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485868788899091» / 13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粗茶,老胆,旧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1970007|回复: 1310
871#

单骑闯天下,篱下煮茶香,丝竹绕耳际。很羡慕楼主的生活状
清澈如水的声音 发表于 2022/9/7 16:59:11

兄台好词句,多谢欣赏。斗胆改增一下兄的词,请多加指正:

单骑闯天下,
篱下煮茶香。
丝竹绕耳畔,
清泉透心凉。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72#

乡下大板车老树红茶,今年秋茶做出来了。
刚拿到手,昨晚两位乐友兼茶友来访,马上开汤品尝。一晚未喝够,今日顺手带回谋食处大杯闷:





秋茶的条索。明显比春茶揉捻得更紧,颜色也更深、偏黑。而金毫芽头,也比春茶少一些。
严格来说,金毫芽头由于工艺原料原因导致颜色变深了,看着就会觉得比春茶少很多。



上镜的这几支条索,就全部都是芽头或一芽一叶,但颜色是偏深的,不会像春茶那样金黄。
而春茶由于季节原因,成品颜色会浅些;同时因为叶料细嫩,揉捻得就不能太紧。因此成品条索一方面比秋茶松些、颜色也显得浅色,芽头嫩叶看着会显得金毫很多。

发一张同一批茶树的春茶条索,大家对比一下:



原料和季节决定了工艺;工艺决定的茶的结构,直接决定了口感。
春茶清香、甜润、柔顺、口感讨好,典型的春茶特色。秋茶味酽、浓郁、茶味茶力足,有劲道。

通常而言,入门茶友及女性茶友会更喜欢春茶;那帮老茶虫,则更喜欢秋茶。
我么,两季都喜欢,本身就是费了老大力气才说服乡下阿伯分了季节做了出来的。之前几年他都不分季节,全部做成一个味,哈哈!


送上新鲜热辣秋红茶。请茶:



思源壶。
降坡泥,180毫升。
清香、甜润,与歌剧咏叹调搭配似乎正好互补、浓淡相宜。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73#

之前拍的图片是不同时期不同场地拍的,可能不够直观。
补两张将春秋茶摆在一起对比的清晰图片,茶叶也都是今年出产的(春茶3、4月份;秋茶8月份):









这样对比,应该一眼看出区别了。
春茶的条索还是比较好看的。外形饱满完整,显金毫、芽头也多。秋茶由于季节及工艺略有差别,卖相就差点。鉴于此,市场普遍热衷于炒作春茶,因卖相好、口感上对于入门消费者(尤其那些对茶本身内在不作要求嘀壕友们)而言比较讨好。哈哈。

请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74#

之前拍的图片是不同时期不同场地拍的,可能不够直观。
补两张将春秋茶摆在一起对比的清晰图片,茶叶也都是今年出产的(春茶3、4月份;秋茶8月份):







[attachimg]761983[/attach
fallingforyou 发表于 2022/9/15 15:01:15
认同楼主的睇法。
插一句,虽然我是个伪茶客,不过对于红茶来说,就觉得壮叶比嫩芽的口感要好,一则没有太容易酸,二则刚阳一些的味觉更合我意。“大红袍”比较上乘(就此,我实在难以区分岩茶与红茶)。近期多饮“滇晒红茶”,工艺分别据讲是别的红茶用“烘焙”,它是用“日晒”,可后期转化,香味长久云云,虽未及其他的高香,但换回可以陈放之效。
相对浓浓的味道,我倒是更喜好淡淡的,而又不会忽略的感受
TOP
875#

认同楼主的睇法。
插一句,虽然我是个伪茶客,不过对于红茶来说,就觉得壮叶比嫩芽的口感要好,一则没有太容易酸,二则刚阳一些的味觉更合我意。“大红袍”比较上乘(就此,我实在难以区分岩茶与红茶)。近期多饮“滇晒红茶”,工艺分别据讲是别的红茶用“烘焙”,它是用“日晒”,可后期转化,香味长久云云,虽未及其他的高香,但换回可以陈放之效。


johnchan67 发表于 2022/9/15 16:39:50

陈兄不必过谦。好久不见,近来忙啥?

你提到的发酸,倒不是原料季节问题,而是工艺或仓储的问题。准确来说,红茶工艺中的萎调(走水程度或时间不当)、揉捻(过久、过重)、发酵(过轻有青酸味、过重有酵酸味)、干燥(温度过低)等环节如果做得不好,都可能导致发酸。

此外,就是仓储(受潮引致二次发酵甚至发霉)、冲泡(台地料树龄不老时,水温高则易发酸);还有水质不好,等等,也会发酸。
说到冲泡的水温,我之前特别提到,我们乡下这两三款红绿茶有一点相同之处:都是老树料,条索粗老壮实,因此不惧高温。我还特别交待拿茶的茶友100度滚水直接冲,不但不会发酸苦涩,且只会更出茶味,哈哈!

