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受音乐 [复制链接]

1#
早年我听管弦乐时,喜欢在旋律和音色中搜寻场景和情节,因此,那时候的《匈牙利舞曲》中有好多位美妙善舞的忧郁女郎,有时甚至会蹦出个爱斯梅拉达。而交响乐中经常是战斗场面。千军搏杀之后,是硝烟丝缕飘渺,尔后鼓角大作,死人死马复活,重新搏杀。
如果以场景和情节作为欣赏管弦乐的入门阶段的诱导手段也许不可厚非,甚至也可以从音乐的角度来作形象引导,像《动物狂欢节》。可是我们却时常会在一些并非“大人不宜”的书中看到这样的讲述,比如《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如何地展现巴赫的一生坎坷,无伴奏大提琴、小提琴组曲、奏鸣曲中是如何地遇到熟人师友,《命运交响曲》中是如何有个王八蛋在敲门,而《英雄交响曲》的葬礼进行曲的沉钝的弦乐就是送葬者的脚步。倘若如此,马勒五的葬礼进行曲应该是袋鼠在举行的葬礼。
就像有人在给抽象绘画作分析时,喜欢攀及哲学观念,有些作者为了证实自己不俗,也准备点类似哲理的言辞。作为视觉艺术,眼睛的利益被野蛮搁置。同样,在面对管弦乐时,耳朵常被仅作为音乐的过道,音乐要打动人,需要文字说明。音乐(这里指纯器乐)成为“外语”,耳朵麻、算了,呆在家里看孩子吧。
是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音乐是抽象的,是另一种语言,与我们常使用的文字符号语言不同,因而有文字语言无法真正解释的含义,这种含义上的互不包含性远远大于为一种文字间的意义错位。英译唐诗无杰作,而“翻译”后的音乐很可能只是一堆破铜烂铁。当然,既然都是人的语言,不管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都是人的思想和情绪的表达,就会有其相共之处,但这种共性必须是极有限的。因此,音乐允许有限的提示。对于初学者,或一个新曲目,有限的文字解释是可行的,但必须是有限的,和提示性的。文字的干预会使音乐的真正含义,真正有音乐性的那一部分失败。音乐是另一种语言,很美,很纯粹的语言,而且不需要背单词,只要了解一点它的脾气,就能完全听懂它。我们要直接地接受音乐,“抽象”地接受音乐,让音乐赤裸地冲击个人心灵。音乐不需要翻译,因为这是一种有害的过滤。
音乐是抽象的,并且又是一种语言,因此它更可能是情绪、感觉。也就是说,当我们用情绪与感觉来接受音乐时,也许更易于与之接近,音乐中的冲动或平静,细腻或放达,其实不需要理由。不排除你以个人的经验作为情绪基础,但音乐唤起你的所有情绪,却是超经验的。然后你可能发现,名气不那么大的《达芙妮与克洛尔》(拉威尔)要比广为流传的《天鹅湖》(柴科夫斯基)更美好(两者都是芭蕾舞音乐),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要比帕格尼尼的更感人。因为后者写给感官,而前者写给心灵。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分享 转发
TOP
2#

丁启烈 在 2004-11-27 16:02:33 发表的内容

darajan 在 2004-11-27 14:57:32 发表的内容
新窗口打开图片






可以是:黑暗掩盖光明(焦点是黑)
也可以是:黑暗中的一点曙光(焦点是白)

视乎观点与角度  
——————————————————————————————————————  
您就别再看了,作者已告诉:“没有人可以看“懂”,包括作者本人。”


没有必要说谁看懂了,谁没看懂,因为谁都不是权威。我说的是我看到的,你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
从你的角度,你看到的是什么??我说出我的观点,代表了起码我有去看,有去思考过。我觉得欣赏音乐道理同于此。
TOP
3#

darajan 在 2004-11-25 0:31:23 发表的内容
这时,不同人的5层次之间的比较可能就没有意义了。


5个层次?我想不会有哪一个大师能将这样的话说出口,某些音乐理论工作者说的是真有可能。这样的划分法,凡是有点思考能力的人一看都知道是经不起推敲的。中国有很多低智商的音乐理论工作者也就知道干这种无聊的事情。凡在高校里学过美学概论、艺术概论等课程,而且有思考能力的人,都知道这类课程的教材的弱点。
退一步讲,这些“5级”内容作为教材的内容出现,无可厚非,中国各级教材存在误人子弟的内容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走出学校以后还抱着这根尺子不放就有点让人费解了。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4#

丁启烈 在 2004-11-27 22:59:31 发表的内容
没有必要说谁看懂了,谁没看懂,因为谁都不是权威。我说的是我看到的,你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
从你的角度,你看到的是什么??我说出我的观点,代表了起码我有去看,有去思考过。我觉得欣赏音乐道理同于此。  
——————————————————————————————————————  
   xineng兄:您理解错我的意思,我仅仅是引用了作者的话,我没说谁看懂,谁没看懂。是引用了作者原话。


