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复制链接]

41#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帖由 scfan 于 2008-10-20 9:37:00 发表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4-8-18 16:19:00 发表
用4W的器材比较过Z和D版,听不出差别。可能是器材档次不够,也许要10W以上。


有一个误区就是用价格来衡量声音,价格是声音的基础没错,但是HIFI的难度就在于,不给钱你永远得不到好声音,给足钱不调整到位一样没有好声音。我想L兄听的4W系统并没有调整到位,包括电源处理、空间
非常同意SCFAN的看法。经过一段实践。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有时和价格无关。比如超5,它对音源非常不敏感,可能天朗也是。而我用KEF,当时也没调教好。另外,我要纠正一点,超5播放马勒是非常好的,我听过,一朋友用300W功率后级来推,马勒翻江倒海!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2#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帖由 scfan 于 2008-10-20 9:26:00 发表
原帖由 李源 于 2004-8-17 20:19:00 发表
我可以告诉各位领导,朋友,高价音质好,旧版音质好.


四哥这句话是绝对的真理
尤其比较LP时,不同的版次的差异要更明显,有时不用同时PK都能听出哪个好。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3#

回复: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比较的不多,感觉明显有差异的是伯姆在DG的莫扎特的管乐协奏曲,大黄标的声音比大禾花的开扬些,音场比较宽.
不亦乐乎
TOP
44#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帖由 scfan 于 2008-10-20 9:54:00 发表
Chopin兄,你那位朋友的Nagra系统正是我一位朋友非常垂涎的,但是他无法使用,只因他的全部信号线都是RCA端口,而此套系统则是全平衡接口的。所以他找了PLL前级的“兄弟”PLP,但是后级就没办法再用Nagra了。

扯远了,回来谈谈你的质疑。正如我在上面的帖子回复LB兄的一样,我认为单以价格是无法准确衡量系统的声音的。肖邦兄朋友的系统可能是哪里出现了瓶颈影响到了整个系统的解析力。另外,天


呵呵,没想到多年前的帖子又被大家翻出来了。scfan 兄对此套系统的看法基本正确,为了使这套系统尽可能的“准确”,我又教唆朋友添加了一套石机功放,和4年前相比自然不太一样,但基本风格并未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套系统最大的“缺陷”就是播放音效一般的碟也很入耳,反过来一些音效杰出的碟也不突出,系统自己的风格太霸道了。这几年我也陆续就各种版本的音效发表过看法,说实话,很多比较反而都是在我自己的小系统上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高价版大多数好于廉价版,未经数码处理的老版好于经过数码处理的新版(指同一录音),近年来的新数码录音大多数好于以前的老模拟录音。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飞利浦版伯姆指挥的瓦格纳指环全套环保装和早期金线版相比虽然略有不如,但差别不是太大。而DG版阿玛迪乌斯四重奏组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环保装和老高价版相比就几乎是天壤之别了,环保装与之相比基本就是垃圾。而DG另一套阿巴多指挥的门德尔松交响曲全集和目前仍然部分有售的大黄标相别反而差别就小了很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也不得其解,希望高手指点。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45#

回复: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晕,俺没注意居然是4年前的帖子,怪不得怎么感觉那么奇怪呢。。。

既然兄“教唆”朋友上了一套石机前后级,不妨再“教唆”他再上一对和天朗风格不同的高解析喇叭换着玩玩
TOP
46#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帖由 scfan 于 2008-10-20 13:06:00 发表
晕,俺没注意居然是4年前的帖子,怪不得怎么感觉那么奇怪呢。。。

既然兄“教唆”朋友上了一套石机前后级,不妨再“教唆”他再上一对和天朗风格不同的高解析喇叭换着玩玩   


呵呵,已经开始“教唆”,目标已经锁定Rockport和EgglestonWorks,想听听兄的意见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47#

回复: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美国Revel、英国B&W800。
分析力高,中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8#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帖由 ggallin 于 2008-10-20 10:56:00 发表
用随身听接解析好一点的耳机(譬如拜亚的低阻)都听得出来 ,哪用得了什么几十万的器材


哈哈, 正解.
TOP
49#

回复: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感觉还是威信要离真实更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0#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8-10-20 13:29:00 发表
呵呵,已经开始“教唆”,目标已经锁定Rockport和EgglestonWorks,想听听兄


Egglestonworks,在前年的上海音展上听过它家的旗舰Ivy Reference,用全套Krell新款旗舰推动,十分了得,当时俺感觉到从来没听过这么HIFI的声音,爽极了,也是那次音展唯一能同大证据媲美的喇叭。

杭州图书馆有一对Rockport的老款旗舰Hyperion(其实新款旗舰也就刚刚出来而已,成都小黑兄进了一对),本来国庆时候想去听的,因故没能去成,也就没有机会听到Rockport的声音了。