至于你提到的“晒青红茶”,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因为正宗的红茶工艺,并不是用晒,而是用烘的。这也是能出来红茶味道特征的固定环节。不过创新也是可贵的,希望它能做出好的茶品。具体表现,也要以你的实际口感和喜好为准。

再有就是如果想长期存放、转化得到更好的陈茶,建议还是优先选择过关的普洱生茶。

先扯到这。请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76#

继续在搬砖,忙闲只是样子上的事。
红茶的那些事,听楼主一说,在上一课。
时在秋冬,红茶合宜,上荔枝红一尝,顺带听曲。
相对浓浓的味道,我倒是更喜好淡淡的,而又不会忽略的感受
TOP
877#

继续在搬砖,忙闲只是样子上的事。
红茶的那些事,听楼主一说,在上一课。
时在秋冬,红茶合宜,上荔枝红一尝,顺带听曲。
johnchan67 发表于 2022/9/16 17:40:01

咋一看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若真能将搬砖的忙闲只限于样子上,是境界了。

又:
中医角度,春秋发散、主进补;秋冬蓄阳、反则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具体到饮食、品茶,其实夏天反而适合不太寒凉的发酵茶,比如熟茶、红茶、黑茶及老生茶等。而秋冬,则对寒凉有一定耐受度,可相对的比春夏多饮一些寒凉的茶类,比如绿茶、乌龙、生普新茶等。

但一般人没有中医知识的,会因夏天天气热、温度高,而错误的认为人体的阳气也高、可放心饮寒凉性饮品;而冬天气温低、则适合饮温热性的饮品,哈哈!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78#


咋一看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若真能将搬砖的忙闲只限于样子上,是境界了。

又:
中医角度,春秋发散、主进补;秋冬蓄阳、反则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具体到饮食、品茶,其实夏天反而适合不太寒凉的发酵茶,比如熟茶、红茶、黑茶及老生茶等。而秋冬,则对寒凉有一定耐受度,可相对的比春夏多饮一些寒凉的茶类,比如绿茶、乌龙、生普新茶等。

但一般人没有中医知识的,会因夏天天气热、温度高,而错误的认为人体
fallingforyou 发表于 2022/9/19 10:45:02
我认为合适自己的才是好的,喝茶很随意的,平常想起弄些啥就泡泡喝,喜以普洱熟茶、红茶为多,其他的偶尔搞搞而已,无什么定律路子。
相对浓浓的味道,我倒是更喜好淡淡的,而又不会忽略的感受
TOP
879#

这段时间伴着这些廉价粗茶,对比一些胆管表现。
上海6F2这段时间听得比较多,先是对比了它与菲利蒲ECH84的区别。都是复合管,都是使用当中的三极管部分(后续对比亦是):







这个对比显得有点不对等:6F2三极管放大倍数为40,而ECH84有50,后者高出25%,差距比较明显了。

不过实际使用上还行。前面也讲过,上海6F2表现大开大合,总体还是有些大将风范的。这段时间煲开后,声音显得大气、精神。除了细腻度与一些一流管子有差距,其他各项均表现不错;因此具体到本次与菲利蒲ECH84的对比中,也只是声音的精细度稍逊一些,其他方面,可圈可点,并不失礼。

结果出来后,顺便也将菲利蒲ECH84与德律风根同款进行对比:





如果说刚才与上海6F2的对比中,菲利蒲无论在放大倍数还是整个价格上都占有一些先天优势的话,那现在与德根比,就没占到什么便宜了。
这对德根的细节、线条和音场,都比菲利蒲更好。乐器的泛音也明显丰富了,音乐作品的表现,显得更为精练、严谨,乐感也显得干净利落。不过综合市场价格考虑,算是符合分钱分货的道理吧--毕竟德根比菲利蒲要贵出一截。

然后么,再顺便将德根84对比了同门另款放大系数一样,但结构、型号不同的胆管,EF80:







EF80是五极管,我是接成三极管使用,此时放大倍数50,正好与ECH84一样;但这个“一样”,只是表面上的,实际声音表现却有明显区别。

具体区别,就是之前我经常讲到过的五极管接成三极管以后的声音跟正宗三极管的区别啦。五极管三接,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声音比同厂同样放大系数的正宗三极管阴柔、纤弱些; 整个场面、饱满度会不及后者。不过有些朋友就喜欢这种音乐,觉得柔和、耐听些。

个人觉得,正宗三极管还是会更为精神、大气些的,真实度也更好些。但具体到各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了。
口味不同,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请茶。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880#

我认为合适自己的才是好的,喝茶很随意的,平常想起弄些啥就泡泡喝,喜以普洱熟茶、红茶为多,其他的偶尔搞搞而已,无什么定律路子。


johnchan67 发表于 2022/9/20 11:06:41

嗯。茶有百味,适口为珍。
上述中医于茶性的那部分内容仅作科普,供有兴趣的朋友拍砖、参考。本文亦会持续对相关讨论由点及面进行拓展、交流,大家共同进步。
霓虹下
夜太黑
怀里你孤单说着
要为玫瑰
附上夜的颜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