
——以前的观点是CD可以永久保存,不过我觉得CD如果保养得好,听几十年不是问题。LP如果频繁播放肯定不行,因为播放LP是有损的。
——我感觉CD声音和LP还是有差距的。数码的优势体现在高速率和长距离的情况下,这点在我们的音响系统中并不是很重要(在电信系统上数码绝对压倒模拟)。数码系统的失真是来自A/D D/A转换过程中的小信号损失,提高抽样频率对减少这种失真还是很有意义的。数字信号有纠错,可以实现无误码传输,但是这种纠错照样会影响声音,要不高档的转盘和数码线就没有意义了
——我听过现场的AB对比,用同一个演出的录音版本,一套5千无的LP,胜过2万元的CD机,在声音的质感和密度上,随便哪个人都能听出来,而且是好过许多,我觉得要评价一样东西还是要现场AB对比,优劣立现,无需争吵.
——光对声音的音质来说,LP一定赢CD。
现在我听的是丹麦神弓的24/196升频CD机,4万多元,我认为他是4万元内最好的CD机之一。但它的声音,与我的DUAL唱盘加欧博唱放的声音各有输赢。
——千元级的LP远胜万元级的CD是对的。
我们听的是声音,不是数据。何况CD是压缩过的声音,LP是完全没有压缩的。
还有人说了:在什么展览会上厂家大部分用LP作音源。
我没去过外国,好歹手头上也有一些关于音响展的图片,包括美国的CES。怎么我看到的却不一样?多数厂家用了CD做成音源,真是奇怪。
——我没有否定LP的长处,因为存在即合理。同样道理,CD也存在。现在大多数唱片厂家都采用数字录音,他们出的CD数量远超LP,为什么?不是CD比LP有天壤之别吗?为什么这些公司还出发烧CD?咄咄怪事!
有很多CD与LP采用同一母盘录音,就算经过数码处理会造成信号损失,但我想这些录音工程师不会听错吧?难道他们不如你?否则在那录音的就该是你先生了。
——“怎么我看到的却不一样?多数厂家用了CD做成音源,真是奇怪。”
答:欧洲的器材讲求音乐味,所以欧洲的展览会都喜欢用音乐味好的LP。
他们出的CD数量远超LP,为什么?不是CD比LP有天壤之别吗?为什么这些公司还出发烧CD?
答:现在满大街是D版,D版的数量远超Z版,所以,D版比Z版好。
就算经过数码处理会造成信号损失,我想这些录音工程师不会听错吧?难道他们不如你?否则在那录音的就该是你先生了。
答:所以现在5、60年代的模拟录音最值钱。
对了我忘记说了
这里的一贯原则是:音乐学院出来的耳朵没有发烧友的强
录音师,调音师大多水平很差(个人估计言下之意是还没有发烧友强)
所以,有些东西实在没有必要说的
听说现场音乐会的动态远胜CD,而CD的动态无论是测试还是听感都超过LP,但依然有人喜欢LP,其中最实际的的解释是那就是他所追求的声音,即使存在更大的失真!
有人喜欢纯净的人声,如波切利,有人喜欢磁性的人声,如louis armstrong,道理是一样的。我是挺喜欢LP的声音的,没什么理由,就是觉得好听。
如果抛开好听有味道这类较主观感觉,也抛开数字模拟取样这类硬性指标,LP和CD哪一个更接近现场呢?我觉得这才是能服众的标准。
"答:所以现在5、60年代的模拟录音最值钱"
您不会认为CD只是D版比LP多吧?就算数量D版多,那么种类呢?每个种类的D版不是来源于Z版吗?您为什么不去看看各大公司出的唱片目录?上面非常清楚的说明了这个公司一年的各种载体唱片的种类和数量。
——CD的声音经过压缩了吗?我一直认为CD是没经过压缩的呀。那位能证实一下?
现在CD的规格是16比特/44.1KHz,16比特是使CD具有96dB的动态范围和2的16次方的分析力,44.1KHz是使CD具有22KHz的频率响应范围和每秒取样44次,这都使CD的分析力和频宽较小。
应该是5、60年代的模拟录音母带最值钱才对,那个时代是模拟录音技术发展的顶峰,音乐演奏家的音乐修养又比当代的更有底韵,当时又没有cd技术更不要说提高采样等等很多东西都是现在无法再现的。
cd的声音肯定是压缩的,因为cd的采样会造成削波和细节丢失,所以才有提高采样和增加细节记录的hdcd等技术。cd技术不是还在发展吗,接近未压缩状态是可以期待的嘛。
“值钱”之说需要推敲。这些值钱录音一定就是因为音质好才值钱吗?我看不见得。是不是有些音乐之外的因素?比如:稀少;比如:绝版;比如:演奏者过世等等。这些是否是衡量一种录音优劣的根本原因?
