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950515253545556» / 5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久违了,小米----从零开始,玩转MAC MINI CAS(更新-空间再... [复制链接]

查看: 686177|回复: 585
521#

       1、景丰HDM-03,定位为HIFI的数字播放器,算是国内生产比较早的一批,定价也很实在,这是厂家聪明的地方,国内产品相比国外产品,要获得认可,需要杀出一条血路,一口想吃成胖子,还真不如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相比音箱、功放,我更看好国内的数字产品,这点国内国外起点其实差不多,看看OPPO的厚积薄发,再想想当年VCD MAID IN CHINA一枝独秀的盛况,或许就能看出点道道来了。

   朋友是个AV影院高烧烧友,但也知道景丰这个牌子,年初,AV系统升级后,声音品质提升了,就想着组建一套简单的HIFI听听口水歌。选择景丰的理由很简单,简单、易用,用惯了硬盘播放器,再用这个没压力。跟着景丰HDM03来的,还有一台kerll 老版的KAV 300i双声道HIFI功放。
IMG_9806.jpg (, 下载次数:3)

jpg(2014/9/9 11:55:53 上传)

IMG_9806.jpg

TOP
522#

    先说说k佬,主要是这台功放给我印象太深了,实际上在场的烧友都有类似的感觉。这台KAV 300i是国产后S300i的前身,百分百原产地血统,老K佬以推力猛、动态强的暴力美学著称,不少玩家拿来推丹拿、ATC等大食音箱,这次,我也试试推推我的PMC 小书架。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台150W的合并机推起PMC来说,可以说是干柴遇烈火,直白爽朗的小伙儿遇到朴素不修边幅的MM,一个就想直接推倒,另一个拼命的大喊:MY GODMY GOD!蔡琴大妈厚厚的粉底没了,只剩下素颜朝天;童丽妖艳的眼睛闭上了,听着她卖力的唱着太湖水,感觉她更需要一瓶矿泉水。。跟我一起猫在听音房工地的几个烧友不是撇嘴就是摇头。这个时候,我用平板迅速切换到audiofone公司出品的大提琴《假日小品》,然后,再切换到斯塔克,同一首《摩西》,斯塔克直接给归类到民工和街边流盲乐手。。这,不科学撒。

    不信邪,换上我的75W小功放,preout输出,300i切换到后级模式,娇娇肉肉的童丽从后台回来了,补充了水分的童MM,湿漉漉的感觉真好;蔡大妈洗掉了风尘,土豪金的话筒前找回了自信和从容;斯塔克大叔从地上拿起了帽子,穿上了燕尾服,一曲摩西,跌宕起伏,颤动的弓毛,像腊月天簌簌发抖的鸭子,又如九曲十八弯烟花小巷凄厉缠绵的叫卖声。。。。如泣如诉,如泣如诉啊,一哥们拍着大腿嚎叫着:这大叔分明就是西方的阿炳哥撒!众人朝这哥们齐齐翻了白眼,哥们继续嚎:还有,还有,刚才那童MM,真他x的娇啊妹啊,湿了湿了,这就是贵气撒,女人不湿,价钱不贵,待会给哥刻2张!

     声音前后的巨大差异,一方面充分体现了k佬的暴力倾向和直白不加修饰的声底;另一方面也验证了有推力不一定代表就有好音色,好听感。音响系统讲究搭配和整体,将k佬扔进我这套调整了4年的系统,水土不服,是必然的。同时,换前级,声音的巨大差异,也说明k佬对前端的忠实还原,起码,做后级是合格的,低频上的表现,无论是下潜深度还是弹性收放,相比小功率功放明显占有优势,而实际上这台带影院直通的合并机,用在AV系统上听感是令人惊艳的,与天龙AV功放配合,暴力、速度、瞬态、场面,都很到位,因此,本想出手的朋友,立马刹车,抱住不放了;而不好听的原因,也有推力足了,细节多了,前端弊端给放大了的缘故。但总之,用k佬推PMC,声音肯定不是我的菜,直白的K佬加上白开水般的PMC(虽然,我始终认为PMC并不是白开水,直白也不代表朴素),这感觉就像吃10块钱1个的窝窝头,卖相不错,但口感的嘛,呵呵。


