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年未出山,普及电影原声--查漏补缺篇 [复制链接]

41#

回复 1# zjize 的帖子

非常喜欢
心平气和
TOP
42#

补一张赖的经典配乐。


男欢女爱

Un homme et une femme,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这是法国导演克劳德·勒鲁什(Claude Lelouch)的成名之作。1966年,全世界都关注着法国新浪潮那群把电影折腾来折腾去的怪家伙,影评人用尽脑筋去挖掘戈达尔和阿伦雷乃片中的每一处含义,电影似乎变得越来越费解了。好像没有专家指导,一般观众都无法接近这些经典。正是此时,克劳德·勒鲁什拍出了这么一部似乎不用什么脑筋、谁都可以接受的影片,却获得了极大成功。

电影只拍了一件事--“爱情”。难得之处就在于导演拍得轻松自然,还赏心悦目。每次看这部影片,都会慢慢忘记手边要做的事、一会儿要干的活、明天要联系的人--在这样的影像和音乐里,确实很容易放松。
本部片基本上是手持摄影,勒鲁什的每部影片都是由他本人亲自担任摄影,他可能是天生就有对电影的敏感,因此他镜头下的普通生活也能显出不一样的风采。胶片拥有的质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用现在的DV来拍,效果会差很多。而他合理、自然的剪辑功力也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刚开始,有个小男孩的男人与有个小女孩的女人相遇了。男人和女人坐上了同一辆车。导演如何拉近他们的距离呢?在汽车里的场景,是黑白胶片拍的,有不少双方表情的特写,从陌生感到好感,细微的表情都被剪了进去。在这里,跳接已经成了很自然的事。

 女人回忆起自己当特技演员的老公时,切换过来的镜头变成彩色。没有对白,只有一辆辆车撞得火花四射。再切回到汽车里的对话场面时,外面已经下起了雨。气氛自然变得伤感。男人和女人在车里时有对话,但女人对老公的回忆全是用彩色胶片展现,那时有音乐有声效有环境声,就是没有对白。夫妻俩的感情似乎很好,男人听着,慢慢把女人送到家门下面,要分开了。他有点失态地询问她老公情况,这时镜头猛地推到他的眼睛,然后切到几个彩色爆炸的画面。

 女人的老公原来已经去世了,悲伤的情绪在她脸上倒是看不太出。这个时候,外面的雨停了。摄影是随性的,剪辑也好像随性的,随之而来的情绪,自然也同样的不经意。但这一点点情绪的积累,与导演对每一细节的掌控是分不开的。

 男人与女人约定下周再见。填充下一次见面的方法就是工作。男人是赛车手,他工作场所的声音空间充斥着不安、暴燥的发动机声,越来越快的车速就像行驶在死亡边缘。白天,黑夜,男人坐在不同的车上,相同的是飞快到极限的车速。男人给女人打了电话,约好见面时间。整部片子到处都能见到“车”的影子,来和去,剧情发展和承接,都是用车来过渡,令两人总有在路上的匆忙感觉。

 两人第二次见面,又是在车里,胶片是彩色的。这一回的开头是沉默,导演在慢慢跳切着镜头,画外音是一个电台的老男人在叽叽歪歪,很有生活情调的处理。两人在寻找着可谈的话题,女人问男人做什么工作。这时候导演忽然切到黑白画面:男人一身西服笔挺,满脸坏笑地在收街边妓女的“份钱”。这是男人口中的工作,这也是男人的玩笑,是他接近女人的小聪明。这个直接切入的小段落里露出了导演的幽默。

男人和女人领回了各自的小孩,到餐厅吃饭。这一段落导演花了很大的力气,镜头主要落在了交谈的男人和女人身上。他们从工作谈起,侃到了兴趣,爱好等问题。这时男人的手搭在了女人坐的椅子背上,手指离女人的背部很近了,这是个固定镜头的中景,男人背对观众,女人侧对观众。我们于是可以看到女人有点不自然的笑容,还有她不停地用手梳自己的头发,还有,男人似乎在挪动的手指。这个中景镜头无疑提供了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这时候导演切到一个手指与背部接触的特写镜头,再切换回来,男人饶有兴味地在讨论着电影的问题,女人的身体也越来越自然。观众完全被导演控制了。

这一顿饭吃得两个人亲近了不少。而下个段落就是户外的游艇,忽然开朗的空间对比,温暖的斜阳色调,美丽的海景加上轻曼的配乐,更重要的是身体接触,自然让男人和女人距离越来越近,导演的技巧自然流畅,影片前半段的故事把两人的爱情推到了一个高峰。

 按照剧情片惯例,该给两人的关系制造一点麻烦了。两人驱车回家,镜头从彩色的温馨海边切到了黑白的赛车场面,那些轰响的发动机声音就像怪兽在吼叫,令人不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女人知道了男人的妻子因为他曾经赛车受伤而精神崩溃。两人没有太多的话,车外的大雨打得窗户啪啪乱响。

 男人下周要去蒙特卡洛赛车,他对女人说,比赛回来就来找她,于是两人分开了。男人的比赛异常艰苦,而女人生活充满思念。用音乐把这两个人,两个地方对剪起来,这种手法很常规,却也很合体。女人在电视里看到男人,忍不住用电话发了份电报,说“我爱你”。而男人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坐在欢庆PARTY里,周围是喧闹的音乐声和人流声。他匆匆跑出门,开车连夜要回到女人身边。

车开得越来越快,窗外又下起了雨。男人的心里活动也越来越复杂,这里是一个从车窗外拍他的特写镜头,男人不停地对自己说着各种可能的见面情景:“当一个女人给你发电报说‘我爱你’……是的,我可以去见她……可是6点半的时候她还在睡觉……我还不知道她住几楼……我必须吵醒门卫……门卫可能会说‘她不在’或‘你不能上去’……我会说‘听着,我开了2000英里--事实上是3000英里的车来见她……我要上去……”,男人在漫无边际地往下想,到后来,嘴边似乎有了微笑,“是啊,毕竟她发了电报说‘我爱你’……”结果当他顺利赶到女人家中时,发现女人却不在家。

后来的情节还有一些,我想自己去看这部电影会比用文字表述出来要强太多了。看到现在,其实你能够发现这部电影的情节确实老套,但看的时候却让人情不自禁,其中导演的视听功力很强是主要原因,毕竟电影是要观众亲自看和听的,而电影的形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内容”。本片很适合拍处女作的穷导演们看,让他们知道原来用很低的成本和很高的热情,完全可以拍出一部杰作。

 克劳德·勒鲁什在拍本片时穷极一时,以至于买不起足够的彩色胶片,只好用一些黑白胶片顶替。好在他请到当时的国际红星阿努克出演,她也只领了很低的报酬,这毕竟不是跟大师费里尼拍片,她也的确欣赏这个剧本。这部影片在当年一举成名,包揽当年的戛纳金棕榈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这位导演似乎在第一部电影里用尽了好运,他以后的影片也再难恢复当年的风光。
 勒鲁什又编又导,又摄又剪,可以说是“作者论”的完全执行者。甚至有人曾说勒鲁什的每个镜头都可以去参加摄影展览。勒鲁什是这样解释自己亲自摄影的原因:“导演的摄影机和画家手中的画笔一样。”可当时权威的《电影手册》对勒鲁什的片子不屑一顾,认为毫无意义。几十年过去了,事实证明,这世界上的好电影,不仅属于那些皱着眉头的大师,还有那些把摄影机当做自己的笔一样随性书写的导演们。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6-11 22:00:10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3#

Une femme est une femme女人就是女人

弋达尔的名著,新浪潮时期的电影。


戈达尔不按常理出牌式的拍片套路,除了成为他闻名于世的电影风格外,从而也成为了影迷对于达式电影百年不变的执迷。同样的在电影《女人就是女人》中,故事依旧没有情节性,虽然有一个简单的故事大纲,但纵观全片,还是有很多让人摸不清头脑的地方。其实新浪潮时期制作的电影,因其天马行空的创新意识与大胆的作风常常让人有些匪夷所思,同时又因新浪潮带来的突破常规式的个性与时尚的艺术气息让人为之疯狂。

