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oncerts in Hamburg ! [复制链接]

61#

阿龙 在 2004-6-15 8:03:49 发表的内容
我觉得听音乐会只是热爱音乐的路径之一,通过别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的。再说FEVER兄能够亲临现场的机会已经比我等多了。我在珠海很少能看到这类演出。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听过的最好的乐团就是前中央交响乐团,李德伦指挥。还是二十年前在桂林的事了。


龍哥,音响器材重播的是罐頭音樂而己,現場音樂會則如新鮮食品,罐頭食品和音樂,只能作輔助,不可當主食,愛樂如龍兄,竟埋首於罐頭音樂二十年,視現場音樂會如不見,此乃極不健康的事,可能二十年前社會經濟環境所限,現場音樂會舉辨次數不多,現今環境比二十年前大大改善,希望龍哥能爭取多些聽現場音樂會的機會,自會有另一番情趣和體會。
TOP
62#

倒不是我不爱听现场,而是在珠海没什么现场可听。当然,一些小型的音乐会还是听过的,我说的中央交响乐团是指我自己听过的最高级别。此外还有一些更次的,偶尔也去听听,没什么感觉。有一回听珠影乐团的新年音乐会,听到一半逃了出来,实在没什么享受可言。
TOP
63#

阿龙 在 2004-6-16 1:47:18 发表的内容
倒不是我不爱听现场,而是在珠海没什么现场可听。当然,一些小型的音乐会还是听过的,我说的中央交响乐团是指我自己听过的最高级别。此外还有一些更次的,偶尔也去听听,没什么感觉。有一回听珠影乐团的新年音乐会,听到一半逃了出来,实在没什么享受可言。


龍哥大可來香港聽音樂會或到廣州去也可,聞說廣州的星海音樂廳也是有國際水準的音樂廳。
TOP
64#

阿龙 在 2004-3-17 7:52:04 发表的内容
MOKA兄的书要出不是件难事,我可以帮你向出版社打听一下。有商业价值的,人家自然抢着要,没有商业价值的,自己掏书号钱,有几万也搞定了。
我觉得你的书图文并茂,而且内容上以汉堡的音乐生活为主,再加点别的,应该出版社会有兴趣。
如果老兄再来点身体写作就更好了。


龙兄只讲了事情的一面。也不看看我是不是有您那本事。

我跟您正相反,说什么事我都得可劲儿的控制,一不小心就写成论文了。想象力极不够使,说话又抠抠索索,放不开,且得学呐。

说到身体写作就更惨了。跟您说老实话,大白天我开车过汉堡的红灯区肝儿都颤,生怕窜出一高头大马的,再把我吓着。本来嘛,设备不行还搞什么身体写作,有本事你写?
TOP
65#

MOKA兄真是帖帖精品啊,非常感谢给我们爱乐人带来古典之邦的讯息。
TOP
66#

呵呵,这么说来,我们的路子还是正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TOP
67#

fever 在 2004-1-23 1:41:49 发表的内容
Moka  兄,我對這段還有些意見不得不說出來。你知道為什麽世界上的出名大樂團很少來中國表演的原因嗎?你知道一隊約 80 人的歐美出名樂團來中國演出兩場每張票的成本價是多少嗎?算他每人來回機票加兩天酒店食宿約一萬五千元,兩場演出票子全賣出兩千張,不計場租,不計樂團戲金,每張票只算機票加食宿己達 600 大元,在香港,我們的政府平均每張票子要津貼約五佰大元,而且還是全場滿座的計算,票價則是 300 元至 600 元。約二十多年前 RICHTER  平均每一兩年都必定到東京演出一至兩場,而每次的票子在約半年前剛貼出廣告的 24 小時內便全部沽清,票價約 2000 元至 3000 元。



Fever兄所言情况在下确实了解不多,香港尚且如此,更何况内地。

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现状不足以形成有实力的文化市场和观众群。这种实力不仅取决于观众的文化水准,更重要也是更难以短时间内提高的是经济水准。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看,国际著名乐团和艺术家来访的频率也许刚好符合观众群的要求。在我们的论坛大家觉得到处都是高水平的音乐爱好者,但分散的全国各地,就不会形成有规模的市场。很难想象AIDA会在北京、广州或者上海连演一个月而仍有很高的上座率,更不要说连演一个演出季。没有一个相当稳定和规模的观众市场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作为文化市场的基础的经济实力应该就是问题的根本了。通过对德国的观察,我发现有两类很说明问题的商品,他们都比在中国便宜。
(参照系:普通蓝领净工资1~2KEuro/month)
一类是文化产品(相对便宜),如CD(<20)、演出的票(5~150)等。说明文化市场的成熟和稳定。有稳定的观众群给钱少艺术家也愿意来。

另一类是汽车(绝对便宜)。举个例子,昨天大年初一我把自己的车开了回来(在这里就是警察和出租一样的车,别说我亮骚,就想说明一下问题),E240 Elegance,second hand,40K公里,19K Euro,设备齐全,车况完好。新车为40K出头。在国内需要多少钱?