再有,我们倒底是收藏家还是听音乐?您听音乐是为了它的值钱吗?
现在的压缩技术还达不到只省去人辨别不到东西,要不然为什么连普通人都一下能听出md、
普通cd、hdcd的区别呢
——记得86、87那几个寒暑假我老住在一个发烧亲戚家,成天放他的LP(他做生意经常不在家)。不过因为我习惯老是重放一两张,直到厌烦再换另外的,结果每次假期结束他都恨不得揍我。所以我觉得LP是经不起这种强度磨损造成的失真累积的,cd流行后我只折腾cd了,还可以挑着重播,挺适合我。可是cd播放要是乐手张力稍欠或制作稍差一点,却实比同样的LP更难让人沉进音乐中。
说的就是取样丢失啊,压缩解压都是运算出来的哪会出错。DVD不是基于PCM编码的,不过只要盘上没有错误信息也是不必纠错的,就是Z版跟D版的根本区别。
LP的失真是线形的,数碼摸擬转换的失真却不是,所以LP磨损的失真要容易接受,CD却分明是在那里缺了、平了
——你听过现代高级的Lp系统吗?这二十多年来数码CD是怎么搞的?在越高级的Lp和CD系统比较中,CD输得太不像话了!(CD的分析力、清晰度、层次、音场定位都哪里去了?更别提流畅自然的声音了)
既然你是音乐(响)爱好者,希望你分别去听听高级的LP和CD以及音乐厅的现场演奏.究竟谁最接近现场效果?你将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我有一句话经常说的:科技的进步却伴随着艺术的退步。
请看这样一个发展主线:LP-CD-MD-MP3.
现在听MP3、MD的人一定多过听CD的,能说MP3和MD 好过CD吗?
lp就是80年代的香港流行音乐,有内涵,有文化味。
CD就是现在的香港流行音乐,快餐文化,刺激。
就LP唱片来说,动态要比CD唱片大多了,
但是在唱头放大的时候为了避免自激和失真,因为唱头放大的增益很大。所以难免要衰减一些极高和极底的频段。
——这位大师比较幽默,竟然说LP的动态大过CD。CD机的动态范围是这样测的:用刻有-60dB的正弦波(满输出为0dB)的测试碟让CD机播放,测这时输出音频的失真,再折成dB数,其绝对值再加上60,就是动态范围。比如说-60dB时失真为1%,换成dB数为-40dB,算出来的动态范围就是100dB。如果CD满输出有2V,这-60dB就是2mV,这样低的输出CD可以做到1%,如果您能忍受100dB的的声压的话,即使声音小到40dB,CD机依然可以做到只有1%的失真,CD机的“鬼寂”让多少发烧友当年为止耳目一新。而听LP是明显地感觉到某些弱音淹没于一片噪声之中,何来LP的动态大过CD之说。"科技的进步却伴随着艺术的退步"那要看你对艺术怎么理解了,没有现代的建筑科技人类也修不出悉尼歌剧院这样艺术的建筑。
“请看这样一个发展主线:LP-CD-MD-MP3”
这是谁定的发展主线,怎么不见SACD或是DVD-AUDIO的踪影,而且还把MP3也列进去了,现在你要是用MP3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从那里得出“现在听MP3、MD的人一定多过听CD的,”这样的结论?
—— 1. LP好声前提是调好LP盘。从有关的帖来看,本坛正玩的LP盘好象还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调好了)。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请到达声、威马生等高手来调!
2. 威马生说过3~5成投入的LP盘才能和CD有得比,要胜CD则投入更多。,也把自用CD机抱去比较过。也到白天我听过50万LP系统和40万CD对比,我相信了威马。
3. 我觉得LP声很迷人(前提是调好的LP盘,如达声那套莲的DD),但CD也很值得玩
——1、通常情况下cd的失真小于lp,极限情况下lp可以比cd好。16比特的曲阳是指每秒取样点为65536个,通过解码把他连成一条线。没有人的耳朵能分别出65536个点,就是655个也分别不出。多出的点是为了使连线平化。这和我们的照片是一样的,许多银盐的点组成图像,眼睛也是无法区分的。lp是模拟的就像手工画像,不管高手低手失误都比照片大。但高手的图像可以传神。它的价值才超出了照片。但需要原迹,如果是翻版印刷的一般来讲还是照片受欢迎了。lp是一个工业化的商品,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得到原迹。如果是大师亲自刻盘,cd是无法超过lp的。
2、lp的频响止于15khz,所以动态范围院校与cd。
3、cd是未经压缩的。
4、我在20年以前听lp,后来是高保真的录音机,在后来才是cd。有了cd我淘汰了lp,不是为了失真,不是硕V皇怯耄悖涠员任薹ㄈ淌艹酚氤哟サ脑胍簟?
