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怦然心动,陶然忘机——沐声DA006解码器用家札记 [复制链接]

181#

这个外观有点太简陋了吧!二万多的解码器
TOP
182#

回复 181楼malaiyun的帖子

外观确实平淡无奇。
沐声缺乏工业设计的意识,对外观造型不重视,跟发烧友的期望还有距离。

所幸这个外观不怪、不丑,看起来还像个音响器材。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83#

延伸讨论:关于电路的简与繁&用料的奢与简

发烧圈有两个观点:一是简洁至上,多个香炉多个鬼;二是盲目堆料未必好声。

沐声DA006似乎同时犯了这两个忌讳。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84#

其实,所谓“简洁至上”只是一部分发烧友的信念而已,并非客观真理,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一种认知误区。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85#

“简洁至上”应该包含两各含义:一是音响系统层面的简洁,应力求器材数量的少而精,避免过多的环节,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二是就器材层面的简洁,器材应尽量采用简洁的电路设计,避免过于复杂的设计。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86#

“简洁至上”与“大道至简”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从哲学上来看似乎颇有道理。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HIFI要追求极致的境界,简单的系统实在无法实现这个目标。比如,合并式功放与前后级分体式功放相比,合并式CD与CD转盘+解码器相比,前者由于条件限制(包括成本预算、研发能力、机内空间等等),跟后者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更何况分体式的结构,可以在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产品中进行搭配,得到多种组合,并进而选择最符合自己需要的方案。

一个事实是:简单的系统虽然也有,但往往不是极致的方案;真正高级系统,往往都是非常复杂的。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87#

就音响系统层面的“简洁”而言,现实中,绝大多数发烧友的音响系统其实都不简洁,而是很复杂。即使最简单的,也包括音源、功放、音响三大件;复杂一点的,转盘+解码器+前级+后级+分频音箱。真正很简洁的系统,例如蓝牙音箱,也有人使用,但是发烧友恐怕对此不会有什么兴趣。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88#

所以,在音响系统层面上,所谓的“简洁至上”只是说说而已,大多数人都是嘴上说不要,但身体很诚实。

见到过一些发烧友,口头上说简洁至上,但器材架堆得满满当当,不禁想起当初罗胖子给王自如的忠告:既然被包养,就不要谈什么人格独立!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89#

器材层面的简洁问题,相对要复杂一下。音响器材中确实有部分是极其简单的设计,例如无源前级,就是一个电位器或者带多抽头的输入-输出变压器调节音量;再如全频音箱,就是一个喇叭。但这类器材其实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器材,设计是相当复杂的。例如,某大牌的音源系统,就包括了转盘、升频器、独立时钟、解码器四大件。

结构简单的器材,成本较低、特色鲜明、可靠性高,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较完美地重现音乐信号。例如无源前级,在动态、音场方面明显欠缺;全频音箱频率响应范围有限,且不太平坦,播放人声和小编制有特色、有优势,但遇到大编制的交响音乐就露怯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90#

某些器材在设计中,按照简洁至上的原则,舍弃了一部分电路,以期获得更有特色的声音,但隐含的风险很大。例如,欧洲某天价器材在后级中取消了喇叭保护电路,避免继电器触点带来的音频信号损失,听感确有改善,但烧后级、烧喇叭的事情时有发生;同样,欧洲某大牌器材在前级和后级中都取消了中点零漂抑制电路(本质上是一种负反馈电路),追求更加透明的音质,效果很明显,但至于用户烧功放、烧喇叭的问题,就只有自求多福了。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91#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简洁至上”是一个伪命题。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92#

当然,系统也不是越复杂越好。见过的最复杂的音箱系统,当属隐士号角系统,一大堆的音箱,几大排功放,巨多的线材,看起来很有气势。但是,过于复杂的系统,成本高昂、操作不便、可靠性低、不确定因素太多,不具备实用性。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93#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著名的楹联,清人赵藩1902年撰写的“攻心联”,借古讽今,表面上是评价诸葛亮的生平功过得失,实质上是劝谏当时的四川总督岑春煊(赵藩的学生,同时又是赵藩的上级,两人关系微妙)杀伐过重、导致民怨沸腾。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攻心联”可作为发烧友的座右铭。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94#

