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589# 阿杰 的帖子
您好杰兄!
不如您把(抗侧滑力的变化,就是改变左右声道针压的比例)改为 “ 抗侧滑力的变化,就是改变针尖与左右声道坑纹表面接触的压强大小比例 ” 这不是更清晰?!嘻嘻
您还叫别人用听感来判断抗滑力是否正确! 估计侧滑力的成因也不是有很多 “ 黑社会成员 " 能弄清个明白呢!何况说抗侧力?!
不要说抗滑力用听感来判断是否正确;如针压设置增加 或 减小 0.005g 的量,又有多少系统可分辨出较大的变化呢?且监听者又有多少能明显听出呢? 更何况是增加、或减小 0.005g 针压后才是正确呢?!
前帖说过:就算麻烦一点,拿一张唱片为例,在同一转速下,以唱片的半径变量 和 把唱片一圈一圈不同坑纹的线阻对唱针产生的不同阻力变化也准确算出,再折合唱臂轴承灵敏度的阻尼,最后换算出每一圈坑纹对唱针产生正确的侧滑力是多少后,又如何呢?又有多少支唱臂有这个渐变式衰减抗侧滑力的装置、且准确呢?所以就算告诉别人在某支唱臂、某个唱头、多少针压下、播什么唱片,应施多少 g 抗滑力又如何呢,这个抗滑力的量,只不过是代表某圈坑纹里某段距离内,这个量才正确,其它任何地方用上这个量就不对了。
所以前帖说过,如果一定要在弧形唱臂上折腾出非常准确的抗侧滑力的话,在一般民用弧形唱臂黑胶系统上是无法实施的,如果这么要求高就不如上正切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