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哲学、美学】永远的布列松:用审美赋予世界意义 [复制链接]

查看: 66644|回复: 248
1#

2021-11-03 13:40:32北京日报客户端

据李泽厚的学生赵士林消息,哲学家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时间今晨七时逝世,享年91周岁。

李泽厚生于1930年,湖南宁乡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学热”中,李泽厚被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

李泽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其代表作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美学论集》《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等。

听闻李泽厚去世的消息,网友们纷纷发文表示哀悼,“学生**读过他不少书,他的《美的历程》曾让我手不释卷,培养了我对华夏文化和美学的基本认知。”有网友写道。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李泽厚著名美学作品《美的历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纪念|童世骏谈李泽厚:我们这代学者成长过程中,他非常重要

澎湃新闻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童世骏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是在上大学期间,也就是二十出头的时候读到李泽厚作品,“那时的《批判哲学的批判》,读来真有石破天惊的感觉。论及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现代哲学研究状况的了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介绍,他代表了最高的水平。也是他的著述,启发我们去思考一些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的大问题。对我们这一代学人来说,他是楷模,不仅带来了学术思想的影响,还有学术志向和精神的影响。”

因为工作的缘故,后来童世骏和李泽厚有了更直接的接触。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了两年一评的文史哲类学术成果奖项“思勉原创奖”。第一届评选时,童世骏特去李泽厚家里拜访,希望说服李泽厚同意参选。“评选本身非常严格。我没想到第一届评选的时候,他少了一票。”童世骏说,“后来我再次拜访他,老人家就笑,不以为意,让我松了一大口气。到了第二届,他凭借《哲学纲要》获得了这个奖。在我看来,真是实至名归的。”

而在李泽厚家里,除了谈工作,两人也谈学术,后来有一部分对谈内容被整理成文。童世骏说,“我代表《哲学分析》杂志去问他可否发表,他也同意了,让我非常感激。作为他的读者,我在自己的文章里也经常谈起他的一些观点,比如道德和伦理的关系、一和多的关系、体和用的关系,还有围绕现代性的一些讨论,我想他的观点是很值得学界关注的。”

“在我看来,他天分很高,一直自主地在做学问,还努力把对有世界意义的抽象学术问题的思考和对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结合起来。”童世骏表示,“在我们这代学者的成长过程中,李泽厚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哲学家。”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去世 美学思想影响世界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据学者、李泽厚学生赵士林于社交平台发布消息,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91岁。

李泽厚代表作品有《美的历程》《美学四讲》《中国美学史》等。李泽厚以哲学家的宏观视为我国美学学科建构发挥了独特作用,他通过康德研究建立的“主体性实践哲学”,以及美学思想,对我国哲学体系建构、美学学术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对康德美学进行了补充,从而在世界哲学史上拥有崇高地位。

在不少高校中文系,以《美的历程》《美学四讲》为代表的李泽厚著作,是中文系课堂甚至学校通识课的必读作品。

“青年导师”李泽厚 兼具学术思考和通识

在当代中国学界,李泽厚可以说是令人惊叹的存在。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泽厚的哲学、美学方面的著作和评论就已经为一代知识分子所着迷。和大部分潜心研究的学者不同的是,李泽厚的著作深入浅出,在保持考据、义理等学术要求的基础上,对辞章的斟酌也尤为得心应手。所以不仅吸引了思想家、学者阅读和关注,也有助于普通大众进行美学探索,例如《美学历程》一书,多是读者在大学本科甚至高中阶段接触到的。

所以在文化和学术界,李泽厚也被称为“青年导师”,他的许多作品为当代青年打开了通往美学、哲学的形而上的大门,甚至奠定了人生观念。

1930年,李泽厚出生在湖南宁乡。1950年到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毕业后,李泽厚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1956年,一场席卷学术文化界的美学大讨论在我国如火如荼开展起来,绵延10年之久,从学术史的角度来说,这场讨论对对我国学术的历史贡献和价值是史无前例的。正是在这场美学大讨论中,李泽厚崭露头角,提出了批判性的独特学术主张,一时无两。随后出版的《美学论集》和《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使他在中国学界重新获得显赫的声誉。

作为李泽厚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美的历程》,以一种体悟与思辨相结合的方式,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下,展现了从史前文化到明清文艺思潮近八千年中国灿烂多彩的艺术境界与文化。《美的历程》在1988年就译成了英文,并在数十年中多次再版重印,有英文、德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在世界美学范围内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而他的《美学四讲》《华夏美学》等美学著作,也在其后相继被翻译成外国语言。而李泽厚另一本代表性著作《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因学术性太强、迟迟没有翻译到外国。2018年,其英文版终于在美国问世。李泽厚为英文版写了前言,称自己为“儒家马克思主义者”,其中也体现了他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补充康德美学学说的观点。