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于细节精致入微巧妙的构思与安排上,很好的弥补了剧情的单薄与人物刻画不够深入等不足之处,本应该是一个平淡如水的故事在富有新意的细节的点缀下,使影片充满了魅力与吸引力。就像一个独一无二的万花筒,筒中层出不穷夺人眼球的花样就相当于影片一个个值得人们品味的精彩片段。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就像一件精致的小艺术品,看完后不会让我纠结于剧情的简单,只会让我对其中艺术元素与一些可爱的小花招为之心动,

剧情上并不新鲜更像个爱情小品。舞女安吉拉向男友埃米尔提出想要个孩子,为了抗拒这档子事,埃米尔左推右避,提出各种理由拒绝了安吉拉,任性的安吉拉为了让男友妥协开始与埃米尔的朋友阿尔弗雷德交往,最后经过软磨硬泡安吉拉终于了了自己的心愿。其实就是个三角恋的故事,一个女人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这类题材早已屡见不鲜,但戈达尔却将这种题材拍得别具一格极具吸引力,原因就在于他并没有将剧情作为整部电影的中轴或是主旨,而是将声、色、细节以反客为主的形式对观众起到了一个主导的作用。其实最初电影本身就是种影像的魅力,故事只是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这种观点在这部电影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戈达尔通过这部电影也完美的颠覆了观众对电影的固有思维。

影片中色彩的运用非常的大胆,无论是人物的着装还是背景的布置对视觉都有一个很强大的冲击力,其中又饱含着超前的时尚感,影片中用了大量的暖色调,非常的艳丽却又不觉得俗气,单单从颜色上看就很好的体现出了新浪潮时期的自由感,时尚感和实验感。戈达尔就像一个叛逆的小孩,用一种出奇不意的反叛为电影模式打开了一扇新窗。配乐也一样,在影片中戈达尔将配乐原本衬托主题的意义变为宣泄内心情感的一种渠道,或是作为表达内心语言的一种工具,随着主角们内心的变化与剧情的走向做出相应的变化,一反传统将配乐在电影中充当的角色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配乐在戈达尔的玩弄下就像是在琢磨开发一种小游戏,想开始就可以开始,想停止就可以停止,随意中夹杂着新意,让人大开耳界。

让人觉得最为异常的惊喜就是在细节的处理上。例如安吉拉耍点小花招让痴情的阿尔弗雷德学自己做一些滑稽可笑的动作,充满了喜感。后来当安吉拉与男友埃米尔都在对彼此赌气的时候,夜间各自来回背着灯架走到书架前拿书,用书名指责辱骂对方,就像发现了小宝藏般让人觉得新奇,但也代表着双方不依不饶的性格特征。还有用雨棚的收放作为情感的一种暗示。另外在影片中戈达尔也不乏对自己的成名作《筋疲力尽》与好友特吕弗的代表作《朱尔与吉姆》、《射杀钢琴师》进行一番调侃与戏谑。这些精心设置的细节随便任何一个都可以成为最闪耀的焦点,将影片包装得异常美妙。影片中多元素的融入,包括对歌舞片的致敬,诗歌,以及以文字替代语言进行交流的形式等等,戈达尔这种冒险的尝试就已经完美的展现出了他对于电影超现实的创新意识与革新。

即使本片的剧情有些陈词滥调的意味,但还是蕴含了一层青年男女之间的不安定感与焦虑感的深意,以及表达了戈达尔对于女人的微妙理解,微妙就在于刻画安吉拉情感的变化、性格的凸显与对事物的看法上,这也使得片名显得更加的意味深长。虽说这部电影算不上是戈达尔多么出名或是多么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却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拍片手法上跨越时代的优越感,同时也体现了需成为一代大师的必有条件。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影迷是幸运,至少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属于电影原本的迷人魅力,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电影人更是幸福的,至少可以在电影这片净土上任意妄为的发挥着属于自己的理想与能量,放在如今就算电影人有这样拍摄电影的想法,我想也未必会有戈达尔如此大的胆识。戈达尔可以说是重塑了电影,这种先进的创新重塑是迷人的更是盛况空前的。
200591016741.100975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1 21:41:41 上传)

200591016741.1009753.jpg

1701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1 21:41:41 上传)

17019.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6-12 19:26:58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4#

60. 弗朗茨•瓦克斯曼 Franz Waxman
德国作曲家弗朗茨•瓦克斯曼(Franz Waxman)是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而逃到美国的许多欧洲著名作曲家中的一位,他的电影作品令人耳熟能详,比如《蝴蝶梦》、《毁灭者的新娘》、《日落大道》。像其他好莱坞的同辈作曲家科恩戈尔德、策姆林斯基和舍恩伯格一样,瓦克斯曼是一位天才的、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作曲家,在当时很受尊敬。
19325756772_500X66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2 1:56:00 上传)

19325756772_500X667.jpg

19324980851_500X66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2 1:56:00 上传)

19324980851_500X667.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5#

蝴蝶梦

里面最知名的旋律是那首叫”sealed with kiss"曲子,改成歌后到处传唱,估计很少有人知道这是Waxman的曲子。


影片从梦中的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我”回忆往事开始。她是一位无名的美国少女,在法国南部的蒙特卡洛跟英国一富家、中年鳏夫麦克西姆-德文特邂逅相爱,终成眷属。在密月旅行以后两人一起回到德文特在英国的府邸曼德丽。这是一座豪华的庄园,但笼罩着神秘的气氛。女管家丹佛斯太太念念不忘前女主人,对麦克西姆的新夫人百般刁难,像幽灵似的处处跟随着她,不让她越雷池一步,德文特夫人终日惶惶不安,十分苦恼。
    因无意中发现沉船与女尸,才揭开了曼德丽的秘密。原来德文特的前妻丽贝卡生活放荡,甚至与表哥鬼混,后被德文特发现。在一次争执时,丽贝卡自己倒下瘁死。德文特慌张中把尸体放入游艇,凿穿底板,让亡妻沉入大海。司法机关对此产生怀疑,加上丽贝卡表哥从中作梗,德文特大有谋杀之嫌疑。这时幸好医生作证,说丽贝卡早已得了癌症,萌生自杀的念头。德文特的处境终于化险为夷。但当他俩驾车驶回曼德丽时,发现整个府邸被浓烟烈火吞没。这是丹佛斯出于妒恨而纵的火。在熊熊大火中,她和她主子的遗物全部化为灰烬。
   《蝴蝶梦》是英国导演A-希区柯克赴美后拍的第一部影片,是他向好莱坞显示自己独特才能的见面礼。希区柯克善于制造悬念效果。在《蝴蝶梦》中,他放弃了惯用的充满紧张感的惊险样式和剪辑技巧,着力刻画人物的相互关系,通过运用移动摄影、小道具、画外音及反应镜头创造神秘的心理效果。整个故事以缓缓的节奏展开,但常常插入奇笔,在场面调度上出其不意,吓人一跳。例如丹佛斯的出场就是这样处理,她所经过的路线从来不让人看到,常常不期而至,她令人害怕就害怕在这里。影片导演及大部分演员都是英国人,且故事以二十世纪初英国的庄园为舞台,因此影片充满浓厚的英国色彩,风格典雅、庄重。
    希区柯克以后的创作以悬念片为主,《蝴蝶梦》正是他从英国风格转向美国风格的作品。在该年度的奥斯卡奖评选中,它几乎囊括所有主要奖,计有十一项的提名,结果获得最佳影片、最佳摄影(黑白)两项奖。
     女主角琼-芳登极其敏感而微妙的表演博得很高评价。她一九一六年生于日本,妹妹奥丽蔽娅-德哈维兰是位早已成名的演员。起先,琼-芳登只能在乙级片中扮演一些小角色,经塞尔兹尼克的提携和希区柯克的指导,她一举成名。后因《深闺疑云》获最佳女演员金像奖。琼-芳登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外表娴静拘谨,但内心紧张、不安的少妇形象,例如《谪仙怨》、《简爱》、《深闺疑云》及《海盗艳史》等。她在好莱坞女星中间独树一帜,别具风采。
d842c7dd-651e-4f0a-97a7-849644fb58f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2 12:48:26 上传)

d842c7dd-651e-4f0a-97a7-849644fb58f0.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6#

