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图雷克及其他(世界著名音乐学院) [复制链接]

121#

克劳迪奥•阿巴多与琉森音乐节




作者:谢胤杰

谈起瑞士琉森音乐节,这应该是笔者第一个知道的古典音乐节。那时候笔者还是在读高中。苦于当时没有零花钱买唱片——本就不多的零花钱都在饭堂加餐和夜宵中被消磨干净,偶尔还要给女神买点什么东西。当然就算买了唱片也未必有时间听,毕竟长时间住校,课室的电脑光驱也不能正常工作,翻录唱片自然是不能实现的了。不过幸而有视频网站,通过合法的下载和转码,就能把视频下载到手机中观看,我就是这样,把阿巴多在琉森音乐节指挥琉森节日管弦乐团的马勒交响曲完完整整看了几遍。

琉森音乐节,这个建在瑞士小城的音乐节大祗可以算是托斯卡尼尼留给后人最丰厚的遗产之一。尽管在阿巴多创立琉森节日管弦乐团之前,琉森音乐节的录音少之又少,与萨尔茨堡和拜罗伊特音乐节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但是就踏足过的指挥而言,你不能说这是一个“不起眼”的音乐节:除了创始人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卡拉扬、库贝利克这些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指挥家都在琉森音乐节的指挥台上站立过。

直到2003年,阿巴多病愈之后,他复出并成为琉森音乐节的总监,这意味着他会在每年夏天于琉森文化会议中心中指挥大量的音乐会。唱片公司亦推出了部分场次的现场录音或录像,老实说,若非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我们很难对阿巴多晚年的指挥风格有一定深度的认识。

我想,还是要从马勒开始吧。

阿巴多指挥马勒《c小调第二交响曲》是2003年的事了,我在7年之后才首次看到那个视频,至今都还记得当初所受的那种震撼。

除了克伦佩勒,大祗也就只有病愈后的阿巴多最能理解复活的含义的了。一个从死亡边缘线上被拉回来的人,几乎一下病床就直奔指挥台。你说他是敬业,似乎又不能这么说,但唯一能确定的是,如果一个人不热爱音乐,他不会对指挥台保持如此高的热忱(卡洛斯•克莱伯除外)。尽管琉森舞台上的阿巴多看上去消瘦了不少,但是依旧精神抖擞。一上台,双手拿着指挥棒一挥,弦乐队随即开始演奏紧张的颤音,“复活”之旅开始。 第一乐章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乃是阿巴多对马勒的解读。这一乐章作为英雄葬礼自然不同凡响,把那些庄严圣咏般的乐句演绎的淋漓尽致是每一个指挥的必修课,但是那些潜藏其中若隐若现的歌唱句却相当容易被人敷衍对待,自瓦尔特之后我就很少听到能令我浑身一震的歌唱句,阿巴多算是其中之一。

第二乐章是最令人心神放松的乐章,弦乐奏出诙谐朴素的连德勒舞曲主题。温暖可人的旋律在弦乐队中潺潺流出。笔者每次听到末端拨弦奏的部分不由得会心一笑。

可是这种明郎很快就过去,随着定音鼓短促的响声,降A大调又回到了c小调。这次充满讽刺性的旋律接管了主题。马里斯•杨松斯认为这个乐章是马勒对人类心智的嘲笑,他说:“马勒的愤世嫉俗其实相当适合对现代社会的评价。21世纪的人类科技水平已经登峰造极,按理说人类的德行也该有相应的提升,但现实情况却相反。人类的心性依然蒙昧。人类已经能飞上月球,但是心智水平却还是原始。因为我们不肯从我们的错误中吸取心得,我们压根儿不在乎我们的心灵是否得到升华。”

我初初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实在不明所以。后来经历过某些事之后,我感到极为不可思议,这应该是经历过死亡的人之后才看得到的东西。现在的人类总是依靠着欲望在生活:对金钱、对地位……却从来少有人停步思考,我们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从这个条件来说,我想阿巴多是知道的。就算你对马勒不感兴趣,要是你看过他的纪录片《倾听寂静》,你也会知道。