首位入选世界级权威文论选的中国学人

2015年10月,世界儒家文化研究联合会和美国东西方研究中心在夏威夷大学举办了《李泽厚与儒家哲学》的国际研讨会,这是西方学界首次为尚在世的中国哲学家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学界引起了轰动。李泽厚哲学思想在西方的影响可见一斑。

而更为人所称道的是,目前最权威的世界性古今文艺理论选集《诺顿理论与批评选》第二版,收录了李泽厚《美学四讲》“艺术”篇中的第二章“形式层与原始积淀”。

母庸质疑的是,在当代文艺理论学术界,西方的文论思想、哲学代表人物无疑都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以《诺顿理论与批评选》为代表的世界级权威选集,几乎只收录柏拉图以来的西方文论家就可以看出。2008年,李泽厚的作品成功被该权威选集收录,成为这套一直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文论选的第一位中国学人。

此事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讨论,不少人认为,李泽厚的入选是中国文论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而更重要的是,李泽厚探讨的问题,是“美的概念”、“美的本质”等等艺术概念,这个问题也同样被西方众多思想家所关注,甚至是他们的核心理论问题。因此李泽厚“打败”一众西方学者,更显得其学术思想的难能可贵。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中国美学方面的专门家,我记得还有一位:朱光潜
TOP
6#

中国美学方面的专门家,我记得还有一位:朱光潜
Robertwl 发表于 2021/11/3 16:13:24
对,还有宗白华等人。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40年来一本书再版重印几十万册,李泽厚让我们读懂《美的历程》

青瞳视角

发布时间: 11-03  15:47

北京青年报北青网官方帐号

当代思想家李泽厚先生于当地时间11月3日在美国科罗拉多逝世,享年91岁。

李泽厚,湖南长沙宁乡县道林人,生于1930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和哲学、美学、伦理学研究。著作有《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美学四讲》等。

现象级读物《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一书曾是1980年代的现象级读物。1981年,李泽厚十余万字的薄册《美的历程》一经出版,就掀起畅销热潮,在当时,几乎每个大学生“人手一册”,李泽厚也被当时的青年人尊为“精神导师”。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拧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1981年初版,多次再版重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

2009年,《美的历程》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再版,该书作为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被读者捧读。在《美的历程》中,李泽厚提出:“不管是艺术、文学还是美学,都离不开人的命运,也离不开历史。”

李泽厚认为, 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故而考察一个**的文艺,必先考察那个**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在哲学家冯友兰看来,《美的历程》“是一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一本书让更多年轻读者读懂美

“**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李泽厚在《给孩子的美的历程》中如是写道。

为了给更多年轻读者过目不忘的美的教育,2016年《给孩子的美的历程》由活字文化推出,该书由《美的历程》删编而成,保留了适合孩子、也有必要让孩子阅读的内容,并配以109幅古代艺术品图片。以优美的语言、独特的观点讲述了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中“美”的发展历程,将“美”具体地呈现在孩子眼前,给予孩子美的教育和欣赏美的能力。

“《美的历程》是一本讲欣赏中国传统文艺的书,1981年出版的。”在序言中,李泽厚为孩子们写道,“本来,文学艺术就相当庞大、复杂、多样,中国传统又那么长久,要串起来,读下去、搞明白,就更麻烦、更费劲,也就更难得有兴趣了。”

尽管如此,李泽厚引用了《美学四讲》中的表述,讲述提升艺术美学的必要性,“艺术本来是在一定时空中的。它有**性、历史性,但恰恰又是艺术把时空凝冻起来,成为一个永久的现在。画幅上、电影中、诗词小说里,就是这种凝冻的时空,它毫不真实,却永不消逝。人经常感叹人生无常,去日苦多,时间一去不复返,艺术通过这种凝冻把它变而为体验众多人生的心理途径,直接培育、塑造人的自觉意识,丰富人的心灵,确证人类的生存和个人的存在。”李泽厚写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感谢分享,正好借这个机会看看他的书。
TOP
9#

逝者安息:
TOP
10#

感谢分享,正好借这个机会看看他的书。
yuin01 发表于 2021/11/3 19:00:30
他有很多书,一般书店都有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