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253545556575859 / 5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久违了,小米----从零开始,玩转MAC MINI CAS(更新-空间再... [复制链接]

查看: 686174|回复: 585
561#

02,找平--需要进行多次,并用水平尺矫正。后期,由于声音震动,沙层磨合,足够重的石板和器材脚架,会让垫板更为稳固,并保持较好水平平整。
IMG_013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28 13:57:28 上传)

IMG_0130.jpg

IMG_013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28 13:57:28 上传)

IMG_0132.jpg

IMG_013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28 13:57:28 上传)

IMG_0133.jpg

TOP
562#

03-放石。由于,石英砂很细,手感和面粉差不多,为了防止飞尘。在表面铺盖一层小石头是必须的。选择还是石英砂石,配合白色地板和黑色木框,效果粗犷中带着精致,也是房间整体设计时提前规划好的效果,美观和实用兼具。这层小石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遮蔽LED灯带,让灯光更加柔和和舒适。通过智能控制,能设置自己需要的灯光场景,自动开启和关闭,对于聆听音乐也是有提神助兴的作用。
IMG_014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28 14:16:21 上传)

IMG_0140.jpg

IMG_013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28 14:16:21 上传)

IMG_0136.jpg

IMG_013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28 14:16:21 上传)

IMG_0138.jpg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4-09-28 14:18:51
TOP
563#

细节决定成败,或许是几年来折腾CAS的经验。避震如此,而每一个环节的处理,也是如此。这些处理应该都能带来声音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最后给人的感觉应该是自然的、健康的声音趋向,而非怪异和不符合逻辑的臆想。
前晚,群里玩CAS的80后烧友,带着有源音箱ADAM A7X、解码器W4S DAC2和数字界面AP2,再次光临玩具房。如果,上次W4S的声音不尽如意,AP2带来的惊喜还没能完全征服我的耳朵的话,那么,这次,我想我的80后烧友,会对自己的系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信心。
上次由于时间仓促,没能仔细对比几条咸菜和测试USB处理器加入CAS环节带来的变化,这次,随着旗舰USB处理器的到来,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因此,我也不再继续补充W4S和AP2的听感,而是结合这次对比测试,并让一起参加活动的烧友对声音进行更为完整的描述。
IMG_014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28 14:36:17 上传)

IMG_0149.jpg

IMG_016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28 14:36:17 上传)

IMG_0163.jpg

IMG_016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28 14:36:17 上传)

IMG_0161.jpg

IMG_990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28 14:36:17 上传)

IMG_9902.jpg

TOP
564#

够劲爆。
TOP
565#

这帖子真有生命力,这么长的时间了,大家还在研讨中。
TOP
566#

太好太实用了,正对着MAC研究呢
TOP
567#

很高兴本地能有楼主这样一位玩苹果cas的良师益友,🙏此贴堪称 苹果cas圣经,让我等菜鸟受益非浅😊😊
TOP
568#

一直没跟新,因为房间一直在调整,需要相对稳定的声音,才能进一步对器材进行较完整的对比。玩具房,折腾了快一年了,一直在用加法,不敢轻易一一步到位,每个阶段需要大量对比测试包括专业频谱仪器的数据分析,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对改变后声音走向的判断和甄别,后期,会梳理,开一个房间建声的帖子。

      自己设计了并DIY了一组反相组合29踏步,感觉网上流传的图纸多少跟QRD计算有所出入,而全实木,填充后背会比填充吸音材质声音更自然,木头本身的吸音率是最稳定的。而这组扩散对声音的改善是全方位的,不仅让高频圆润和更加饱满,泛音更加自然。中、低频的强化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IMG_1433 2.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4/10/28 9:46:10 上传)

IMG_1433 2.jpg

IMG_067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10/28 10:05:14 上传)

IMG_0674.jpg

IMG_067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10/28 10:05:14 上传)

IMG_0671.jpg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4-10-28 10:05:14
TOP
569#

第一反射点,扩散还是吸收?实际证明,扩散和吸收的组合,会让声音更有活力。数字音源差传统音源一口气,主要就是在自然度、宽松感和情感上。而关键点的声学处理,能较好的改善这个特质。
IMG_147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10/28 10:08:10 上传)

IMG_1479.jpg

TOP
570#

声学处理的改善是全方面的,这点也经过了多套器材和音箱的对比。有意思的是,这个小玩具房,“挽救”了几个本地烧友的器材。原本要出掉器材的几个小伙伴,搬来这个空间后,立马打消了出手的想法,而是下决心回去继续“挖掘”潜力。前面那位玩ADAM的朋友是这样,后面2位玩ATC和思奔达的朋友也是如此。而一些咸菜、解码器的对比,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差异性,无疑让他们对空间处理有了更多的期待。
IMG_1441 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10/28 10:14:45 上传)

IMG_1441 2.jpg

IMG_1461 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10/28 10:14:45 上传)

IMG_1461 2.jpg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4-10-28 10:46:3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