日落大道

好莱坞是明星云集胜地,其中在日落大道上一幢巨宅发生了命案,一名编剧家乔吉利斯被枪杀倒卧泳池中,故事展开倒叙。

吉利斯原是个编剧枪手,许久无稿约而欠了一身债,到处躲避下来到巨宅。屋主是年华已逝的过气明星诺玛黛丝蒙她与昔日的导演丈夫、现为管家的马克斯共住。

吉利斯的闯入让诺玛再度燃起东山再起的希望且爱上了他,也开展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多角关係……。

这部很现实也很写实的电影,虽然,距离当今已经有超过50年的时间了,但以现在电影角度看来,本片的渲染力还是依旧让人不寒而慄。

女人曾经红过,而且是很红那种,但是现在已经老了,老到没有人再找她拍戏;可是这个几十岁的人身体里装的却是一颗十几岁的心。她骄傲,自负,脆弱,任性,自私,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吃喝不愁,家财万贯,从来不甘心也不服老,不甘心就此被人遗忘,不甘心过这样的寂寞生活。於是就像结网的蜘蛛,一边织网,一直等待,等一个机会,等待著重返舞台捲土重来的机会。突然天上掉下来一个年轻人,英俊小生,是会耍笔桿子的编剧出身,债务所困,走投无路,为了谋生,只能接受为女人改写剧本的邀请,在女人家住下来(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被包养了)。女人对年轻人很好,上马一蹄金,下马一蹄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年轻人从挣扎到忍受,慢慢也接受了这种衣食无忧的新生活。一下子,对女人来说似乎爱情,事业双丰收就在眼前,制片公司也打来了电话……有天女人忽然发现年轻人在外面有个女孩,一到晚上年轻人就出去,很久才回来。一天晚上年轻人回到家以后,女人有意让年轻人听见,给女孩打了一个电话。女孩放下电话就来了,要年轻人做选择。年轻人和平时判若两人,漠然的请女孩离开。女孩伤心的离去以后,年轻人默默的开始收拾东西,要结束这一切,準备离去。情急之下,绝望的女人用本来準备威胁年轻人自己自杀用的手枪,对準渐渐走远的年轻人,连开数枪,年轻人倒在女人家的泳池里……第二天,无数的娱乐记者,警察探员,把女人家围了一层又一层,在眾多的闪光灯和摄像机面前,精神崩溃的女人,做了最后的一次表演……

或许在台湾的报纸新闻上,似曾相识类似真实事件如屡出不穷,例如轰动一时的阿美姐跟邱帅之恋,一个人老珠黄的中年妇女,跟一个企图不明的年轻帅哥,这样的搭配让人匪夷所思,式各有需求的交易,还是真心相爱的恋人,我们都可以从之后闹出的闹剧结局看出端倪。现在各种选秀歌唱比赛,以已经充斥著台湾的演艺圈和电视节目,间接反应著人都需要给自己一个机会,谁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是另一个杨宗纬,或是另一个林志玲,为了自己目标往前追求,追求一个赚钱的机会,一个出名的机会,但也有人追求一个面子罢了!当人最低潮最丧志的时候,最容易将自己给出卖了,或许,你认为只是一个不痛不痒的手段,但通常这种藏有置人於死地的效应。

当聚光灯不再照耀我的时候,我的人生也进入了无尽的黑暗,我想,Norma的潜意识中,一定有著一个深深黑洞,吞噬著她原本就不够强大的自我人格,『演艺圈不是看你能有多红,是看你能红多久』记得是已故梅艳芳做专访的时候说过的,曾经无比荣耀的Norma早已过气,而她,选择的却是逃避,让自己永远活在光环之下,儘管已经物是人非,管家善意的隐瞒让她燃起了重返银幕的幻想,而Joe Gillis的死,也预示了“奇蹟”不会出现 ,“我準备好了 拍特写吧” 最后若玛走向镜头,冷酷的眼神中透入出了丑恶的内心,现在想起,我都觉得恐怖得让人发渗。

日落大道,人性的悲剧。在这部1950年的电影里,影片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十一项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虽然最后只得到最佳编剧、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配乐等三项,绝对是一部丰碑。《Blue Velvets蓝丝绒》《Lost Highway惊狂》《Mulholland Drive穆赫兰道》,……似乎大卫林区的片子很多都在向它致敬。
200573144014.507352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2 12:52:22 上传)

200573144014.5073520.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7#

61. John Addison 约翰.安迪逊

艾迪生(John Addison),1920年出生的英国作曲家。艾迪生毕业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从古森斯(Goossens)学双簧管,从瑟斯顿(Thurston)学单簧管。1949年参加木管六重奏团,并从50年代初开始作曲。艾迪生的作品,多是表现管乐器色彩的标题作品。这首为小号和弦乐而作的协奏曲作于1949年,用对比的方式来表现弦乐与小号之间音乐层次。其版本可选择梅斯特(Mester)演奏小号,圣路易斯交响乐团协奏版,Louilslanna公司,LP编号S-695。
艾迪生为管乐而作的嬉游曲,Op.9,作于1951年,可选择乔尼斯合奏团(Jones Ens.)版,Decca,Argo,LP编号ZRG-813。
艾迪生有一部芭蕾组曲《签名的空白纸》(Carte blanche,作于1960年),EMI公司有一个由艾迪生自己指挥为艺术乐团的版本,制成CD后编号CDM7 6718-2。《企鹅》评介历史录音三星。
49857025.png (, 下载次数:0)

png(2012/6/12 19:22:44 上传)

49857025.png

1310696726511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2 19:22:44 上传)

13106967265118.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8#

遥远的桥

知名的二战片,但是以前都不知道配乐者是谁。


“本片实属二战影片当中的经典之一,配乐由约翰.艾迪生(John Addison)制作,整体风格大气凝重,气势磅礴。实为战争电影原声音乐中难得一见的精品之作!他在1963年为影片《Tom Jones》配乐荣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奖,其他经典作品有《海狼》和《双雄斗智》等。而本片也获得了1977年英国电影金像奖的最佳配乐奖,Anthony Asquith 电影音乐奖。整张专集一共有16首曲目,长38分钟。”

“剧情简介:
  本片是70年代拍摄规模最大的战争片,耗资2600万美元,以2亿3000万的票房成为当年票房冠军。影片描述1944年欧战已近尾声,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始了法兰西平原上对德军的大追击,盟军上下弥漫着乐观的情绪。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和巴顿将军都想成为最早进入柏林的人,而盟军有限的补给能力无法保障两支大军同时发动进攻,最后蒙哥马利的北线进军方案被艾森豪威尔接受。蒙哥马利希望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于是在荷兰方向展开一轮新的攻势,代号为“市场-花园”行动,采用空降战术以美军两个空降师和英军一个空降师及波兰伞兵旅的共35000人,依次在63英里纵深上的埃因霍温、奈梅根和阿纳姆三地展开大规模的空降行动,直捣德国腹地鲁尔区。不料遭遇德军的顽强抵抗,以致盟军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行动遭到惨败。”
44232545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2 19:28:25 上传)

442325455.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49#

Tom Jones
有人听过这张奥斯卡获奖的配乐吗?