IMG_980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9 13:26:51 上传)

IMG_9802.jpg

TOP
523#

    再来说景丰,一开声,感觉就不错。背景很安静,相比MAC MINI,线条要清晰一些,声音厚度、音场范围明显小了一圈,但是一种清清爽爽的感觉。人声表现上口型要小一些,人声结像虽然不够扎实,但听感实际上更轻松一些,器乐表现上高频略亮,整体细节明显少了些,弦乐声音幼细,形体偏小,打击乐没有强烈的金属感,,低音贝斯、大鼓缺乏重量感略感浑浊,但总体层次上没有乱的感觉。

    先后听了1个多小时,整体感觉上,这个播放器听感上属于比较耐听的,没有类似OPPO等数字转盘声音明显硬、燥的感觉,声底属于小清新,安静的背景,对于喜欢小音量聆听的烧友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也和同类播放器一样,声音的偏薄,细节上的淡化,表现一些复杂场面和动态较大的曲目,感觉不够流畅,乐感上还是有所欠缺,也不能完全抹去数码味。朋友,拿景丰和300i配合推一对杰士落地箱,他喜欢听口水歌,因此,听感上人声还是不错的,没有明显的薄、硬的感觉,气势上甚至还有所增强,只是器乐上不够柔顺,水分少一些,稍显干、涩。换一台胆功放或加一台前级,用来听流行、口水歌,其实也不错。朋友计划升级影院箱子百里登,相信声音表现上肯定要比现在的杰士要好的多。

    如果,你想和我朋友一样,尝试玩玩数字音源,又不想折腾PC或者MAC,选择一款简单、易用的数字播放器其实也是个不错的想法。景丰这款播放器,相对它的价位来说,声音表现感觉物有所值,一分钱一分货定律一样存在,关键看你如何给它一个合理的定位,阿Q精神不能要,但用显微镜去放大和审视,也很累。就如我一直认为的一样,玩CAS可以和CDLP去比较,但没有必要苛求孰优孰劣,本来二者或三者之间都存在不可替代的独特个性,关公战秦琼,还是李逵打李鬼,答案其实并不重要,不是吗?
IMG_988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9 16:21:17 上传)

IMG_9886.jpg

TOP
524#

       2、逸恒USB处理器-魔方和数字界面Audiophilleo 2 USB-S/PDIF converterAP2


    今年以来,国内数字音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并且推出试听活动,感觉这样的推广活动很不错,有利于烧友对新产品的实际体验,比纸面上的广告效果好的多。


    一直忙于听音室改造,上网很少,在环境改造未完成前,也没多少精力和时间关注新产品。享声数字播放器、逸恒USB处理器是近期比较活跃的2个国内品牌,网上评论也不错,这让我也有些小期待。 上周,获得逸恒USB处理器试听机会,恰好朋友刚进了一个AP2数字界面,就一起拿过来,做了对比测试。一直犹豫是先进行MAC MINI线性电源改造,还是先解决USB的独立供电问题,也对一个好的数字界面是否比USB处理器等更值得投入有所疑问。此次对比测试,刚好找到一个答案。

IMG_989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9/9 17:04:26 上传)

IMG_9893.jpg

TOP
525#

继续…………
TOP
526#

原帖由 ok527 于 2014-9-9 17:33:00 发表
继续…………

一天都忙单位事务,争取晚上更新
TOP
527#

     在描述对比测试结果前,有必要先说说环境、设备和听感的习惯。影音室HIFI调整基本完成。整个听音室的改造过程,这个帖子有记录,都是些流水账,但基本能看到9个月的折腾过程,这段时间有空了,会针对HIFI部分,做个梳理,写个帖子和目录,会有更详细的图片说明,后期调音测试,会有一些家访的内容做参照:http://www.av199.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60951&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26digest%3D1%26digest%3D1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4-09-11 01:11:28
TOP
528#




