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画龙何时能点睛?———关于数码流文件重播效果的忧思 [复制链接]

81#

原帖由 烧到100度 于 2015/10/29 16:58:00 发表
感觉这个是天意,上天注定不会给发烧友一个完美的东西,任何东西似乎不能完全取代谁,总留点遗憾下来,就是这个遗憾,才使得发烧友有乐趣,才使得发烧永无止境。所以 这个窗户纸还是不要去捅了。

人类要不是不停地去捅窗户纸的话,现在估计还在原始社会徘徊呢。呵呵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82#

可能由于CPU的处理是和时间高度相关联的,音频信号一旦进入了CPU处理后便或多或少丢失了音乐的灵和魂,如正是这样,这个坎看来数字播放器是无法逾越的,也许上帝是公平的,给了CD生产厂商最后一条生路。
TOP
83#

原帖由 chijiange 于 2015/10/30 13:56:00 发表
可能由于CPU的处理是和时间高度相关联的,音频信号一旦进入了CPU处理后便或多或少丢失了音乐的灵和魂,如正是这样,这个坎看来数字播放器是无法逾越的,也许上帝是公平的,给了CD生产厂商最后一条生路。

有网友提出核心问题在于编码计算。这个观点因为我不懂技术,所以也无法判断其重要性。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84#

原帖由 残剑831 于 2015/10/30 22:52:00 发表
原帖由 chijiange 于 2015/10/30 13:56:00 发表
可能由于CPU的处理是和时间高度相关联的,音频信号一旦进入了CPU处理后便或多或少丢失了音乐的灵和魂,如正是这样,这个坎看来数字播放器是无法逾越的,也许上帝是公平的,给了CD生产厂商最后一条生路。

有网友提出核心问题在于编码计算。这个观点因为我不懂技术,所以也无法判断其

我以为关键还在于对信号处理的方式不一样引起了听觉感受上的差异。CPU的处理微观上是线性的,宏观上是并行的,最终导致信号的处理在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了听觉上的细微差异,而且越是高采样率的信号影响会越大,而CD机就不存在这种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在听感上就更接近于真实。当然,CPU的运算速度越快处理能力越强这种差异会越小,因此那种认为音频信号处理对CPU的要求不高的观点可能存在误区。
TOP
85#

电流与信号的时序不可以打乱,更不可颠倒。这点应该是决定高保真还原的关键。但做到这点事非常非常困难的。光是表面的硬件就不易办到,更何况还有微观内在的时序。
看看现在的器材,无论多贵的,极可能根本就没有这种时序观念。通电都响,但时序不同,声音是完全不同的。
只要是电流和信号经过的地方,都存在时序问题。这也可以解释,同一部器材,只是将里面原件和线材的方向调正确,声音都会很不同。
最后编辑青竹戴雨 最后编辑于 2015-10-31 11:31:34
TOP
86#

原帖由 青竹戴雨 于 2015/10/31 11:28:00 发表
电流与信号的时序不可以打乱,更不可颠倒。这点应该是决定高保真还原的关键。但做到这点事非常非常困难的。光是表面的硬件就不易办到,更何况还有微观内在的时序。
看看现在的器材,无论多贵的,极可能根本就没有这种时序观念。通电都响,但时序不同,声音是完全不同的。
只要是电流和信号经过的地方,都存在时序问题。这也可以解释,同一部器材,只是将里面原件和线材的方向调正确,声音都会很不同。

时序问题是对声音的影响是极大地,时钟晶振的档次对声音的影响就是个例子,而异步usb的原理应该也是为了更好的解决传输过程中的连贯问题和时序问题的。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87#

前面说了抓轨的。现在说一下数字录音的,两台不同品牌不同级别的CD机(一台约20公斤,一台几公斤),用同一CD碟,同一录音设备,都用光纤输入进行录音,然后把两个文件进行对比,发现是一模一样的(和抓轨比,也一样)。说明两台CD机的读碟能力和对数字信号的解码能力是一样的。但两台CD机的声音风格是不一样的。我对信号的具体流程不是清楚,所以问题在D/A部分还是在模拟部分就不好说了。
TOP
88#

呵呵!不要忘记现在的作品,录音和制作全经CPU了
TOP
89#

原帖由 无难 于 2015/10/27 8:35:00 发表
数码文件的本意是为了有利于传播及储存,要讲欣赏音乐还不如磁带,作为消费者而言,非要去追赶这个潮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才划不来咧
我也是这样想的。
TOP
90#

原帖由 无难 于 2015/10/27 11:19:00 发表
原帖由 songeagle 于 2015/10/27 8:43:00 发表
我感觉还是录音的问题,我用pchifi系统播放80年代磁带转录的wav,音乐味好于数码录音,虽然hifi指标上不如数码录音制品