第四第五乐章便是复活之路了。尽管这两个乐章其意相通,但是织体和处理手法都差天共地。第四乐章就是一首歌曲,叫做《原初之光》(Urlicht)。“温暖”是阿巴多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这种温暖的色彩从极具张力的旋律线中被释放出来,听的时候我几乎是屏着呼吸,生怕漏过任何一个音符。

在第五乐章开头那段相当长的死亡进行曲之后,圆号吹响了召唤号角,合唱队以最轻柔的声音加入进来。当“Mit Flügeln, die ich mir errungen”响起的时候,积聚了多时的力量被阿巴多小心翼翼地放出来,然后在“Auferstehn”之后整个交响乐团爆发出最强的力量,复活而产生的光芒万丈照亮整个世界,功成。

阿巴多逝世以后,我不止一次地重听这个录音。有一天突然惊觉:阿巴多本人是不会复活的了,但是当我们认真去听这些录音的时候,他会从某个地方突然走出来说:“谢胤杰,这里很美啊!”

说到美,不能不提马勒第四。我对于马勒第四的最初印象来源于弗莱茨•莱纳,这位印象中粗犷直白的美国老头把这部交响曲演得铿锵,尤其是第一乐章的那个主题,高三时放在手机里听,上学时一边走一边等着铜管组吹响那个乐句,似乎将要往阿尔卑斯山麓而去。

阿巴多在琉森音乐节指挥马勒《第四交响曲》,是2009年的事了。75岁高龄的他依旧神采奕奕,一点也看不出老态。哦,开场的时候镜头给了一下观众席,柏林爱乐乐团的总监西蒙•拉特尔也在观众之列,他那头雪白的爆炸头甚是好认。然后镜头切回来,阿巴多从侧门走出来,致谢,一举手,那清脆的银铃随即响起。

《第四交响曲》与前三部宏编大书的作品都不同,它显得更为小巧玲珑——从配器和四乐章编排中就能看得出来。大卫•津曼说:“马勒试图回归一个纯洁天真的世界,音乐就是音乐,音乐直截了当,好像孩子们一样,所谓童言无忌。”如何回归到纯洁天真呢,马勒已经在《第三交响曲》中告诉我们了,那就是亲近自然。阿巴多就是这样做的,《倾听寂静》中你能看到走下指挥台的阿巴多专注于料理花园中的植物,而在2009年现场中你知道阿巴多对于这件事是怎么看的,他指挥的《第四交响曲》并不在意于突出和对比,而是有着莫扎特式的欢欣和歌唱。




布鲁克纳,终结的终结

对于布鲁克纳,一般不能轻易听。并不是说不好,而是太好,以至于怕听得太多,然后麻木以至于到最后难以感动。

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曲》还没有写完,就撒手人寰,驾鹤西去,只留下3个乐章任人浮想联翩。不少伟大的指挥家都留下了极为震撼的《第九交响曲》:切利比达克、马塔季奇、君特•旺德和阿巴多等等。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克劳迪奥•阿巴多留给世人最后的印象,竟然是他在琉森音乐节的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 DG唱片公司和Accentus Music联合发行的阿巴多最后的现场录音中,显示这是一张拼接录音——录音日期上标示有“21——26 August, 2013”。但这并不损害对阿巴多的纪念,虽然这看上去有些不完美,但这毕竟是阿巴多遗留下来的东西,还是不要太执着为好。

看过一篇文章,是探讨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大意是说,尽管布鲁克纳并没有办法将第四乐章写出来,但是这三个乐章在某种程度上是合理的——在经历两个乐章的死亡气氛之后,安魂弥撒般的柔版就如同与这个世界告别的轻唱。

据说阿巴多在演出当天身体非常不好,但他对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的处理依然是顶尖的。开头八只圆号轻柔的弱奏就已经把我牢牢定住,第一乐章那辉煌的第二主题不禁令我想起宇宿允人,这位日本指挥泰斗在切除了肾脏之后,癌细胞又转移到淋巴,时日无多的他指挥贝多芬《第六交响曲》中却丝毫没有虚弱状,阿巴多亦是如此。 第二乐章是描述死亡之恐怖。

