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819202122232425» / 2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湖里的螃蟹好吃否——辣评新德克二十周年转盘解码(P1听感p5重... [复制链接]

查看: 102058|回复: 274
211#

原帖由 sutao0688 于 2011-7-22 16:10:00 发表
关于密度,哪用费那么多口舌......

饱满而不膨胀、坚实而不呆滞,通透又灵巧、飘逸而不离形。

许多天价系统都做不到这一点,包括楼主所谓的茗与西湖,声音还是偏于死实,欠灵气与优雅。

    老兄对优秀声音的总结言简意赅,在这几点里都有密度概念的融汇。当然做到这些除了把握不错的密度感比例之外还有诸多音响音乐要素要全面的考量。本帖也是在对二十周年音源聆听感受上衍伸出了关于密度感的个人观点与讨论。在此过程中我也发现大家对声音密度的概念还是有各自的理解的。在这里的讨论不是为争出个高低长短。而是通过此交流过程使我们大家都能接触到自己理念认知以外的东西,进而对音响和音乐的表现有更宏观,更多元化的理解。
TOP
212#

原帖由 steveh 于 2011-7-15 12:21:00 发表
呵呵,听“砸玻璃响,数人头”,可能对“音乐性”的理解有一定特点吧。我认为想知道什么是正确而高贵的声音,还是应该广泛的多听并且深入理解音乐,听经典的录音,听不同的版本,听各位大师手中的琴音的差异,琢磨运弓击键的手法、力度,以及背后代表的感情,这样才能慢慢出摸索出“音乐性”,才能在此基础上,掌握恰如其分的“密度感”,及其他一系列“音响性”指标。

     steveh兄说的非常在理,除了不同乐器和不同声部的“个体特质”密度感差异之外,同一声部或同一乐器在不同的技术和演奏演唱流派下,声音密度的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小提琴的苏派和法比派在运弓力度和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其直接造成声音的密度感,张力上的明显差别,进而影早就了不同的音乐表现力。我这次试听时也专门选取了柯岗与格鲁米欧这两位不同学派代表人物的演奏录音。二十周年在播放格鲁米欧的演奏时对法比学派的演绎方式表现的相对更加到位,声音的密度感和张力相对准确些,而在播柯岗时就显得少了点张力和豪爽,同时柯岗用的是瓜内里的名琴,二十周年音源在对该琴质感的还原上稍不及对斯特迪瓦里名琴重播时的表现。

  所以在播放人声时我还有意识选择了我自己的以及两位多次一起演出,对其声音非常熟悉的同行的专辑来进行比对试听。从而得出了前面所描述的个人听感。
最后编辑残剑831 最后编辑于 2011-07-22 22:52:56
TOP
213#

残剑大哥,我在优酷上看到你音乐会的视频片段啦。要不偶在音乐唱片板块发一下让大家也看看咋样啊?呵呵
世霸小名琴——my love!
TOP
214#

原帖由 水玲珑 于 2011-7-22 22:30:00 发表
残剑大哥,我在优酷上看到你音乐会的视频片段啦。要不偶在音乐唱片板块发一下让大家也看看咋样啊?呵呵

  不准!别添乱了。自己玩去吧。呵呵
TOP
215#

回复 212# 残剑831 的帖子

先生请恕我实话直说,你的系统中如感觉瓜内力琴声的表现力不够,那么除了音源问题外,功放也欠火候,原因是:
1. 昂列德.柯冈(Leonid Kogan)用琴
—1726年的Guarneri del Gesu又名“Colin,Kogan” 柯冈最常使用这把1726年的名琴演奏及录音;
—1743 年的Guarneri del Gesu,又名“Burmester, Kanarievogel”
2.葛罗米欧(A. Grumiaux)用琴:
—使用一七四四年瓜乃利琴(又名「黑米尔」,另藏有一把名叫「太阳神」的史特拉地瓦利。
—格吕米欧拥有一把名为"泰坦"的斯特拉迪瓦里的小提琴,但在音乐会上和录制作品时,通常使用一把1744年制造的瓜乃利•德尔•吉苏小提琴格吕米欧
—区别这两把琴方法:1978年录制的巴赫的小提琴与大键琴奏鸣曲集(「太阳神」的史特拉地瓦利),小品集(「黑米尔」瓜乃利琴)
TOP
216#

支持残剑兄对声音密度的描述,要理解声音的密度,其实自然界真实的声音包括乐器、人声等的通透、饱满和形体感才是真正的高密度。音响重播也是以同样的标准来评判。特别赞同残剑兄对高标准音响能够达到“一个活生生的人用心的,深请投入的去演绎作品”的表现效果的说法,简单地说就是音响对声音快慢节奏、轻重缓急和旋律起伏的极端控制,就必须要求系统的瞬态、微动态有极高的要求,现实中很多系统都在这方面表现欠佳,包括很多高价名机。。。。。。。。。。,呵呵
最后编辑zjj007 最后编辑于 2011-07-23 00:12:08
TOP
217#

回复 212# 残剑831 的帖子

二位演奏风格介绍如下:
1.格吕米欧喜欢把弓毛绷得相对松弛,依靠压力较轻的运已来取得绵延无尽的运弓效果和纯净的音质。这种手法在两根高音弦上的效果尤佳。
2.他在甜美、干净、精雅的演奏中偶尔加入一个趣味高雅的下滑音,这些成了他早期风格的标志。
3.作为法--比小提琴乐派的传人,福雷的两首小提琴奏鸣曲是格吕米欧最喜爱和屡演不厌的作品。
4.柯岗非常重视手指训练,他坚决主张使用所有手指,包括一些琴家主张避免使用的第4指,他认为,避免使用4指者在演奏浓郁的旋律长音时,特别在高把位难于奏出饱满的揉音。这大概可以从一个侧面解释为何柯岗运指如此灵巧了,任何指法都无法难倒他,他的揉音快、准而富于激情。
5.柯岗右手技术运弓灵活迅猛,虎虎生风而且均匀协调,音色纯净饱满,音量宏大而雄强。
这些必须建立在声音密度感和重量感基础之上才能听到。更何况斯特拉迪瓦里和瓜乃利在A、E音上的特征较明显,也能大致听出区别。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1-07-23 00:38:32
TOP
218#

昨天刚好听了柯岗柴小协的LP,非常精彩,那把小提琴的声音比TESTMENT出的CD好太多了。
楼上的讨论非常精彩。
TOP
219#

670707先生能不能把几位小提琴大师介绍一下,那些作品需要特别关注。
TOP
220#

回复 219# pentax68 的帖子

谢谢!不知先生喜欢清单口味还是浓烈点口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