不为复杂而复杂,也不为简洁而简洁。简繁适度,不过不失,应该是发烧的基本原则。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95#

DA006电路设计比较复杂,但属于必要的复杂,没有为复杂而复杂。例如,使用6只电源牛给各功能模块独立供电,是为了避免次级线圈的交互感应影响音质;DSD与PCM时钟晶振独立、PCM针对44.1khz和48khz两种采样率分别使用不同的时钟晶振,是为了通过数字分频得到精确的型号;I/V转换使用了8个放大模块,看起来有点夸张,原因在于DAC芯片输出电流较大,单独一个模组无法保证在甲类状态下完美处理这些信号。

看到沐声群里有人提出,DA006都用了6只牛了,可见对电源是非常重视的,何不干脆搞成分体式的电源?李总回答说,分体式电源会增加成本;直流电源线影响音质,带来不确定性;同时,分体再分体,系统搞得太复杂。另外,也有人提出,DA006没有外接时钟信号的设计,是一个遗憾。李总回答说,多数外接时钟是采用10Mhz的频率,不是44.1khz和48khz的2n次方整倍数,通过数字分频时钟信号不精准;而且,时钟信号属高频信号,应尽量靠近使用时钟的部件,避免传输损耗。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96#

另一个话题是盲目堆料未必好声。这话原本没错,但有些人在说这话时常常是带有一种偏见,似乎讲究用料的器材就一定是盲目堆料、就一定不是好声。这个问题值得深入讨论一下。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97#

物理学特别是中学物理学对电子元器件的介绍,其实是基于“理想器件”,比如,电阻就是一个纯电阻、电容就是一个纯电容,且电阻值、电容值数值精确并恒定不变,是一个常数。但事实上,电阻除了有电阻值之外,还有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电容除了有电容值之外,也有等效电阻ESR和分布电感,只是数值很小,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忽略不计,但在要求高的场合,这些因素就不能忽略;并且,这些电阻和电容的参数有误差,数值也不是常数,而是与工作频率、工作点、工作温度等因素相关,影响因素众多,情况非常复杂;且部分因素已知,但部分因素依然未知。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98#

物理学上的规律,是基于“理想器件”假设,但现实中的所有器件,都是“非理想器件”。
借用列夫.托尔斯泰的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的不幸,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理想器件”都是相同的,“非理想器件”各有各的不同。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199#

同一电路中,使用不同的元器件(其它条件不变),会带来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影响,这是音响器材不同于工业电器和家用电器设计制造的一个因素。

例如,工业和家电领域使用的电容,只要耐压和容量符合要求,用什么品牌的电容基本没有差异——或者说没人在意这点差异;但是在HIFI领域,无论是滤波电容、退耦电容还是耦合电容,同样容量值、同样耐压的不同品牌的电容,对声音的影响是相当明显的。如果用仪器来测试,这些不同品牌的电容导致的电路工作状态未必有差异,但耳朵却能发现声音的不同。所以,电容的选择,既是厂家校声的手段,也是发烧友摩机的方法。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200#

选择优质的电子元器件,成为HIFI产品的基本要求。

不过,盲目堆料未必好声,想单纯通过堆料、进补的方式获得好声,只能是一厢情愿。
个人理解,从系统论的角度看,音响器材的声音由四个层次的因素(子系统)决定,从宏观到微观分别是:
1、技术方案
2、电路结构
3、电路工作点(参数)
4、电路元器件

按照这个分析框架,元器件属于第4层级了。在1~3做到位的前提下,通过元器件的选配能起到锦上添花甚至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如果1~3存在问题,那只能是麻袋绣花、沙上建塔。
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心安处是吾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