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oncerts in Hamburg ! [复制链接]

查看: 12336|回复: 91
31#

德国的音乐会真是令人神往!
多谢很久不见的MOKA网友的精彩的图文并茂的贴子。
TOP
32#

dr kuang 在 2004-3-16 17:53:04 发表的内容
德国的音乐会真是令人神往!
多谢很久不见的MOKA网友的精彩的图文并茂的贴子。


实在是因为太忙,但基本上每天来看贴。

Dr. Kuang,实在抱歉,您和几位好友要我寻价的LP,到现在还未找到一家较专业的店,不敢瞎说,请再等等。
TOP
33#

太好了!这场音乐会有现场录音吗,将来发烧友就用老兄这个喷提来测器材最好了。好的器材重播时,不光能还原速度、力度,口型大小,还要感受到唾沫四飞……
TOP
34#

我就有张李赫特在苏菲亚的《画展》的LP,钢琴录音不过不失,但咳嗽声特发烧,而且有几个人从头到尾一有机会就咳,口型虽然欠清,但定位准确,是我听过最“发烧”的音乐会咳嗽录音。但MOKA兄的音乐会喷嚏声倒真没有在唱片中听到过,期待ING,如有唱片发行无论如何请通知一声,谢谢!
TOP
35#

阿龙 在 2004-3-16 17:49:35 发表的内容
太好了!这场音乐会有现场录音吗,将来发烧友就用老兄这个喷提来测器材最好了。好的器材重播时,不光能还原速度、力度,口型大小,还要感受到唾沫四飞……



可别再提了,简直羞煞我也,现在想起来还在冒汗。

据说,人打喷嚏时气流的速度能达到150km/h,我的那个喷嚏因为控制的好,速度肯定超过了。力度上已盖过了Steinway,而且是在小口形状态下,有很高的难度,只是唾沫没有飞溅,视觉效果欠佳,不过还是很经典,请阿龙兄关注,看是否有LP出版。
TOP
36#

阿龙 在 2004-3-17 7:52:04 发表的内容
MOKA兄的书要出不是件难事,我可以帮你向出版社打听一下。有商业价值的,人家自然抢着要,没有商业价值的,自己掏书号钱,有几万也搞定了。
我觉得你的书图文并茂,而且内容上以汉堡的音乐生活为主,再加点别的,应该出版社会有兴趣。
如果老兄再来点身体写作就更好了。


      阿龙就这习惯,正经话说不了几句就往邪路走···

   MOKA写得很真实自然。听音乐会本来就是这样:从日常工作中拔出来,到一个雅致清静的所在,买张票,进到古雅的殿堂里,坐下。开演前可以和素不相识的人聊聊天,谈今天的天气也好,谈BACH也好,谈POLLINI也好。演出开始了,再无旁鹜,聚精会神,让感官感受,让心灵领会···演出完了,跟身边的人聊聊感受,友好地道别,然后各自回家···

   德国的古典音乐会当然比中国要多得多。

   不过,有一个现实是不可回避的:全世界的古典音乐市场都在日渐萎缩,德国也一样——唱片市场,演出市场···音乐家的演出报酬在降低,音乐会的票价也难有涨势。

   倒是在中国,古典音乐仿佛是方兴未艾:爱好者人群越来越大,音乐会越来越多,唱片销量逐年递增。

   然而,一流音乐会的票价高得令人咋舌,动辄标价上千RMB合上百欧元,即使是最铁杆的德国乐迷前来,也会摸摸口袋摇摇头离去的。
   二流的甚至末流的“野鸡”团体的演出,叫价竟然也敢与欧洲的一流音乐会持平。
   中国的演出市场难见真正的市场培育者和建设者,难见有真正社会责任感和经济战略远见的艺术发展商,而充斥着的尽是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唯利是图、罔顾未来的投机商和暴发户。
    而唱片市场呢?众所周知,香饽饽的绝大部分,被从来不建设不创造的盗版商们拿走了,真正建设过和创造过的唱片厂商们,有几个能真正赚大钱的?结果,李逵难以为继,李鬼却大行其道,好东西越来越少,爱乐者的精品口粮难以觅求···
TOP
37#

我看的是第二天的表演,也即是由 LSO  作是屆音樂節的壓軸演出。

這是 LSO 第二天的節目,即是本屆音樂節閉幕的壓軸演出。[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27129576184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27131211549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271323553693.jpg[/upload]


因為知道當晚有 STRAVINSKY  的 FIREBIRD,因此我在下午時特地拿出由 ANTAL DORATI  指揮的 FIREBIRD  聽了一次,這是我一向去聽音樂會前必做的功課。