这可不是歌星汤姆琼斯的传记电影,而是改编自十八世纪英国同名小说《汤姆琼斯》的电影,并在1963年夺下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原创配乐等大奖,且演员出色的表现,更创下同一部电影高达五名演员同时提名竞赛演技项目的纪录。故事叙述一名弃婴汤姆琼斯,被远游归来的地主欧渥尔在他床上发现,欧渥尔以为婴儿的双亲是女仆珍妮和理发师派屈克,一怒之下将他们二人逐出大宅,却把弃婴留下抚养长大。长大后的汤姆琼斯風流潇洒,放荡不羁,还是个女性杀手。仰慕他的还包括猎场看守人莫莉和隔壁大地主的独生女苏菲亚。欧渥尔的外甥普利菲尔把汤姆视为眼中钉,不择手段要把他逐出家门,好赢得苏菲亚的心并顺利继承欧渥尔的财产。普利菲尔野心得逞,汤姆流落街头,雪上加霜的是,他被阴险的普利菲尔陷害,成了抢劫的死刑犯…… 导演除了运用旁白加强片子的讽刺性之外,还不时让剧中人在情节进行中突然面对观众说白,或用衣服遮住镜头等疏离手法,让观众保持看电影的客观性。影评人梁良评说:「汤姆与苏菲亚谈情的蒙太奇片段,以及汤姆被赶出欧宅的感伤时刻,也都充分发挥了摄影透配乐的衬托之功,经营出动人心弦的效果──像这样混杂了多种不同手法于一炉而丝毫不矛盾混乱的影片,影史上并不多见。
1963年夺下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原创配乐等大奖,且演员出色的表现,更创下同一部电影高达五名演员同时提名竞赛演技项目的纪录。
p126219458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2 21:50:59 上传)

