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有TANNOY的内容.
读了自文兄的《我的发烧窝》后,对于自文兄的发烧热情,实在是佩服,也因此而惭愧,本来想为自己因发烧而拆墙改造聆听空间的事写一篇报导的,也因此而迟迟不敢动笔,乃至编辑来电谈及此事,才只好勉为其难,也写写我的发烧拆屋经验。
我在以前的文章也提过我的发烧环境,实在是不尽人意,开始时,把音箱放在厅里,但寒舍客厅的宽度仅2.7m,却有7.3m长,名义上是一厅三房,每间房的面积也不过9~11m2,试绘出平面图如图1所示。
音箱放在厅中,一面靠墙,另一面要留通道,音箱摆不开,音场营造就有问题,看电视时又互相干扰,后来干脆把音响搬到9m2的房间里更好。由于发烧器材的不断升级,音箱从书架箱的德宝,升到EPOS 12,再升到Rogers Studio 7,箱体越来越大。虽然3/5A的味道确实迷人,但低频欠奉却是不争的事实。依我的观点来看,只要环境许可、银弹许可,当然用大喇叭大音箱表现力更强。试想一下,用两个音箱要表现整支乐队的一百多件乐器并不容易,用大型音柱、音箱当然比小音箱强多了。在这种想法支配下,我又进一步升到天朗的士打令,再升级至Turnberry。这对音箱并非凡品,曾在日本C.O.T.Y大奖50万-80万日元这一档次中获得第一名。虽然是10英寸的低音单元,但我只能把这对庞然大物放在一个只有9m2的小房间内。因56Hz低驻波的影响,一开大声就会引致低频过多,而开得小声听交响乐又不够声压。我不知道日本发烧友是怎样玩天朗的大音箱的,据说也是在小房间里玩大喇叭,把大喇叭当做耳机来听。但偌大一对喇叭,摆在9平方米的小房间里,确实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但找一个大的聆听区,却谈何容易。考虑再三,反正现在的房子已入住十年,也到了该装修的时候,但我这个平方米的房子,其中间的支柱是不可以移动的。我准备把一个房间的墙拆掉,以扩大聆听区域,但拆后既要好声,也要美观,费煞思量。请了专业装修师傅来看盘考虑,结果采用了图2的设计方案。
经过这样的改造后,聆听区可以有两种摆法,一是将音箱放在西面,这里有4m多宽的墙作反射区,但问题是会出现鸳鸯边,右边是空的,对音场的形成造成很大的问题。如果放在南边,则浪费了南窗,但对音场的形 成有较好的效果,从美观的角度来说则效果稍差。开始时,我试着将音箱和音响放在西面,因我刚开始时也有这样的考虑,而把电源安排在西南的墙角,机器无论放在西或南边,均可以就近取电。至于电线,则用了6mm 2专线拉一个插座,另外拉了三个墙壁插座,而在东南角也拉了一条线。至于插座,我也没有太挑剔,原来装的 松本产品,后来我见到有一只松本插座竟有烧过的痕迹,怀疑是在装修期间装修工人用来插过大电流的用电器,如焊机或界刀之类,如果接触紧密的话,则不应有此烧焦过的痕迹。于是我换用了奇胜和飞迈的产品,飞迈是 意大利产品,做工精细,接触紧密。而地面我没有用上木地板,只用了抛光耐磨砖。为了放置音响,又特别订造了一个两层三格的花梨木架,上面放电视机,作视听一体化的准备。由于不准备玩AV,因此没有预埋环绕声 箱线。搬回家后马上按第一方案进行摆放,即音响放在靠西边的墙边,聆听位在东面靠着一个用8cm厚玻璃造 的木架屏风前,屏风后面是入门口的玄关、通道,通道后面是一个用埃特板间隔的杂物房。摆放好音箱和器材 后,开声一试,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声音基本平衡,低频稍多一点,相信是因为有回响的缘故。此外,第一方案的摆位存在鸳鸯边,音场形成不够满意。这里有一个器材方面的原因,因我的CD机马兰士CD-16D的级数低于其它器材,现准备升级,目标是二万元左右的单体CD机,但首先得把位置摆好。于是在发烧友丁先生和袁先生的协助下,又按方案二进行了摆位,即音响架靠南窗。这一边宽为3.6m,音箱离后墙80cm,离侧墙30cm,这个位置的摆放亦经过了多次试验,从50cm一直向外移,离后墙越远则音场越深,低频驻波越少。用《雨果发烧 碟(一)》的各频段测试部分作标准,用听觉去判断,在52Hz后,各频段的声量已较均衡,只是中频部分声量较大。我想任何一对喇叭出厂时也不可能做到平直,始终是有起伏的曲线。但像我目前的听音环境,我觉得基本满意,器材的先天不足是不可以靠摆位来完全弥补的。在位置基本定下以后,我开始选择CD机。我借了莲Sendek (售价2.2万元左右),金嗓子DP65(售价2.4万元左右),三部机器一起作A、B、C比较,又请了几个发烧友过 来当参谋,每只碟都用三台唱机试听,同样的前后级、音箱及线材,分别听人声、钢琴、小提琴、交响乐来比较,首先败阵的自然是马兰士16D,但虽败犹荣,因为根本不属同一价格档次,马兰士16D价格不到一万元,一台等于三台。但差别却不是很大,主要是分析力、音乐的起伏差异较大。至于莲和金嗓子DP65则各有千秋,音 乐味、韵律、起伏、均是莲略胜,但从高低频的延伸、分析力,从全面来看,金嗓子又略胜一筹。