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发烧(66)--“平衡”的体现。 [复制链接]

查看: 12069|回复: 82
41#

回复 30# 醉心山庄 的帖子

很有道理!对自己器材声音的一种相对平衡的追求与满意度,是听乐乐趣长久保持平衡的一种好心态。对某种频声表现的过分追求,很可能会导疲惫。正是那种接近于现场的重放还原声音的欣赏,或许恰好才是烧友们对器材之爱、对音乐孜孜以求的真谛。平衡-----在过程里会贯穿始终。
-----------------------------------------------------------------------------------
醉兄,对“声音平衡”深刻认识,非常认同,谢谢!
音乐无限
TOP
42#

好帖,建议版主加精、置顶!

终于有网友谈 “ 平衡度 ” 的正确性认知了!赞楼上各位网友的见解。

多种 “ 平衡度 ” 的要门大家也谈到了,还有几项非常关健的平衡度没谈及,请大家继续:

1、音箱各单元发声的斜率关系和音箱与听音环境的综合性斜率关系的平衡度;

2、声波从音箱传递到耳膜的过程中,会受空气的温、湿度所影响,波长与各频段声波运动的一至性综合关系的平衡度;

3、音箱和各单元的发声面,在听音环境里声波的中心扩散角度和边缘扩散角度的比例与运动、传递速度关系的平衡度;

4、(最重要一项)自己左、右耳朵的灵敏度和对波长与各频段声波的反应能力关系的平衡度。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3#

回复 41# 金音符audio 的帖子

金兄鼓励了!
中山张兄又设高深之问了!
TOP
44#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9-6 15:45:00 发表
终于有网友谈 “ 平衡度 ” 的正确性认知了!赞楼上各位网友的见解。

多种 “ 平衡度 ” 的要门大家也谈到了,还有几项非常关健的平衡度没谈及,请大家继续:

1、音箱各单元发声的斜率关系和音箱与听音环境的综合性斜率关系的平衡度;

2、声波从音箱传递到耳膜的过程中,会受空气的温、湿度所影响,波长与各频段声波运动的一至性综合关系的平衡度;

3、音箱和各单元的发声面,在听音环境里


张兄对音响“平衡”之理解,让我望尘莫及,实感惭愧,定当多学习...感谢赐教。

Br/Maler
最后编辑maler 最后编辑于 2012-09-06 17:22:57
TOP
45#

maler 兄太谦和太抬举了!小弟只是略懂一二而已。

还有两点忘了说:

1、听音距离的平衡度(点)。
      在多路多单元的音箱系统中,能否找到(做到)多路单元的共同合相、聚集点(位)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平衡点包括:各路单元的波长、频率,正、反相信息交错,各单元、箱体发出的波长行程距离和传递速度,中心扩散角和边缘扩散角和音箱边缘扩散角发出的综合性复合声波通过墙壁折射到达 “ 皇帝位 ” 的一一合相、集合点。小弟把这些一切关系定意为听音距离的综合平衡度(点)。这个关系一旦平衡了,就会像全频单元那样接近点源发声;也不会产生高、中、低频段的明显分层,这样音场舞台感不旦不会产生上、中、下分层和平板现象,而是有层次、有序、有景深地形成立体画面的梯形仰视音场;这个平衡点做到了,才有可能出现 3D 甚至是 4D 的音场画面。

2、听音环境最大声压的可容性与音箱所发出的能量,两者间的承载关系平衡点。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6#

原帖由 金音符audio 于 2012-9-3 13:41:00 发表
所有发烧友所拥有所有的器材都是属于“有限度还原现场”的器材,加上一个客观的重要因素:发烧友拥有所有的唱片,没有一张唱片百分之百还原现场的录音。录音师不能真正做到“还原现场的音乐唱片”,只能有限度地接近现场,全靠我们发烧友的器材二次还原现场谈何容易,加上音响的环节太多和聆听空间的不规则,纯属是“搞笑之举”,纯属是“一厢情愿”吧!所以,本人一再强调:玩音响不要拿现场作比较,实在要拿现场作比较,我宁愿选

兄台的观点本人表示认同,我觉得楼上有的同好把平衡度谈得过于抽象了些,我觉得发烧友只要掌握控好聆听室声学的平衡度和器材声音的平衡度这两点就足够了。至于聆听室声学特性的控制这方面所涉及的知识比较难掌握,相信我们大部分同好都没有独立的聆听室(谈得太多亦不现实),这里我主要想谈谈自己对器材平衡度的理解。我以为音乐重现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器材的总体音调平衡。如何实现高音、中音、低音的平衡?如果声音听起来似乎高音太多,我们把这种表现称为偏亮,高音感觉太少则会产生声音偏暗;如果低音淹没了其它音乐成分,我们称这种表现为“过重”;若低音听起来太少,我们称之“细薄”、“轻飘”或“(中高音)上倾”。音响产品的音域平衡是其声学特性的重要因素,这一要素常常是压倒性的。同好们常说的器材搭配、线材搭配就是围绕这一要素来展开的。
TOP
47#

(我觉得发烧友只要掌握控好聆听室声学的平衡度和器材声音的平衡度这两点就足够了。)语句貌似简单,但 “ 只要掌握控好 ”,这里学问就大了!

LSQ 兄对系统的 “ 总体 ” 平衡度只要求其高、中、低音调这基本的频率音介过度衔接得到大至上的平衡就OK,这可不难!其实,如果只需要这些,根本也不用围绕搭配器材、线材,只要上一台均衡器就搞定了,喜欢怎样调就怎样调!:)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48#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9-6 15:45:00 发表
终于有网友谈 “ 平衡度 ” 的正确性认知了!赞楼上各位网友的见解。

多种 “ 平衡度 ” 的要门大家也谈到了,还有几项非常关健的平衡度没谈及,请大家继续:

1、音箱各单元发声的斜率关系和音箱与听音环境的综合性斜率关系的平衡度;

2、声波从音箱传递到耳膜的过程中,会受空气的温、湿度所影响,波长与各频段声波运动的一至性综合关系的平衡度;

3、音箱和各单元的发声面,在听音环境里

谢谢张兄在此产生共呜,深度理解“平衡度”,非常专业平衡问题。哈哈!
最后编辑金音符audio 最后编辑于 2012-09-06 22:43:34
音乐无限
TOP
49#

原帖由 醉心山庄 于 2012-9-6 16:12:00 发表
金兄鼓励了!
中山张兄又设高深之问了!

谢谢支持。
音乐无限
TOP
50#

回复 46# LSQ 的帖子

兄台的观点本人表示认同,我觉得楼上有的同好把平衡度谈得过于抽象了些,我觉得发烧友只要掌握控好聆听室声学的平衡度和器材声音的平衡度这两点就足够了。至于聆听室声学特性的控制这方面所涉及的知识比较难掌握,相信我们大部分同好都没有独立的聆听室(谈得太多亦不现实),这里我主要想谈谈自己对器材平衡度的理解。我以为音乐重现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器材的总体音调平衡。如何实现高音、中音、低音的平衡?如果声音听起来似乎高音太多,我们把这种表现称为偏亮,高音感觉太少则会产生声音偏暗;如果低音淹没了其它音乐成分,我们称这种表现为“过重”;若低音听起来太少,我们称之“细薄”、“轻飘”或“(中高音)上倾”。音响产品的音域平衡是其声学特性的重要因素,这一要素常常是压倒性的。同好们常说的器材搭配、线材搭配就是围绕这一要素来展开的。
--------------------------------------------------------------------------------------------
谢谢LSQ兄认同。贵兄对声音的平衡具体化和形象化,非常有深度。
音乐无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