p1262194587.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0#

62. Lalo Schifrin 拉罗.席弗林

以下内容是官方网站上直译过来的,实在有点对不起观众。大家将就看看。


拉洛富林是一个真正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男人。作为一个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他同样是在家里进行交响乐团,国际爵士音乐节表演,赢得电影或电视节目,或创建洛杉矶室内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甚至苏丹的作品。
作为一个年轻人在他的祖国阿根廷,拉洛富林接受古典音乐训练,还学习了法律。他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路易斯·富林,布宜诺斯艾利斯爱乐乐团在科隆剧院的小提琴手。
拉洛富林继续在巴黎音乐学院在1950年初,他正式的音乐教育。同时,他成为一个专业的爵士乐钢琴家,作曲家和编曲家,在欧洲播放和录制。
富林在1950年代中期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时,他成立了自己的大型音乐会乐队。正是在这个乐队的表演,吉莱斯皮听到发挥富林,并问他,成为他的钢琴演奏家和编曲。1958年,富林搬到美国,并由此开始了一个了不起的事业。
他的音乐是一种合成的传统与20世纪的技术,他从小就热爱爵士乐和节奏,他的风格是强烈的属性。“调用”,“低音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1号和2号”,“脉动”,“Tropicos”,“拉中篇小说新奥尔良,”和“共振”这一趋势的例子并列普遍的想法阐述了原始的。富林在古典作曲领域,有60余件作品。
他写了100多家电影和电视的分数。其中经典的分数是“不可能的任务”,“曼尼克斯”,“狐狸”,“铁窗喋血”,“布利特”,“肮脏的哈里”,“辛辛那提小子”和最近的电影配乐包括“阴宅”。“探戈“,”尖峰时刻“,”火拼时速2“,”尖峰时刻3“,”把一屋子的人“,”圣·路易斯·雷伊的桥梁“,”日落之后“和”糟糕透了。“
在1987年,专责组决定,在法国的一些最优秀的音乐家组成的巴黎爱乐乐团录制电影音乐,表演的音乐会,并参加电视节目的目的。拉洛富林委任为音乐总监和他们的就职音乐会在香榭丽舍剧院,1988年1月26日举行。于1988年9月被释放,他与这个乐团的第一张唱片。富林举行前五年辞职,花更多的时间撰写的这篇文章。
其中富林的其他进行学分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在墨西哥爱乐乐团,在休斯顿交响乐团乐团,在洛杉矶洛杉矶商会乐团,在墨西哥市爱乐乐团,亚特兰大交响乐团,圣路加(纽约市),阿根廷,悉尼交响乐团,国家交响乐团,林肯中心室内乐团乐团。
在1986年,格伦代尔交响乐团的的拉洛富林指挥棒下演出在好莱坞碗。与喧嚣的欢呼人群17000人,收到了他的“礼炮自由女神”。1987年,富林委托写他记录在多伦多和印第安纳波利斯交响乐团首演泛泛美运动会的序曲。1995年,富林组成的广告进行的,其中在阿根廷举行的泛美运动会的压轴。
这是富林的能力,这使得他在音乐的世界独特的音乐齿轮切换。作为一个爵士音乐家,他已完成伟大人物,如斯坦盖茨吉莱斯皮,萨拉·沃恩,艾拉菲茨杰拉德,贝西伯爵,乔恩Faddis,詹姆斯·穆迪,路易Bellson,肯尼·伯勒尔和记录。
他的“吉他与乐队协奏曲”,被记录由伦敦爱乐乐团独奏安吉尔·罗梅罗。单簧管和乐队,他与多明戈在墨西哥的特奥蒂瓦坎金字塔进行的男高音独唱的:“的舞蹈Concertantes”。该事件是在1989年的电视节目。这场音乐会于1999年,发布了CD,DVD和VHS。
拉洛富林在1989年4月,被任命格伦代尔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他在那容量担任了六年。
他委托编写事件卡拉卡拉,意大利,1990年7月7日,在庆祝世界杯足球锦标赛决赛压轴。在这次演唱会,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一起唱歌首次。罗马和佛罗伦萨歌剧公司的乐团进行了由祖宾·梅塔。这一事件的记录和录像带已经成为古典音乐史上最大的卖家。富林还从事安排的续集 1994年7月,也为卡雷拉斯,多明戈,帕瓦罗蒂和祖宾·梅塔,Dodger体育场进行的世界杯足球锦标赛前夕,再次于1998年7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三大男高音事件,和最新一在日本的世界杯决赛。
富林由施坦威基金会委托写他的“钢琴协奏曲第2号”,这是由国家交响乐团首演,进行罗斯卓波维契,1992年6月11日,在华盛顿,在肯尼迪中心,具有克里斯蒂娜·奥尔​​蒂斯独奏。在这一年,他还制作进行,并安排与伦敦交响乐团的CD,何塞·卡雷拉斯:“一生的朋友。”
富林的最近期的佣金其中包括“梦幻编剧与乐队”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在2002-2003赛季首演,和阿曼的交响印象,这是记录在英国伦敦交响乐团,由阿曼苏丹委托乐团,阿莱夫记录在2003年公布。他在2003年的关键露面,包括与格鲁吉亚国家交响乐团富林;与莫斯科交响乐团和交响乐团瑞士罗曼在瑞士日内瓦。
他在长期参与爵士乐和交响乐世界走到了一起,于1993年开始,当他作为钢琴家,他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指挥特色“爵士会见交响曲”的录音,与伦敦爱乐乐团等著名爵士乐明星雷·布朗,格雷迪大老,乔恩Faddis,帕基托德里维拉和詹姆斯·莫里森。“现在回想起来,我相信这个项目的启动是真的我早期的电影配乐的两个,即”辛辛那提小子“,在雷·查尔斯唱背靠交响乐团,与著名的通过旧金山的街头追逐场面“布利特”,其中我写了交响结合萨克斯独奏在非常快的节奏打得分。然后,十年后,当我安排吉莱斯皮,雷·布朗,格雷迪大老和自己扮演一个与以色列爱乐乐团的巡回音乐,我开始充分认识到,可以结合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形式。“爵士会见交响曲“是国际上的成功,并于1994年7月发布的”更多的爵士会见交响乐团。“系列的第三,”火鸟,爵士会见交响乐团,第3号“在1996年夏天发布和获得两项格莱美奖提名。系列中的第四次“蜕变”,被释放在1998年春天,富林自己的标签,阿莱夫记录。礼品套装包含前四个版本,到目前为止,题为“爵士会见交响曲集”系列中的第五,“交叉口,爵士会见交响乐团,第5号”于2001年夏末发布。它是独一无二的,它有一个完整的交响乐团,完整的爵士乐队,加上爵士乐明星杰夫汉密尔顿,詹姆斯·莫里森,基督教麦克布赖德和大卫·桑切斯。在2005年,阿莱夫发布的“万花筒:爵士会见第六交响曲”进行,并记录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富林与悉尼交响乐团。爵士会见交响曲第7号是目前的作品将被记录,并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1992年11月,洛杉矶大师合唱团首演他的的“Cantares阿根廷”拉丁美洲音乐演唱会。另外,在这一个月中,富林进行他的“钢琴协奏曲第2号”索菲亚广播交响乐团欧洲首演。这场音乐会标志着欧洲电视网网络的第一保加利亚转播。全长音乐会在电影评分光盘“有信仰”与杰弗里Biegel和慕尼黑Rundfunk乐团的特色。
“富林写和在1992年改编为”在维也纳的圣诞节“的音乐,戴安娜·罗斯,卡雷拉斯,多明戈。在演播 发布作为CD,影碟,并在1993年的索尼经典标签上的视频。
富林在1995年12月返回维也纳,在那里他安排了题为圣诞音乐的整个程序,在维也纳的圣诞节“,由何塞·卡雷拉斯,纳塔莉·科尔和多明戈唱歌。它表明在PBS在美国于当年12月23日和24日和节日期间的定期所示。
1993年,富林委托写他的“Lili'Uokalani交响曲”在夏威夷,女王Lili'Uokalani最后君主的荣誉。这项工作是由檀香山交响​​乐团首演,由维也纳交响乐团录制富林在1995年春季进行。在1996年11月发布了它的Urtext数码经典标签。
在1993年春天,富林与朱莉娅Migenes维也纳人民歌剧院乐团,录制“朱莉娅Migenes在维也纳进行,”和“特Deum”进行录制 莫里斯·安德烈和室内乐团在对古典小号演奏家,夏邦杰的。这两个项目在1993年10月被释放。
他在1996年进行由Camille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录音已经由电子和印刷媒体的赞誉。叙事是由奥黛丽赫本,查尔顿·赫斯顿,詹姆斯·厄尔·琼斯,达德利·摩尔,沃尔特·马修,和林恩·雷德格雷夫。
他还组成了路易斯·瓦尔德斯“史诗剧”Bandido得分!“在洛杉矶的马克锥论坛。音乐显示了广泛富林作为一个作曲家的人才。瓦尔迪兹贡献的某些部分的歌词。
阿曼苏丹委托富林他最新的经典作品,“管阿曼草图。”这首交响曲被记录由伦敦交响乐团与富林在2001年秋季进行,此后不久发布。
富林在1995年12月在马赛,导致在庆祝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交响乐团,演唱会,题为“100答去影院。”演唱会的特色歌手布里奇沃特的朱莉娅Migenes和嘀嘀,并录华纳兄弟在法国。记录。这录音,“经典电影回顾展,”是目前的阿莱夫记录的释放。这场音乐会于1998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再发生,并与阿莱夫记录在CD上,在2002年2月被释放。
除了目前的佣金和电影配乐活动,富林旅游,广泛开展交响乐团,特别是具有他的“爵士会见交响乐团的演奏曲目。”
其他进行的项目包括电影音乐,古典剧目和爵士乐队。大乐队单位经常在执行“Gillespiana”,这已成为一个备受赞誉的经典。近期表现一直花花公子爵士音乐节,蒙特利爵士音乐节,80岁生日的纪念 吉莱斯皮在Englewood,新泽西,电视大乐队音乐会在德国,在德国科隆,宽动态范围大乐队音乐会;克拉克亚特兰大大学爵士在IAJE(爵士EDUCA国际协会带卡内基音乐厅,卡内基音乐厅爵士乐队的演唱会器)和在1998年年初,英国BBC在伦敦演唱会。
1996年10月,是世界首演“BIX狂想曲”。“富林的BIX Beiderbecke纪念协会委托编写一套荣誉的达文波特,爱荷华州的原生的儿子,BIX Beiderbecke。这件作品是“变形记”富林的当前版本。
富林首演在1999年6月,他与乔恩Faddis独唱,大卫·桑切斯·伊格纳西奥·Berroa,亚历克斯·阿库尼亚和宽动态范围大乐队在德国科隆,“拉丁爵士组曲”。它还与英国广播公司大乐队在伦敦,英格兰。1999年9月,有一块在Watercourt广场在洛杉矶的美国首演,同时,在同一时间,工作记录被释放。“拉丁爵士乐套房”获得了格莱美奖的提名,以及CD和DVD上发布阿莱夫记录。
2000年1月,富林首演爵士大乐队的一个新的工作,“世界语”这项工作具有独奏家让 - 吕克·庞蒂,唐拜伦,内斯特马可尼,詹姆斯·莫里森,Trilok Gurtu,悉尼蒂亚姆,格雷格·哈钦森,西蒙·豪森和“世界发展报告”大乐队。“世界语”,发布了2000年9月在CD上。
富林首演于2004年,他的第六爵士会见阿德莱德交响乐团,澳大利亚与悉尼交响乐团于悉尼歌剧院这项工作随后音乐会。独奏包括澳大利亚本土上小号的詹姆斯·莫里森,基督教麦克布赖德低音鼓和戈登Rytmeister。在2005年8月,阿莱夫记录公布的“万花筒”:爵士会见第6号交响曲“。富林早在2006年被邀请到澳大利亚,在那里他进行了”爵士会见交响乐团之旅“在昆士兰,阿德莱德和悉尼。
富林的愉悦或写作和录制他的表弟和单簧管演奏家,大卫Shifrin“单簧管与乐队共舞Concertantes”。这件作品被记录与阿德莱德交响乐团,并发表题为“Shifrin播放富林”2006年的专辑阿莱夫。
富林在2005年4月,在林肯中心首演“从阿根廷英皇”与林肯中心室内乐团。在这个音乐的盛宴,富林结合探戈和阿根廷的民间音乐,古典音乐,他的家乡创造一个清新的新声音让人想起。富林是钢琴与单簧管,祖亮“吉米”林小提琴,手风琴上的马可尼内斯特最低音和敲击武聪,巴勃罗·阿斯兰大卫Shifrin。。富林毫不费力地融合了他的阿根廷基层的声音为观众输送到文化的心,他们描绘出一幅完美的画面。2005年夏季期间,他们参观了美国,并在波特兰,或执行;新墨西哥圣达菲和拉霍亚加州。一块被记录和阿莱夫记录2006年5月发布。
在2006年,富林的微笑基金会委托编写和双重协奏曲为钢琴,小号,乐团进行。世界首演是在2007年7月,悉尼交响乐团和功能上小号演奏家詹姆斯·莫里森和AMBRE哈蒙德钢琴。
富林打进儿子Ryan的第一次恐怖故事片, 于2006年发布的恶劣。比分被释放在2006年6月阿莱夫记录在CD上。在2008年9月,富林有机会再次与瑞安工作时,他和安迪加菲猫漫画出身的图形小说中写道得分20分钟 间谍拉里·哈马(特种部队)和瑞安富林。
阿莱夫在2007年8月,发布了“拉罗富林和朋友”富林重点为富林的作曲家,钢琴家。他加入了“爵士会见交响乐”老将詹姆斯莫里森和tenorist的詹姆斯·穆迪。该专辑还设有吉他丹尼斯Budimir,在低音和布赖恩布朗伯格,秘鲁的打击乐手亚历克斯阿库尼亚。九个选择,是富林的曲调。
“的探戈Concertantes,”协奏曲为小提琴和乐团与探戈脉搏委托演奏家林昭亮是为小提琴和乐队组成。它在2008年和2009年2月在挪威首演,它是在洛杉矶进行,洛杉矶室内乐团。
奥地利政府委托富林撰写工作,第二二百周年纪念约瑟夫·海顿逝世。富林的作品,“悲歌和冥想”,将于5月首演于2009年在艾森斯塔德,奥地利。
演奏家意大利大提琴家,安东尼奥Lysy,已委托富林先生写了大提琴和钢琴组成,将在2009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首演。
富林是目前正在会见他的第七个“爵士交响曲”专辑将在2009年录得。
富林他的妻子,唐娜,已经结婚超过30年。他的三个孩子,谁是电影和电视的作家威廉弗朗西斯,谁是一门艺术总监/设计师和瑞安是电影编剧/导演。为拉洛富林信息,请访问www.schifrin.com
2009年三月更新
1186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3 12:10:13 上传)

