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57585960616263» / 9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就这样入了黑社会:把玩 amari LP10 记 [复制链接]

查看: 378088|回复: 954
591#

回复 589# 阿杰 的帖子

您好杰兄!

不如您把(抗侧滑力的变化,就是改变左右声道针压的比例)改为 “ 抗侧滑力的变化,就是改变针尖与左右声道坑纹表面接触的压强大小比例 ”  这不是更清晰?!嘻嘻

您还叫别人用听感来判断抗滑力是否正确! 估计侧滑力的成因也不是有很多 “ 黑社会成员 " 能弄清个明白呢!何况说抗侧力?!

不要说抗滑力用听感来判断是否正确;如针压设置增加 或 减小 0.005g 的量,又有多少系统可分辨出较大的变化呢?且监听者又有多少能明显听出呢? 更何况是增加、或减小 0.005g 针压后才是正确呢?!

前帖说过:就算麻烦一点,拿一张唱片为例,在同一转速下,以唱片的半径变量 和 把唱片一圈一圈不同坑纹的线阻对唱针产生的不同阻力变化也准确算出,再折合唱臂轴承灵敏度的阻尼,最后换算出每一圈坑纹对唱针产生正确的侧滑力是多少后,又如何呢?又有多少支唱臂有这个渐变式衰减抗侧滑力的装置、且准确呢?所以就算告诉别人在某支唱臂、某个唱头、多少针压下、播什么唱片,应施多少 g 抗滑力又如何呢,这个抗滑力的量,只不过是代表某圈坑纹里某段距离内,这个量才正确,其它任何地方用上这个量就不对了。

所以前帖说过,如果一定要在弧形唱臂上折腾出非常准确的抗侧滑力的话,在一般民用弧形唱臂黑胶系统上是无法实施的,如果这么要求高就不如上正切臂了!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5-06 18:05:45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92#

阿杰兄说话没说透呀,那究竟是需要抗侧滑力呢还是不要呢?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593#

回复 591# 中山张 的帖子

记得曾在某帖子上就已经说过要颠覆传统的理论,后因8先生找茬而没有继续。
不明白侧滑力的成因没关系,那是设计师的事,我们耳朵收货就行了。
就像许多人都不知道人民币是如何印出来,却照用不误。
抗侧滑力的引入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听感,而对传统的理论疑惑,恰恰就是从听感开始的。
曾几何时,在一套按常规理论自认为调得不错的LP系统播放《谷仓》时,左边小提琴弦乐群飘逸、华丽,右边大提琴弦乐群的拨弦铿锵有力、琴弦的振动带着琴腔的共鸣卷地而来,可以明显感觉到乐器群的间隔泾渭分明,“正啊”。
可听着、听着.......却发现,为什么小提琴没有根(无下潜)、而右边却从来没有飘逸、华丽的感觉???!!!
这分明是左声道针压过轻、右声道针压过重造成的,真TMD坑爹啊.............
嘿嘿,别以为正切臂没有侧滑力就可以置身事外,但他照样存在这个现象。
至于形成的原因吗,
非常复杂,论坛上可能讲不清楚,有机会见面再探讨。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2-05-06 17:20:51
TOP
594#

回复 592# 无难 的帖子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2-5-4 19:13:00 发表
一直都说抗侧滑力的大小是靠听感来调整,我斗胆作出挨砖的判断,许多人只是靠感觉来调,没有多少人能够正确听到抗侧滑力的变化对声音影响的方向。
由于加入了抗侧滑这个外力,严重地干扰了唱头正确捕捉唱片信息的能力,使之成为了支点臂的死穴!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保证唱臂循迹能力的前提下,抗侧滑力是越小越好。


我早就把话说透了,无难兄看帖不认真哦。
TOP
595#

回复 594# 阿杰 的帖子

是呀!
我也记得以前不知在8先生、还是LP前辈的帖里讲过这个事情的,且好象您也把侧滑力的力轨图画了出来,我还把您的图再加了很多东西下去先。哈哈! 不如您把那个图再上传上来与大家讨论一下吧?

《谷仓》这张LP,我早已说过会 “ 搞死 ” 很多音响系统的,特别是第二面,低大拨弦,再加强大的 “ 堂音 ” 时,很多系统的低频就会 " 反卡了 " 呵呵;不过我有次去一位烧友处听这张LP ,就刚好相反了,居然那群低大拨弦消失佐!

您还很怀念去年一齐去听那张《谷仓》时的情景呢?!现在再播这张《谷仓》就更精采啦,比以前更好。下次我带一张电台版的《谷仓》LP,再玩过。

我知道您想讲乜,正切臂几乎不存在侧滑力这个事情,所以就不用烦调教抗侧滑力这个事情,但稳定针压就要加些心思才行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5-06 17:51:2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596#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2-5-6 17:2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2-5-4 19:13:00 发表
我早就把话说透了,无难兄看帖不认真哦。
但不加抗侧滑力的唱针久了会歪又怎么解释呢?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597#

回复 596# 无难 的帖子

请问通常是歪那一边呢?
TOP
598#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2-5-6 21:24:00 发表
请问通常是歪那一边呢?
是向外歪的,我的理解就是有力通过唱针把唱头向内拽,但唱针受制于沟纹而不会向内,但唱头受力后有惯性向内偏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的歪斜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599#

恕我见识少,还真没见过向外歪的。
我的建议是:在保证唱臂循迹能力的前提下,抗侧滑力是越小越好。
其实我真还没说过不要抗侧滑力,唱针都被外力拉歪了,还能保证唱臂循迹能力?
至少他不能顺利通过1812那16声炮响。
TOP
600#

回复 599# 阿杰 的帖子

造成唱针向外歪磨损 ,最大的可能性是唱头的摆向角安装不对。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5-09 15:26:14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