柔版是最令人沉默无语的部分。乐章开始小九度大跳的激动旋律奠定了整体的气氛。阿巴多在这里的处理如同是圣光照耀一般,强有力且不失温暖的大号发着耀眼的光。在一段弱奏之后,帕西法尔逐渐从光中出现……随后是一段弥撒。渐渐的,最后的安宁终于来临了。在这个不同寻常的尾声中,大号奏出《第八交响曲》柔板乐章的主要主题,圆号接奏《第七交响曲》开头的琶音,一切归于无声。

一如Georg Tintner说:“在这样感人告别之后,我不想再听到任何声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2#

马勒第一交响曲(阿巴多指挥琉森节日管弦乐团)

https://v.qq.com/x/page/e0756pnaqk0.html

阿巴多指挥演出马勒《第五交响曲》

https://v.qq.com/x/page/s0166hc5ctn.html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3#

中国音乐家与琉森音乐节: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4#

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

2003年,阿巴多和琉森音乐节执行艺术总监迈克尔•哈弗里共同创立了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

当年托斯卡尼尼于1938年组建了一支精英演奏团,正式宣告乐团的诞生。阿巴多一直执掌该乐团直至2014年去世。他的继任者由里卡尔多•夏伊担任,并在2016年夏季正式出任乐团新音乐总监,他曾两次上演马勒的第八交响曲,从而完成了阿巴多未能完成曲目,延续了阿巴多的事业。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由国际知名演奏家、室内乐演奏家、音乐教师以及马勒室内乐团和斯卡拉歌剧院爱乐管弦乐团成员组成。夏伊与他们一起准备三套不同的曲目单,演出之前较少在琉森音乐节上演的音乐家的作品。大部分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的演出都曾在电视上转播录制,并发行蓝光影碟;这些作品曾荣获法国古典音乐大赏的金音叉奖、BBC音乐杂志奖和国际古典音乐奖。

2017年,他们进行了亚洲巡演,为东京、川崎、京都、首尔和北京的听众带来了高贵、典雅的琉森之声。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5#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6#

里卡尔多·夏伊

里卡尔多·夏伊自2016年夏起就任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的新音乐总监。

夏伊1953年生于米兰,曾在佩鲁贾、罗马与米兰的音乐学院和锡耶纳音乐学院学习指挥,他的指挥家生涯始于其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为克劳迪奥•阿巴多担任助理指挥之时。1980年,夏伊被任命为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1988年他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出任同一职位,并履职超过16年。2005年至2016年间,里卡尔多•夏伊担任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并在2015年接手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音乐总监一职。里卡尔多•夏伊经常受邀指挥欧洲各大顶级乐团,如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在美国,他曾与纽约爱乐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除了在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他还以歌剧指挥家的身份现身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伦敦皇家歌剧院、苏黎世歌剧院、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以及芝加哥抒情歌剧团与旧金山歌剧团。里卡尔多•夏伊凭借其超过150张唱片的录音作品目录,包揽了诸多奖项,包括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荣获留声机的年度唱片奖。2018年初,他发行了与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合作的斯特拉文斯基早期作品专辑。

里卡尔多•夏伊还曾荣获意大利大长官、大十字骑士称号以及荷兰雄狮骑士勋章。1996年,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授予其荣誉成员身份。2011年,他还被授予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称号。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7#

里卡尔多·夏伊指挥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8#

里卡尔多·夏伊指挥贝多芬交响曲全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9#

夏伊与尼尔森·弗赖里合作的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0#

夏伊与尼尔森·弗赖里合作的勃拉姆斯钢琴协奏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1#

里卡尔多·夏伊指挥马勒的交响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2#

琉森音乐节在中国:

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9/1017/c1013-31405202.html

琉森音乐节在上海:

http://life.china.com.cn/2019-11/05/content_40947435.html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3#

拜罗伊特音乐节




(以下内容编写自网络)