(原想选的车牌号是HF168,但已有人用了)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233285332404.jpg[/upload]

车便宜说明科技和消费市场的成熟与稳定。

有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巨大差距,我们也就很清楚为什么人家不愿意来了。
最后编辑Moka
TOP
68#


Moka  兄,我對這段還有些意見不得不說出來。你知道為什麽世界上的出名大樂團很少來中國表演的原因嗎?你知道一隊約 80 人的歐美出名樂團來中國演出兩場每張票的成本價是多少嗎?算他每人來回機票加兩天酒店食宿約一萬五千元,兩場演出票子全賣出兩千張,不計場租,不計樂團戲金,每張票只算機票加食宿己達 600 大元,在香港,我們的政府平均每張票子要津貼約五佰大元,而且還是全場滿座的計算,票價則是 300 元至 600 元。約二十多年前 RICHTER  平均每一兩年都必定到東京演出一至兩場,而每次的票子在約半年前剛貼出廣告的 24 小時內便全部沽清,票價約 2000 元至 3000 元。

[/quote]

Fever兄所言情况在下确实了解不多,香港尚且如此,更何况内地。

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现状不足以形成有实力的文化市场和观众群。这种实力不仅取决于观众的文化水准,更重要也是更难以短时间内提高的是经济水准。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看,国际著名乐团和艺术家来访的频率也许刚好符合观众群的要求。在我们的论坛大家觉得到处都是高水平的音乐爱好者,但分散的全国各地,就不会形成有规模的市场。很难想象AIDA会在北京、广州或者上海连演一个月而仍有很高的上座率,更不要说连演一个演出季。没有一个相当稳定和规模的观众市场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作为文化市场的基础的经济实力应该就是问题的根本了。通过对德国的观察,我发现有两类很说明问题的商品,他们都比在中国便宜。
(参照系:普通蓝领净工资2~3KEuro/month)
一类是文化产品(相对便宜),如CD(<20)、演出的票(5~150)等。说明文化市场的成熟和稳定。有稳定的观众群给钱少艺术家也愿意来。

另一类是汽车(绝对便宜)。举个例子,昨天大年初一我把自己的车开了回来(在这里就是警察和出租一样的车,别说我亮骚,就想说明一下问题),E240 Elegance,second hand,40K公里,19K Euro,设备齐全,车况完好。新车为40K出头。在国内需要多少钱?

(原想选的车牌号是HF168,但已有人用了)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233285332404.jpg[/upload]

车便宜说明科技和消费市场的成熟与稳定。

有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巨大差距,我们也就很清楚为什么人家不愿意来了。

[/quote]


Moka  兄果然是真生意人也,150 歐元即接近 2000 元人民幣,你說全中國能有多少有能力拿 2000 元聽一場音樂會的人。因此,餓肚子乾看書,空叫攪文化是不成的,文化與藝術是豐衣足食後才能攪出來的玩意兒,而且必須要有足夠的群體,亦即全國上下都豐衣足食後才會想到文化和藝術。
TOP
69#



(原想选的车牌号是HF168,但已有人用了)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233285332404.jpg[/upload]



[/quote]


Moka  兄,依小弟愚見, HF 168  的主人必是中國人,說不定還是 168  的網友呢, Moka  兄能否查出真相?
TOP
70#



说心里话,我真的为我们中国的音乐爱好者觉得委屈。我们有那么大的热情,有那么广博的知识,有那么多独到的见解,可是偏偏不给我们机会。始终让我们处于极度饥渴的状态中,以至于不得不花很多金钱和精力去进行间接的体验。

我说得是心里话,不存有任何的不恭敬,只有对我们这一特殊群体怜惜的慨叹。

这是我在逐渐深入这里的音乐市场后得到的慨叹,更加入几分不知向谁诉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无奈。


Moka  兄,我對這段還有些意見不得不說出來。你知道為什麽世界上的出名大樂團很少來中國表演的原因嗎?你知道一隊約 80 人的歐美出名樂團來中國演出兩場每張票的成本價是多少嗎?算他每人來回機票加兩天酒店食宿約一萬五千元,兩場演出票子全賣出兩千張,不計場租,不計樂團戲金,每張票只算機票加食宿己達 600 大元,在香港,我們的政府平均每張票子要津貼約五佰大元,而且還是全場滿座的計算,票價則是 300 元至 600 元。約二十多年前 RICHTER  平均每一兩年都必定到東京演出一至兩場,而每次的票子在約半年前剛貼出廣告的 24 小時內便全部沽清,票價約 2000 元至 3000 元。
TOP
71#

fever 在 2004-1-23 23:06:13 发表的内容

Moka  兄,依小弟愚見, HF 168  的主人必是中國人,說不定還是 168  的網友呢, Moka  兄能否查出真相?