实际上我们去杭州的目的在于和Rockport关一个屋子的另外一对喇叭,深沉不露的德国神器啊。。。
TOP
51#

回复: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对此我还是要强调三点:盲听!盲听!还是盲听!只有盲听得结论才有说服力。
盲听一个人是做不到的,必须找个人帮忙。
最后编辑allen1225 最后编辑于 2008-10-20 14:33:13
风雨中抱紧自由
TOP
52#

回复: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盲听是很初级的阶段了,如果器材调整到位,而且你已很熟悉系统的声音,哪怕把新版老版碟装错了放进去你也会马上听出来
TOP
53#

回复: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杭图里有喇叭?能不能随便进去听的啊?
潜水是王道,王道未必是正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TOP
54#

回复: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Chopin的这个朋友倒像无家可归的唐骏,天天住宾馆。
这么好的系统,在喇叭上可以不用花费太多也能出好的效果,关键是搭配。玩音响到了这个程度,可以考虑来点新的声音,非传统的。

其实正价和廉价的区别肯定是有的,但差别多大或好坏,并不千篇一律。很多小双张或大包子买回来只是听其中的一两首,其他的放在一边都不听的了,不如直接买正价版,精听好的东西,可听可不听的就算了。
TOP
55#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帖由 bbc4 于 2004-8-18 18:39:00 发表
感谢楼主的试验,这是到现在为止见到的档次最高的正价廉价比较,要是能多几个人来个计分卡什么的就完美了。我从来不买正价,小双张是我的最爱。D版都听了10年,有个Z版已经感觉很好了,省下正价的钱去听音乐会吧。

以前我有个朋友说罐装可乐口感比大桶可乐好,我看和咱们听CD差不多,感觉好了就是不一样。

罐装的喝的快,汽足,桶装的太多,多放一会儿就没气了,味道就变了……不过你说的不是那种零售杯子装的吧……
潜水是王道,王道未必是正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TOP
56#

回复: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来 chopin 是个教唆犯,可恶。TANNOY可以把D版播得与Z版一样。也可以播的千差万别,系统调校的问题。我用GRF,-300B,两种效果都调出来过。系统搭配多多,不能单说喇叭...
TOP
57#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既然老帖子被大家揪出来了,我就再说道说道。

这个飞利浦的录音素质还是很高的,金线版声音厚薄得当,声音自然,线条感优异。小双张音质明显下降,主要是高频偏干,听感上不自然,很燥。纯粹是为了比较,我顺手又买了50周年,没想到50周年并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差,至少不感到燥了,声音的密度和细腻度都在小双张之上,听感上偏柔性,是一种很好听的声音。看来唱片公司还真是一分钱一分货。





最后编辑chopin 最后编辑于 2008-10-20 15:51:24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58#

回复: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有个问题一直没搞明白:
既然"未经数码处理的老版好于经过数码处理的新版(指同一录音)",为何几大唱片公司还要费力不讨好地研发这些新技术呢?
TOP
59#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帖由 zhanbaodada 于 2008-10-20 15:57:00 发表
有个问题一直没搞明白:
既然"未经数码处理的老版好于经过数码处理的新版(指同一录音)",为何几大唱片公司还要费力不讨好地研发这些新技术呢?

被发烧有搞糊涂了,哈哈!
TOP
60#

回复: 正价版和廉价版的差异-一次仍然没有得出结论的测试

原帖由 zhanbaodada 于 2008-10-20 15:57:00 发表
有个问题一直没搞明白:
既然"未经数码处理的老版好于经过数码处理的新版(指同一录音)",为何几大唱片公司还要费力不讨好地研发这些新技术呢?


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终极结论。但我想唱片公司主要是想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就拿这张大禾花来说,在廉价的套装机上播放反而感觉不错,声音比较厚实,丰满,也比较柔媚。但在调校得当的高级音响上播放就不如高价的大黄标了,主要是音质的颗粒感粗了,声音比较呆板,不活生了,没有大黄标细腻,更欠缺那份自然的线条感。当然了,喜欢什么也是因人而异,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就像大家在网上下载视频文件,分辨率为800×600,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并不会满屏,但画质的密度是最佳的,如果调整到满屏观看,比如1024×768分辨率,画面自然变大,冲击力增强了,但画面的密度感会随之下降。如果你的显示器足够好,比如能达到1600×1200的分辨率,那这种满屏观看会变得难以忍受,密度感会下降到足以产生马赛克的程度。唱片公司现在考虑的肯定不仅仅是少数的发烧友,而是大部分使用廉价器材不特别计较音质的爱乐者。但这种做法既可能会失去了大部分发烧友,又讨好不到那些根本不怎么听古典音乐的人群。

最后编辑chopin 最后编辑于 2008-10-20 16:29:55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