德国瓦格纳音乐节是欧洲每年一度的传统古典音乐盛会,是欧洲著名的三大古典音乐节之一。第一届瓦格纳音乐节在1876年8月13日举行,瓦格纳在拜罗伊特上演了他的著名四联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自此后的100多年来的每年的8~9月间,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瓦格纳音乐节便定期在德国小城拜罗伊特举办!因此得名。

瓦格纳是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哲学家。在德国音乐界,自贝多芬后,没有一个作曲家像瓦格纳那样具有宏伟的气魄和巨大的改革精神,他顽强地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目标与计划,改革歌剧、倡导乐剧,从而奠定了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他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剧,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 、《罗恩格林》、《汤豪瑟》、《黎恩济》、《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等,另外还有管弦乐曲《浮士德序曲》等。瓦格纳的乐剧理论对西方音乐史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提出首创的“乐剧”理论,将自己的歌剧从题材到具体风格手法与传统的法、意歌剧区分开来,瓦格纳要求他的乐剧像古希腊戏剧那样是诸多艺术综合的艺术品。

1858年,路德维希二世13岁的时候,他的女家庭教师给他讲述了瓦格纳即将完成的歌剧罗恩格林,歌剧内容主要围绕中世纪天鹅骑士罗恩格林的故事,从此路德维希与瓦格纳结下了无法割舍的情谊,成了瓦格纳最大的歌迷。路德维希即位不久,就将瓦格纳邀请入自己的王宫,国王成了艺术家的赞助者。1876年,路德维希为瓦格纳建造了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作为专门演奏瓦格纳歌剧的拜罗伊特音乐节的演出场地。

1876年,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在新落成的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上演,首届拜罗伊特音乐节就此开幕。该音乐节由瓦格纳本人创立,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也由他设计。音乐节至今保留着只上演瓦格纳歌剧作品的传统。瓦格纳的歌剧一般演出中会有两次幕间休息,每次一小时左右,所以音乐节大部分演出都是从下午4点就开演,直到晚上10点方能散场。漫长的演出对观众的欣赏水平和体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即便如此,拜罗伊特音乐节仍受到全世界歌剧迷的追捧。

如今,每年7、8月间举行的专演瓦格纳歌剧的拜罗伊特文化节形成了德国夏季文化演出的一个高潮。届时,德国的政要、经济界大亨、文化界名人以及全世界瓦格纳的爱好者都将聚集在拜罗伊特。文化节为期5至6周,演出30场,最多可售票58000张,但每年欲购票者达50万之众,需提前6个月申请购票。拜罗伊特音乐节是每年一度的全世界的瓦格纳音乐爱好者、古典音乐迷的节日盛会。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4#

拜罗伊特节日剧院

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位于城北的绿丘上,建于1871—1876年。该剧院有1800个座位,音响效果极佳。这个剧院的独特之处在于:专门建一个剧院,处处考虑到瓦格纳歌剧(特别是《尼伯龙根的指环》)演出的需要。一个剧院只演一个音乐家的作品,这在世界上所有的剧院中是极为罕见的。拜罗伊特另有一个剧院供通常演出的需要。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5#

下一个话题就是关于世界最有名的一些音乐学院,简单介绍和评点一下这些艺术殿堂。
以下内容转载、编写自网络,有改动。

茱莉亚音乐学院

位于纽约的茱莉亚音乐学院,其实不只是音乐学院,还设有戏剧、舞蹈、人文学科等专业。

这所学校就位于世界艺术的圣殿之一 ——林肯中心。林肯中心有传说中的大都会歌剧院,还是全球知名的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的常驻地。而林肯中心下的常驻团体中,有50%的艺术家都毕业于茱莉亚音乐学院,一毕业就能在知名乐团里工作。茱莉亚学院始建于1905年,被誉为“音乐届哈佛”。作为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专业音乐院校之一,它为8至18岁有艺术才能的青少年提供系统专业的音乐教育与指导。因该校以高标准筛选“神童”级学生,申请茱莉亚学院需经过极为激烈的竞争。另外,这所顶尖音乐学府已经正式落地中国了。目前茱莉亚音乐学院官网已经出现了天津茱莉亚音乐学院的页面。