如果喜欢莲 的味道,则不会选金嗓子;但从买者的心理来看,莲的卖相则远不如金嗓子,从个头来看,则又显得单薄。我们单用皮尔斯弹的肖邦第一钢协来比较,则显得莲重播的音乐造句起伏跌宕,充分表现了音乐的感情,就如同一个专业的歌手和一个普通人唱卡拉OK一样。我们常常听到唱卡拉OK的人没有抑扬顿挫,没有起伏,平平淡 淡地唱了一句又一句,马兰士16D和莲的比较就有如上面所说的。所以有无数的乐迷迷上了莲就是这个道理。当 然莲亦价值不菲,尤其那台CD12要23万元,看上去却是毫不起眼的机身,但我的朋友蔡先生竟可以为了“她” 而放弃己经购进使用了的Wadia 270+27,可见其魅力非凡。眼前这台2万多元的,比起CD12当然是不可同日而语。至于金嗓子DP65,一出道即上美国天书A级榜,虽然音乐味稍逊于莲,但分析力、气势、平衡度、通透 度却略胜莲。论全面,金嗓子DP65略为要好一些,这也是合理的,因为论价钱,65 也贵了不少,但如果你只追求音乐味,相信你会是选择莲。但我的前后级均是金嗓子,采用全套西装,则可能会更般配,因为自己的产品应该会更匹配些,正如如果是一套莲则味道会更好一样。
CD机选好之后,就是音箱的摆位及线材的搭配问题了。我的线材都是普通货色,不像那些高烧友,动不动一条线都要过万元,包括电源线都用NBS的Statement,过万元一条,什么信号线都用MC Silver,而且一用就是1.5米,喇叭线则起码是MIT 750、770、850,光是线材一套音响就用了十几万元,有些起码也4-5万元…… 我则对此很难接受。虽然换上一条贵价线可以马上听出声音升了级,分析力、高低频的延伸都有变化,有的则收紧了低频。总之,效果是明显的,但要我花几万元去买线,我是怎样也接受不了的。一条线的材料值多少钱?例如MIT出的那条新线,订价2.5万美元,纯金打造的也不会如此贵价,20万元可买一辆小汽车。甚至可购一套 房子了,我怎样也接受不了这种天价。即使是3000元,也已可买一台大屏幕电视机了,一台大屏幕电视机的结构比一条线复杂得多,一台汽车比MIT复杂更多,这个价值应怎样计算?我想,有好多人都会和我有同感,都还有点理智。至于那些玩线一族,可称之为高烧友,烧到迷迷糊糊。“发烧友”这个名称想来真是非常恰当的,玩音响的发烧友,却真是有点发烧,烧者高热也,人体有高热,自然不清醒,发烧友之名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 闲话休提,言归正传。说回我这套系统,照香港音响大师雷明所说,一套Hi-End器材中线材的价格应占全套器 材的三分之一,以我目前这套器材来说,线材起码得花2-3万元,而现在我的线材,包括两对平衡信号线,其中一对NBS小蛇,约3千元;另一对Audionote也约3千元,音箱线用两对日立毒蝎子线每对约1千元;电源线 多数用随机线。有一对Audioquest棕色自摩线,另一条古河黑金刚作备用,用来调校一下高低频。以我的经验,我曾用这些线取代随机线,结果用在前级或CD机时效果最明显,用随机线显得朦胧,分析力不足时换上古河线声音则变得明亮,分析力亦有所改善。但当你觉得过分光辉,中频偏狭时,则可用随机电源线。插座更是如此,可换来试试,效果是可以耳闻的。我买线的原则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我可以接受的价格的基础上,最好是从朋友那里借来一试,如果确有改善,物有所值,则可以考虑升级。例如Audionote NV,如果换上高一档次的,则要近6千元。但我可以肯定,换上这对线后声音是可以有所改善的,因为同样牌子的线材,风格应是相近的,高级的当然胜过低一级的,毋庸置疑。目前我还没有换线的打算,暂时就用这几对线玩玩,合起来价钱接近1万元。根据雷明的说法,线材的投资偏少了。至于音箱的摆位也因地制宜,没有定法,我经过多次的移位,现在是离后墙83cm,离侧墙34cm,toe-in(向内拗入约30度),聆听位离音箱连线中心垂直距离约3m,这时音场、定位均较好,音已经离箱,重播大型交响乐,定位基本清晰、准确,线条感甚佳,音乐则光辉而不刺耳,气势磅礴。如果后级再上一层楼,用金嗓子A50或者功率更大的后级,控制力会更好,力度也会更好。总之,同一牌子的器材,价高者必胜过价低者,这是厂家的策略,如果价低者比价高者还好,那岂不是自打嘴巴吗?
房子改造之后,摆位基本上也定下来了。至于器材,我也不敢说是“终极版”。因为人心不足乃是社会前进 的动力,更上一层楼也是自然的事。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听起音乐来确实还可令人陶醉,而且也救活了不少CD, 有些上榜的CD,过去听起来总觉得名不符实,在改造了房子及更换了CD机之后,听起来竟然是那么悦耳,那样动人。我现在正计划把我所有的CD大约在一千张吧,重新听一次,看看有无惊喜的发现,那些被打入冷宫的, 说不定会重新“受宠”……
至于房子的改造,也并非无改进的余地,计划用扩散板来试试,但既要美观,又要好声,谈何容易。等到试验有结果时,再向诸位汇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