11868.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6-13 12:13:36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1#

Tango 探戈

这张碟其实是张探戈音乐,而非简单是张电影原声。作为阿根庭的作曲家,探戈应该是他最擅长的了。


若说Lalo Schifrin是当今最具才气的南美音乐人之一,绝对不过。事实是阿根廷出生的作曲家/钢琴家涉猎之广令人咋舌。
年轻时的Lalo Schifrin在巴黎的音乐学院修行正统古典乐,周末却喜欢与友人玩JAZZ。后来被Dizzy Gillespie赏识便在纽约展露头角,更为不少上一代的JAZZ巨人们做过编曲及伴奏。
但他的才情不止于此。他同时是古典作曲家,也为古典乐坛著名的三大男高音编曲,也在一系列的JAZZ MEETS THE SYMPHONY的录音中以指挥家身份亮相。他还为上百部电影和电视写过配乐,最著名的有《职业特工队》、《尖峰时刻》和西班牙电影《探戈》(也就是今天发布的这张)。
Lalo Schifrin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对探戈音乐自然娴熟,难得的是他同时通晓BOSSA NOVA,是60年代新音乐的先锋代表之一。
阿根廷Carlos Saura的电影《探戈》,配乐的是Lalo Schifrin。DDG公司出版了这个电影的原声大碟,对于DDG来说,出版电影原声应该是十分难得的,可见其艺术价值的所在。
整个电影是以探戈穿插连接起来的,整个电影都在跳探戈但只是男主角没能够跳。因为讲述的是一个不幸残废的舞蹈演员,继续作为编舞和舞蹈教练而奋斗,以及他与年轻的女主角的爱情。他为我们呈现了探戈的各个方面,传统的和创新的,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群体舞。
51xp-iogwQL._SS500_.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4 17:59:00 上传)

51xp-iogwQL._SS500_.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6-14 17:59:00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2#

The Fox

他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电影配乐,非常好听的一张音乐碟。


转:
剧情讲述由安妮.海尔沃德和桑迪.丹尼斯扮演的两名同性恋女子在孤立的郊野农场自得其乐,后来一名流浪的海员闯入他们的生活,二女的关系遂不得不重新调整,她们中较粗犷的一名女子成为男女双方的争夺对象。
s703887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4 18:13:31 上传)

s7038877.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3#

当JAZZ遇上交响

这张碟估计古典乐迷会喜欢。
d16f015757118bdbb546286bb28ef774_w_190_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4 19:49:32 上传)

d16f015757118bdbb546286bb28ef774_w_190_0.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4#

63.John Corigliano


科里利亚诺(John Corigliano,1938—),美国作曲家,师从日宁和克雷斯顿,1961—1972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台音乐部副主任,1972年起执教于纽约莱曼学院。其著名作品有《裸体的卡门》,将《卡门》改编为摇滚乐团、波普乐团和穆格音响合成器用。科里利亚诺的《第一交响曲》作于1990年,其版本可选巴伦勃伊姆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版,Erato,CD编号2292 45601-2,《企鹅》评介三星。

科里利亚诺在1970年创作的《单簧管协奏曲》,可选:1.斯托茨曼(Stoltzman)单簧管,史密斯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版,RCA,CD编号09026 61350-2(+伯恩斯坦、科普兰的作品),《企鹅》评介三星。2.德鲁克(Drucker)单簧管,梅塔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版,NW,CD编号309(+巴伯两首《乐队随笔》)。而1985年为双簧管协奏曲而作的《咏叹调》,可选:1.鲁卡莱里(Lucarelli)双簧管,阿肯亚玛(Akiyama)指挥美国交响乐团版,BMG,Anlogue,CD编号GD60395,《企鹅》评介三星。2.鲁卡莱里(Lucarelli)双簧管,巴莱特指挥伯克利爱乐乐团版,KOCH,CD编号37187-2。

科里利亚诺的《长笛协奏曲》可选高尔韦(Galway)长笛,伊夫洛(Effron)指挥伊斯曼—罗彻斯特爱乐乐团版,RCA,CD编号RD86602,《企鹅》评介三星
1263190404355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4 19:59:47 上传)

12631904043557.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5#

红提琴

这部电影拍得很有意思,但更重要的是音乐。后来还改成了一首小协。


转:
The Red Violin”的故事描述一把传奇小提琴的诞生,以及其历经三个世纪,跨越奥地利,英国,中国到加拿大的流浪旅程,描写这样一把牵动无数人命运的古老提琴,很自然的,音乐成为讲述这个故事的语言,而音乐家的表现,包括作曲者与演奏者,则化身为整个故事的灵魂,很难得的,这是一部真正属于音乐家的电影,导演Francois Girard一方面推崇小提琴演奏者Joshua Bell,为故事中的红提琴注入生命,同时也感谢配乐家John Corigliano的音乐贡献,长达两年的讨论与录音乐过程,足以让导演认为这部电影同时也是John Corigliano的电影。

  John Corigliano在音乐上,以Anna's Theme为主轴,衍生出所有的音乐内容,Anna是故事中,提琴制造名师的妻子,红提琴即是因Anna与Anna腹中小孩的死而诞生,有这样一段悲伤的渊源,使的Anna's Theme同时也是红提琴的主题,因为Anna的灵魂与红提琴仿佛结合成一体,一同走上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漫长旅程。在电影中,Anna's Theme是Anna时常哼唱的一小段旋律,像是Anna为腹中孩子吟唱的摇篮曲,在第一轨作品Anna's Theme中,John Corigliano即以Anna的吟唱为起点,进而将这个旋律发展成一篇凄美哀怨,神秘深幽的提琴乐章,揭开红提琴传奇的序幕。

  第一个部份的乐章起始于三百年前,提琴的诞生地Cremona,包括了四首以Anna's Theme为主轴发展而来的作品(Track 2.3.4.5.),气氛古老,悲伤而神秘,Anna's Theme本身即是一个旋律优美,气质深幽的主题,在这个部份中,这个主题还呈现出一股哀伤凄恻的质感,因为这个大段的四个乐章,分别描写了Anna的死,以及伤心的提琴匠,为死去的妻子与未出世的孩子,打造出一把不朽而神秘的红提琴的过程,因此音乐中不仅散发着一份古老,深沈的气息,也展现了惊逢变故的震摄,与凄美伤痛的抒情色彩。

  第二部份的乐章Vienna,随着红提琴流传到修道院音乐神童Kaspar的手中,以及Kasper的维也纳之行,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音乐质感,一开场的Monastery,即是一首充满欧洲巴洛克色彩的小品提琴合奏曲,音乐风格很明显的与上一个大段的音乐形成分野,显示另一个故事的开始,紧接的Kaspar's Audition/Journey To Vienna以Kaspar的提琴独奏开场,衔接上一段古典色彩浓厚,典雅温和的音乐,描写Kaspar踏上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旅程。Etudes/Death Of Kaspar开场是一段Kaspar的练习曲,旋律随着节拍器而不断加速,反应出Kaspar琴艺的成长,这段音乐当然也让真正的演奏替身Joshua Bell秀上一段高档的演奏实力,然而后半段音乐却随着Kaspar的暴毙,成为一首哀伤的挽歌。