     测试频响曲线,与原始曲线很接近,主频段都在+-3db范围,低频靠摆位和声学部件加强,后期专门针对PMC进行了优化(会有相应的测试图片)。关于频响曲线和实际听感的差异,上面的帖子有所描述,但还不完整,我的观点就是:频响曲线可以不追求完全的平直,实际上不少厂家根据单元设计、调音习惯频响曲线会做微调,并且会标注误差值多少。但频响曲线尤其是房间听音位的实际测量值,反应的是对某一频段声音响度(dB值)的响应,如果某一频段出现大于6DB的偏差,甚至更多,那么要么强化这个频段遮掩附近频段(波峰),要么弱化甚至缺失某一频段(波谷),技术或理论上就是信息的不完整,这个会比数码音源的jitter(抖动偏差)偏差更大,会比胆机的谐波失真更加离谱,这时候再去讨论三段的所谓平衡、音乐的所谓流畅、还原唱片信息甚至还原现场,还有多大意义呢?这个通过原始声谱和录音声谱的比较,可以看到频响曲线对信息量还原的影响,因此,保持一个相对误差范围内的频响曲线还是必要的,起码走向上和原始曲线不能偏差太多,在后面会补充这部分的测试。房间的天花,还没完成,会采取一个非常规的方式进行声学处理,使用声学大忌的玻璃材质,结合球面、曲面和沙、水等填充物做声学微调,也算是对传统的一个挑战吧。
最后编辑kkman2002 最后编辑于 2014-09-11 01:20:06
TOP
529#

    实际听感,三个频段基本均衡,因为喜欢爵士,低频做了强化,但不会感觉太突兀。基本达到我音场无边界,音箱隐身消失的目的。我追求的音场,不会仅仅局限于音箱后场,不会是扇形,也不会是梯形,或者什么形状,而是一个无边界的自然声场,纵深上,不会勉强去追求深入巷子的感觉,因此不反对一些夸张的录音,在前场,侧后方,甚至脑后出现,高频不会过分追求顺滑而丧失细节,中频更喜欢一种自然朴实的质感,低频的弹性和氛围会比速度、爆棚更关注,低频我喜欢的描述叫“裙摆效应”,无方向的扩散和按摩感,即使是人声,小音量也能感受这种低频的按摩感,不要怀疑人声的音域范围。
    我喜欢躺着听音乐,因此,影音室的皇帝位没有沙发,只有一个硕大的豆袋(现在换了一个更大的,躺的更舒服),采取近场等腰三角的监听模式,而大部分时间,在皇帝位会感觉是在乐池里,音乐呈现一种包围感,而非远离的舞台,而实际上,我希望的效果,除了皇帝位,在其他位置,人声的结像和定位不会有很大偏差,因为喜欢坐在后排的书柜前看书。
TOP
530#

     多乐器出现的时候,我更关注他们的定位是否符合规律,更注重自然音场的形成,例如大提琴和小提琴、吉他一起出现,大提琴要在音箱下面出现,小提琴要偏上方,吉他则在偏中间的位置,至于偏左还是偏右,偏前还是偏后,要看录音,钢琴出来的时候,我会去辨别它是背对还是侧面,形体大小如何,更注重流畅的听感,而非所谓动态等等。过于干净、完美的器乐,给我的感觉12张录音可以,但如果全部都这样,会让人昏昏入睡,就需要检讨自己的系统了。对于人声,对于器乐,PMC的直白不会是白开水,应该是一种类似朴素的还原,该娇媚就不会做嗲,该是破锣嗓子就不会涂上润滑油,该是弹棉花的,不会华丽转身变成金手指,对于一些单声道历史录音,永远也不会变成百听不厌的天籁之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