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6061626364656667» / 9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就这样入了黑社会:把玩 amari LP10 记 [复制链接]

查看: 377905|回复: 954
631#

就是因为侧压大,影响左右声道的声压平衡,信号还原等,才需要加个抗侧压力,平衡唱头针杆和针尖的水平受力.


不加抗滑力不是更加水平力不平衡?
TOP
632#

直线臂虽然没有侧滑力,但同样也会左高右低。
TOP
633#

原帖由 jacky70 于 2012-5-10 17:16:00 发表
就是因为侧压大,影响左右声道的声压平衡,信号还原等,才需要加个抗侧压力,平衡唱头针杆和针尖的水平受力.


不加抗滑力不是更加水平力不平衡?

无语!!!
只能说你是我斗胆挨砖作出判断的一个。
(我没找到钢盔,翻出了以前的摩托车头盔,希望能顶一阵子,呵呵)
TOP
634#

回复 633# 阿杰 的帖子

呵呵,阿杰兄,稳住先,钢盔的不要.

你的所谓的颠覆性抗滑力无用论,你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稍有实际操作经验的黑胶烧友在旁边的大牙都要落地了,你还在精彩演讲.一付世人俱醉,独我醒的姿态.几个大家熟悉的黑胶网友都给你面子,不再讲这个问题了,你还不明白?

单声道你居然能够听出高把位和低把位左右声道的区别,这样的器材只应该天上有.这样的耳朵也只应该你阿杰有.提醒你一句,那叫声压的偏移.另外,你还真要搞清楚哪里是高低把位,玩吉他的初学者都可以给你准确的答案.

阿杰兄,我也没有钢盔,手下留情哦.
最后编辑jacky70 最后编辑于 2012-05-10 17:48:18
TOP
635#

就是因为左右声道的针压不一样,才会出现单声道唱片能够听出高把位和低把位左右声道的区别!
而且左高右低是左声道针压轻、右声道针压重所造成的,这种情况还加抗侧滑力的话,只能加重这种状况。
你肯定不能分辨针压大小对于声音的改变方向。
还有你要弄清楚侧滑力是如何形成的,才好总结你自己对于侧压的言论。
TOP
636#

我的想法和你刚好相反.

之所以左高右低,不是你说的左声道压力轻,右声道针压重造成的,相反,是V形槽里侧面(左声道)压力大,V形槽外侧面(右声道)压力小造成的,这个时候就要加上适当的抗侧滑力,就是向外拉的力,才能平衡.

经过这样的调教,那么亲爱的阿杰兄,你听到的就是剧中的单声道了,就不会左右声道不平衡了,就不会分叉了.当然,假如您的唱臂的灵敏度比较低,水平转动阻力较大的话,可能反应出来,就是侧抗滑力的作用不明显,甚至感觉是没有作用,毕竟侧抗滑力只有几克的力.那您整个唱盘系统的问题就大了,不是抗不抗滑的问题,而是唱臂的灵敏度太低的问题了.

哈哈,你慢慢琢磨一下吧.你这么有智慧的烧友,相信总有一天想明白的.
TOP
637#

我自己的实用来看,加抗滑的多少和唱头的顺性有很大关系,遇到范登豪这种高顺性的唱头,抗滑力就可以调很低,1.4g的唱重,抗滑调到0.3就可以了,但是如果遇到顺性不是很好的唱头1.5g的唱重分分钟调到1g以上才够,所以,调抗滑还要看头和臂的配合,黑胶里面没有绝对的~~~~同样的唱头不同搭配出来的声音有天壤之别。
音乐与生活

TOP
638#

这么简单的事情我还不会去尝试?
谁是听出来、谁是猜出来.........
我想大家会有答案吧。
TOP
639#

食饱饱回来啦!..........大家讨论得好热烈啊!先顶后看。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40#

回复 632# 阿杰 的帖子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2-5-10 17:17:00 发表
直线臂虽然没有侧滑力,但同样也会左高右低。

晚上好杰兄!

请问:杰兄为什么会认为正切臂虽然没有侧滑力,但同样也会左高、右低呢?杰兄可以详述一下吗?另外,问一下杰兄听到这样情况的正切臂是否已调教好了?

就我现服役中的 TT2 来讲:如交响曲、管弦乐、弦乐四重奏.....等作品配器,把小提琴配器在舞台左正前方,而大提琴、低音大提琴 和 倍低音大提琴配器在舞台的右正前方、右中后、右后方;当播放这样的弦乐配器组合的立体声演、录唱片时,才会出现弦乐的左高、右低。就算用立体声的唱头播放纯 MONO 的小提琴唱片时也不会出现您所说的左高、右低喔(唱片本来是这样的除处)。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5-10 22:17:13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