Fever兄真是有心人 :)

德国人是不讲究什么幸运号码,一般只要有规律好记就行。所以给中国人留下很大挑选余地。像168这样的号国人肯定抢着腰,我想这个号的主人也会是中国人。查真相可能会有困难,这可是个人隐私。顺便说一句,为车办手续,选号,上牌,一共交了200元,占车价的1%  。如果是新车就只有0.5%了。
最后编辑Moka
TOP
72#

fever 在 2004-1-20 1:59:26 发表的内容

MOKA  兄,到底是 SCHIFF  的 BEETHOVEN  未盡全力?還是他對 BEETHOVEN  作品的理解與別不同?



Schiff不会不尽力,风格使然也。
我感觉,如离开个人欣赏倾向去谈,席夫作为钢琴家已经是无可挑剔的了。但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他又缺少老一代钢琴家那种叱咤风云的气魄及叹为观止的艺术全面性。当然,从另一方面讲,这也可能是钢琴家的个人艺术取向。以前席夫的Mozart, Mendelssohn等也是很有活力和光彩的。
等到三月初再听听Brendel 的贝多芬吧。

说心里话,我真的为我们中国的音乐爱好者觉得委屈。我们有那么大的热情,有那么广博的知识,有那么多独到的见解,可是偏偏不给我们机会。始终让我们处于极度饥渴的状态中,以至于不得不花很多金钱和精力去进行间接的体验。

我说得是心里话,不存有任何的不恭敬,只有对我们这一特殊群体怜惜的慨叹。

这是我在逐渐深入这里的音乐市场后得到的慨叹,更加入几分不知向谁诉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无奈。

看看汉堡的音乐季,你会理解我的。

你可以看到几百个你熟悉的名字。Aida 几乎天天演,直到七月份。再举几个流行的,Eric Clapton, Phil Collins, Seal, 还有James Last, 你想听什么类型的都有,怕的是你没时间,没有钱。

所以,你也可以设想一下,在汉堡会不会存在着像我们一样的一个群体?
TOP
73#

羡慕啊
TOP
74#

天籁行者 在 2004-1-18 14:22:52 发表的内容
这样的贴子竟然不加精!

我来加[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210181278458.jpg[/upload]
TOP
75#


等到三月初再听听Brendel 的贝多芬吧。


Alfred Brendel  彈 Chopin  和 Mozart  還可以, Beethoven  ? 我看 Moka  兄還是不要浪費時間了。
TOP
76#

fever 在 2004-1-21 0:36:59 发表的内容

等到三月初再听听Brendel 的贝多芬吧。


Alfred Brendel  彈 Chopin  和 Mozart  還可以, Beethoven  ? 我看 Moka  兄還是不要浪費時間了。



我倒有些不同看法。

Brendel只是最近两年才进入他自己所说得Mozart时代,在此之前他的Beethoven时代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的。

可能又是个人的欣赏倾向不同吧,听过之后可能会清楚些。
TOP
77#



说心里话,我真的为我们中国的音乐爱好者觉得委屈。我们有那么大的热情,有那么广博的知识,有那么多独到的见解,可是偏偏不给我们机会。始终让我们处于极度饥渴的状态中,以至于不得不花很多金钱和精力去进行间接的体验。

我说得是心里话,不存有任何的不恭敬,只有对我们这一特殊群体怜惜的慨叹。


MOKA  兄,你應比我更清楚知道這是中國的國情,因現在中國一切都處在初階程度。前幾天在電视新聞看到有 NASA  的人說美國將展開載人登陸火星計劃,並說經過二十多年後再派人登陸月球尤如把金錢浪費在中學程度的實驗上一樣。
TOP
78#

本论坛难得的好贴
最后编辑阿龙
TOP
79#

MOKA  兄是否換了新數碼相機?相片的質素比不上以前的帖子。

MOKA  兄,到底是 SCHIFF  的 BEETHOVEN  未盡全力?還是他對 BEETHOVEN  作品的理解與別不同?
TOP
80#

audio 在 2004-1-18 13:25:46 发表的内容

Moka 在 2004-1-18 4:51:54 发表的内容

(事实上,演奏过程中甚至极少有人咳嗽)



怎么是这样的?


真是这样,我没有夸张。或者说我极少听到咳嗽。

身边有一老人,正襟危坐,闭目欣赏。期间几次咳嗽都尽量低下头,抑制自己的声音。一曲奏完,反而必定站起身来,大声鼓掌。
最后编辑Moka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