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384858687888990» / 9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就这样入了黑社会:把玩 amari LP10 记 [复制链接]

查看: 376810|回复: 954
861#

回复 860# 时光车间 的帖子

等待中
TOP
862#

上週末終於找時問到茂名,看看食古兄的系统有幾勵害。
香港到茂名,車程好長,好辛苦,幾年前去過一次以後,就吾想再去。

今次fever老師強力推介,他更身體力行,陪我一起去,他今年巳經到訪茂名2次,每次都話食古兄的系统好勁,我未聽過是不會相信的。由黑胶到喇叭,價錢5-10萬,應該無可能達到fever老師的要求。

認識fever老師的人都知,他對音響的低頻及超低頻+分重視,系统出不到低頻,他就話垃圾,出到超低就話正。他說食古兄的系统好勁,我相信系统的低頻及超低一定好好。但食古兄的系统沒有加超低音箱,應該好難出到超低頻。幾千的音箱都有超低,好難使我信服。

其實我真的不相信他的系统可以播到TAS 主編HP的天碟,HP天碟要有天級的器材才可聽到天味,莫非幾千銀的盤臂,加幾千銀的喇叭可以出到天味,這是沒有可能的。
音源: 盤臂VPI classic唱頭shelter 90唱放spectral DMC 10, 天進前後級211, spendor SP 7/1, 何氏超低一對
TOP
863#

静听详细介绍古兄盛况。下午有黑胶烧事汇报和请教fever老师,老师就说古兄的声音惊人。正想了解详情,838兄正好介绍,太及时和好了。
真诚交流,不说假话。
TOP
864#

回复 811# 中山张 的帖子

中山张老师,这个VTA的概念不对吧,针尖与唱片的角度叫SRA=90度
TOP
865#

回复 802# zy2017 的帖子

zy2017兄,照片误差并不大的话,我怎么觉得你的VTA是对的

如果针尖和盘面有20+-2度切入角,你需要把唱臂后端抬高10来公分呢,如果有效长度在239MM左右的话,但这是不可能的呀
TOP
866#

decca 名錄音師偉堅信wilkison,大部份古典音樂錄音都有超低頻,fever老師常說:「聽古典沒有超低,是不好聽的」

聽古典3D感不夠,又是不好聽的。3D感即音樂要有『前後感』,要有『左右感』,『左右感』比較容易造,『前後感』就難好多。

聽古典有空氣感就更正,

有分離度,定位清楚,質感又強,又好一些

如果再有少少『音樂感』,那就一百分。
音源: 盤臂VPI classic唱頭shelter 90唱放spectral DMC 10, 天進前後級211, spendor SP 7/1, 何氏超低一對
TOP
867#

原帖由 无难 于 2012-4-9 10:12:00 发表
还有象楼主这样到处处理避震的做法,俺也比较怀疑,要么是这个唱机的确问题太大,要么真的是后端有问题或听音取向不一样?要知道,如果一个厂机需要用户全盘否定修正的话,这厂早就该关门大吉了。。。反正在黑胶盘唱臂唱头这几大件任何一个小改变小调整变化都是很大的,就像楼主给唱臂带指环,我曾经带过不同的指环,没一样是有正面效果的,包括脚钉的处理,不是想象的简单,更何况象楼主的这样大动手术,确实让人大跌眼镜。。。。

无难兄的这个观点有点不大认可,LP我没有经验,但我的那台马兰士SA-11s1CD机对承垫的材料可是万般的敏感,经过反反复复的调试才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直接放在桌面上根本没法听的,这样的厂家到现在还没有关门呀,其实放在不同的架子上出来的声音也是不同的,所以说调试是必须的,同时也是不能完全参照的。
最后编辑令弧 最后编辑于 2012-09-04 13:12:20
TOP
868#

回复 862# dickhk838 的帖子

回 dick师兄:老师这次陪你来是今年第四次来了!!呵呵。看来我的超便宜盘臂头还是有些吸引力的哦。
期待dick师兄评价一下我的系统!
TOP GUN Audio  fans !
TOP
869#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2-8-19 0:53:00 发表
Amari(阿玛尼磁悬浮唱盘) 官方传给我的说明!
说八月上旬出成品。不知有没用家使用!

amari(阿玛尼)磁浮唱盘LP12:
(1)陶瓷轴-(氧化锆)
(2)含油轴承-(铍青铜)
(3)防漏磁的磁浮唱盘
(4)实心铝合金转盘
(5)欧洲原厂交流12伏高精密、低噪音电机
(6)高灵敏度控速机构-调节频率达到所需速度并稳定该速度,33 .333转/分及45转/分切换,电子切换完
据说已经到了订外包装的工序,如有试用的烧友请分享一下听感。。
TOP
870#

原帖由 dickhk838 于 2012-9-3 21:55:00 发表
decca 名錄音師偉堅信wilkison,大部份古典音樂錄音都有超低頻,fever老師常說:「聽古典沒有超低,是不好聽的」

聽古典3D感不夠,又是不好聽的。3D感即音樂要有『前後感』,要有『左右感』,『左右感』比較容易造,『前後感』就難好多。

聽古典有空氣感就更正,

有分離度,定位清楚,質感又強,又好一些

如果再有少少『音樂感』,那就一百分。


dick师兄,除了你上面说的“前后感”、“左右感”外,我觉得还要有“高低感”!这样才是真正的3D感!!
“左右感”很容易实现,“前后感”确实很难出,但最难的是“高低感”!其实许多烧友都能做到有前有后,但真正能把音场高度都搞出来的就很少!!绝大部分听人声的高度都高不过喇叭。。。
TOP GUN Audio  fans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