茱莉亚学院得到了亿万富翁收藏家和金融家布鲁斯·柯夫纳捐赠的多幅珍贵的音乐手稿,包括乐谱、草稿、作曲家校正稿和莫扎特、巴赫、贝多芬、布朗姆斯、舒曼、肖邦、舒伯特、里斯特、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科普兰等古典音乐大师重要作品的首发版。其中多部手稿一直被禁止复制,其中包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印刷版附加贝多芬的手改部分,该版本曾用于1824年维也纳的首次公开表演。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最后一幕的吹奏乐器部分的手稿;贝多芬的《钢琴四手联弹大赋格》的整理稿;舒曼《第二交响曲》的草稿及布朗姆斯《第二交响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手稿等。

大提琴家马友友就曾在这里学习过7年,后来去哈佛大学攻读人文学。图雷克也是毕业于这所音乐学院。今天,很多优秀的音乐家都在这里学习过。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6#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7#

柯蒂斯音乐学院

位于美国费城的柯蒂斯音乐学院(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学院之一。1924年,Mary Louise Curtis Bok创办柯蒂斯音乐学院,从创办之日起就在作曲、指挥、声乐、管弦乐、键盘乐等领域提供最优秀的教学,学院也因此获得“独奏家摇篮”的美誉。“一个极具天赋的青年音乐家从一开始学习音乐就应该师从好老师”是柯蒂斯音乐学院的办学格言,所以,学院没有预科老师或者助教。柯蒂斯音乐学院约有90名著名教师,他们大部分是表演艺术家。柯蒂斯音乐学院是由宾夕法尼亚州联邦特许,宾州高等院校学位教育委员会注册的音乐学院,是美国国家音乐院校联合会的主要成员。

位于美国费城的柯蒂斯音乐学院,学生数量少到吓人,常年保持在175人左右的人数,呵呵,是不是比你一个专业的人还少?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为所有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如此一来,学校就可以确保挑选出很优秀、特别有潜力的音乐人才,又不用担心他们会因为学费问题而放弃音乐。这175个学生由113位老师来教授,这种接近于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具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一个专心培养音乐家的学校,你是不是也动心了?

柯蒂斯音乐学院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美国最优秀的25支交响乐队的首席音乐家有17%毕业于柯蒂斯音乐学院,其中最顶级的5支交响乐队是由柯蒂斯音乐学院的杰出校友所领导的,另外有超过60名优秀毕业生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工作。柯蒂斯音乐学院的毕业生有的还因在独奏表演、作曲、指挥等方面做出了杰出成绩而载入音乐史,包括世界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萨缪尔•巴伯;古典乐界著名的指挥家与作曲家、纽约爱乐乐团指挥雷纳德•伯恩斯坦;美籍奥地利钢琴家鲁道夫•塞尔金之子,著名钢琴家彼得•塞尔金;被誉为美国21世纪天才小提琴家的希拉里•哈恩等。郎朗也毕业于柯蒂斯音乐学院。柯蒂斯毕业的著名华人青年音乐家还包括钢琴家王羽佳、张昊辰、潘林子、香港著名钢琴家郑慧、小提琴家陈曦,作曲家周天等。

目前著名的华人钢琴家郎朗、王羽佳等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柯蒂斯音乐学院的院长,钢琴家加里•格拉夫曼,也是郎朗来到这所学校的主要原因。郎朗曾在采访中说,“我们很多人都很穷,但柯蒂斯给了我们所有东西,就像做梦一样。”柯蒂斯确实是一所这样的学校,如果你是弹钢琴的,那你的寝室就会有一架免费的施坦威三角琴;如果你来自哈萨克斯坦,那你就会有一位英语老师。当然,想进入这样一所学校必然也是万里挑一。郎朗曾说“柯蒂斯天才遍地,一度令他自卑,甚至不敢在学校的演出登台表演。”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8#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9#

柯蒂斯音乐学院的音乐厅和剧场: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0#

欧阳娜娜也在柯蒂斯音乐学院读书和学习: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