  第三部份的乐章Oxford,将故事背景由奥地利带到英国,一开场的The Gypsies , Journey Across Europe,同样以风格和上一个乐段的古典色彩大异其趣的吉普赛音乐,作为情境转换的引子,不过其实这个听来很即兴,自由,富有民谣风的吉普赛提琴,也是一段Anna's Theme的变奏曲,在这首曲子的引导下,红提琴由吉普赛人辗转流传到英国演奏名家Pope的手中,Pope's Gypsy Cadenza是Pope以吉普赛人的曲调,进一步变奏成的即兴演奏,不过作风却不是吉普赛人的散漫,而展现了Pope学院派的音乐素养,然而其中又有一份音乐天才的叛逆性,同样的,Pope's Concert这段Pope在演奏会上的即兴演出,也展现了这份恃才傲物的狂野气息,这段演出中也出现了Anna's Theme的特定乐句,而Coitus Musicalis,Pope's Betrayal都是Pope以情色为灵感的即兴演出,Anna's Theme转化为挑动情欲的乐章,其中Pope's Bertrayal一段,音乐随着性爱进入高潮,也在Pope的情人枪击红提琴时乍然停止,将红提琴的命运带向另一个时空。

  第四部份的乐章Shanghai,是一段在音乐上发挥比较有限的段落,在前三段乐章中,分别以制造提琴的传奇大师,早逝的音乐神童,与放纵情欲并籍由情色激发灵感的提琴演奏家为主题,因此音乐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相对的,在第四段乐章中,红提琴流传到文革时期的上海,一个对西洋文化与传统艺术充满憎恨的时代,因此在音乐的表现上,并不像前几段乐章中,可以借着许多音乐演奏的场景来表现作曲的企图,这个部份的音乐原则上仍以Anna's Theme为主题,音色上则显得较为压抑与黑暗,同时还结合了一段红卫兵的歌曲,点出独特的时代背景,虽然在音乐上较不像前几段那般吸引人,不过在剧情上,由这场文化浩劫中保存下来的红提琴,更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与神秘感。

  第五部份的乐章Montreal,描写红提琴抵达加拿大,在鉴定专家的追查下,确认了其传奇名琴的身份,同时也一步步揭开红提琴上,奇异红色光泽的真相,这个部份的音乐,一方面呈现一种悬疑神秘的质感,描写鉴定追查红提琴,以及在拍卖会上偷天换日的过程,同时也将情绪渐渐带回第一部份乐章Cremona中,那种凄美雅致的风格,音乐的结尾End Title,Anna's Theme一如起始的,以空灵的女声吟唱幽幽浮现,象征红提琴三个世纪的飘泊,终于抵达终点。

  整体来说,这是一部相当别致的电影音乐,同时也由于故事的特质,使这部配乐不只是配乐,实际上有一半以上的音乐,在电影中都是以音乐演奏的方式出现,而不是以背景音乐的方式出现,换句话说,在电影中就可以看到故事中的角色,完整的演出这些作品,因此,相较于其它的电影配乐来说,这部配乐在电影中不仅可以辅助剧情和情绪,而且在电影外,它们可以是很具完整性与独立性的演奏乐章,甚至在原声带终了,John Corigliano将配乐中的代表性段落,结集成一首长达十七分钟的演奏曲The Red Violin': Chaconne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是集大成的代表作,仿佛这部配乐,就是由这首名为<The Red Violin>的演奏作品发展而来,更进一步提升了这张原声带在独立于电影之外时的欣赏价值。


同时,John Corigiliano的作曲手法,因应故事上不同的时代与地域背景,以及故事不同角色的行为个性,能发展出各具特色,段落分明的个别风格,也是这部配乐成功的另一项要素,尤其是Cremona,Vienna以及Oxford这三个大段,风格区别鲜明而传神,Cremona描写丧妻之痛的深幽凄楚,Vienna描写音乐神童与维也纳的清新典雅,与Oxford中,故事主角Pope一段又一段张力十足的即兴演奏,结合了挥霍音乐才华的野性,与沈溺放浪的色欲于一体,这些风格上有鲜明差异的处理,都使得原声带一路进行下来,从典雅亮丽的巴洛克,端庄的古典色彩,到发泄情欲的浪漫主义,有如一场跨越时空,不断转换场景的旅程,而且所有的音乐,不论是配乐也好,剧中角色的演奏也好,不论是正派的古典作风,或者是逍遥的吉普赛乐曲,都以Anna's Theme为中心点,不断的衍生与变化,这也使这部配乐在多重的风格中,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和整体性,加上Joshua Bell出色的诠释,使这张作品不论是以一部电影音乐,或者以一张音乐专辑看待,成绩都是相当出色傲人的。
3434553544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4 20:04:03 上传)

34345535443.jpg

12233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4 20:04:03 上传)

122334.jpg

65665443232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4 20:07:55 上传)

656654432322.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6-14 20:08:28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6#

革命

他的配乐作品很少,每部都是精品。


转:影片以美国革命时期为背景,描述了一个普通人-纽约捕鱼人Tom Dobb当他的儿子被迫参加军队为了保护儿子他必须为他的国家、为自由而战的故事。

艾尔·帕西诺扮演一个被时代洪流推着走的小人物,他从一个不愿参加战斗的明哲保身的小市民到自觉参战的美国公民,从而经历了美国为脱离英国统治而爆发的独立战斗的全过程。电影没有从一个伟人,例如华盛顿入手,而是通过底层人物的命运转移带出对这段历史的公正评价及当时年代各阶层勾心斗角,前线战火纷飞的残酷场面。帕西诺或者说是美国人民最终获得胜利,他们不仅赢得了自由,幸福及粮食,更描绘出一个摆脱帝制后全速前进的美丽蓝图……
554234434.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2/6/14 20:10:26 上传)

554234434.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7#

64. David Hirschfelder 大卫.希施费尔德


天啦,找点资料真难啊,大家将就吧。


David Hirschfelder 大卫.希施费尔德生于1938年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在澳大利亚有着相当的知名度,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音乐就是出自的他的手中。在他手下完成为著名的作品应该就是1996年的《闪亮的风采》(Shine)了,他还为周润发主演的电影《黄石的孩子》完成了配乐工作。另外,电影的主题曲由Owl City乐队演绎,与影片主题相结合可以说十分恰当。
44355655.png (, 下载次数:0)

png(2012/6/16 10:27:42 上传)

44355655.png

david+hirschfelder+hirschfelder.png (, 下载次数:0)

png(2012/6/16 10:27:42 上传)

david+hirschfelder+hirschfelder.pn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8#