这个是这样,把黑胶......
用CD录成开盘带很好听
TOP
91#

音乐是由复杂的声波组成,对时间是高度敏感的。如果各种复杂的声波在被处理或播放的过程中在时序上哪怕发生了极微小的变动,在听感上就会不一样。比如使用不同的音响线材会有不一样的听感,就是由于这些不同材质的线材调整了音频信号中各种不同音频成分的传输速率。音频信号要比视频信号复杂的多,使用CPU处理音频信号和用CPU播放音频信号是不一样的,前者和时间无关,后者对时间高度敏感。
TOP
92#

说信号的复杂程度和数据量,视频信号要比音频信号来得多。音频0.02兆(也就是20千赫兹),高清视频则高达27兆以上。虽然视频的量化级数比音频低,但每秒的数据量要比音频高很多(达几百兆以上,音频连零头都不到)。为了便于存在和传输,必需对视频数据进行几十倍的压缩。解码时,如果输入一个错误的数据,就可能有几十个错误的数据输出。音频信号可以不用压缩。解码时,如果输入一个错误的数据,只有一个错误的数据输出,所以,视频数据处理的复杂程度要比音频复杂。

眼睛和耳朵是功能不同的器官。眼睛能分辨出十分之一的亮度差别,耳朵不容易分辨出十分之一的响度差别。眼睛能分辨出几度相位差别,但耳朵不行。


所以从技术上来说我认为处理视频信号要比处理音频信号来得复杂。
TOP
93#

重放声音好不好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源,最近从网上下了一段古筝音乐的录音(WAV),从录音的技术上来说,比我以前偶然录到的古筝音乐好太多,演员的熟练程度也还行(我录的那个,噪声 大,还有错音,中间有不连贯的地方)。但听下来,音乐味比不上我检到的那个。不发烧的老婆也是这个观点。
最后编辑开心果 最后编辑于 2015-11-01 16:08:44
TOP
94#

我这几天发现一个现象:越是优秀的高规格文件,它其实对周边系统的调配更加的敏感。避震,抗干扰等方面烧做调整,在这些文件播放时效果的改变是要明显大于播放cd唱片的。所以我才认为播放载体在很多方面其实仍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95#

如同数码相机一样,如何在高分辨率的基础上,不失细节的同时画面质感和美感同时提升,着其实也是数码相机一直在努力的方向,除了硬件(镜头)之外,图像处理系统和芯片也是关键。其实数播产品应该也面临同样的课题,在硬件物料高到一定程度后如何把周边传输,抗干扰等相关内容做好(包括数字运算)。这应该是以后需要继续深入挖掘的方面。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96#

在解码之前的数字读取、传输等处理环节上,还存在问题,没有把数码流整理好。
USB界面,就是优化了一下数码流,但也没有整理利索。
我的数播,挂上光驱播CD碟的声音更好,播放硬盘、U盘里面的文件就逊一筹了。
确实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无解。
TOP
97#

由于音箱和耳机都是由模拟信号来驱动,所以音响和相机、电视等视频图像器件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音响最终都要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也就是必须要进行音频的解码,这个解码过程对声音的质量影响很大,难怪好的解码器价格都不菲。而现在的图像和视频的终端设备基本都是数字化的无须进行数模转换,相对来说处理要容易些。如果以后出现了音频处理专用的CPU和操作系统,或许数播就能正真和高端CD机作一比拼。在这一方面好像艾诗和英特尔,微软有合作意向,但人家肯定要考虑商业价值。
TOP
98#

“图像和视频的终端设备基本都是数字化的无须进行数模转换”。这个说法似乎只对了一半。显示屏(不是显示器)和音箱、耳机一样,也是由模拟信号驱动的。所以图像和视频的数字信号在给显示屏之前都要进行数模转换的。区别于在显示器内部还是在外还部转换。
TOP
99#

原帖由 qd007 于 2015/11/2 22:12:00 发表
在解码之前的数字读取、传输等处理环节上,还存在问题,没有把数码流整理好。
USB界面,就是优化了一下数码流,但也没有整理利索。
我的数播,挂上光驱播CD碟的声音更好,播放硬盘、U盘里面的文件就逊一筹了。
确实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无解。
前面我说过了,抓轨、刻录再抓轨、CD机数字录音所得的文件是一样的。说明在这些环节里,数字信号的全过程是没问题的。如果在数播的同时进行数字录音,再和原文件对比,是否能了解更多的情况。
最后编辑开心果 最后编辑于 2015-11-03 12:59:24
TOP
100#

回复 99# 开心果 的帖子

总算看到相信数字音频文件存储、传输和回放是可靠的烧友了!基于这点离真相就不远了。仔细研究一下高级CD机播放流程,就知道差距在哪里了。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