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是什么?美学(英语:Aesthetic)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
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美学概念,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也就是美学。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美学需要扎实的哲学基础,它是既思辨又感性的学科。
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
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说:美是理念;
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
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
中国古代的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美是精神领域抽象物的再现,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美学与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紧密联系。
文学中的“美学”主要指对文学艺术进行的哲学思考,其思辨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
黑格尔的《美学》是黑格尔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35年。
黑格尔在书中全面联系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建立了完整的唯心主义美学理论体系。
提出美学研究的范围是美的艺术或艺术的美,美学实质上是“艺术哲学”。
主张美是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必然的辩证统一。
强调艺术是绝对观念在感觉经验上的体现,艺术的发展是精神克服物质局限性而达到“主观性”的过程。
黑格尔的《美学》集西方美学理论之大成,把德国古典美学推向其发展的顶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