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怦然心动,陶然忘机——沐声DA006解码器用家札记 [复制链接]

221#

等待下文
TOP
222#

升级很顺利,2月11日顺丰发出,2月20日就收到了。
重新接入系统,开声一听,就知道这次升级很成功——这就是我想要的声音!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3#

主要的变化是针对高频延伸不够理想的问题进行了调整,高频量感有较明显的增加,由此带来两个改善、一个改变:
两个改善:一个改善是高频能量较原来提升,与低频和中频的比例更恰当,从扁平三角形变成了正三角形的金字塔能量分布,整体表现更加均衡;另一个改善是细节表现更直接,无需注意就能觉察到大量的细微信息(跟以前的DA005更为接近)。

一个改变:高频的风格有较明显的变化,声音得到了某种控制,更加凝聚,表现为声像聚焦出色、线条感明显。原来的DA006高音部分是比较自然舒展的,但有散、漫的感觉,线条感不突出,有点像毛笔在宣纸上写字,边缘部分有点浸、润的发散;升级之后的声音,有点像钢笔在铜版纸上写字。或者说,升级前的声音,有点“肉感”;升级之后,则变得有些“骨感”。这是两种不同的美,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也各有各的偏好者。我个人更喜欢这种略带骨感的风格。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4#

升级之后的DA006,应该叫做DA006+(plus),综合了DA005和DA006的优点、克服了DA005和DA006的缺点,比DA005和DA006更为全面、均衡、完善,是一种接近理想的声音,希望将来沐声的后续产品按此风格校声定型。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5#

很好奇这种声音的变化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作为只相信科学、不相信玄学的唯物论者,很想知道是用什么物理手段获得了这种结果。所以,次日厚着脸皮请教李总,升级到底升级了什么内容?是改变了数字电路还是模拟电路?其实自己也知道,这涉及到商家的机密,估计未必能得到正面的回应。没想到李总心情大好(估计是得意之作得到了老客户的认可,感觉很愉快),说在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都做了升级:数字电路部分,更换了时钟电路的退耦电容,这个电容很关键,一般的音频专用电容(所谓的发烧电容)达不到要求,后来找到了一种高频领域用的电容,表现很出色(具体品牌、名称没有透露,我也知趣没多问);模拟电路部分,修改了电路的工作点,调整了一些参数……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6#

好奇心终于得到了满足,剩下来的事,就是多花点时间听音乐,让耳朵和心灵得到满足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7#

PS.有两点感慨:一是沐声现在的校声技术日益精进,找到了影响声音的关键因素和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包括电路、工作点和元器件),基本上可以做到指哪打哪了;二是李总确实心细手巧,手艺精湛。作为一个会点简单摩机的发烧友,以前直插元器件**,拿把电烙铁就可以鼓捣一番;但现在世界变了,多数器材都是贴片元件为主,元件密密麻麻的,体积细小,操作空间有限;生产时是机器配置元器件、波峰焊焊接,简单可靠,但摩机升级在手工焊接环节非常困难。能够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摩机,手工更换元件,确实需要细心和巧手!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8#

断断续续、拖拖拉拉,一个帖子写了七八个月,中间几乎烂尾。到今天终于可以告一段落,后续会不定期做一些补充。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29#

预告一下:接下来准备另开一帖,谈谈沐声的前级SA001——以前只知道沐声的解码器做得好,所以沐声每出新品,总是在第一时间购买升级;由于个人的思维定势或者说认知偏差,对沐声的非解码器产品不感兴趣,所以尽管2023年7月SA001前级就已经推出,我却一直无动于衷,直到今年1月份才买。实在没想到,沐声的前级其实做得比解码器更好!于是打算写个帖子《潜龙在渊,相见恨晚——沐声SA001前级的发现》。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0#

看来我的DA006也要升级了。
TOP
231#

有两点补充:
I/V转换居然用了8个放大模组,确实是追求极致的表现。
前已述及,DA006是双ES9039pro 芯片设计,每声道使用一只DAC芯片。ES9039pro 是八通道DAC并联,输出电流较大,据说最大超过100mA,如果I/V要工作在甲类状态,普通的运放芯片难以胜任。所以,沐声在2016年就开发了自己的放大模组,其输出部分选用了中功率管,最大电流达到3A,足以胜任。从DA004开始,就使用自研的放大模组,并不断进行改进完善,算是沐声的一个特色。
我曾在沐声的DA003MKII(双ES9028pro芯片)上用这个放大模组取代以前优选的优质运放,效果的确不俗。


按说,如果是直接使用这个放大模组,一个就足以完成I/V转换,但DA006居然用了8个,原因何在?
仔细观察解码器内部照片,发现DA006的11个放大模组均没有使用中功率管,而是使用的小功率管。这是有讲究的,原因在于,使用中功率管虽然可以提高电流处理的能力,但是由于PN结的结间电容较大,会影响高频表现。以前DA004的声音,高频略有点暗、有点涩,甚至带有点颗粒感,大概与使用中功率管相关。
所以,为了更好的声音表现,DA006的放大模组放弃了中功率管,一律使用小功率管;于是,为了保证大电流处理的能力,就选择用8个模组并联的方式。可谓用心良苦!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32#

再有一点:DA006的模拟电路供电电压采用±14V的设计,可以获得更大的动态、更好的密度感。

90年代CD机摩机时,一个常见的手段,就是把模拟电路的运放供电电压从±5V提高到±12~18V,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原因在于,按照CD的标准,模拟输出在0db电平时应为2Vrms,输出电压最大值为2.8V;而当时许多入门级的CD机为节省成本,全机只有一只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稳压之后获得±5V的电源,同时供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使用。由此导致两个问题:一是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相互干扰,影响音质;二是模拟电路供电电压±5V严重偏低,影响动态与密度。所以,那个年代摩机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加一个电源变压器和整流、滤波稳压电路,为模拟电路单独供电,并且,将模拟电路的供电电压提高到±12~18V,的确能用较小的成本获得明显的改善。
这是上古*时*代的玩法了,现在想想,恍若隔世!

然而,时至今日,有些解码器的设计,模拟电路供电电压仍然为±5V,当真是太不讲究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