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黑胶唱片老镜胶片摄影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22 23:08:00 发表薄膜唱片的确是很难谈得上什么音质,记得有资料说频响上限只有7~8KHz(-10dB),由于当时的唱针(中华牌唱头)基本上都是“人造宝石”(酒石酸甲钠晶体)针尖,很粗燥不耐磨,使用几十小时音质就明显变差了,因此实际播放读取到的高频上限往往还达不到7~8KHz(-10dB),放大器也就常使用RC、LC电路对5~6KHz以上高频进行补偿提示,至使整体声音失真非常明显。哈哈!不过当时仍然是
36.8℃
原帖由 LP 于 2011-9-22 23:36:00 发表你说得对!那时只有就是那程度,有声便是良了,也是一种启蒙的过程。后来工作了,我买的第一台辈翠牌唱机,唱头是三角牌压电陶瓷,那很了不起,也有香港33转中英歌曲音乐黑胶唱片,12寸的山水曰本喇叭单元,也是一种享受。真是黑胶之路!!!
地下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9-22 22:53:00 发表 近年发现,支点臂也一直在发展当中,并非停滞不前,有些我们认为支点臂无法克服的缺点,随着新型材料和更精巧的工业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当然,如果从理性数据去分析,一些经典的古董器材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甚至是一些致命的缺陷,但不能否认的是音响除了技术性指标外,审美取向也有很大因素。另外,我们听音乐,玩音响都是图个心情,一套器材,只要能让自己心情好的自然就是耳中的HIEND。除了器材的声音品质与风格,其它如历史内涵,收藏价值,甚至外观设计都可以是欣赏的内容。
开心果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1-9-20 20:01: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20 17:53:00 发表个人观点如有谬误欢迎交流拍砖。 有向心力,为什么就不提提离心力呢?图都画成这样了,还不明白的话,就只有请你做试验了。(你还可以和开心果DX一起研究)先将唱头固定在唱臂的直臂段(目的是使补偿角为零),然后放在转动的光面唱片上,看看唱臂是向那个方向移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11-9-20 17:53:00 发表个人观点如有谬误欢迎交流拍砖。
松香味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9-23 11:22:00 发表看到大家的讨论,收获不小。不过松香味兄的说法的确有问题。一是基本知识。二是态度,本帖里,各位高手(不含开心果)都对产生侧滑力原因有正确的共识。可是松香味兄依然是:“即使最后不能统一意见,各自保留观点就好,不必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已经很累,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一定更累且通常办不到”。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1-9-23 13:06:00 发表侧滑力的产生,几位高手已经说清楚了,如果说已经象1+1=2那样是常识了,也许有点过分。不明白你还想保留什么观点。
jacky70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1-9-22 22:53:00 发表近年发现,支点臂也一直在发展当中,并非停滞不前,有些我们认为支点臂无法克服的缺点,随着新型材料和更精巧的工业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当然,如果从理性数据去分析,一些经典的古董器材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甚至是一些致命的缺陷,但不能否认的是音响除了技术性指标外,审美取向也有很大因素。另外,我们听音乐,玩音响都是图个心情,一套器材,只要能让自己心情好的自然就是耳中的HIEND。除了器材的声音品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