我刚刚仔细看,是误解了你的意思。对不起。
TOP
5#

赞同。我至少在10年前就开始反对音乐欣赏文学化。
这是对音乐的尊重。
TOP
6#

美术也很抽象的,国外印象派的画买得最贵
TOP
7#

没有必要说谁看懂了,谁没看懂,因为谁都不是权威。我说的是我看到的,你可以认同也可以不认同。
从你的角度,你看到的是什么??我说出我的观点,代表了起码我有去看,有去思考过。我觉得欣赏音乐道理同于此。  
——————————————————————————————————————  
   xineng兄:您理解错我的意思,我仅仅是引用了作者的话,我没说谁看懂,谁没看懂。是引用了作者原话。
TOP
8#

名级潜水艇 在 2004-11-25 17:49:40 发表的内容
而且一般人都看不出画上的内容


能欣赏这些画的大多是天才,而音乐欣赏不需要天才,它更多是一种情感的诉求。
TOP
9#

为什么上山兄的贴子总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论呢!
对上山兄的问题,小弟曾经发贴讨论过这个问题。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40142&ntypeid=11
TOP
10#

至于音乐技术对音乐欣赏的影响有多大,这是另一回事。但现在我以为,影响肯定没有美术的那么大。原因可能就在于音乐的抽象性。当然这个问题要展开也太复杂了。
TOP
11#

zjize 在 2004-11-25 17:38:23 发表的内容
我个人觉得有一段话和我的意思很接近:
最后的总结是笔者抄来的一段话:“音乐艺术对大自然的所谓描写,其实都是听众自己在那儿自作多情的胡思乱想。音乐既不可能让我们听出树叶是黄了还是绿了,也不可能让我们知道斜雨吹来的是东风还是西风。 事实上音乐家的造型手法并不会太多,但每一种手法在那些多愁善感的听众的心中产生的画面却是无穷尽的。比如,作曲家可以用小提琴的碎弓作背景,衬托一个欣喜的或悲凉的音调,算是一种景色描绘了。倘若标题是春天,听众就对自己解释:那是朦胧烟雨中迎春嫩枝正在吐新芽哩,或者,那是缤纷落英时无情流水卷走红花去呢;要是换作秋天的题目,听众又会说:那是空山新秋里,层林尽染红了,或者,那是冷雨寒窗外,落叶惊残梦吧。因此,听众又可以用自己的想像去决定那树叶是黄的还是绿的,斜雨是东来还是西来的了”(引自《视听前线》27期 乐仁诗教授案) 好解释,应用到别的地方同样适用。


同意,音乐是一种抽象思维,与个人气质、性格、修养息息相关,听的人有什么,他就听到什么。
TOP
12#

只要你学过画画就看得懂
TOP
13#

好长。改天细看。
TOP
14#

而且一般人都看不出画上的内容
TOP
15#

丁启烈 在 2004-11-24 11:15:15 发表的内容
您找个学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借本音乐欣赏类的书就行了,许多书都有这理论。
您想“潜意识里的情感”不就是人的本能吗,不凭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厚的音乐修养,只凭“潜意识里的情感”人的本能能高层次欣赏吗?
说了这多,别生气,只是想“逼”您多学点专业知识,因您太爱音乐,故我认为您不能说行外话。


不好意思,我有借过音乐专业的音乐欣赏书来看。说真的,看得很累。而且我个人认为,对我的音乐欣赏与理解用处不大。
因为这些书总是让我忽略了音乐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音乐首先要让人感到美与感动!
不好意思的另外一点是:我只借过一本,其它的怎样我不知道。
TOP
16#

继续
TOP
17#

下次见面露几段
TOP
18#

丁启烈 在 2004-11-23 22:45:59 发表的内容
音乐是另一种语言,很美,很纯粹的语言,而且不需要背单词,只要了解一点它的脾气,就能完全听懂它。
音乐只要了解一点它的脾气,就能完全听懂它。还要音乐学干啥?


很少参与这种争论。不过这个贴子让偶手痒,也来参与一把。
希望多看见丁兄的发言,毕竟在这个坛子上,专业人士是较少的。

个人感觉,学音乐与听懂音乐不是一码子事。
比如,肖伯纳,他并不是学音乐的,但是他对音乐的理解,恐怕是很多音乐人都汗颜的。
还有,彪罗(又译比洛)他是上上个世纪著名的音乐诠释人,但是,当他看见马勒的第二时,不是一样称“如果这叫音乐的话,那我就不懂音乐了”。
这说明,搞音乐与理解音乐有时是两码事。

我个人算半个音乐通,曾经自学过五线谱与乐理知识(还曾经研究过古典吉它的弹奏很长时间),说真的,并没有觉得这个对我对音乐的理解有太多的帮助。恰恰相反,有时它把我的注意力投到了比如“这个地方是个属七和弦还是下属和弦”这样的地方而忽略了作曲家通过这段弦律与和弦所要表达的意境。
对吉它曲尤其,经常我会留意“这个地方演奏者的指法是怎样的”或者“演奏者怎么可能品位滑动不发出声音”这样技术层面的东西而忘记了作曲者和演奏曲所要表达的曲子的东西。

还有一个事情,在学会演奏一个曲目前,会觉得这个曲目很美,但是,一旦会弹奏了,就一点感觉都没有了。

希望丁兄能就以上问题给与一点指教,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很久了。
TOP
19#

名级潜水艇 在 2004-11-25 17:47:07 发表的内容
美术也很抽象的,国外印象派的画买得最贵



美术是另一种抽象思维,视觉和听觉对大脑中枢的刺激各不相同。
TOP
20#

弄坏不会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