SACD, LP 我都想上。 :)
——但听得最多的肯定是CD.
完美的模拟系统肯定大大超越最好的数码系统(数码系统在声音还原中不能称为完美),但LP并不完美。愚见CD和LP比,只能说各有所长。
如果SACD在CD落后的地方追近LP,或有模拟的,不经压缩的光碟出现(比较渺罔)实在是发烧友之福。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当年是拥护数字音响系统的,现在居然成为模拟唱片的拥护者。不知是否年岁的缘故,在历经十年数字音响系统之后,我对愈来愈数字化的声音,竟是觉得冰冷无情。虽然在清晰度、低频重量和力道的营造上,数字音响比模拟要好得多,但音乐的氛围有时并非频宽或动态比所能完全涵盖,用黑胶唱片回放音乐,在空间的呈现,旋律线条的浮凸,形体感的具象,乐音的温润程度,确实比CD要好很多。就像我们并不认为在白色画布上画上清楚的风景代表一种美,虽然美术学者可以用各种理论来诠释白色画布上的风景,但一般人的美感经验可能不是这样的。我们习惯于风景的浮凸与多采,甚至很少有画是以白色作背景。数字音响就像白色画布上的物体,清晰地悬在那里,犹似失根的兰花;模拟系统则是在有背景有颜色的画布上作画,虽然不若数字的清晰,甚至无法避免音染,但整体氛围却较接近现场音乐。年过四十,追求高解析力的想法似已远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氛围,一种被音乐包裹的感觉,解析力好不好,音场定位是否准确,仿佛已不是那么重要了。但这亦并不是说模拟音响的解析力或音场定位一定比较差,而是整个音乐的空间感与音乐氛围更为重要。科技主义的信奉者认为新科技的数字系统一定会取代模拟,而今却觉得黑胶唱片是值得珍惜的人类伟大遗产。这种感觉当然不是发生于旦夕之间,而是历经长期浸淫音乐世界的结果。当新的取样系统愈来愈数字化,当解析力愈来愈被强调,我不知道新一代的爱乐者是否还会走进音乐厅?
——于音质方面:我追求真实再现,也就是整个系统在人耳的听音范围内20--20KHZ能平滑还原,如果在两个极限范围外还能还原,那更好,因为人虽然听不见,但能感觉到。
所以得出如下结论:
LP的优点有的,但缺点是不可否认的。
CD的缺点是有的,但优点也是不可否认的。
我倒觉得低频重量和力道的营造上,模拟音响比数字要好得多:)但下潜倒未必:)
<进入LP领域的初步感受> 2002-12-24 9:53:17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21198&ntypeid=10&did=25
我的LP系统开声有2天了,好兴奋啊!
玩LP的初步感受是:
1、操作比CD烦琐,但充满乐趣,有了“玩”的味道,其乐无穷1
2、有人将CD、LP比较成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的区别,有道理,我是个摄影发烧友,现在的感觉,不仅仅是数码和模拟的比较,我觉得,好象是NIKON、CANON等电子相机和LEICA相机的比较一样。用AF SLR相机很方便,拍得很快,但感觉那是在拍照片,不是在摄影!而LEICA就不同了,是摄影!(各位别抬杠哦,玩LEICA的经常挨骂的哦,就别在这儿骂我了)
3、从音响效果来看嘛,我的道行低,说不出太多的东东,拿了几张同时有LP、CD版本的唱片AB比较了下,感觉LP的音场深,CD的音场较平面,也许有心理作用,感觉LP的音乐感好,生动,连一直对HIFI不以为燃的LP(此LP是老婆)都明显听出来了,并且她还是在另一个房间听到我大声播放LP是说:这张真唱片好听啊,完全的盲测啊!我还通过我的STAX4040耳机AB比较,感觉LP的质感好!
