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940414243444546» / 6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再论支点唱臂寻迹时的超距与侧滑。 [复制链接]

查看: 207861|回复: 615
421#

回复 417楼Real的帖子

不是公式自证,用原始几何公式验证编写的算法是否有错误(因为用到其它算式、算法)。

后来再想了一下,那个圆心明白什么回事了。
TOP
422#

1,用原始几何公式验证编写的算法是否有错误••••••••编写对了肯定就对。
2,对出现在本帖的这种公式计算出结果,无法自验证。(可以动手脚)
3,明白了就很奇妙的。(被动)

对得出某个结果(参数)•••••(正确的)作图丶计算的结果完全是一样的,应用在优化方面,各自适用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7-11-14 21:15:48
TOP
423#

我的意思是每个规尺都对应一个有效长度,没用对规尺是大概率的事。
即使是唱臂本身自带的规尺,由于唱头不是标准制作,也就是唱头的固定螺丝位与针尖之间的绝对距离没有统一标准,厂家都不敢以最大有效长度来设计超距尺,而是留有1厘米的移动固定槽来满足不同的唱头。
从以前的争论来看,只要有效长度相差4mm以上,寻迹角最大偏移以及平均寻迹变化误差都较明显了。
按我的理解,只要按原厂标准来设置超距,如果有效长度还留有2mm以上的移动距离,也就是说唱头没有处于唱臂的最前端,都有优化的需要。
TOP
424#

回复 423楼阿杰的帖子

不完同意这个讲法。

我认为原厂轴距数据有必要遵循,另外,臂设定不是"单"为解决循迹的。当然我不反对把玩。并理解这个玩法具可行性。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7-11-14 21:20:52
TOP
425#

经过不断消化和理解,总结出几点。
1 方法新颖,直观。
2 可以用来检测调式规尺是否合意。阿杰兄说“如果这四个点不在同一个圆上的话,那么就可以断定这个超距尺不适合你的唱臂”。不过有一点要注意,按正常使用的数据,四个点肯定不会在同一个圆上。因为原数据有4舍5入的误差。
3 可以用来初步确定调式的参数。为什么说是初步呢。其一,原先定参考零点圆的圆心已定死的,而红圈在变化的过程中,其相应的实际数据
开心果 发表于 2017/11/14 8:59:18

我在前面就说过了,这个圆圈有趣,但没有实用价值。而且不可靠,其结果还是得用计算来验证。


说有趣是因为它用图形来表达了公式计算的原理。


说没实用价值是因为它对求出一个优化的零点方案来说毫无意义。阿杰为什么在这里只是强调优化内圈,这是因为这对作图来相对容易。你只要把内零点设在靠近内圈就可。然后求出外零点。假定我的目标是总平均误差为最小,这时就无法求。而且通过各种估计,你仍无法确定你的结果是否达到平均误差为最小。假定就算你运气好,偶尔得出了最小平均误差的两个零点。你也无法来评估你的结果。


计算是唯一正确,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唱臂的调节及原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73&extra=page%3D1
TOP
426#

一派胡言,我不一一x这些论点

开心果兄,你最好来简单判断下这大玩懂得了作图法吗?。(前我指出他伪作图,上来套话)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7-11-14 21:37:05
TOP
427#

我在前面就说过了,这个圆圈有趣,但没有实用价值。而且不可靠,其结果还是得用计算来验证。

说有趣是因为它用图形来表达了公式计算的原理。

说没实用价值是因为它对求出一个优化的零点方案来说毫无意义。阿杰为什么在这里只是强调优化内圈,这是因为这对作图来相对容易。你只要把内零点设在靠近内圈就可。然后求出外零点。假定我的目标是总平均误差为最小,这时就无法求。而且通过各种估计,你仍无法确定你的结果是否达到平均误差为最小。假定就算你运气好,偶尔得出了最小平均误差的两个零点。你也无法来评估你的结果。

计算是唯一正确,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从这段话,看出这人还没掌握作图法。哈哈~~~~~~
我不会点破的,免得过几天从我这学了野,之后又神气•••••••••
独创

大家从本帖看到啦,大玩只会单变,是我教会他双变的,什么时候见佢感恩呢??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7-11-14 21:48:17
TOP
428#

最大有效长度的原理我已说清楚了,是否理解不勉强。
有些唱臂是可以更换不同长度的臂管,瓜咸也可以换臂管。
更多的唱臂也配有多个不同重量的尾砣,可见唱臂的转动质量是具有宽容度的。
以往大家都注重唱臂转动质量与唱头顺性之间的谐振频率点的计算配合。
但我发现了最主要的影响是唱臂的转动质量是满足于唱头寻迹跟随性与捕捉信息时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这个话题有机会再聊。
TOP
429#

回复 418楼阿杰的帖子

不管什么说,你的这个方法非常直观,直得肯定。
我的疑问是,能否通过调整一些参数,达到精密设计(在一定的条件下)。
不了解Redsox所用算式的设计条件。所以不好比较优劣。
我是用自己写的算法来作。误差角度、失真度等都有图示。
Redsox所用算式有A B等算式,它们的设计条件应该是不一样的。
由此引出个问题,除去其它因素。我们在讨论时所引用的设计结果,是不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设计的?比如优化内圈,以多少毫米为基准?好象都没有明确的说法。
前面有烧友提过最大和最小半径。我认为,臂长,重放的最大和最小半径,是最基本的原始数据。在其它条件的约束下,应该只有一个唯一的设计结果,不论用什么方法。
TOP
430#

兄:有机会当面请教
听说这斑子,有位学校领导人,怎么不约束下大玩呢?或大玩虚心请教校长呢?
最后编辑Real 最后编辑于 2017-11-14 21:55:43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