闪亮的风采

这部电影更知名的当然是拉赫马尼诺夫啦,和拉氏、李斯特之类的在一起,原创配乐家就不显眼了。


10多年前,导演斯科特·希克斯无意间在报纸上发现了一则演奏会通知,虽说那天正是妻子的生日,可他还是取消了庆祝活动,前去聆听大卫·赫夫高特的演奏。“我感到这是一场很重要的演出,我必须一睹他的风采,”希克斯回忆说,“当时我并不确定自己在期待什么,可当大卫坐下开始演奏,全场顿时鸦雀无声,我被彻底吸引了。”对赫夫高特知之甚少的希克斯立即被打动了,他认为这位澳大利亚钢琴奇才的故事完成可以造就一部电影。他说:“这是一个成功者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实现了我们所有人的愿望,那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一起分享人生、爱情和音乐的伴侣。”
  音乐会过后,希克斯找到了赫夫高特夫妇,他说想将赫夫高特的故事拍成电影,一开始,夫妻二人对希克斯的身份表示怀疑,为了得到充分信任和协助,希克斯用了整整一年时间。他在谈到热切的创作冲动时说:“在这异乎寻常、混乱不堪的个体与不可多得的最复杂的乐曲之间,显然存在一种矛盾,这矛盾中正潜藏着绝佳的故事,当然还有音乐,大卫演奏的都是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浪漫经典曲目,其中包括拉赫玛尼诺夫、柴可夫斯基、肖邦和李斯特的作品,受众群体相当广泛。不过,大卫的音乐与他的故事完全是两码事,人们之所以会深受触动,是因为这是一段拯救自我的经历。”在让赫夫高特充分相信这部电影会和他的演奏同样感人至深后,希克斯开始着手剧本和影片的筹备工作,即便在编导另一部电影及远赴中国和非洲拍摄一系列获奖纪录片时,他依然会留出一部分精力来酝酿本片。
  1990年,希克斯找到占·萨迪共同致力于剧本,后者说:“斯科特对大卫的故事充满热情,而我也非常希望参与其中,可对我来说,创作这部剧本的难度非同小可,因为在传记片中,你必须在真实事件与创作尺度之间找到一条微妙的界线,而且电影必须具有娱乐性,必须在短短110分钟之内牢牢抓住观众。”希克斯和萨迪一致认为《闪亮的风采》应该取材于赫夫高特的生活,而并非严格遵从事实的传记片和纪录片。他们赋予影片以独特的音乐结构,并进行协奏曲式的组接。剧本被分为很多乐章,节奏从慢到快再从快到慢,运用了由呈现部、发展部和再现部组成的标准元素。除此之外,希克斯还想到让赫夫高特的双手、眼镜和与水有关的画面(游泳及暴风雨等)贯穿整部影片,从而为主人公的情感提供注解,并将不同的人生阶段连接到一起。
  在创作剧本期间,希克斯与著名制作人简·斯科特取得联系,后者耗时两年多才从法国Pandora Cinema、英国广播公司和多家澳大利亚政府融资机构筹措到本片的拍摄经费。斯科特说:“我曾认为《闪亮的风采》是一部很难找到投资方的电影,可占·萨迪的剧本让我们备受鼓舞。”
  澳大利亚著名舞台剧演员杰弗里·拉什是希克斯眼中扮演赫夫高特的最佳人选,“我坚信扮演大卫的演员必须是澳大利亚人,”希克斯说,“这是一个古怪独特的角色,杰弗里尤其擅长扮演这种游走于精神崩溃边缘的角色,就此而言,他的演技在澳大利亚无人能及。”很少出演电影的拉什认为《闪亮的风采》是第一部真正适合他的电影,而片中赫夫高特弹奏钢琴的画面均由拉什亲自完成。戏剧功底深厚的拉什经常要为提升表演学习一门新技术,他说:“我知道这个角色与钢琴紧密相关,我能看懂乐谱,尽管速度很慢。我有一位出色的钢琴教师,我的练习也非常刻苦。”
  虽说拉什可以模仿手部动作进行演奏,可扮演年少时赫夫高特的小演员却难免力不从心,而难度不小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又不可能被简单的曲目替代,所以钢琴替身必不可少。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与赫夫高特的人生经历非常相似:两人不仅都是音乐神童,还都在少年时期成名,并经历了漫长的人生低谷,远赴异国他乡接受治疗之后才恢复创作活力,所以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在片中至关重要。
post-437015-117956659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6 10:53:33 上传)

post-437015-1179566593.jpg

最后编辑zjize 最后编辑于 2012-06-16 11:00:06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59#

奥洲传奇

这部电影音乐网友的评论非常有意思。


转)看完影片的第一感觉是,这部《澳洲传奇》(Australia)虽然可以见到澳裔导演巴兹鲁尔曼(Baz Luhrmann)强烈的事业野心,但是并算不得他个人最出类拔萃、教人眼前一亮的惊艳之作,更不要说“乱世佳人”这样的影史殿堂之作,充其量不过是他个人导演生涯中背景最为宏观的一部作品罢了。为了保持制作阵容上的澳洲本土这个标签,巴兹甚至放弃了曾合作多年的苏格兰诗意派御用作曲葛瑞格阿姆斯特朗(Craig Armstrong),改由澳大利亚出生的大卫赫斯菲尔德(David Hirschfelder)来为这部强调为澳洲本土爱情史诗片创作乐章。13年前,凭借澳洲实力派性格男星杰佛瑞拉什(Geoffrey Rush)荣登奥斯卡影帝宝座的其本土制作的影片《闪亮的风采》(Shine),就是由大卫赫斯菲尔德负责作曲的,这一年,他也首度入围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奖的角逐。三年后,他为英国影片《伊丽莎白》(Elizabeth)创作的配乐再度进入了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奖的决赛圈,虽然最终没有斩获,但是其感性优雅、富于人性色彩的旋律风格还是获得了业界及大众的一致肯定。
  转战于全球电影制作圈的大卫,和许多国际知名的电影音乐创作人一样,近年来和我国的电影制作者也有了合作,去年上映的中美合作影片《黄石的孩子》(The Children of Huang Shi),就是由他负责打造张扬人性光辉的感人肺腑之音。在这部《澳洲传奇》中,大卫发挥了不错的旋律,不论是表现惊心动魄的战争、儿女情长的缠绵都显得得心应手,唯一可惜的是整体的旋律缺少一条特别明显的主线,丰富的背后难以有醍醐灌顶的最大亮点,结果变成了每段单独听都不错,但是放在一起就很平淡,少了一些特别抢耳的,也正应了《超人特工队》(The Incredibles)中的一句富有辩证色彩的对白“人人都很出色,也就是说人人都不出色。”

这部《澳洲传奇》的原声配乐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最大特点——它运用了不少澳州本土的乐器,营造出不同其他地方的旋律质感,这种标签式音乐元素的集纳还包括了一些当时影响全球的好莱坞旋律,比如《绿野仙踪》中的《跨越彩虹》(Over The Rainbow),它的出现既凸现了时代的背景,又和场面应有的情绪风格共冶一炉,让人更加佩服那些黄金年代的好莱坞电影音乐人善于缔造经典的音乐创作力。这张富有澳州本土音乐色彩的《澳洲传奇》中的原声配乐未能推出商业版的原声唱片,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幸好电影公司为奥斯卡竞争制作了这张专用的配乐参选宣传盘,才让乐迷了有了单独品茗的机会,价格上翻番的原声遗珠从此又多了一颗。
200931023543123669754335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6 11:13:03 上传)

2009310235431236697543359.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60#

伊莉莎白

这是我的唯一一张他的碟,很喜欢。




如果说纽曼在《情约今生》中借鉴了英国音乐的风格的话,那么同样拍摄于1998年的另外一部影片《伊丽莎白》(Elizabeth)则是地地道道的英国配乐了。《伊丽莎白》由印度大导演卡普执导,以历史上真实的都铎王朝伊丽莎白一世的事迹为蓝本,着意描绘女王的雄才大略与权术计谋。担任影片配乐的大卫·希斯菲尔德(David Hirschfelder)当时涉足该领域并不太久,即以此片博得大名,正如导演所要求的那样,影片的音乐给人一种文艺复兴时期的总体印象,希斯非尔德特意借用了十六世纪作曲家特曼的苏萨托的两首作品,以使风格的把握更为准确。此外,影片中还在女王狩猎的一场戏里借用了埃尔加《谜语变奏曲》的一段音乐,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又不着痕迹,用得非常巧妙和聪明。在影片结尾处,希斯菲尔德又用了莫扎特《安魂曲》中著名的《进台咏》,气势逼人,同时又恰如其分地烘托出气氛。在希斯菲尔德自己谱写的音乐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合唱的运用,在历史片中这种用法很多,可以达到相当好的营造氛围的效果,大卫·霍伯逊合唱团和澳大利亚童声合唱团表现出很高的演唱水准。同时,配乐的音效出色,不愧是澳大利亚阿伦·埃顿与深红录音室的精品。
a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6/16 20:35:48 上传)

a0.jpg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