4、玩LP还有个对我来说很大的好处,可以让我坐下来慢慢的欣赏音乐了。
我都有点后悔当初为什么花那么多钱买CD设备了!就象后悔花了那么多钱买NIKON一样。
当然,CD不能丢,有些曲目只有CD,并且,CD还是有很多好处的,起码方便嘛。
——我是音响初哥,不想引发LP、CD之争,只是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跟大家分享罢了,在此希望大家多给些指点。
我一开始听LP时,的确感觉和听CD不同,有点像“上瘾”了。不过随着音乐理论学习的深入和现场音乐会的多次仔细聆听,我觉得从还原录音现场的效果来看,CD还是占有很大优势的。并且,我认为CD缺少LP的所谓“音乐味”是令人莫名其妙的,我并没有从听LP中得到比听CD时多任何一点的“音乐感觉”,并且LP难免的偶然的静电噪音“啪”的那么一声,令人很扫兴,并且在乐队全奏时LP的效果有时令我分不清准确的声部,就算对着总谱也不知所云。如果说宁可LP的乐趣来自于调校唱盘的辛勤,还不如选择技术已完全成熟的CD,应把注意力放在音乐的上面,而不是时刻留意着LP上面那个弱不禁风的唱头,并沉醉于那个小唱头划出来的经放大的模拟声波。
顺便说一下“盲测”。我同时有LP版和CD版的Handel的弥赛尔(CD版就是Chesky出的那张双张),有一次招待朋友,准备放LP,但恰巧此时CD机也放进了CD版,于是趁机假装放LP,在调功放音量时把偷偷信号转到CD上,结果众人没有一个不说:果然LP的声音够靓。但是后来听久了他们发现为什么我这张LP状态好到竟然连一声“啪”声都没有,我才把谜底揭出来,众人都尴尬不已。看,这就是事实!
LP玩的是味,音色
——CD玩的是质!!概念完全不同的!!!现在的发烧友经常把这两个混而一谈是非常不理智的!!回看一下,为什么当年的CD会把LP淘汰呢?难道是我们的耳朵有问题吗?其实不是的,由于当年每个人都听惯LP,而CD却闯进了我们的生活里,而凭借它的精确、大动态、低噪音等先天条件带给了我们惊喜。不过时至今天,我们又把CD听腻了,LP的味又重新带来了惊喜,就是这样,我们就一直接受着这种惊喜。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是现在CD命歹而已!!!
但歐美各国多年來就連 Billboard 流行榜的流行曲也從未停產過 LP 軟件出版又作何解? 英、美、德、日等大国每年的国际性音展也有新 LP 類產品亮相又作何解? 也是为了SALE 其仓底货?
——LP的中高频不错,音乐味很浓,只可惜低频稍差,这是我听了低档的LP后的感受。想问一下听过高档LP的朋友,LP的频响大概是多少呢?好让我决定是否认真地去玩LP。
我只有CD,没有LP,平时正版盗版都听,有次买碟买了张齐秦的<狼>(原来也有,但版本不同),初听发觉味道跟原来听过的CD和磁带都不同,拿过封面仔细一看,才发现是用LP作音源制作的,产地台湾也不知真假.若要形容它的声音,我觉得用"过瘾"两个字比较准确,但明显地不如CD真实.到底用高级的系统分别重播LP碟和这种翻刻的CD的效果有什么不同,还请各位有心人研究研究.如果没什么差别,那么会不会是另一种欣赏LP的途径呢?我们用这种翻LP版的CD一样的可以过LP的瘾,费用可就大大地降低了,呵呵!
翻閱了這樣多討論,公說公理、婆說婆理的,要得到共識相當困難。其實也沒有必要得出一個共識的,各投所好便行,為甚麼要別人的觀點必須要與你相同呢?我是騎牆派——CD LP兼備。說實話,根據上列帖子的分析,CD的確有它的方便性,偷懶的時候想聽音樂,我多半用CD播放,尤其是聆聽最近我下載刻錄下二千多片CDR罕有版本時,CDR嘛,當然只能以CD系統回放了。至於LP嘛,這數千張黑膠唱片已經被別人稱它們是我的「珍藏」了,我得對它們特別珍惜才對,它們已經成為我招待客人及心癢時的高尚亨受。每用一次有耗損嘛、經常要清洗嘛、清洗之後換上新內套嘛(順便帶上一句,現在的防靜電內套差不多要2元/個了,想落4000個要花8000元真會心痛),真的麻煩一連串,但是當聆聽下去時,麻煩?算甚麼!
這個話題應該說到這裡為止,但按目前世界上玩音響的趨勢來看,我不能不贅述幾句:LP又重新發行了,新發行的最精緻的版本是原存下的母帶(光學膠片),以45rpm單面錄製;外國CD玩家又有復古趨勢,認為選購CD以redbook AAD ADD版本最好,其他XRCD、HDCD、SACD、DVD Audio不值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