晚上近八時趕到尖沙咀的文化中心與兩名好友會合,他們即時便朝我潑了一大盤冷水,原來他們都聽了 LSO  前一晚的演出,除了日籍女小提琴家“庄司紗矢香”的演出還算精彩外,LSO 的演出令人失望極了。到我們坐定了,當指揮 DANIEL  HARDING  出來向觀眾鞠躬行禮時我便注意到這位指揮很年輕,從外表看應是未到三十歲的小伙子,而 LSO  樂團的樂手平均年齡則接近四十。這令我想起二十多年前看的由 LORIN MAAZEL  領導的 CLEVELAND ORCHESTRA  演出的音樂會,那次當樂團的樂手都出來坐定了時,我登時大吃一驚,因放目所至,表演臺上不論男女盡是一片银絲白髮,黑衣白髮,相映成趣,而女性成員所佔的比例約三份一,是我生平未見之大比例,我心中不禁嘀嘀咕咕,怎地這樂團的成員那麽多女性和年紀那麽大,我估計八成的團員年紀應是過五望六之輩,而 LORIN MAAZEL  當年約四十剛出頭而已。我心想 LORIN MAAZEL  雖是正當盛年,風頭正勁,但 CLEVELAND  ORCHESTRA  能歷盡二十多年風浪而還能穩站世上十大樂團之位,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看台上眾公公婆婆,其中大部份必定曾是令 CLEVELAND ORCHESTRA 名揚世界的指揮大師 GEORGE SZELL 的手下,他們會否臣服於這個黄毛小子的指揮棒下?結果這個組合合力演出了一個令我直至現在為止最感滿意的古典音樂會。回說目前這小伙子 DANIEL HARDING  是個不見經傳的指揮,而 LSO  當然是更不比 CLEVELAND ORCHESTRA 省油的燈,嘀咕中音樂己响起,頭盤是英國名作曲家 BENJAMIN  BRITTEN  的作品“四首海之間奏曲”,這四首間奏曲是改編自作曲者的歌劇 PETER GRIMES,彼得.格籣姆斯,一套以漁村為背景的歌劇,內容是描述漁夫與海洋的互動關係,這段約 20  分鐘的音樂,LSO  發揮了令人震撼和迷醉的管弦樂威力,不論風平浪靜、和風細浪、狂風巨浪或暴風雨中的滔天巨浪,都緊扣着聽聚的心弦,弦樂和管樂的發揮都達到最高境界,但隱約間,我感到指揮和樂團之間有些微微不大協調,一曲既終,掌聲當然雷動。接下來的便是重頭戲 “火鳥”,但不到三分鐘,我便發覺不大對勁了,怎麽節奏這麽慢的,應該是火辣辣的 STRAVINSKY  竟變成了英國紳士風味十足的英國作曲家 “布列頓”,難道 LSO  的成員還未換樂譜,還是他們的情緒仍然停留在剛才的 “布列頓” 的英國漁村,還未能及時回服過來,這情況一直到最後應是最高潮的 INFERNO  DANCE 也是出奇的平淡。到中場休息時,我兩個好友異口同聲說昨晚也是一樣,尤以最後的 SHASTOKOVICH  的第五交响曲最失水準,沉悶而令人失望,翻開節目表一看,最後一場赫然竟是 “西貝流士” 的第五交响曲,心想恐怕也不會有奇蹟出現,三人竟不約而同,齊說走罷,這便結束了我今年聽的第一個音樂會,也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次不聽下半場的音樂會。
最后编辑fever
TOP
38#

fever 在 2004-3-27 4:15:02 发表的内容

我看的是第二天的表演,也即是由 LSO  作是屆音樂節的壓軸演出。

這是 LSO 第二天的節目,即是本屆音樂節閉幕的壓軸演出。


因為知道當晚有 STRAVINSKY  的 FIREBIRD,因此我在下午時特地拿出由 ANTAL DORATI  指揮的 FIREBIRD  聽了一次,這是我一向去聽音樂會前必做的功課。

