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谈谈好听与高保真 [复制链接]

查看: 12203|回复: 60
51#

我倾向还是能尽量能忠实反映唱片的内容。但是我不较真,所以不发烧。
简单听音乐
TOP
52#

原帖由 混混 于 2012-7-18 16:34:00 发表
我倾向还是能尽量能忠实反映唱片的内容。但是我不较真,所以不发烧。

哈哈,我认为混混兄不是不发烧,是比较淡定。
我感觉发烧(不仅限于发烧音响)是心魔,每个人都与生具有。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TOP
53#

回复 52# TGLEEAUDIO 的帖子

说的轻一点是执着,重一点其实就是贪婪。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TOP
54#

         我认为好的录音制品如同用标准监视器调好的图像文件。本身已具有参考意义。比如一幅名画的电子版,在高级专业监视器观看会细节精准,分辨率高,色彩正确。但在较差的显示器显示可能有偏色、扭曲、模糊等失真,这些不应看作是艺术再造,只能认为是技术缺陷。
        现实的恒压功放确实会造成喇叭放音的缺失,干、薄、枯燥、闷是必然结果,因此说高端器材也没做到过高保真。以往民用的做法是附加某些谐波调变,声也不可能正。
       只要解决了功放驱动问题,声音就会丰满、自然、流畅。并不需要附加染色。
       我是北京的,有空可交流,电话13521908128 朱耐东
TOP
55#

回复 54# znd06 的帖子

好的,等我忙过这阵子去拜访您,听听您的独门兵器。
我目前说的主要问题是录音必然会造成信号成分丢失,特别是一些重要的谐波成分的丢失,这些和拾音器的物理特性、指向性、近距离拾音等都有很大关系。
比如小提琴那种木质的润、厚味,鼓的压迫感等在常规音响系统里很难领略到。
就好似电子版的名画文件,不管用什么监视器看,虽然可以看得很清楚,但却很难领略到那种底蕴,鉴赏家也不可能按照电子版文件来辨别画的真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TOP
56#

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高保真的“真”是现场吗?是不插电吗?
除了人声,我们大多数烧友还能识别音响范畴的其它声响吗?
没去过现场,不通乐器的烧友就无法追求“HIFI”了吗?
想到就烦.......好听就行
TOP
57#

回复 54# znd06 的帖子

我很想知道先生系统中功放控制能力在王健演奏的博凯尼尼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DG公司出版)中,他的右手是怎么表现的,是否能烦请先生描述一下,谢谢。
给个链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2456347849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2-07-18 22:40:27
TOP
58#

还是不要问这种问题的好,O(∩_∩)O~,要被记一辈子的。
最后编辑yangtu 最后编辑于 2012-07-19 01:12:05
TOP
59#

        回55#、57#
        同意电子版不能等同原作,录音不能达到还原现场,好的只是更加接近。
        王健这张我没有,不能具体说。分析电声问题可以用某作品为样本,但不必转而进入该创作内容,只须分辨其声音差别。最为直接的是用特定信号解决对应问题。我的方式是要令器材达到客观的正确,此时它所播放的各种内容才是可信的。
        hifi的本意是高保真的听录音,能将录音信号尽量少走样的再声为好。录音品种很多,有现场的、实况的,有分录合成的,有合成器制作的,还有非音乐的其他声响等等。对于这些声响录音的再声应该如实反映才对,才能算高保真重放。任何凭个人喜好的更改或叫做修饰,以失真论并不为过。

         当然没人能限制个人偏爱,你喜欢哪类失真,尽可以自我选择,但可知,就是你最爱的修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7-19 04:12:09
TOP
60#

回复 59# znd06 的帖子

先生请不要误会,无论是音乐爱好者还是音响发烧友,各人对于器材之声和音乐理解不同,产生各中听音标准差异纯属自然;我前帖直言其现象是因为有两位音乐专业工作者(彼此不认识),他们分别听了我的系统之后,在一周后买了和我相同品牌和型号的后级功放,原因是他们该功放有此能力,当王健的弓子在a弦上轻柔划过继而转入G与C弦时发力擦弦,并由此产生共鸣泛音声,使他们共识:学子十年寒窗艰辛——松弛自如、技法为音乐表现服务。
当然说这些宗旨为一:还原唱片记录中演奏者诠释之法。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