晚上近八時趕到尖沙咀的文化中心與兩名好友會合,他們即時便朝我潑了一大盤冷水,原來他們都聽了 LSO  前一晚的演出,除了日籍女小提琴家“庄司紗矢香”的演出還算精彩外,LSO 的演出令人失望極了。到我們坐定了,當指揮 DANIEL  HARDING  出來向觀眾鞠躬行禮時我便注意到這位指揮很年輕,從外表看應是未到三十歲的小伙子,而 LSO  樂團的樂手平均年齡則接近四十。這令我想起二十多年前看的由 LORIN MAAZEL  領導的 CLEVELAND ORCHESTRA  演出的音樂會,那次當樂團的樂手都出來坐定了時,我登時大吃一驚,因放目所至,表演臺上不論男女盡是一片银絲白髮,黑衣白髮,相映成趣,而女性成員所佔的比例約三份一,是我生平未見之大比例,我心中不禁嘀嘀咕咕,怎地這樂團的成員那麽多女性和年紀那麽大,我估計八成的團員年紀應是過五望六之輩,而 LORIN MAAZEL  當年約四十剛出頭而已。我心想 LORIN MAAZEL  雖是正當盛年,風頭正勁,但 CLEVELAND  ORCHESTRA  能歷盡二十多年風浪而還能穩站世上十大樂團之位,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看台上眾公公婆婆,其中大部份必定曾是令 CLEVELAND ORCHESTRA 名揚世界的指揮大師 GEORGE SZELL 的手下,他們會否臣服於這個黄毛小子的指揮棒下?結果這個組合合力演出了一個令我直至現在為止最感滿意的古典音樂會。回說目前這小伙子 DANIEL HARDING  是個不見經傳的指揮,而 LSO  當然是更不比 CLEVELAND ORCHESTRA 省油的燈,嘀咕中音樂己响起,頭盤是英國名作曲家 BENJAMIN  BRITTEN  的作品“四首海之間奏曲”,這四首間奏曲是改編自作曲者的歌劇 PETER GRIMES,彼得.格籣姆斯,一套以漁村為背景的歌劇,內容是描述漁夫與海洋的互動關係,這段約 20  分鐘的音樂,LSO  發揮了令人震撼和迷醉的管弦樂威力,不論風平浪靜、和風細浪、狂風巨浪或暴風雨中的滔天巨浪,都緊扣着聽聚的心弦,弦樂和管樂的發揮都達到最高境界,但隱約間,我感到指揮和樂團之間有些微微不大協調,一曲既終,掌聲當然雷動。接下來的便是重頭戲 “火鳥”,但不到三分鐘,我便發覺不大對勁了,怎麽節奏這麽慢的,應該是火辣辣的 STRAVINSKY  竟變成了英國紳士風味十足的英國作曲家 “布列頓”,難道 LSO  的成員還未換樂譜,還是他們的情緒仍然停留在剛才的 “布列頓” 的英國漁村,還未能及時回服過來,這情況一直到最後應是最高潮的 INFERNO  DANCE 也是出奇的平淡。到中場休息時,我兩個好友異口同聲說昨晚也是一樣,尤以最後的 SHASTOKOVICH  的第五交响曲最失水準,沉悶而令人失望,翻開節目表一看,最後一場赫然竟是 “西貝流士” 的第五交响曲,心想恐怕也不會有奇蹟出現,三人竟不約而同,齊說走罷,這便結束了我今年聽的第一個音樂會,也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次不聽下半場的音樂會。


Fever兄,很抱歉,我迟到了。

人说:理想主义者既是悲观主义者。

对您来说,可能就是如此。对古典音乐长期积累的知识,培养的鉴赏力,已经容不得演出者哪怕一点点的敷衍。这是悲剧的一个层次。

退一步看,他们确实在敷衍。尽管,在北京,已经把他们推崇成了“古典的劳斯莱斯”,票价已经高过了汉堡。

悲剧是必然的。
TOP
39#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270584794808.jpg[/upload]

好不容易オ找到當天的節目表。LSO  這次再度來港演出兩場,日期就是香港音樂節的最後兩天。

這是第一天的表演節目。[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2716457558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27184440900.jpg[/upload]
TOP
40#

Moka 在 2004-3-28 5:17:33 发表的内容
fever 在 2004-3-28 4:57:43 发表的内容

MOKA  兄,LSO  確是 “古典的勞斯萊斯”,只是它是一部只開到時速三十公里的“勞斯萊斯”。從第一部份的 BRITTEN  便知 LSO  的斤兩絕對不輕,但這些年來,世上一流交响樂團東來只交兩三成貨的事故在所多有,已是見怪不怪。但我保証如 LSO 到 BERLIN 或 HAMBURG  等音樂重鎮表演,必定施展渾身解數,博得滿堂掌聲不絕。


说着说着这话题就又开始... ...

咳,算了,真不愿让这悲剧再展开,心里留下更多叹息。

我今晚去听李云迪。在汉堡音乐厅小厅,15 欧。





李小弟弟雖然還欠多少火侯,但望他全力以赴,為國人事光。如我們以後能有更多的李雲迪和郎郎出外表演,他日洋鬼子的一流樂團東來表演時也會全力以赴,一飽我們的耳福。

唉!李雲迪來港表演,票價竟高過在漢堡一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